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很渴望讀書的成語

關於很渴望讀書的成語

  讀書帶給了我們很多,帶給了我們智慧,帶給了我們正義,帶給了我們分辨善惡的能力……給我們增添不少樂趣。下面是關於很渴望讀書的成語的內容,歡迎閱讀!

  關於很渴望讀書的成語

  1、鑿壁偷光

  匡衡,西漢東海甬人。小時侯好讀書,單家裡窮得沒錢買燈燭,匡衡就把與鄰居家之間的牆壁鑿穿,藉著鄰居家的燭光,夜夜如飢似渴地讀書。 匡衡所在的鄉里有一家大戶人家,匡衡在這戶人家當用人。他不要報酬,只求主人把書借給他看。 匡衡所在的鄉里,有人研究《詩經》。匡衡跟他學習,並提出問題求教。一段時間後,匡衡提出的問題越來越深刻,這為學者無法回答,只得匆匆離去。倉促中連鞋子也穿倒了。 匡衡勤奮好學,終於成為了一個有學問的人。

  2、囊螢映雪

  成語“囊螢映雪”出自兩個古人勤學攻讀的故事。《晉書》說:“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熒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及長,風姿美劭,機悟敏速,甚有鄉曲之譽。”後又“以寒素博學知名於世”。正因為車胤年輕時家庭貧困,不能經常買油點燈,但能在夏天的晚上,經常捉幾十只螢火蟲裝在細密的網兜裡,當作讀書的燈光,所以,不但長大後以“機悟敏速”而享譽一方,並且在當時以出身貧寒而博學多才知名於世。又據《尚有錄》記載:“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於冬月映雪讀書。”這兩個晉代人,雖然都家貧無油點燈,但一個夏月囊熒,一個冬月映雪,刻苦攻讀,所以最後都成為當時的著名學者。

  3、懸樑刺骨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裡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傳說,他晚上唸書的時候還把頭髮用帶子系起來拴到房樑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得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了。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頭懸樑,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晝耕夜誦: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讀書勤奮。 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他勤奮好學,但因窮無錢買燭。鄰居家夜裡點燭,燭光卻照不進來,匡衡於是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讓燭光照射進來,藉著微弱的燭光讀書。匡衡這種鑿壁偷光刻苦學習的精神,受到後人的稱讚。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懸樑刺骨: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後為當世大儒。” 形容刻苦學習。 朝斯夕斯:早上這樣,晚上也這樣。形容求學勤奮而有恆心

  4、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和好友劉琨都有著建功立業,復興晉國的遠大理想,從頭為了成為國家的棟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經過長期的刻苦練習,他們都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最後實現了報效國家的願望!

  5、紀昌學射

  甘蠅是石時一個著名的射箭高手。只要他一拉開弓,野獸就要伏在地上,飛鳥就要掉下來。甘蠅的弟子飛衛曾向甘蠅學射箭,學成之後,比師父的本領還高。後來紀昌要拜飛衛為師學射箭。 飛衛對紀昌說:“你先要練習不眨眼的本領,有了這個本領再跟我來學。” 紀昌回到家,仰面躺在正在織布的織機下,兩眼不眨地盯著踏板。一天、兩天……二年過後,紀昌終於練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於是去拜見他師父飛衛。 飛衛說:“這還不行,還要學看的本領,要能把小的東西看得很大、很清楚,然後再來找我”。 紀昌回到家,在一根牛尾毛捆住一個蝨子,掛在視窗,每天都盯著它看。又是一天、兩天、三天……三年過去了,他竟然能把一個蝨子看得象車輪一樣大。再看其它物體,也都能把它們看大。紀昌拿來一張弓,搭上箭,向蝨子射去,箭正好從蝨子正中間穿過去,而掛蝨子的牛毛沒有斷。紀昌連忙去找飛衛,飛衛高興地說“你真正學到了射箭的真本領。”

  6、晝耕夜誦

  意思解釋: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讀書勤奮。

  故事典故:《魏書·崔光傳》:“家貧好學,晝耕夜誦,傭書以養父母。”

  7、孜孜不倦

  〖典故出處〗

  《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8、韋編三絕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 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 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 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 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 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9、程門立雪

  楊時在洛陽求教於程頤。楊時那個時候大概已經四十歲了。一天他去拜見程頤時,恰巧程頤正在坐著打盹,楊時就和遊酢恭敬的站在旁邊,一直沒有走開。等到程頤醒來的時候,門外的雪已經有一尺深了。

  10、聞雞起舞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典故 】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徵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關於讀書的成語

  1、表示書讀得多成語:

  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博聞強識、博學多才、滿腹經綸、博古通今、汗牛充棟、才高八斗、讀書破萬卷

  2、表示“精讀”書的成語:

  咬文嚼字、寒窗苦讀、含英咀華、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倒背如流、韋編三絕、舉一反三

  3、表示“泛讀”書的成語:

  一目十行、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不求甚解、走馬觀花、觀其大略、浮光掠影

  4、表示讀書刻苦的成語:

  廢寢忘食、手不釋卷、通宵達旦、夜以繼日、鑿壁偷光

  圓木警枕、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通宵達旦、孜孜不倦

  鍥而不捨、堅持不懈、滴水穿石、博覽群書、學而不厭

  勤學苦練、勤能補拙、將勤補拙、篤學不倦、篤實好學

  閉戶讀書、刺股讀書、映雪讀書、映月讀書、據鞍讀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