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信任的成語解析

關於信任的成語解析

  1、不言而信

  解釋:舊指君子不用說什麼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處:《莊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2、赤膽忠心

  解釋:赤:忠誠,比喻真誠。形容十分忠誠。

  出處:明·湯顯祖《還魂記·淮警》:“賊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膽向胡天,靴尖踢倒長天塹,卻笑江南土不堅。”

  3、計行言聽

  解釋:行其計,聽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出處:《金史·術虎高琪傳》:“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駐南京以自固,州郡殘破不復恤也。宣宗惑之,計行言聽,終以自斃。”

  4、謀聽計行

  解釋:猶言言聽計從。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

  出處:宋·王令《讀<孟子>》:“然後天下之君,下堂去席,引手倒耳,以傾就其說而謀聽計行。”

  5、取信於民

  解釋:取得人民的信任,讓人民相信你。

  出處:《漢書·楚元王傳》:“覽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

  6、唯命是從

  解釋:是命令就服從,不敢有半點違抗。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二年》:“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將唯命是從,豈其愛鼎?”

  7、言聽計從

  解釋:聽,聽從。計,計謀,主意。從,依從,依順。說的話和出的主意都採納照辦。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8、言聽計行

  解釋: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聽計從”。

  出處:《新唐書·魏知古盧懷慎傳贊》:“觀玄宗開元時,厲精求治,元老魁舊,動所尊憚,故姚元崇、宋璟言聽計行,力不難而功已成。”

  9、言聽計用

  解釋: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聽計從”。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10、言行計從

  解釋:說的'話出的主意都採納照辦。形容深被信任。

  出處:宋·司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傷國者疏》:“言行計從,人莫能間。”《宋史·司馬光傳》:“光自見言行計從,欲以身徇社稷。”

  11、一心一意

  解釋: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形容做事專心一意,一門心思的只做一件事。

  出處:《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

  12、忠肝義膽

  解釋:忠心耿耿,仗義行事。

  出處: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千古忠肝義膽,萬里蠻煙癉雨,往事莫驚猜。

  13、忠心赤膽

  解釋:形容十分忠誠。

  出處:明·湯顯祖《還魂記·淮警》:“賊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膽向胡天,靴尖踢倒長天塹,卻笑江南土不堅。”

  14、忠心耿耿

  解釋:耿,忠誠的樣子。形容非常忠誠。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七回:“當日令尊伯伯為國損軀,雖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15、忠貞不二

  解釋:貞,意志或操守堅定不移。忠誠堅定,永不改變。也指下屬對上層十分忠心。

  出處:紅娘子平日深明大義,~,務須體念朕誅殺叛臣,消滅亂萌之苦心。(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十三章)

  16、忠貞不屈

  解釋:忠誠而堅定不屈。形容不向邪惡屈服。

  出處: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附錄:“為了爭取中國人民的民族自由和社會改革,忠貞不屈,視死如歸,悲壯激昂,可歌可泣。”

  17、忠貞不渝

  解釋:貞,意志或操守堅定不移,有操守;渝,改變,違背。變。忠誠堅定,永不改變。

  出處:張揚《第二次握手》:“我始終期望著,有朝一日,把自己的學識、才能獻給祖國;同時把自己忠貞不渝的感情,完美無缺地獻給你。”

  18、眾望所歸

  解釋:眾望,眾人的希望;歸,歸向。眾人的信任、希望歸向某人。 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賴,希望他擔任某項工作或完成事情。

  出處:《晉書·列傳三十傳論》:“於是武皇之胤,惟有建興,眾望攸歸,曾無與二。”

  19、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解釋:懷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懷疑他。指用人應充分信任。

  出處:《金史·熙宗本紀》:“疑人勿使,使人勿疑。自今本國及諸色人,量才通用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