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的成語解釋
出淤泥而不染的成語解釋
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成語解釋,歡迎閱讀與收藏。
【漢字書寫】:出淤泥而不染
【漢語注音】: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成語出處】:北宋.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成語語法】:複句式;作定語、賓語、分句;褒義詞;強調出汙泥之意,在環境汙染中更顯其品格難能可貴。
【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淤泥:水底的汙泥;染:沾。在汙泥中而不受沾染,形容在混濁的世俗社會中不受沾染,永葆高尚的品質。比喻從汙俗的環境中出來卻能保持純真的品質而不沾染壞習氣。
【出淤泥而不染的近義詞】
【出淤泥而不染的反義詞】:同流合汙、狼狽為奸、隨俗浮沉;
【出淤泥而不染的故事】
北宋時期,著名的學者周敦頤專門為蓮花寫過一篇叫做《愛蓮說》的文章,意思是這樣的:水陸上有很多的花草都招人們的喜歡,晉代詩人陶淵明很喜歡菊花,自唐以來人們開始偏愛牡丹花,而我喜歡的卻是蓮花。我所以喜歡蓮花是因為它在汙泥裡生長卻不被沾染,蓮花經過清水的洗滌仍不會顯得妖豔。蓮花中空外直,香氣清新,它端莊穩定優雅直立在水裡,沒有旁枝藤蔓,讓人們遠遠的就可以欣賞到它卻不可以玩賞它。在我認為中,蓮花才是花中的`君子。喜歡菊花的人自陶淵明後就不多了,但喜歡牡丹的人卻大有人在,而像我這樣喜歡蓮花的人還有幾個呢?
【出淤泥而不染例句】
唐.《敦煌變文集.卷五維摩詰經講經文》:“隨緣化物,愛處俗塵,如蓮不染於淤泥,似桂無侵於霜雪。”
“愛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愛如桃花,生早春而不媚; 愛如蘭花,藏幽谷而不俗;愛如梅花,凌嚴寒而不懼。”
【出淤泥而不染造句】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官二代富二代們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還真不是簡單的事情。
過去說無商不奸,現在說無官不貪,要想在官場上出淤泥而不染在現在這個時代幾乎是讓人覺得不可能的了。
【出淤泥而不染的成語典故】
【注音】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成語故事】北宋時期,理學開創者周敦頤定居到廬山蓮花峰下的濂溪邊著書立說,他著有《太極圖說》和《通書》,提出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他認為菊花像人間的隱士,牡丹像人間的富貴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像人間的君子。
【典故】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宋·周敦頤《愛蓮說》
【釋義】淤泥:水底的汙泥;染:沾。生長在淤泥中,而不被汙泥所汙染。
【用法】作定語、賓語、分句;指處於汙濁環境保持純
【近義詞】潔身自好、出汙泥而不染
【相反詞】同流合汙
【成語例句】
◎ 我就是喜歡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 如《愛蓮說》中的蓮的"出淤泥而不染",《白楊禮讚》中的白楊的"不折不撓","偉岸、正真、樸質、嚴肅"等,都是"動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