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議論文論據素材:三位外國大文豪的人生情懷

2017高考議論文論據素材:三位外國大文豪的人生情懷

  高中議論文論據,我們經常會用到名人的事例。以下是小編帶來的2017高考議論文論據素材:三位外國大文豪的人生情懷,希望對你有幫助。

  托爾斯泰的生活方式

  一次,托爾斯泰寫的話劇要在劇院上演,他去觀看彩排,沒想到竟被門衛當作看熱鬧的老頭攆了出來。還有一次在列車上,一位貴婦人竟把他當作車上的搬運工,使喚他去衛生間取回她丟在那裡的錢包,事後付給他十盧布作為報酬。

  就是這樣一位出身顯赫的伯爵,就是這樣一位創作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煌煌鉅著,被譽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的大文豪,就是這樣一位連死神都懼怕他的精神巨人,他的墓卻稱不上墓,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

  這樣的故事足可以折射出這顆偉大的心靈。

  劇本的作者被拒之門外。

  大文豪做了一次搬運工,並欣然自得。

  伯爵要了一座土墳。

  托爾斯泰何以能在生活上堅守著這一系列的低標準?這源於對自身思想精神的高標準要求——以人民的方式生活,這是托爾斯泰一生苦苦的追求。他認為只有以平民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走近平民。

  托爾斯泰生前曾說過:“人不是為了發亮,而是為了純潔自己。”

  在這高低標準的巨大落差之間,托爾斯泰傳遞給我們的是怎樣的睿智和良知?降低生存和生活的標準,讓自己的.靈魂接受大眾和平民思想的洗禮,終於使他臻至人類思想和精神的最高境界,也使他孤獨的靈魂找到了最美的歸宿。

  霍爾頓·考爾菲德:麥田裡的守望者

  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是塞林格長篇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的主人公,是青春期的邊緣少年,是當代美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玩世不恭的反英雄形象之一。

  霍爾頓出身在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老師和家長強迫他好好讀書,為的是“出人頭地,以便將來買輛混帳的凱迪拉克”。在這裡,純真年代與現實社會共同構成青春的陷阱。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青春的躁動使他離經叛道,根本沒心思用功讀書,因而老是挨罰。到他第四次被開除出校時,不敢貿然回家,便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他內心苦悶、彷徨,他認為成人社會里無人可信,全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他嚮往妹妹菲芘無憂無慮的生活,小說臨近尾聲時,他淋著雨,看妹妹玩旋轉木馬,渾身溼透,可他快樂極了。“她穿著那麼件藍色大衣,老那麼轉個不停,看上去真他媽的好看極了。老天爺,我真希望你當時也在場。”這樣精彩的段落,把霍爾頓的孩子性情表露無遺,但同時深層次的悲哀也重重地擊打在讀者的心上——他選擇逃避,拒絕成長。

  霍爾頓告訴妹妹他最願意做的事情:“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

  守望純潔的童年與心靈,做“麥田守望者”,這是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對生命最本真的熱愛與深情。可是他卻變成一個叛逆者,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著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勞拉與《草原上的小木屋》

  這是一本質樸的書,非常質樸的故事。

  寫這質樸的書質樸的故事的人那時就住在這小木屋裡。

  這是一個真正的美國故事,所以帶篷的馬車就出現了。還有一條英勇的狗。還有一位最像男人的父親。

  還有很多危險。因為故事到了遷徙的路上。遷徙的路上咖啡還煮得滾燙、噴香,有烤麵包和雞蛋糕,還有肉湯,一天三餐也是繫上了餐巾開始,孩子們穿著的衣服母親都用熨斗用心地燙過!

  他們是那麼地知道自己是一個人!知道生命要詩意地安頓。在他們走過的路途上,把威風樹立了,又都是有精緻的氣息和佈置,它們就成了後來的美國!

  最為質樸之中,從頭到尾都是詩。

  這是一個女人到了六十五歲以後開始寫出來的小說。

  她叫勞拉。

  這個老了之後寫作的婆婆成了美國人的驕傲。她寫出來的全部小說在美國的文學裡每一部都有耀眼的光亮!

  ——節選自梅子涵《草原上的小木屋·導言》

  如果說每一部文學作品是一場又一場美麗的演出,那童年與父母的愛就是這個舞臺上最為華彩的片段,穿越無情歲月中紛紛揚揚的記憶,凸顯為生命最奪目的一筆。這也是這個簡單故事與年邁而童心不泯的作者婆婆最打動我們的地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