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善怕惡成語解釋
欺善怕惡成語解釋
【成語】:欺善怕惡
【拼音】:qī shàn pà è
【簡拼】:qspe
【解釋】:欺侮善良者,懼怕兇惡者。
【出處】:宋·蘇軾《東坡志林》卷六:“水族痴暗,人輕殺之,或雲不能嘗冤,是乃欺善怕惡。”
【示例】: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無端多兇惡,我每反被相辱沒,~,~。 明·楊柔勝《玉環記·韋皋別妻》
【近義詞】:欺弱怕強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人的性格
欺善怕惡 成語接龍
【順接】:惡不去善 惡不可長 惡叉白賴 惡口傷人 惡聲惡氣 惡塵無染 惡居下流 惡形惡狀
【順接】:褒善貶惡 褒賢遏惡 蔽美揚惡 不念舊惡 採善貶惡 楚氛甚惡 除邪懲惡 大奸極惡
【逆接】:暗室不欺 非議詆欺 老少無欺 欺人自欺 童叟無欺 雪壓霜欺 闇室不欺 暗室難欺
【逆接】:欺三瞞四 欺上壓下 欺上瞞下 欺上罔下 欺世之言 欺世亂俗 欺世惑眾 欺世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