關於辛亥革命的作文(精選21篇)
關於辛亥革命的作文(精選21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辛亥革命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1
2016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5週年的紀念日。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革命,在中國歷史舞臺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去回顧它、銘記它,並必將把它給我們傳遞的一種精神和歷史使命延續到以後的無止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
當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失敗之後,當轉瞬即逝的戊戌變法落幕之時,資產階級一場救國圖強的立憲運動在當時外寇橫行、內部腐朽的歷史背景下有條不紊的開展起來。廢帝制促共和為民族民權民生擔起天者大任;興同盟倡博愛號聯俄聯共聯心創生國之新元。一大批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滿懷著一腔熱血,用生命譜寫著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那一腔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熱忱,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畏。
歷史總將這場革命一分為二的看待,說它既成功了又失敗了。我不否認它最終的勝利果實被賣國賊所竊取的失敗,但我覺得它的成功經驗遠比它的失敗教訓更值得銘刻在歷史的車輪上。它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給水深火熱的中國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動了中國資產階級先進力量的進步,為新思想與新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它讓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論之後何人再復辟帝制,人們都會拿起武器去戰鬥,去維護自己的利益,去捍衛自己的尊嚴。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歷史不容假設,所以我很難想像,如果100年前,沒有這樣一部分人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執著的追尋新的希望,那麼如今的中國該是怎樣的一種場面?不過,既然歷史沒有留給我們血雨腥風的生活,沒有留給我們戎馬疆場的機會,那麼我們就該以新的方式開拓進取,去尋找利國利民的新道路。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古人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裡的當代大學生,怎該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尋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裡腳踏實地的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要將孫中山先生“博愛”的思想發揚光大,即使道路崎嶇、佈滿荊棘,也該微笑著握緊拳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2
今天我們全班同學來到了革命聖地——辛亥革命博物館。沿著歷史的軌跡,我們走進了辛亥革命博物館,在解說員的帶領下,透過一件件實物的展示,讓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那一段歷史的動盪,艱險和國家命運的茫然,同時也讓我看到了忠心愛國的革命黨人的那一份火熱的愛國之情,這種強烈的愛國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1900年列強再次侵入北京。不同的是,這一次是八個國家的鐵蹄。整個中國彷彿成了一個禽獸們的樂園。蠶食鯨吞,偌大的一箇中國淪落成了一個任禽獸們角逐的地方。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11國政府簽訂《辛丑條約》。落後就要捱打,落後而不求上進就意味著在一切外交上喪失尊嚴。而辛亥革命正是結束了在中國綿延兩千年的封建帝制,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我們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親身親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氣息,去與歷史真正的“零”距離接觸。
還未走進博物館,就可以看到由紅色磚砌的鄂軍都督府,它莊嚴宏偉的氣勢立刻吸引了每個人的目光,在解說員的陪同下,我們先後參觀了傳達員室,外交部,都督會客與會議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餘間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後就去參觀辛亥革命的壁畫,在牆壁四周都陳列有關辛亥革命的畫,同學們在仔細看著,想象著,解說員了也就一旁不停地敘說著,不僅如此,我們還見到了先烈們的部分遺物與手跡,還有戰鬥時的血衣,大炮,刀等戰鬥工具。最後,在孫中山的題詞“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則昌,逆之則亡”。結束了參觀,每個人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而博物館的一切卻永駐每個人心中。為了祖國的明天,我們要從現在起,從此時此刻起把握機遇,創造輝煌,未來一定是屬於我們的!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3
隨著時光的流逝,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讓我們把思緒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們耳邊彷彿又響起那場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聲,一副英雄的面孔彷彿又出現在我們的腦海裡,是他們為真理與民主自由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行動,才有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們是革命的先驅,我們應該永遠緬懷他們。
百年前的神州大地正處於清王朝的統治晚期,在風雨飄搖的封建統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進的文化與思想的青年,為了中華民族的自由與民主,悄然成立了一個個革命的團體。這些團體成為了革命的火種,成了日後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20世紀初,武漢地區民族資本主義有了較快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不斷壯大。由於各種近代學堂的設立,湖北出現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群,他們成為革命的骨幹。其次,武漢是帝國主義侵略較早的地區,帝國主義的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壓榨,使這裡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斷高漲,為武昌起義奠定了群眾基礎。第三,革命黨人在武漢地區進行了較長期的起義準備。文學社、共進會深入湖北新軍,做了大量宣傳與組織工作。這樣,武漢成了辛亥革命的搖籃。
雖然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但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先烈們的革命事蹟。是他們為革命獻身,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們青年一代要牢記歷史,放眼未來,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知識。為了將來,為了民族,為了人民,為了祖國,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4
歷史是那麼真實,卻又那麼殘酷,她的腳印一深一淺的消失在沙灘上,印刻在天邊血紅的朝陽上。
我國從清朝開始。就開始閉關鎖國,過上了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生活,好似“世外桃源”。但是西方列強們漸漸意識到,中國不過是一隻披著狼皮的羊,他們的慾望一點點佔據了他們的狼子野心,終於他們開始了掠奪侵略。
看著世界奇蹟圓明園一點一點被他們燒燬,漫天的硝煙遮掩的天空,光明似乎也隨著煙霧的瀰漫而消失了,殘暴的列強們的鐵騎踐踏每一寸熱土,哪裡還有“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呢?
