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四年級作文
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四年級作文
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
——油田十四小(四月)“教師讀書月”有感
四月是春暖花開的日子,四月是生氣勃勃的日子,四月更是我們讀書的日子。我校結合2008年我省教育系統部署的全員教師培訓計劃方案,在“教師培訓年”活動中,把“四月”定位教師讀書月。以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為目標,以“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為主題,倡導終身學習理念,引領教師培訓向自覺學習、讀書研修延伸,提高學習能力和業務水平。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方式:短期培訓與網路面培訓相結合、專家報告與觀摩教學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等等,旨在,透過閱讀教育名著,補充教育理論知識,促進專業成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在這樣濃厚的學習型校園裡,懶惰的我,也不好意思的拿起了書本,也“吃點新鮮菜、喝點營養湯。”靜下心來,讀了幾本書,《新課程與教師心理素質》、《校本研修面對面》、《韓軍與新語文教育》等書。學校為了教師們閱讀方便,把閱覽室由原來的三樓搬到了一樓,確實,老師們翻閱的次數頻繁多了,閱覽記錄本上,每天都有更換的筆跡。在大家的刺激下,我也隨著翻閱了《人民教育》、《教師博覽》、《特別關注》等教育、隨筆雜誌。“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思考”從沒有間斷過,“研討”也從沒有停止過。漸漸步入中年的我,已經成了學校的老教師,也有了16年的教育教學,總以為,在小學生中出現的問題,什麼樣的沒見過,基本上都有對策,對“學習、思考”有了較多的倦怠。誰知?翻開久違了的書本雜誌,竟然使我豁然開朗。頓時,我好像從自己狹小的屋子裡走了出來,眼前就像一片遼闊的草原,使我的大腦、我的思維也開闊起來、活躍起來。就拿“奔”這個多音字來說吧,在“奔跑”中,它讀第一聲;而在“奔月”中,我們都習慣,也都一致認為,它讀第四聲。可是,我在今年的《小學語文教師》中,卻看到了一位教師對它聲調的研究,他認為應該讀第一聲,並說明了他查詢的資料,讀第一聲的理由。我一看,吸引了我,同時他的理由也說服了我。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中國的文化豐厚輝煌。讀書、學習不能間歇呀!
在看《韓軍與新語文教育》一書中,我的思想再一次受到衝擊,也許是自己的文化底蘊太淺薄。讀他的書真的就像上了一堂校外大學,既有文學素養的`提升,又有教育教學方面的引領。我真正領悟到了《弟子規》中所說“能親仁,無限好。”他的“教育教學觀”、“沒有文言,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新語文教育”看文字與多媒體,等篇章。寫得那麼真實、那麼現實。他是站在了基礎教育的高度上看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育的走向,他提到的語文教學要“人文精神”、“文言國學”力度要加強加大,這讓我不由得想起記者對某校當代大學生中文系的一項調查:走近他們的宿舍,中國古典名著整整齊齊地擺放在那裡,似乎沒有被翻動過。記者問:“這些名著是自己買的還是別人送的?”他們幾乎一致回答是別人送的。“常看嗎?”不好意思的回答“沒有。”理由是太長太大,沒有時間看。倒是《武俠小說》、《言情小說》不太整齊地散落在床上、桌子上。試想:教師的內心裝不下國學、經典,怎麼教學生?韓軍老師說得好:20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壇的上空升起了一片璀璨的群星,他們是魯迅、胡適、郭沫若、老舍、巴金、張愛玲等等,他們光彩四射、文采灼灼,他們都是在少年時期,接受了系統的、全面深入的文言教育,在文言的“醬缸”裡浸泡過的,他們成人後每人的每個“汗毛孔裡”都滲透著文言的滋養。可是後來,中國文壇卻“黯然失色”,根源就是,在少年時代“語言敏感期”,接觸的文言愈來愈少。我一邊讀,一邊默默點頭,分析得太透了,找到了語言匱乏的根源,原來是沒有了深厚的土壤。
可喜的是,現在油田好多小學都開展了“國學”課,有《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經典誦讀》等適合少兒誦讀的經典。為孩子將來學習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對照自我,遺憾慚愧,已經錯過了誦讀經典的最佳時期,對個人的修養及教學水平的提高都產生了極大的障礙。雖已此,但和天真的孩子們在一起,我的心理年齡似乎還不老,“學總比不學強”,我相信,我會以“教師讀書月”為契機,我會更努力的堅持學習的,一頭抓著教學,一頭抓著學養,然後,從中間串聯起學生,向韓軍、竇桂梅等名師學習,以教促讀,逐漸成長、不斷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