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的成語解釋

螳螂捕蟬的成語解釋

  【漢字書寫】:螳螂捕蟬

  【漢語注音】:táng láng bǔ chán

  【成語出處】:西漢.劉向《說苑.正諫》:“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成語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中性成語;指人目光短淺。

  【螳螂捕蟬的意思】:蟬:知了。螳螂捉蟬,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卻不知道身後早已有危險。

  【螳螂捕蟬的近義詞】:後發制人、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坐收漁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螳螂捕蟬的反義詞】

:深謀遠慮、瞻前顧後、勇往直前;

  【螳螂捕蟬的故事】

  春秋時期,吳王決定出兵攻打楚國,他不想有人來勸阻他,便放言說道:“哪個不自量力的要想勸我便處以死刑。”有一個侍衛官明白攻打楚國對吳國並沒有好處,於是他想了想決定婉轉地勸阻吳王。連續三天一大早他都拿著一把彈弓在花園裡邊轉悠,儘管衣服被露水弄溼了。吳王看了感到很好奇,於是問侍衛:“你這是何苦啊,一大早把自已搞得溼淋淋的。”侍衛回答說:“吳王且看,花園裡那棵樹上有隻知了,它在樹枝上叫得很歡快,但它完全不知道身後有隻螳螂在他的身後準備捕捉它,螳螂也沒有想到它的身後有隻黃雀盯它盯了很久了,黃雀自然也不知道我的彈弓早就已經對準它了。如果只看到當前的.利益總是會得意忘形,很難看到背後的危險,吳王您說是嗎?”吳王聽了侍衛的這一番話頓時恍然大悟,馬上將攻打楚國的計劃取消了。

  【螳螂捕蟬例句】

  戰國.莊周《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漢.韓嬰《韓詩外傳》:“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槐西雜誌十四》:“後數年,聞山東雷擊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殺過度,又伏天誅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挾彈者,又在其後,此之謂矣。”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下冊:“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聽得聲音,轉臉來看。”

  【螳螂捕蟬造句】

  儘管這種例子早就見怪不怪了,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每天都還是照樣上演著。

  詐1騙犯罪嫌疑人自以為學富五車四處作案,警察順藤摸瓜最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將嫌疑人抓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