就在這不堪入目的情況下,一個英雄他們用一場轟轟烈烈的戰鬥辛亥革命拯救了民族,他們用熱血用怒吼,用堅持喚醒了沉睡中的東方雄獅,雖然結果差強人意,但他們是真正的勇士,此人便是——孫中山。
在人民心中辛亥革命並沒有失敗,它使我們意識到了民族的軟弱,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烈士們用他們的星星之火燃起了民族的鬥志,燃起了人民的希望。
到現在繁榮富強的時代,我們的國家以全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我們華夏兒女,也以中華民族的風骨,在世界上取得了不朽的成績。
我為自己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天邊那血紅的朝陽也將光明與和平灑遍每個角落,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我願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5
軍訓最後一天,我們沙滘中學幾百號新生,踩著滿是泥濘的小路,“野外行軍”了幾公里,來到了廣州市辛亥革命紀念館。對這個展館的第一感覺,便是壯觀宏偉,雪白的外牆頗有幾分威武。我們一個個藍色的小“方陣”,整齊而有節奏地前進著。
走上了這條筆直的、向上的大路,我看見兩邊陳列著辛亥革命先烈的銅像,儘管我並不認識他們,但卻發自內心深深敬佩著這些勇士。挺在最前頭的,一定是孫中山吧,雖然他遙望著前方,雖然我只能望著他的背影,但彷彿看到他目光裡對革命事業的信心,看到了當時黑暗的政府裡的一絲希望。
展廳有八大主題,裡面有各種各樣豐富的展品,像栩栩如生的油畫、逼真的人物蠟像、當年儲存下來的信件與報刊、以及珍貴的歷史照片。我們邊走邊看,彷彿回到了當年,與人民一起經歷了許多驚心動魄的事兒。我特別忘不了慘遭外國侵略者毒手的同胞們,照片上,他們那無助的眼神,悽慘的表情,這都是清政府的無能!我不禁為當年政府的軟弱感到羞恥,國家的統治者只顧著享樂,卻沒有理會國家大事,導致外國人有機可乘,分割土地,令整個中國惹人恥笑。但是,我又同時覺得,中國也是幸運的,誕生了像孫中山這樣愛國的人,他們不斷努力,推翻了清政府,才讓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走出展館,我看著頭頂蔚藍的天空,心想,我們不能夠忘記過去的恥辱,應當珍惜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所開創的'新生活。如今,我們每一天都過得舒舒服服的,也應該要滿足了!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6
這是一次偉大的革命,是一次驚天動地的革命!我看到了!看到了中華兒女們的自強不息,看到了英勇奮戰的精神!辛亥革命牽動著多少中國人民的心呀!我激動地說了一句:“我是中國人!”
電影一開始是一位婦女,她戴著枷鎖一步一步順著圍觀觀眾開闢的道路走著,她步伐剛勁有力,她說:“我此蕃赴死,是為革命。中國婦女還沒有為革命流過血,當從我球瑾始。縱使世人不盡知革命為何竟讓我狠心拋家棄子。我此蕃赴死,正因為回答革命為何事,革命是為給天下人創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我此蕃赴死,是為革命。死並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但犧牲之快,之烈,犧牲之價值,竟讓我這一刻自心底喜極而泣。”我不由得感動,她是多麼的偉大呀!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這看似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它有那麼不平凡。就在這一天,武昌城城頭一聲槍響,它預示著革命第一次的成功,也宣告清王朝的滅亡!武昌首義前後,無數革命烈士灑下了熱血,捨生忘死的精神令我敬佩!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當年的辛亥革命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孫中山先生說: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變命運,為天下人謀取幸福,是許多年輕人用生命的代價換取讓他活著的人更好的活著!”
