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

  4、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點:

  1、清成語故事中精闢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2、強朗讀和複述訓練。

  教學難點:

  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媒體設計:

  投影片、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

  二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頭腦裡已經記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板書:6、成語故事三則)

  誰來告訴大家,什麼樣的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片語或短句,大多由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這裡的“則”是什麼意思?(量詞,當“篇”講)

  二、初讀指導

  1.佈置課內預習。

  過渡:課文中講了哪三則成語故事呢?請大家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宇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4)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準備質疑。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l)出示生字詞。

  楚國戳穿演奏腮幫俸祿濫竽充數南郭先生

  (2)請你說說哪些字音容易讀錯,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翹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濫”、“祿”是邊音;“竽”是第二聲,不能讀成第三聲。

  (3)啟發學生質疑:文中的哪些詞你不理解?讓學生透過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義。

  誇口:說大話。

  戳穿:刺穿。(用實物進行演示)

  腮幫:腮。(讓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

  三、指導書寫

  “楚”上下結構,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書寫時注意左寬右窄。第一、四筆都是“橫折”,不是“橫折鉤”。

  “濫”左右結構,書寫時注意左窄右寬。

  “奏”上下結構,下面是“”,最後一筆是“點”。

  “俸”左窄右寬。右邊注意與“奏”進行比較。

  “祿”左邊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寫成“水”。

  四、佈置作業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抄寫生字詞語(習字冊)。

  第二教時

  教學要求:

  精讀課文,完成作業。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精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生字詞

  1.抽讀詞語卡片。

  2.填字成詞。

  自相()盾畫龍點()()()充數張口()舌

  二、精讀《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麼事。(寫古代一個人賣盾和矛,先誇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2.討論:“誇口”是什麼意思?(說大話)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呢?指名朗讀,學生評議。

  “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那人為什麼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你能說說“自相矛盾”的意思嗎?

  3.聯絡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三、精讀《濫竿充數》

  1.請同學們查,看看“濫”、“竽”、“充”、“數”這4個字分別是什麼意思?

  (“濫”就是不加選擇,“竽”是古代的一種樂器,“充”指冒充,“數”就是數目)

  2.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麼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理解句子:“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竿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出示三個句子:

  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常常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比較這三個句子意思有什麼不同。誰能用“總是”說一句話?

  朗讀句子:“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吹的樣子,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這句話要讀出什麼語氣?(要讀出南郭先生裝模作樣的語氣)

  3.後來他怎麼又裝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讀課文,說說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讀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四、精讀《畫龍點睛》

  1.請大家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l)張僧繇畫的龍為什麼不“點睛”?

  (2)後來為什麼又給龍畫上眼睛?

  (3)“點睛”的結果怎樣?

  2.逐題討論,指導朗讀。

  (l)點睛前的龍是什麼樣子的?(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所以人們覺得怎樣?(人們覺得奇怪、可惜)

  (2)張僧繇為什麼不給龍點睛?(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後來為什麼又給龍畫上眼睛?(應遊客的一再要求)

  (3)“點睛”的結果怎樣?(點睛後天氣突變,龍騰空飛去)此刻人們的態度又怎樣?(驚歎不已)

  (4)讀這則故事時要讀出什麼語氣?(要讀出人們由奇怪到懷疑最後驚歎的語氣)

  3.啟發想象,領悟寓意。

  遊客們看到畫上眼睛的龍真的騰空飛去,會說些什麼呢?讓學生自由討論。

  五、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

  3.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