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追尋生命的意義有感作文

讀追尋生命的意義有感作文

  《追尋生命的意義》是一個人面對巨大的苦難時,用來拯救自己的內在世界,同時也是一個關於每個人存在的價值和能者多勞們生存的社會所應擔負職責的思考。小編收集了讀追尋生命的意義有感,歡迎閱讀。
 

  第一篇:讀追尋生命的意義有感

  知道為什麼而活著的人,幾乎能承受任何怎樣活著的問題。

  ——尼采

  當長期處於一種極端惡劣的環境中,人的所有價值都被摧毀,時刻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這時人們的心理會在高壓下發生什麼樣的改變?這種痛苦無望的生活還有任何意義嗎?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爾,以二戰集中營倖存者的身份,在《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自傳體的書中,講述了那種極端環境,給普通囚徒的心理狀態帶來的深刻影響,以及囚徒們為了自己和朋友能活下去,而進行的殘酷的生存鬥爭。作為一名敏銳的觀察者和親歷者,他進一步從這些慘痛真實的經歷中,引出了一個嚴肅的課題——我們生命的意義在哪裡?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而活著?

  在集中營中,囚徒的所有財產和權利都被剝奪,不僅飢寒交迫,而且隨時會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體弱有病的囚徒很快會進毒氣室,在這裡,生命顯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據弗蘭克爾觀察,身體不那麼強壯,卻有豐富的精神活動的人,似乎更容易倖存下來,他本人就是例項。對妻子的思念和愛,讓他在腦海中無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並與她生動有趣地談笑。愛,超越了時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給擁有愛的人帶去了內心的充實和強有力的支援。“將我像封條一樣置於你的心上,愛,就會像死一樣強壯。”

  過去的甜美回憶,同樣能給困境中的人們帶來安慰,也許只是曾有過的微小的成功,也許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會,可曾感受到的喜悅和滿足,留在了這些回憶中,彌補和滋潤了人們在現實中的空虛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來的希望:將來,我們會再次擁有這些幸福時刻!

  為了活下去,囚徒們小心地節省食物,從死者身上“交換”衣物,調換轉移到其它集中營的名單(這更像是命運的賭博),冷漠地注視著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這種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環境裡,人們在動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卻神奇地保持了對藝術和大自然之美的熱愛,甚至感受更為強烈。“一位囚徒衝了進來,招呼我們去操場觀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們看見險惡的雲在西邊閃閃發光,整個天空佈滿了從鐵紅到血紅、形狀和顏色不斷變化的雲,……然後,在幾分鐘的寂靜後,一位囚徒對另一位囚徒說:‘世界多美啊!’”在艱難絕望的環境裡保持對愛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尋找光明和希望,我想,這就是人之為人的特殊之處吧!也正是這種特殊性,反過來,給絕境中的人們帶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當我把這本書一氣讀完,掩卷沉思: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想,是擁有並珍惜所有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勇氣和力量的美好事物,是對過去生活的甜美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是對伴侶和家人深深的愛,是對自己將發展成長為怎樣一個人的好奇。無論任何職業、地位、財富和種族,當一個人有所擔負、認真投入地生活著,並給其他人帶去了幸福時,他自己也會感受到充實滿足,此時,生命的意義就存在於生活過程本身!

  第二篇:讀追尋生命的意義有感

  餘華先生的《活著》是在大學畢業前五月份看的一本書,當時不知道為什麼要看,但是就從圖書館的書架上順手拿下,現在才知道原來它在等《追尋生命的意義》,冥冥之中,終於等到你。

  《活著》的結局是福貴孤身一人牽著老牛在陽光下回憶過往,《追尋生命的意義》的結尾時弗蘭克爾博士從集中營走出來,同樣是全家去世獨自一人。

  我一直對生活很樂觀,即使是悲劇我也覺得悲劇之後終會等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不幸的是《活著》沒有,而《追尋生命的意義》做到了。

  二戰期間因弗蘭克爾猶太人身份,遭納粹逮捕,在奧斯維辛、達豪等集中營度過了三年艱難的歲月。除了妹妹,父母、兄弟、妻子都集中營死亡,不僅如此他每天還要經受著飢餓、寒冷和拷打的折磨,生命已經被集中營摧殘地破敗不堪,但是,他仍舊堅持活著,直到最後從集中營走出來,而且還寫下《追尋生命的意義》。

  我一直在書中尋找弗蘭克爾所謂的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就好像在《活著》尋找為什麼福貴要活下去的理由一樣,可是到讀完全書還是沒有任何線索,我不知道在全家都已經死去,自己也處在非人的生活並且沒有任何希望的時刻,他為什麼能不去選擇死亡?

