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花的人生感悟作文

關於花的人生感悟作文

  花兒受到了太陽的關愛,因此世間有了萬紫千紅,百花競放齊爭妍的美景。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花的感悟散文,供大家欣賞。

  關於花的人生感悟(一)

  大抵女子都愛花,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天性。而我,亦喜歡與花為伴,無論開落,都是一場傾城唯美,略含淡淡詩意,淡淡憂愁。只一眼,便是極致。

  因而,閒暇之餘也喜歡侍弄花草,無論花開大小,好壞,顏色都不計較。只要能在這滿目盡是高樓大廈的城市,看見花開,於我,都是一種莫名的欣喜。偶爾,也能看見花落陽臺,亦曾為此感到嘆息。想想,四季有輪迴,花落還花開,心,也就釋然了。

  城南的秋,總還是來得晚些,意味並不明顯。時光流轉,早就聽聞七月是蓮開的時節。於是,還在六月的時候,就開始計劃要去鵬城的洪湖公園看一場蓮的盛開與獨舞。未曾想,幾番蓮開都與我失之交臂,原先美好的願望,都在傾盆大雨和生活的瑣碎中一一改變。也許,是我和那一湖蓮的緣份尚淺吧!又或者是,時光故意讓我在八月的眉間頻想頻念我未來得及觸控的蓮。

  愛蓮,喜蓮,也願意做俗世中那朵如蓮的女子。

  初見蓮,是在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當時,我並不懂蓮,只知道,周敦頤謂之:花之君子者也。慢慢地,隨著流年的走遠,時光中的那朵青蓮,漸漸植入心底,次第芬芳。

  真正觸控蓮,在今年七月中旬,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與蓮對語。寧靜的小院,不算大,像是古時官宦之家的宅院。一進大門,便被這裡的古色古香吸引。亭臺,小院,閣樓,小橋,迴廊,錯落有致地鋪排。偶爾,還有二胡聲從院中的一角傳來,悅耳悠揚。這個季節,蓮,無疑是這裡最美的景色。大多數遊客,都是為它而來。若大的碧葉,立於清水之上,粉的,白的,紅的……花朵參差其中。雖沒有江南"蓮葉何田田"的勁秀,也沒有湖洪公園"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浩渺,但有著其一枝獨秀的靜美,更勝似小家碧玉般清雅精緻。我的蓮夢,在此得到滿足,也算是慰藉了我許久以來心心念念要去賞蓮的那份躁動的心吧。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般若,一念心清靜,蓮花處處開。

  似乎,蓮花與佛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成蓮花是佛的象徵。雪小禪在她的《蓮子清如水》中說:"蓮與禪,都是有意蘊有境界的名字呢。"的確,那意蘊和境界,似至高無上的佛,我生怕我粗俗的文字一不小心就褻瀆了其中意境。

  "若斷愛無餘,如蓮花處水。"已經忘記了是在哪裡讀到過這句話,從百度上搜索得知出自於《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只一眼,便深深地記在腦海裡,印在心裡。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若一個人能做到絕情斷愛,六根清靜,將如蓮花存於水中一樣坦然安寧。

  生於紅塵,長於紅塵,過著煙火人生的生活,我自認為自己無法做到絕情斷愛,六根清靜。但若能在俗世中修得一顆琉璃心,如蓮般坦然安寧,恰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算是有所頓悟。

  聽一曲雲水禪心,夜清涼,風輕吹。由來喜歡在這樣的夜,寫幾筆雲淡風輕,或書一箋禪語。古箏聲中流淌的清音如雲,如煙,如霧,如嵐,是那樣的近在咫尺。伸手,解不可及,音弦繚繞間,又似乎遠在天邊。

  禪是一枝花,一枝無明的花;禪是一粒果,一粒多情的果;禪是一畝田,一畝豐饒的田;禪是一道門,一道空靈的門;

  禪是一潭水,洗淨塵世的沙;禪是一味藥,療治心裡的苦;禪是一盞燈,點亮前行的路;禪是一輪月,灑滿芳草天涯;

  禪是一片天,禪是一片地;禪是春和秋,禪是嫩綠的芽;禪是你和我,禪是我和你;禪是冬和夏,禪是一枝花。

  這首陳越的"禪是一枝花",將禪的意蘊盡付風中採蓮優美的歌聲中,步步生蓮,空靈,且悠遠。

  生活中,禪無處不在。"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到世間諸般痛苦。"只要有顆參禪的心,人生處處是風景。

  此去經年,掬水攬月,月在手,月在天。弄花衣香,香在心,香在蓮,似水不著水。心境臻於清遠,漫卷紅塵,不為花開,不為花落,只為在流年讓自己的心,寧靜些許,淡然些許,一如蓮。

  關於花的人生感悟作文(二)

