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信傳遞的典故
古代書信傳遞的典故
我們在閱讀古文和古詩詞時,常會遇到一些有關書信傳遞的典故,平時見得最多的是“鴻雁傳書”,其次是“鯉魚傳書”,另外有一個我們不太熟悉的,至少是我自己不熟悉的“黃耳狗寄信”。這些典故你知道怎麼樣來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代書信傳遞的典故,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魚傳尺素
秦漢時期,有一部樂府詩集叫《飲馬長城窟行》,主要記載了秦始皇修長城,強徵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離子散之情,且多為妻子思念丈夫的離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寫道:“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長相思,下言加餐飯。”這首詩中的“雙鯉魚”,也不是真的指兩條鯉魚,而是指用兩塊板拼起來的一條木刻鯉魚。在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沒有現在的信封,寫有書信的竹簡、木牘或尺素是夾在兩塊木板裡的,而這兩塊木板被刻成了鯉魚的形狀,便成了詩中的“雙鯉魚”了。兩塊鯉魚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繩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線槽內捆繞三圈,再穿過一個方孔縛住,在打結的地方用極細的粘土封好,然後在粘土上蓋上璽印,就成了“封泥”,這樣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
青鳥傳書
據我國上古奇書《山海經》記載,青鳥共有三隻,名曰詔蘭、紫燕(還有一隻青鳥的名字筆者沒有查閱到),是西王母的隨從與使者,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資訊,將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傳遞給人間。據說,西王母曾經給漢武帝寫過書信,西王母派青鳥前去傳書,而青鳥則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漢宮承華殿前。在以後的神話中,青鳥又逐漸演變成為百鳥之王——鳳凰。
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兇奴被鞮侯單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單于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兇和好,結為姻親。漢朝使節來兇,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于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後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兇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兇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透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一隻大雁,足上繫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漢使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于。單于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
附:
劉勰鬻書的典故
劉勰鬻書的故事是這樣發生的:因為在當時那個年代,制度十分嚴格,對門第比較低的人更是嚴格,因此這類出生貧困的人很難發展自己的特長。不管借用什麼方法都很難成名。而劉勰就是窮困人群中的一位,但是他雖然家窮,但志向很遠大,他從小就飽讀經書,等機會成熟了他便開始自己寫書,他的志向很遠大,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被端上臺面,自己則可以進入文學行業,成為一位頂尖人物,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他這個理想真的是很難實現。
在寫成文心雕龍這本書後,他還是沒有實現他的理想,讓他十分鬱悶,可是他自己堅信自己的著作對文學研究有很大的幫助,所以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去向在文學方面有很大成就的人賣自己的著作。
他想辦法接近大文人沈約,來向他賣自己的著作,可以說劉勰真的是很幸運,他不僅見到了沈約,沈約也如他所願的看了他的著作。沈約看了一番後對這個著作很感興趣,於是劉勰透過鬻書實現了自己的志向,使他的著作得到了肯定而且流傳到現在。這就是劉勰鬻書的具體內容,通過了解這個故事瞭解到文心雕龍可流傳下來應該還有沈約的.功勞。
劉勰簡介
劉勰簡介必然會涉及到他小時候的困苦。劉勰出生於465年,卒於520年,別名劉彥和。劉勰是一位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出生在比較混亂的南北朝時期。
因此他從小就懂得珍惜時間,在學習上很用功,劉勰很小就是個孤兒,家裡也很窮,所以一直沒有結婚,因為沒有家庭他就經常和寺院的和尚住在一起,時間久了,他對那些寺院經書都很熟悉了。因為感興趣,在空閒時間他便開始整理這些經書,現在有些寺廟裡的經書就是劉勰編寫的。劉勰在政治生涯中沒有較大的崎嶇坎坷,都是很平穩的度過,因為劉勰給皇上提了有關佛道方面改革的很好的建議,一下被提拔到了校尉的官職。
劉勰在朝廷做官期間,表現很出色,多佛學又頗有見解,十分受皇帝的喜愛,於是便被皇帝派去寺院來更佛學方面的經文,因為受到年輕時候環境的影響,他十分嚮往寺院的生活,在提拔沒多久後,便向皇帝請求辭去官位,繼續去寺院當僧人,皇帝看見他對寺院如此嚮往,於是也就答應了。可是在去了寺院沒多久,劉勰就因為疾病離開了人世。
劉勰的一生在政治上的成就不是很大,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學方面,他的著作文心雕龍就是一個有很高評價的著作。他透過對文學的深刻研究,寫出了自己對文學的見解,因此對在文學方面的知識產生了很大的積極作用。憑藉他的這個著作讓他在歷史上取得了很高的地位。
根據劉勰簡介不難看出劉勰心胸比較豁達,不在乎名和利。
劉勰佛殿借讀
提到劉勰,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至於他如何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卻沒有太多的瞭解。其實劉勰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是憑藉他每天的刻苦讀書才獲得的。劉勰佛殿借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表現出了劉勰刻苦讀書的場景。
劉勰佛殿借讀的故事是很多家庭都知道,而且還是是勤奮學習的象徵,那麼具體故事內容是什麼呢?其實是這樣的,因為這個故事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劉勰因為家裡窮而且還是個孤兒,所以很小就去寺院生活,他在空閒時間就會看經書,時間久了,他就對這方面的知識產生了很大的興趣,經常看的十分入迷。
因為劉勰讀書十分刻苦,白天的空閒時間很少,根本不夠他讀書,於是他在晚上還會讀書,可是當時因為各方面還不發達,用蠟燭看書也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於是他想到一個好辦法就是去佛堂大殿裡讀書,因為那裡有燈光,於是佛堂大殿裡在夜晚就會傳出來讀書的聲音,劉勰自己身臨其中肯定不覺得奇怪,可是他的聲音傳到了其他和尚的耳中就會出現問題了,這些和尚聽到這個聲音以為大殿裡出現了鬼,立刻向管事的長老報告這個情況,於是長老等一群人就來到大殿裡找這個所謂的鬼,可是找了半天也沒有發現,倒是發現了劉勰,他此時還在津津有味的讀著書。這就是劉勰佛殿借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