“革命”是國家發展不可缺少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強大的目標,這目標,將會是你人生的“革命”!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7
今天,我和好朋友嘉奕一起去參觀了辛亥革命博物館。
辛亥革命博物館一共有三層,總共五個展廳,分別是“晚清中國”、“革命原起”、“武昌首義”、“建立共和”還有“辛亥百年”。它們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再到辛亥革命一百年的過程。這五個展廳裡展示的內容各不相同,有《辛丑條約》簽訂之前的歷史,有武昌首義發生的過程,還有之後的百年曆程……
辛亥革命博物館陳列展示著各種文物收藏和複製件。有用蠟像製作的模仿當時辛丑條約簽訂的場景、中國同盟會成立場景,還有中日甲午戰爭中沉船的模型,各種條約的介紹,武昌起義的全景沙盤等等,真實再現了當時的場景。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辛丑條約簽訂的場景了。那十四個用蠟像做的人,李鴻章、奕劻等等,讓我感到辛丑條約簽訂的場景就在我眼前,讓我感覺到這個場景是屈辱的,這個條約是極度的不平等,而我們卻不得不去簽訂。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這就是清代譚嗣同的《有感》。這是一首與民同悲的七絕詩,寫出了詩人感懷於國家的懦弱與苦難,表達了詩人的愛國之情。
總共兩個小時,我收穫了很多,辛丑條約、甲午戰爭、武昌首義等,以前我不明白,現在都懂了。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8
在中北路與白鷺路的沿線上,有一排關於辛亥革命的文化牆。我這才想起今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
文化牆由紅色作為底色,既像烈士們的鮮血,又象徵著革命的熱情。無論怎樣,辛亥革命的的確確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間接起到了拯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獨立、民主和富強的作用。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曾把辛亥革命視為“亞洲的覺醒”,它打響了無產階級民主的第一槍。
文化牆正中間描繪的是一幅孫中山的肖像。孫中山作為辛亥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參加生產勞動,深知廣大民眾的疾苦,長大後便投身於革命事業。他為了改造中國,耗盡了畢生精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在孫中山肖像旁的是一張起義門的畫像。起義門作為辛亥革命的見證,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門。它位於武昌區首義路起義街。小時候,我就被母親帶到這兒參觀過。遠遠望去,城門上還有重簷歇山頂城樓,朱柱青瓦,斗拱飛簷,雖飽受滄桑,卻依然傲然挺立。回想起以前登上城樓,遠眺洪山,叢林蓊蔚,禪院清幽;近覽紫陽湖公園,亭臺錯落,柳絲飄拂,與辛亥革命的背景形成鮮明對比。它既是一個歷史的終結者,又是一個歷史的開創者!
再往旁的,是一刀一槍。那些前赴後繼的革命先驅,便是依靠它們推翻了封建社會,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不敢想象,如果今天的中國還是那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纏足,蓄辮,跪拜這樣的陋習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那該有多麼的可怕啊!所以辛亥革命帶給我們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辛亥革命雖已過去了100年,它帶給我們的影響卻是深遠長久的。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9
仲夏,爸媽帶我一道遊覽武漢三鎮——聽江濤聲、登黃鶴樓、看二七遺址、聞琴臺知音,名勝古蹟,應接不暇,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參觀武昌起義紀念館。
站在起義廣場,遠遠望去一座紅色建築莊嚴聳立,“武昌首義紀念館”幾個大字鑲嵌在門庭上方,首義旗幟在微風中飄蕩。走進館內,一副副照片,一件件反應歷史歲月的實物映入我的眼簾,歷史的場景震撼著我的心靈。一邊看存列展品,一邊聽解說員講解,不懂的地方我時時細聲問爸爸媽媽,彷彿首義的槍炮聲在我耳邊響起,先烈們衝鋒陷陣的身影呈現在我眼前。透過參觀我瞭解到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吳兆、,熊秉坤等領導革命軍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攻佔了武昌城。這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者領導起義以來第一次取得勝利。首義的勝利,如星星之火,呈燎然之勢,席捲全國,不到兩月,全國十四省宣佈獨立,清王朝封建專制統治迅速土崩瓦解,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
如今先烈早已離我們遠去,只有聳立長江兩端的龜蛇歷經風霜血雨的洗禮,見證新中國的繁榮富強。但歷史是不能忘卻的,不能忘卻的是無產階級革命先烈為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拋頭顱、灑熱血、槍林彈雨、前赴後繼、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可歌可泣;不能忘卻的是辛亥革命的勝利吹響了埋葬封建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號角,拉開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不能忘卻的是辛亥革命的勝利喚醒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推動了中國近代革命的發展。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淚”。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生活在明媚陽光下的我們,要牢記歷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為實現先烈的遺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東方巨龍的騰飛而刻苦學習、發奮圖強。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10
一直都宅在學校,沒怎麼去校外看看。剛好趁這次五一小假我們幾個結伴而行,來觀賞辛亥革命博物館新館,真是難得的時間,難得的景點,難得的愜意!
