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的成語意思

拾金不昧的成語意思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那麼成語拾金不昧的意思是什麼嗎?

  成語拾金不昧的意思

  成語解釋:昧:隱瞞;金:原指金錢;現泛指錢物;拾到東西不藏起來據為己有。

  成語出處:清 李綠園《歧路燈》:“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成語簡拼:SJBM

  成語注音:ㄕㄧˊ ㄐㄧㄣ ㄅㄨˋ ㄇㄟ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成語用法:拾金不昧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成語正音:昧,不能讀作“wèi”。

  成語辨形:昧,不能寫作“味”。

  近義詞:路不拾遺

  反義詞:貪得無厭、財迷心竅

  成語例子:我們每個人都應從小養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英語翻譯:return the money found

  日語翻譯:金(かね)を拾(ひろ)っても貓ばばしない

  俄語翻譯:не присваивать себе найденные чужие деньги

  出處

  清·吳熾昌《客窗閒話·義丐》:“乃呼里長,為之謀宅於市廛,置貨立業且表之以額曰‘拾金不昧’。”清·《歧路燈》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原文:秀才何嶽,號畏齋。嘗夜行拾得銀貳百餘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慾分數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金乎?”其人感謝而去。又嘗教書於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於畏齋,中有數百金,曰:“俟他日來取。”去數年,絕無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因託以寄去。夫畏齋一窮秀才也,拾金而還,暫猶可勉;寄金數年,略不動心,此其過人也遠矣。

  譯文:秀才何嶽,自號畏齋,曾經在夜晚走路時撿到200餘兩白銀,但是不敢和家人說起這件事,擔心家人勸他留下這筆錢。第二天早晨,他攜帶著銀子來到他撿到錢的地方,看到有一個人正在尋找,便上前問他,回答的數目與封存的標記都與他撿到的相符合,於是把錢還給了他。那人想從中取出一部分錢作為酬謝,何嶽說:“撿到錢而沒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東西了,(我連這些都不要),又怎麼會貪圖這些錢呢?”那人拜謝而走。他又曾經在做官的人家中教書,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將一個箱子寄放在何嶽那裡,裡面有金數百兩,(官吏)說:“等到他日我回來再來取。”,去了許多年,沒有一點音信,(後來)聽說官吏的侄子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並非取箱子。(何嶽)得以託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帶回官吏那兒。秀才何嶽,只是一個窮書生而已,撿到錢歸還,短時期內還可以勉勵自己不起貪心;金錢寄放在他那數年卻一點也不動心,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遠過與常人。

  意義:拾金不昧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中敘述了窮秀才何嶽兩次還金的故事,表現了何嶽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