  帶著疑問,我閱讀了讀者很多的,大部分都是在寫那種所謂的很空洞的生命的意義的東西,有的還涉及到了博士的意義療法,說實話,這些我都不是很懂,我只是在尋找你為什麼不選擇死亡的原因,你卻告訴我你要用你的悲慘經歷來治癒別人,從而走出集中營花了很長時間寫下《追尋生命的意義》。

  我從未經歷過死亡,但是我見證過瀕臨死亡的人,他們都還選擇繼續活著,不是苟延殘喘。

  在農村有很多中風的老人,身體大部分部位都動彈不得,但是他們依舊不做死亡的選擇,甚至那些兒女不聞不問的老人,他們依舊頑強地活著。農村講究“喜葬”,認為老人活到80歲左右沒有被病痛太多折磨而去世就是上輩子積福積德。但是我又碰到過那些活到80多歲的老頭老太太,他們儘管疾病纏身,卻仍舊不選擇死亡。

  生活中的老人好像和主人公弗蘭克爾的想法是類似的,但是我又找不出什麼他們生命的意義所在,直到看到一篇初二的學生寫的書評,他說他最欣賞的就是開篇的第一句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人,都還有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我不知道會這樣的理解對不對,但是貌似找到生命的`意義所在,就是能夠去選擇更好的選擇,在死亡與活著,顯而易見,活著是更好的選擇。

  福貴是個粗人,他不懂什麼意義治療法,但是即便還只剩下一頭牛,他還是選擇活下來,因為只有活著才可以去回憶,有回憶才會重新看到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或者他活著的意義就是能夠憑藉回憶來記起自己曾經幸福生活過。

  弗蘭克爾是個毋庸置疑的哲學家,能夠在集中營非人的生活中堅持活下來並且創立意義治療法的哲學家,他在書中提到在集中營殘酷生活中他經常能幻想看到自己的妻子,能與心愛的妻子對話,這便是存活下去的理由和意義,因為只有活著,才能有下一次與妻子的遇見,即便是幻想,那也應該是屬於活著的人的幻想。至於到底是否能逃離集中營,弗蘭克爾倒是不再去思考,因為太遠,不能作為生命的意義所在。

  餘華在《活著》當中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餘華先生總算有一個對於活著的回應。但是,最後弗蘭克爾還是沒有說出生命的意義所在,只是提供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第一,創造和工作;第二,體驗某種事物或愛一個人;第三,受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生命的意義,能在創造和工作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福的,能在體驗某種事物或愛一個人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快樂的,能在受苦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運的,所以正在苦難中的我們,要好好活著,不為自己,只為上帝在芸芸眾生中選擇賜予我們的那一份幸運。

  第三篇:讀追尋生命的意義有感

  今天讀了《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書, 它的作者是奧地利心理學家 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 ,是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甚至面對巨大的苦難時,如何思考並獲取生意的意義的 令人鼓舞的傑作;——我最欣賞的就是開篇的第一句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人,都還有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

  而這句話的意思包含:

  首先,人類天生就有自由——有選擇的自由,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方向/價值觀、對待他人/社會的方式、以及選擇生活的態度;面對對外界刺激,我們可以選擇馬上回應外界的刺激,也可以選擇延遲、甚至不回應;

  比如:老闆對你態度很差,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及反應——生氣、整天都沒有心情、對下屬發脾氣等,或 明白工作是為了自己的未來、想清楚這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全心投入。。。

  又比如:孩子/做了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們可以不高興,並馬上提出反對,並告訴他應該做什麼。。。或者,我們可以選擇暫停,推遲反應;當我們明白家庭教養的關鍵在於“以身作則”時(備註:人類學習主要有三大模式,其中之一是模仿,兒童主要是透過模仿成年人的行為來學習。。。),我們可能會意識到問題出在自己身上,並嘗試不同的方法,比如:忽略不好的行為,並嘗試從孩子行為中找出積極的因素加以表揚,以此來轉移孩子關注的重點;透過父母正確行為示範,給孩子不同的選擇來引導其轉向積極的一面。。。

  其次,而人類天生就有4大天賦:

  1。 自我意識 Self Awareness ——透過從意識上“站後一點”觀察自己,看/聽別人是如何對自己作出反應的,從而發現自己可以改善的空間,並不時自我反省、提醒自己,持續改善。。。

  2。 想象力Imagination ——夢想是好東西,它可以讓自己“看到美好的將來”,從而不斷地進行心理暗示,調整態度及行為,讓個人保持最好的精神狀態面對每天的挑戰;這也是所謂的“以終為始”、積極心態的力量等理論的依據。。。

  3。 良知 Conscience ——基於人類良知建立的價值觀可以給人以最大的安全感。。。

  4。 獨立意志 Independent Will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決定個人的行為、對待他人及社會的態度,以及堅持自己的夢想/方向而不受外界影響。。。

  透過對這4大天賦的認識及有意識地運用,從而實現自我的管理;

  當然,這個“空間”的大小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取決於我們個人修養及自我管理水平,或者說以身作則的能力!

  因此說,每個人的快樂、幸福其實掌握在自己手裡,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修煉,提高個人修養及自我管理水平,我們才能最終掌握自己幸福的鑰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