我們一路擁擠,一路奔波,終於來到了首義廣場的南端。眼前的這組浮雕式用銅鑄的,這些革命黨人手握長槍。高舉旗幟,眼神堅毅而充滿希望!整個浮雕寓意:走向共和。值得注意的是革命黨人手中的槍,這個就是鼎鼎大名的漢陽造。接著廣場中心的是大型噴泉,不過我們來的時候,只看到裡面圓滑的鵝卵石。
我們沒去紀念館,直接來到了新館,領取了免費的門票,就直奔入口了。剛一進去,大家都連聲感嘆真是太豪華了。一同學說,武漢建此用了90個億,我們不禁都張大了嘴,可見其含金量,真是不枉此行(後來回去百度了一下,發現上面說只用了三個億)。全廳有三層,分五個展廳,加一個多功能展廳。我們這個小組商量了一下,每個人都著重寫其中一個展廳的感想,我剛好分到了第三展廳。其中每個展廳都講述了一個主題,第一部分是講晚清中國,第二革命原起,第三武昌首義,第四建立共和,第五辛亥百年。
……
參觀了第一和第二展廳,我們來到了第三展廳。
第三展廳的主題就是武昌首義,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一部分革命黨人決定吧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當時的“花園山聚會”
1903年5月,吳祿貞邀集曹亞伯、李書城、馮特民等主要成員暢談革命方略,宣傳革命思想、派遣知識青年進入新軍。武昌花園山聚會雖沒有正式名稱和確定的組織形式,但實際上是湖北革命團體的源頭,在湖北軍界、學界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11
國慶放假期間,看了幾部電影,其中有一部就是《辛亥革命》,由成龍主演。看過《辛亥革命》電影后,其實印象並不深刻,其情節、場面、規模遠比《建國大業》來說,也遜色許多。
然而,仔細端詳辛亥革命發生的前後,卻感慨良多。
辛亥革命爆發,從電影中來看,有它的偶然性。1911年10月10日,當時清政府將駐守湖北的主力部隊調往四川鎮壓保路運動,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決定乘機發難。不料革命黨負責人孫武當天在漢口裝配炸彈時被炸傷,引起清軍的大搜查,革命黨領導人要麼被捕殺,要麼逃離武昌。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新軍各標營中贊同革命的基層官兵主動發難,經一夜戰鬥佔領了湖廣總督署,後來又控制了武昌、漢陽、漢口三鎮。但倉促舉事的官兵馬上面臨缺乏統帥的致命問題。無奈之下,他們找到黎元洪,黎元洪在士兵槍口的逼迫下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湖北軍政府釋出文電,號召各省為推翻清朝建立民國而奮鬥。武昌起義就這麼稀裡糊塗地成功了。這是辛亥革命爆發的偶爾性。
一場意外居然迅速發展成席捲全國的革命浪潮,讓中國各方政治勢力都措手不及。然而,這場"意外的革命"卻有其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12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統治。
辛亥革命的偉大功績在於:它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國,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獲得空前的大解放,為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主革命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但是,在帝國主義的支援下,袁世凱竊奪了革命的勝利果實,辛亥革命因而未能改變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命運。此後,孫中山先生不屈不撓地繼續奮鬥,他的革命思想也在不斷髮展。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他提出“以俄為師”的口號,並指出革命目的不僅在打倒軍閥,“尤在推翻軍閥賴以生存的帝國主義”。他接受了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毅然決定改組國民黨,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實現了國共的第一次合作。
中國共產黨肩負起孫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業。經過長期的艱苦奮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並進而轉入社會主義。
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真正的繼承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辛亥革命發展的碩果。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13
