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紅頸赤成語解釋

面紅頸赤成語解釋

  【成語】:面紅頸赤

  【拼音】:miàn  hóng  jǐng  chì

  【簡拼】:mhjc

  【解釋】:形容因激動或羞漸而臉色發紅。同“面紅耳赤”。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四:“倘有不達時務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便要面紅頸赤,大發喉急。”

  【示例】:蕭靜園聽了,那裡答應得出來,默默無言,逼得~。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五十八回

  【近義詞】:面紅耳赤

  【語法】:作狀語、定語;用於激動、發怒

  面紅頸赤 成語接龍

  【順接】:赤體上陣 赤鳳皇來 赤十字會 赤縣神州 赤口毒舌 赤口燒城 赤口白舌 赤地千里

  【順接】:耳紅面赤 近朱者赤 金無足赤 口沸目赤 臉紅耳赤 面紅耳赤 面紅面赤 面紅頸赤

  【逆接】:白首北面 半斤八面 別開生面 不徇顏面 不羞當面 不識局面 成何體面 出頭露面

  【逆接】:面不改容 面不改色 面爭庭論 面從後言 面從心違 面從背言 面從背違 面從腹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