  一花一草一世界,花草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綠肥紅瘦。--題記

  閒暇,放慢腳步走進銀河公園,溼潤芬芳的氣息撲面而來,一切都是如此的清新和自然,風兒輕拂我的長髮和衣裙,心裡源源不斷地生出些柔軟和溫馨,我開始欣賞身邊的那些草,那些花……

  瓦灰色地磚鋪就的小路上,縫隙中擠出了一株株碧綠的小草;不知道是不經意的風,還是多事的鳥,把它的種子帶到了這裡,使它生根,發芽,成長。儘管成長的空間那麼狹小,可它依舊生機勃勃,舉著雙臂歡迎著路人,使人不由得對它多出了幾分憐惜,幾分敬意,不捨得把腳踏上去。怕踩壞了那絲絲青翠。

  不遠處,就是一直被人們奉為熱門的植物景觀、城市裡不可多得的寵兒--草坪,辛勤的園林工人正手持大剪,像對待女兒出嫁那樣,精心地為它們梳理,那些蔥綠整齊,纖細茂密,柔韌鮮嫩的草兒在給人們帶來素靜雅緻、和諧忘憂和迴歸自然的樂趣的同時,也為小城調節著氣候、淨化著空氣、減輕著噪聲、吸附著灰塵。前邊,已經修理好的一片,正被高高揚起的水花噴灌著,潔白的水珠掛在草兒的身上,在陽光下一片晶瑩……

  是啊,看到草兒,很容易使人想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滁州西澗》)"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劉禹錫《陋室銘》)等著名詩句,也由此對它情有獨鍾。

  其實草的家族遠遠不止我看到的這些,許多重要的糧食都是草,如小麥,稻米,玉米,大麥,高粱等。所以草的貢獻也不僅僅是綜上所述,它與我們的人類的生產生活可以說源遠流長。

  最可敬的,是草兒那頑強的生命力和默默無聞、甘願奉獻的精神,它沒有鮮花的.美麗,也沒有樹木的高大與挺拔,但它甘願用身體來裝扮世界,即使被人們遺忘在角落,或躋身於坑坑窪窪,黑暗的地方,也能憑著薄瘠的黃土,與命運搏鬥,同頑石爭雄,堅強地生長。而堅強的結果自然是葳蕤于山川、平原;蓬勃在池沼、河岸。所以從這一點來講小草就可與牡丹比高貴,與荷花比高尚。

  說到花,我曾被路邊的草花所傾倒,它的形狀像蘭草,嫩綠色。花葶細長堅挺,呈頂生聚傘花序。初夏開花,花兒像百合花一樣的筒狀,花色橙黃。它可露地越冬。每到銀霜鋪地,冷風勁吹,路邊百花都已凋零,唯有它依舊蔥綠,依舊花黃。同時我還發現它是多年生之草本,適應性強,每年不用種植,便自然生長開花。

  今夏,那花又開了,金黃色的花配上纖細,幽綠,蘭草般的葉,顯得那麼飄逸,那麼動人。一天,我見園林工人在除草,便走上前去向他請教花名,那工人說:是萱草,哦?萱草,我好像熟悉這個名字,但卻不知道眼前的花就是萱草。回到家我急忙上百度,一看果真,就是萱草!百度還介紹說:萱草花色鮮豔,栽培容易,且春季萌發早,綠葉成叢,極為美觀。花蕾可作蔬菜,稱"金針菜"、"黃花菜",常用乾製品。它的葉、根還可入藥,性味甘涼,具有利溼熱、寬胸、消食的功效。萱草的自然種類約20種,我國有8種,並有幾千年載培歷史。

  查閱中尤其使我欣喜的是:萱草竟然是中國的母親花。而且作為母愛的象徵比康乃馨還要早。唐朝孟郊曾在《遊子詩》中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王冕《偶書》中也有詩曰"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譁".歷代文人如曹植、蘇東坡、夏侯湛等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為之作頌、作詩、作賦,可見萱草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

  小城的花很多,一朵朵盛開的各種顏色的荷蘭菊,牽牛;紅的、粉的雞冠花,金色的萬壽菊,紫色的苜蓿草花,多姿的三色堇,清雅的石竹,漂亮的虞美人,鮮豔奪目的串紅。還有些不知道名字的花,它們從春到秋,競相地開放著,它們與風雨相依。與行人為伴,恬靜而平和地送迎著晨昏。這些花並不名貴,它們只是適應小城,屬於小城,裝點著小城。

  "徒步尋芳草,忘憂自結叢。黃英開養性,綠葉正依籠。"(萱草:唐?李嶠)走過那草那花,奼紫嫣紅從我眼中退去,四周是矮的花樹叢,蔥蘢的葉子彰顯著著平凡的綠,不知是已經過了花期,還是未到花期,綠叢中還有那麼兩三支粉的、紅的花,在夏日的微風中搖曳著……

  我知道,它們都是屬於自己的綻放,開得那麼安然,雅緻,不強求,不索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