在祖國九十歲生日之際,不禁令人回想起那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辛亥革命。孫中山,新民主主義的先行者,領導我們上前去,反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開始了中國發展的新曆程。
辛亥革命又與武漢有什麼關係呢?最關鍵的是武漢市武昌區是辛亥革命的發源地,武漢市一片紅色的土地。讓我們回到農曆辛亥年,也就是宣統三年,以孫中山等人為首的革命家推翻清朝專制王朝,建立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辛亥革命是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的帝制,開啟了民主共和的新紀元。由此可見,作為革命的發起地,武漢與辛亥革命有著十分緊密的歷史關係。武漢何處還有辛亥革命的歷史痕跡呢?如今這一個車海茫茫,現代工業高速發展的城市,漸漸吞噬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
辛亥革命是否能在這商業、工業的大潮之中倖免?答案是肯定的。武昌起義軍政府的舊址在武昌閱馬場;孫中山銅像也屹立在武昌閱馬場;黃興拜將紀念碑也在武昌閱馬場;三烈士亭在武昌造船廠東廠;著名的起義門,置身於武昌首義南門……這些見證辛亥革命的文化標誌,仍風骨猶存。
如今,辛亥革命的文化屹立在歷史裡,辛亥革命的精神刻在我們心裡,為辛亥革命付出生命的烈士永遠活在我們心裡……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14
今天,我們去金花世紀影城觀看了一場電影,講的是關於辛亥革命的故事。
電影雖然場面很血腥,但卻十分真實地告訴我們那個年代的艱辛。看看吧,清王朝腐敗無能,人民起義,為的是有一個強盛的中國,可是,執迷不悟的清王朝卻殘暴地進行鎮壓。戰場上,槍聲響處,血如泉湧,炮聲過後,房屋灰飛煙滅。戰鬥後,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無情的大雨打在他們冰冷的屍體上。但是鎮壓得住嗎?也許鎮壓得住的僅僅是他們的肉體,卻鎮壓不住他們的思想和靈魂。但還是有許多熱血青年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但是這些人的死,卻換來了整個國家的生,換來了我們美好的今天。
電影看完了,我思緒萬千,生活中有多少人在抱怨美好的今天呀!而這些人中,很多都是我們小孩,當今的小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聲令下全家人都要圍著他轉,個個都當上了小皇帝小公主,可是我們還不滿意,漂亮的衣裳嫌不夠名牌,美味佳餚嫌不夠檔次,處處都不盡人意。可是你要對比一下以前的生活呀,像在抗日時期,日子有多苦:你在吃漢堡,他在啃皮帶,你有各種牌子的衣服換著穿,他只能一件破外套一年穿到頭。所以,你不必抱怨。當你抱怨時,看一部革命電影,看完了,我想你就會反過來感嘆今天的美好生活了。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15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城頭的槍聲響徹雲霄,它代表著封建社會的終結。引發了一場席捲中國大的的偉大變革。它帶給了我們光榮與驕傲,更帶來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辛亥革命的精神,是創新與改革的精神。它推翻了中國實行近兩千年的封建皇權專制制度,所創立的是一個全新的制度。對他們而言,前途是迷茫的,然而,儘管面臨重重困難,革命先驅們人士不屈不撓的努力著。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者透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推翻了封建等級特權制度。達到了革故鼎新的目的。然而,更讓我們敬佩的是另一種精神,那種大無畏的精神。他們懷著一顆滿腔熱血與激情的心去抗爭,去拼搏。他們敢闖、敢幹、敢想、敢試,敢為天下先,無所畏懼。他們一心救國,而忘卻了個人利益。這使得之後我們的生活得到改善。許多舊的的殘酷刑罰被廢除,大有利於民主精神的發揚。
弘揚革命精神,便使得人們有了創新精神,大無畏精神。革命先烈們為了我們創下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所以我們應當繼承弘揚辛亥精神,作為朝氣蓬勃的中學生應當加倍珍惜,努力學習,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16
今天我和吳江琪一起去參觀了辛亥革命博物館。
博物館前是寬闊的首義廣場,博物館是赭紅色的,像一塊巨石奠定了共和國的基礎。
博物館正在展出的是《共和之基――辛亥革命歷史陳列》,我們首先來到一號展廳,兩面條約牆向頭頂壓來,《南京條約》等12個不平等條約壓得人喘不過氣,條約牆盡頭是被列強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晚清時局圖》。
接下來的二號展廳,展示了孫中山隨母從香港前往夏威夷檀香山,開始求學、行醫、開創革命事業、成立同盟會的歷程。
展廳天幕上星光點點,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同盟會綱領高懸。
