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2016

書信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2016

  朱熹認為讀書應“少看熟讀,反覆體驗”在於重視實踐之哲學,主張將所學融入並實行於日常生活之中。這與鄧小平所言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甚為貼切。yuwenmi小編整理了書信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歡迎欣賞與借鑑。

  書信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一:

  凡是傳承下來的傳統,便有它存在的理由——題記

  古以家天下,天下為家。千年前我們是世界上的“禮儀之邦”,邦即國,國為家。數千年,我們傳承著自己的家風。

  風起《詩經》,真正的家風始自孔孟。古代我們以禮治國,儒道天下,故有四書五經傳著於世。《論語》中主張人應有孝、義、仁、忠。孝字為首,這便是家風的核心意義。現在看來,又何嘗不是?十月懷胎,二十載照料,我們時刻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我們,又怎能報還這份養育之恩?人之常理,人性之現。

  《弟子規》開篇寫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仁禮之道,是對朋友誠,對陌生人仁。不少家長都說過:“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坦誠,不虛假,不做作“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於是,我們和陌生人成為朋友,生活變得更加和諧。晉商當時為何能富甲天下,就是因為廣泛交友,講誠信,守道義,作為山西人的我們,更該踐行這古老而淳樸的誠信仁義家風。

  《朱子家訓》中寫道:勿忘先輩創業之艱辛,勿奢侈淫佚,勿將基業揮霍一空。勤儉,作為我們傳統的美德,父母從我們兒時開始教導我們不剩飯,不浪費,戒奢以儉,方累萬貫家財。

  為人清白,不收非仁不義之財。我們先做人,後做事,古人兩袖清風,但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也不應該被金錢矇蔽雙眼。取之有道,生財有方,這才是我們想要的。

  書信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二:

  朱子是我中華民族自孔、孟以來最重要的思想家。他的著述宏富,思想博大精深,他所編著的《四書集註》自元朝以來成為科舉的重要依據,對我國的政治、思想、學術及教育乃至一般社會文化之發展,產生了全面性深遠的影響。1175年,朱子與呂祖謙合編北宋四子之言論選輯為《近思錄》,並以《近思錄》為《四書》之階梯。由於朱子對教育的重視與身體力行,才使得他的學問能感召眾多弟子,而終能大行於其身後。

  儒學在明鄭時期傳入臺灣,主導明鄭歷史的延平郡王鄭成功與晚明儒學有深厚的淵源。因此,明鄭時期的臺灣儒學,雖剛萌芽,卻是上承有明一代儒學,下啟清代臺灣儒學。延平王鄭成功軍旅中的一批儒者,則是把中華傳統儒學和福建朱子學最早傳入臺灣的開拓者。臺灣儒學的.另一來源是清康熙以及此後的理學家。他們在臺灣建造學校,開辦書院,把福建朱子學即閩學全面系統地傳入臺灣。閩、臺僅一衣帶水之隔,荷據時代臺灣之漢移民以閩人為主,明鄭之時自鄭成功以迄下屬亦多閩人。清代臺灣在1885年(光緒十一年)建省之前,也一直是福建轄區。因此,閩學傳入臺灣乃順理成章之事。

  由於康熙皇帝是朱熹的崇拜者,清代成為臺灣儒學的重要發展期。康熙對朱子“最為尊崇,天下士子莫不奉為準繩”,一時朱子學大興,學者遍及全國。經過200多年的墾殖,儒學已在臺灣的土壤裡生根,並開花結果。此期的思想主流是福建朱子學,程明道曾視其大弟子楊龜山歸閩為“道南之傳”,則朱子學入臺可稱為“道東之傳”。就思想的原創性言,臺灣儒學系出福建朱子學;但是就思想的歷史性、社會性、文化性而言,臺灣朱子學所浮現的問題,諸如與異文化(臺灣少數民族文化)的邂逅,與民間信仰(如文昌帝君的信仰)的遭遇,與移民社會的互動,都使臺灣朱子學展現奇異繽紛的多元色彩,並彰顯其獨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進入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時代,資訊媒體的發達,兩岸交流的頻繁,促使朱子文化的流佈更加普及,相關活動的舉辦成功見證朱子思想的魅力不分古今。新竹鵝湖書院的落成及經典讀書會的舉行,象徵中國哲學史上精彩的朱陸心性論辯,其理性精神的再度弘揚。2013年新春,臺灣舉行了為時半個月之久的颩燈會系列活動,“2013臺灣颩燈會系列活動——新竹朱子學堂系列講座暨書院文化論壇”,是臺灣颩燈會的衛星(satellite)活動。新竹朱子學堂代表象徵新竹之人文特色,更成為推廣在地人文、傳承朱子文化之重要交流平臺。“新竹朱子學堂系列講座”以“儒家與庶民生活”為主題,擴充套件朱子文化的社會普及,提高民眾的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

  朱子的許多詩詞格言,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其中所蘊含的倫理道德、民本思想、治政理念、和諧追求都根深蒂固地存在於民族文化的傳統中,為使其廣佈流傳,特敦請福建省歌舞劇院專業作曲家駱季超教授為朱子詩詞格言譜曲,融合古樂今聲,以合唱、獨唱、聲樂、演奏等表演方式進行,結合兩岸地域文化、人文歷史,打造兩岸同聲之經典畫面。2014年10月在臺北中山堂演出的“朱子之歌·道東之傳——光復節閩臺文化交流音樂會”由南平南詞藝術團、臺北國樂團及附設合唱團攜手合作;在新竹縣文化局演藝廳演出的“朱子之歌·兩岸同聲”則由南平南詞藝術團、新竹市立國樂團、新竹縣教師合唱團、新竹市立混聲合唱團等藝術團體聯合演繹,共同譜出朱子心曲,再現聖哲古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