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雞毛當令箭四年級作文
別拿雞毛當令箭四年級作文
課間,一位同學拉著另一位同學來到辦公室,還沒等老師開口,一位同學指著卷子,情緒激動地說:“老師,您看看他批改的卷子,亂扣分。”
“說話要有證據,我怎麼亂扣分了?”
“這道題我明明做對了,只是橫式上沒寫‘得數’,最多扣2分,你卻扣我7分。你這是拿雞毛當令箭,濫用權力。”這位同學氣鼓鼓地說。
老師看了卷子,果真如此,拿起紅筆在試卷上改成“—2分”,然後示意兩位同學坐下來,慢慢講起“拿雞毛當令箭”這個俗語。
古時候,傳口令時常常在信箋上插上某種動物的羽毛,羽毛數目越多表示事件越緊急,這就是最早的令箭。在古代,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典故還真不少。宋仁宗有一次出遊,途中多次回頭找飲水的器具,沒找到,他也沒吱聲。回到宮裡,他渴壞了,“咕咚咕咚”喝了好幾杯水。旁邊的人問他:“皇上,您渴成這樣,剛才幹嗎不說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說了,一定會有人因此而獲罪啊!”
宋仁宗的老祖宗,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也傳有類似的佳話。他半夜起來,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猶豫著不肯下令。身旁的侍衛問他:“皇上有什麼事儘管吩咐,我們一定照辦!”趙匡胤回答:“我若說了,每日必有一隻羊被殺!”
聽到這兒,兩位同學似都明白了故事的意思。一位同學說:“老師,兩個皇帝都很開明,他們知道一個不經意的小指令甚至癖好,如果傳達下去,常常會有人發號施令,然後興師動眾,勞民傷財。”
“所以就有了‘拿著雞毛當令箭’這個俗語,指的是一些下屬就喜歡用誇張的行為來顯示自己的`忠心。後來人們用這句俗語形容一個人憑著某上司的話命令這命令那,用驕傲的口氣指使這個指使那個。也用來比喻玩弄權術,以假充真,小題大做。”老師補充說。
“老師,我錯了,因為不寫得數把7分全扣完,的確不應該,以後再不做拿雞毛當令箭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