進入第三展廳彷彿進入了武昌城內小巷,1911年10月10日那晚驚心動魄的一幕如在目前。
接下來我們還參觀了多功能展示廳。
參觀完辛亥革命博物館,我覺得今天我們的生活是多麼不容易呀!辛亥革命中,無數志士仁人拋頭顱、灑熱血,為民主共和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奮不顧身、前赴後繼,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終於推翻了封建王朝,為我們今天的共和國,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礎。我們要永遠懷念他們!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17
昨天,學校組織了一個外出社會實踐活動,第一個是去辛亥革命紀念館。
走到紀念館入口處,3米多高的孫中山銅像映入了我的眼簾,孫中山兩眼炯炯有神,為”天下為公"靜靜思考,使人肅然起敬。大道和展廳裡矗立的黃興、廖仲愷、蔡鍔、宋教仁,秋瑾、章炳麟等先驅者的塑像,讓我敬佩不己。
特別是秋瑾,她只是一個弱女子,卻有著連男人都沒有的志氣,創辦了《中國女報》,反抗這個“男尊女卑”的社會,最後在安慶起義中犧牲,在臨死前,她還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真是巾幗不讓眉!
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了耐心,細緻的參觀。走進去,牆上掛著許多有關辛亥革命的照片,還有許多大炮、槍、刀等戰鬥工具。透過一件件實物的展示,讓我更深刻的是感受到了那一段歷史和清王朝的腐敗,同時也讓我看到了忠心愛國的革命黨人那一份火熱的愛國之情,他們深深地感染了我。參觀完辛亥革命紀念館,我收穫了很多。
現在的中國已是世界名副其實的大國,在這一刻,回顧百年前先人為改變中國的而進行奮鬥與犧牲,仍然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資源。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18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儘管辛亥革命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但為讓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繼承革命先輩們的優良傳統,特別是要學習孫中山先生愛國主義優秀品格。因此我們參觀了位於武昌閱馬場的革命聖地―辛亥革命博物館。
辛亥革命博物館是紅色的建築,武漢人稱它為“紅樓”。它那莊嚴宏偉的氣勢讓我們肅然起敬,孫中山先生的銅像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偉人。走進博物館,在解說員的陪同下,我們先後參觀了傳達員室,外交部,都督會客與會議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餘間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後就去參觀辛亥革命的壁畫,在牆壁四周都陳列有關辛亥革命的畫,我仔細看著,專心聽解說員的講解,我們還見到了先烈們的部分遺物與手跡,還有戰鬥用大炮,刀等戰鬥工具。結束了參觀,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心中卻久久不能平靜,博物館的一切牢記在我的心中。
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綿延兩千年的封建帝制,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以此來激勵我們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更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19
辛亥革命百年紀念已經拉開帷幕了,電影辛亥革命開始播放了,作為近代的中國人,我倍感驕傲。
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現代的中國在世界上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而你知道我們為何會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嗎?那是因為辛亥革命,它作為民主革命運動,成功的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以來的封建帝制,打破了中華民族發展道路上的一塊巨大的堅冰。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真正的進化。
有成功必有犧牲。
無數的革命黨人犧牲生命,無數的華僑為了支援革命費用,拋家棄子,義無反顧的用自己辛辛苦苦得來的血汗錢支援革命…………秋瑾、廣州起義犧牲的革命黨人、武昌起義將士以及舊體制的同情者,清朝駐英大使的女兒,為孫中山遊說四國銀行向清政府貸款,不惜與父親對立,最後隨父親一起自殺的女性。
