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辛亥革命的歷史背景和影響

談談辛亥革命的歷史背景和影響

  歷史背景

  19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紀念日。

  辛亥革命紀念日(珍貴資料)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引入西學(美式教育),創辦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庭的視野。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革新網開一面,於1905年末頒佈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影響

  雖然直到宣統元年(1909年),沿襲中國1300多年的“八股取士”制度才真正廢除,地方科舉才真正停止。但是,教育方式的這一根本性變革,有意無意間從思想體系上動搖了滿清皇權的根基,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以及血氣方剛的年輕新銳隨即脫穎而出,為後來風起雲湧的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

  1911年滿清政府出賣鐵路修築權,激起全國人民反抗。四川民眾由保路運動發展到武裝起義,滿清政府急調湖北等省軍隊入川鎮壓。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人率領起義軍攻佔鳳凰山,並控制武昌,湖北軍政府成立。武昌起義勝利後,各省紛紛響應,全國24個省區有14個先後獨立。這次起義推翻了滿洲政府,推翻了二百六十年的滿清殖民政府,誕生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恢復了漢人的政權。由於1911年是干支辛亥年,故稱辛亥革命。

  滿清末年,由於政治的政體腐敗,種族矛盾激化,帝國主義的經濟、文化侵略,致使國家面臨覆滅的'命運,民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孫中山先生團結漢族與少數民族人民集合社會先進力量,進行革命的發動與準備工作,決心推翻滿清殖民政府,拯救中國,拯救中華民族。辛亥革命紀念日----武漢歷史古蹟革命黨人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前赴後繼,英勇奮戰,先後多次發動武裝起義,撼動了滿清政府的殖民王朝,恢復了中國人的政權。

  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駐軍武昌的新軍工程第八營熊秉坤首先發難。接著各營也相繼響應,革命軍氣勢如虹,銳不可檔。武漢三鎮首先光復,各省也紛紛光復。清廷眼見大勢已去,只好宣佈退位。近三百年對中國的摧殘政體,至此終於結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