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於聽取別人意見

要善於聽取別人意見

  劉邦聽張良之謀,最終成就帝業;而項羽不聽范增之言,最終自刎烏江。

  曹操善於聽謀臣的意見,最終統一北方,袁紹不聽田豐、沮授之言,兵敗官渡。

  唐太宗能聽魏徵之言,成就貞觀之治;苻堅不聽王猛之言,結果兵敗淝水。

  1、唐太宗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唐太宗問魏徵:“君主怎樣能夠明辨是非,怎樣叫昏庸糊塗?”魏徵答:“廣泛地聽取意見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個人就會昏庸糊塗。從前帝堯明晰地向下面民眾瞭解情況,所以有苗作惡之事及時掌握。舜帝耳聽四面,眼觀八方,故共、鯀、歡兜都不能矇蔽他。秦二世偏信趙高,在望夷宮被趙高所殺;梁武帝偏信朱異,在臺城因受賄被下臣勿入;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死於揚州的彭城閣兵變。所以人君廣泛聽取意見,則宦官不敢矇蔽,下面的情況得以反映上來。”唐太宗說:“好啊!”

  簡單就是(唐太宗問宰相魏徵:“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矇蔽呢?”魏徵回答說:“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瞭解得一清二楚了。”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說的諫言,鼓勵大臣直言進諫。)

  2、扁鵲與菜桓公

  扁鵲來拜見蔡桓公,在他身邊站了一會,他發現蔡桓公有一點小病,於是多次請求給他醫治。可是蔡桓公一直不聽扁鵲的話,最後導致病情惡化,病發身亡。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一開始蔡桓公的小病只在皮膚上,用熱水敷燙就能治好,發展到皮肉之間時,用針灸的方法也能治好,即使到了腸胃裡,服幾劑湯藥還能治好。可是蔡桓公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聽勸告,直到病入骨髓,只能等死,這就是小病不治,釀成大病,不聽名醫言,吃虧在眼前啊!

  3、馬稷不諫王平失街亭

  諸葛亮詢問誰敢引兵去守街亭時,參軍馬謖自告奮勇,應聲而出。

  首先 ,諸葛亮強調街亭直接關係到北伐成敗和蜀軍安危,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並指出街亭守之極難。而馬謖卻滿不在乎,說什麼: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其次,諸葛亮鄭重提醒馬謖:司馬懿非等閒之輩,更有先鋒張郃,乃魏之名將,恐汝不能敵之。馬謖卻不把強敵放在眼裡,聲稱:休道司馬懿、張郃,便是曹睿親來,有何懼哉!再次,諸葛亮以軍中無戲言來告誡馬謖,馬謖卻仍然頭腦發脹,以 願立軍令狀來擔保必勝。

  由於馬謖過去曾出過一些好主意,贏得了諸葛亮的器重,這次又自信必勝,諸葛亮便把鎮守街亭的重任交給了他,並撥平生謹慎的王平相助,又諄諄叮囑了三點:其一,下寨必當要道之處,使賊兵急切不能偷過。這是守衛街亭的基本部署。其二,安營既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這是防止部署錯誤的保險措施。其三,凡事商議停當而行,不可輕易。這是要求王平盡到輔佐匡救之責。這三點如果都能做到,守住街亭應該是做得到的。馬謖、王平領兵去後,諸葛亮猶恐有失,又命高翔屯兵列柳城以為救援,命魏延駐紮街亭之後以為策應。驕矜自用的馬謖完全違背了諸葛亮的節度。他一到街亭便譏笑諸葛亮 多心,認為魏軍不會來。接著,他又撇開諸葛亮下寨必當要道之處的指示,硬要紮營於山上。王平再三勸告,指出魏軍若包圍蜀寨,斷絕汲水之道,蜀軍將不戰自亂,他卻固執己見,甚至用丞相諸事尚問於我這類大話壓人。王平苦諫無效,只好分走五千兵到山西下寨。

  馬謖如此自行其是,目空一切,這就決定了失守街亭的敗局。儘管馬稷熟讀兵法、不聽取諸葛、王平建議。最終也是紙上談兵、失之交臂。

  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

  如何聽取別人的建議,私以為,很大一部分在於別人怎樣向你提建議。

  在我家附近的一個建築工地上,時常可以看到“嚴禁在此處倒垃圾”的警示牌。但往往警示牌的下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垃圾,於是“嚴禁倒垃圾”的地方成了垃圾最多的'地方。

  那很抱歉,人民群眾沒有聽取你們的建議。

  還有一些老師,經常抱怨現在的學生太難管,生性頑劣,不聽話。是啊,你們整天的“XX不學給我滾出去”、“XX作業再不交就別來上學”……誰愛聽啊?如果這時候要是有一個同學站起來,模仿你們的口氣:“XX你不講課給我滾出去!”我相信任何一個老師都不會聽取這個同學的建議,甚至會馬上到辦公室領一大幫老師把此同學給做了。

  所以,如何聽取別人的建議,自己還真的說的不算,得看別人怎麼提。

  當然,另一方面自己也要主動一點,首先要做到“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境界,好騰出地方來相信別人。這樣就很容易的聽取別人建議了。具體應該怎麼做,你看一下考試做小抄的同學就知道了,他們都是很“容易接受別人建議”的人。

  我們真應該向他們好好學習一番,因為接受別人建議這門學問高深著呢,要經過“博學、審問、甚思、篤行”等幾道工序才行。因為考試的時候我們不僅僅會收到一個人的一種答案,有時候會收到好幾個人各種版本的答案,於是這叫“博學”;落水三千,你只能取一瓢飲,你要從中挑選出最正確的答案,這就需要“審問”;這時候你開始思考,A君的答案來自重點中學,但此人實在重點中學墊底的,B君的答案雖然來自本校,但B君在學校裡學習還過得去……你要作出判斷,最後,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篤行”,你要從這些答案中挑選出你認為最正確的答案填在上面,這樣,你也就成功的聽取了別人的意見了。

  其次就是別太把自己當“人物”了,不要總覺得自己高高在上,總擺出一副我是老師我怕誰的架子。古代那些聽不進忠言的帝王將相,大多數就是犯了太瞧得起自己的錯誤,因為把自己太的帶高,那麼相對他人就太低,你們相距十萬八千里,他們的建議,你怎能聽得見呢?

  所以,如何聽取別人的建議,要看別人怎麼想你提建議,要做到“不自信”,要做到別太把自己當回事,這樣,你就能順利的聽取別人的建議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