林覺明的與妻書代表無數革命黨人,為什麼拋妻棄子、放棄富裕的的家個人的輝煌前途去進行看不到前程的革命呢?與妻書對此進行了完美的解釋:因為革命代表了中國的未來,中華民族的偉大的復興大業,即使知道會犧牲,也要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去拼搏奮鬥。
讓人民生活得更好,更加富裕,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願,也是革命的起點和終結點。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20
看了《辛亥革命》這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的電影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時間定格在一九零七年……
影片一開始便把我引入一位婦女身上,她身戴枷鎖一步一步順著被圍觀群眾開闢的道路中走著。她的步伐鏗鏘有力,頭髮凌亂卻目光堅定……她就是革命同盟會中的一位婦女代表——秋瑾。她邊走邊望著周圍的群眾,尤其是婦女們和剛出生的嬰兒們,她的眼神是同情的,也是憤怒的,但她唯有望著這些無知愚昧的所謂的“大清子民”一聲不吭地走著。此時她已在腦海裡交出了一份對“革命”的答卷:革命並非革誰的命,而是為天下所有的孩子一個溫暖的家。當一位清朝官員對她說:“你的兩個孩子快要沒母親了……”而她卻堅定地打斷:“不,是天下的孩子們失去了我一個母親。”那位清朝官員聽完之後嚇壞了,急忙解開枷鎖,並讓檜子手準備。而秋瑾說完,便毅然走上了斷頭臺……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就是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這看似是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它又是那麼的不平凡。因為就在這一天,武昌城城頭的一聲槍響,不僅預示著革命的第一次成功,也宣告了清王朝的覆滅,這就是辛亥革命的開端。然後,經過各地義士如雨後春筍般激烈的起義之後,光復了中國的半壁江山。光復完畢後,一個嶄新的中華民國從此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在武昌首義前後,影片中無數革命志士為中華民族的新生拋頭顱、灑熱血,捨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令我敬佩。他們那敢於犧牲的獻身精神,熠熠生輝,萬古流芳。
而在一百年後的今天,當年的辛亥革命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辛亥武昌首義精神,所謂它的精神,便可以概括為“愛國主義精神”、“創新精神”、“獻身精神”和“協作精神”而武昌起義的成功,與湖北革命黨人一呼百應、精誠團結的協作精神是分不開的。
辛亥革命值得紀念。辛亥革命的精神值得讚揚,值得我們學習。學習並瞭解辛亥革命,也是我們應該履行的職責。
辛亥革命的作文 篇21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領導者孫中山在吸收中國古代大同思想和均平觀基礎上,借鑑西方的社會學說,創立民生主義思想,其中所包含的慈善福利內容尤為深刻,辛亥革命觀後感——331小組。孫中山透過考察歐美各國社會政策,指出“謀國者,無論美、英、德、法必有四大主旨: 一為國民謀飯吃; 二為國民謀穿衣; 三為國民謀居室; 四為國民謀走路”;“我們要解決民生問題,不但是要把這四種需要弄到很便宜,並且要全國的人民都能享受。所以我們要實行三民主義造成一個新世界,就要大家對於這四種需要,都不可短少”。在孫中山的思想裡,滿足每個公民的衣、食、住、行,已不再是簡單的慈善行為,而是人們生活的必需,是當政者施政的出發點和歸宿。
辛亥革命使“主權在民”思想深入人心,人們逐漸認識到在現代社會,“人民之於國家,休慼相關,患難與共,其於救濟事業,自當視為政府對於人民應盡責任”。孫中山曾將現代國家傳統國家比較後說: “新世界國家,與以前國家不同,通常國家僅能保民,而不能教民養民,……今日所抱改造新世界之希望,則非徒保民而已,舉凡教民養民,亦當引為國家之責任”,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一定要國家來擔負這種責任”。如果國家做不到這一點,“任何人都可以來向國家要求”。人民之所以有權利向國家提出生存的基本要求,是因為“國家為人民聚集而成,政府乃由人民組織,而為人民謀福利之機關,人民有所困苦,則應加以救濟,人民有所需要,自當俾與協助,此乃賢明政府所應負之責任”。甚至老蔣也說: “今日的社會救濟,並不純是一種以悲天憫人為基礎的慈善舍施,而是在義務與權力對等的觀念中,以及在社會的連帶責任觀念中,政府與人民應有之責任。”民國以後權利和責任觀的確立,為從制度上規範慈善行為,並建立一個從慈善事業時代進入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保障時代提供了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