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雌黃成語解釋
口中雌黃成語解釋
【成語】:口中雌黃
【拼音】:kǒu zhōng cí huáng
【簡拼】:kzch
【解釋】:雌黃:即雞冠石,過去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塗沫後重寫。隨口更改說得不恰當的話。比喻言論前後矛盾,沒有一定見解。
【出處】:《晉書?王衍傳》:“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更改,世號口中雌黃。”
【示例】:議論反覆曰~。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事物譬類》
【近義詞】:言而無信、出爾反爾
【語法】:作賓語;比喻言論前後矛盾
口中雌黃 成語接龍
【順接】:黃中內潤 黃中通理 黃乾黑瘦 黃雲白草 黃人守日 黃人捧日 黃公好謙 黃公酒壚
【順接】:半青半黃 戴玄履黃 蝶粉蜂黃 飛蒼走黃 口中雌黃 龍戰玄黃 龍血玄黃 佩紫懷黃
【逆接】:聱牙戟口 讒慝之口 垂餌虎口 大膽海口 瞪目哆口 毒藥苦口 飯來開口 飯來張口
【逆接】:口不二價 口不應心 口不擇言 口不絕吟 口不言錢 口中之蝨 口中蚤蝨 口中雌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