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的成語故事及解釋

聲東擊西的成語故事及解釋

  成語故事是我國曆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聲東擊西的成語故事及解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成語解釋:

  迷惑敵人的一種戰術;虛張聲勢說攻擊東邊;實際進攻西邊。聲:聲張;擊:打擊。

  成語出處:唐 杜佑《通典 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成語繁體:聲東撃西

  成語簡拼:SDJX

  成語注音:ㄕㄥ ㄉㄨㄥ ㄐ一 ㄒ一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聲東擊西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等。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辨形:擊,不能寫作“機”。

  近義詞:出其不意、出奇制勝

  反義詞:無的放矢

  成語例子:蜀人或聲東擊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守把。(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

  英語翻譯:look one way and row another

  日語翻譯:敵 (き)が本能寺 (ほんのう)にあり

  俄語翻譯:применять омáнный манёвр

  其他翻譯:<德>im Osten Scheinmanǒver veranstalten,im Westen angreifen<法>feindre d'attaquer l'est pour frapper l'ouest

  成語謎語:東放一槍西打一棒

  成語歇後:語東放一槍西打一棒

  成語故事:

  楚漢相爭時,劉邦派大將韓信去攻打投靠項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為大將率軍在黃河東岸蒲坂駐守,封鎖渡口。韓信發現蒲坂易守難攻,表面裝作調兵遣將強行渡河,暗地將主力部隊從夏陽渡河直搗安邑,消滅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

  聲東擊西的'出處與成語故事

  【出處】

  《史記》。

  楚漢爭霸的時候,漢王劉邦曾率軍攻打楚都彭城,結果被項羽的楚軍殺得大敗,潰逃到了滎陽地區。

  當時,許多已經歸順了劉邦的將士見勢不妙,紛紛投降了項羽。劉邦的降將魏王豹一看苗頭不對,也離開漢營,回到了他的封地河南。魏王豹一到河南,馬上封鎖了黃河西岸的臨晉關,切斷了漢軍的退路,去與楚王項羽謀和。

  這樣,漢軍腹背受敵,形勢非常危急。於是劉邦派部將酈生去說服魏王豹,動員他重新投靠漢王。可魏王豹一意孤行,堅決不允。劉邦惱怒萬分,就派大將韓信去征討魏王豹。魏王豹聞訊,立即命柏直為將,率重兵嚴密防守在黃河西岸的蒲坂一帶,以阻止漢軍渡河。

  韓信率領漢軍來到了黃河東岸,他見蒲坂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對岸又有重兵把守,知道從這裡強攻是難以取勝的。

  於是,韓信決定運用兵法上的“聲東擊西”戰術,準備巧渡黃河天險。為了迷惑柏直,韓信就命少量兵馬在蒲坂對岸紮下營寨,並讓他們整日操練巡行,做出漢軍要從這裡強渡黃河的姿態,卻暗中調兵遣將,把漢軍主力轉移到夏陽河口,準備從夏陽偷渡黃河,進攻魏王豹。果然,柏直中了韓信的計,以為漢軍真要從蒲坂渡河了,就向魏王豹報喜。說蒲坂防守得很嚴密,可謂堅如磐石,漢軍休想越過黃河一步,魏王豹現在可以高枕無憂了。

  韓信率精銳人馬趕到夏陽後,立即命士兵砍樹,做了大量木桶,然後三三兩兩捆在一起,再拴上木排,便製成了渡河用的木筏,乘著它們神不知鬼不覺地渡過了黃河。漢軍一上岸,就直取魏王豹的老巢安邑,魏王豹慌忙召集起隊伍,領兵迎戰。可魏王豹的烏合之眾哪裡是漢軍的對手呢,結果讓漢軍殺得慘敗,魏王豹自己也被韓信活捉了!

  釋義

  表面上聲張攻打這一邊。實際上卻攻打那一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