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作文(通用22篇)
雲岡石窟作文(通用22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雲岡石窟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雲岡石窟作文 篇1
暑假裡,媽媽帶我遊玩了山西的雲岡石窟,那裡真是個神奇而又美麗的地方。
說它神奇吧!你看這裡一共有5。1萬餘尊的佛像,佛像大小不一,雄偉的佛祖——竟然高達17米,面部輪廓清晰,細眉長日,鼻準方直,雙耳垂肩,給人端莊、肅穆、慈祥之感覺,最小的只有2釐米,不論大小,每尊佛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進入了雲岡石窟就彷彿來到了佛像的世界,慢走細看,恍若有成佛成仙的感覺。
說它美麗吧!你看第七窟的奇麗造型令我們難忘,那就是“三頭六臂,三頭八臂”的佛像,導遊娓娓道來,我也明白了那體現了智慧與力量的和諧之美。音樂宮再次為雲岡石窟獻上了精美的華衣,生動形象的飛天造型,古人吹奏著五花八門的樂器,讓我們見證了1600年前的音樂造詣。第十三窟的大佛手臂之下竟然有2個大力士,他們就是託臂力士,據導遊講解,這裡本來是一根用來支撐的柱子,後來雕刻成了佛像,進一步體現了雕刻藝術的魅力。
遊玩石窟,我也感覺有點遺憾,隨著歲月的流逝,有些佛像已經被風化了,毀壞了,失去了它們的藝術魅力。更讓人感覺遺憾的是石壁上竟然有3個窟窿,看上去很顯眼,據說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偷走的3尊佛像,心中不免怒火中生了。
雲岡石窟見證了一段歷史,是最早的“連環畫”,它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
雲岡石窟作文 篇2
這是一座北魏王朝時所建的一座座佛像,至今依舊存在。下面請跟隨我來看看這古老的歷史文物。
雲岡石窟屹立於山西省大同市,是一處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據導遊介紹,北魏王朝的皇帝曾在山西一帶遊玩。這位皇帝非常尊崇佛教,他見山西這裡風光秀麗,突發奇想,想在這兒建幾座石頭山,再在石頭山裡雕刻些佛像。於是,他請了一批能工巧匠在大同建造了這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的佛像大大小小數量萬千,讓你數也數不到頭。最壯觀的要數“佛祖洞”了。裡面有一尊盤腿而坐的佛祖雕像,高約十七米。佛祖像的頭部鍍了一層金色,散發著道道金光;佛祖的眼睛閃亮閃亮的,雙耳垂肩,面帶微笑。佛祖周圍簇擁著十八羅漢,場面好生壯觀。導遊介紹說,當年日本鬼子佔領了山西,看到這多精美絕倫的雕像,便想竊取。但由於雕像體型較大,又過於沉重,所以只能將雕像頭部鋸斷,盜走頭像。當鬼子看到佛祖的頭像時,卻發現這尊頭像約有五米高,而且這尊佛像相當沉重,想搶也搶不下來,所以鬼子只好望而興嘆地走了。
我想為您介紹的另一尊佛像是文殊菩薩雕像,他高約十六米,站立在石頭上,雙手捧著水晶瓶,面帶笑容地時刻告誡人們要行善積德。
雲岡石窟的佛像和歷史說也說不完,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的話,那麼,請去雲岡石窟參觀吧。
雲岡石窟作文 篇3
今天,我伴著難以平靜的心情來到了雲岡石窟,這可是我盼望已久的地方了。一路上,我怎麼都坐不住,心裡總翻騰著一股熱勁兒,好像想馬上就到達目的地似的。
在路上,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紅葉子和已經變黃了的樹,遠遠望去,好一派中秋之景!來到雲岡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個銅的“守門女神”,她們面帶微笑,好像是熱烈歡迎我們似的。再走就是一座橋,這裡的水那麼清澈,那麼明亮;還有一顆顆黃了的樹,一串串火紅火紅的葉子,襯托的雲岡那麼美麗。享受完這美景後,我們來到了靈巖寺,裡面有很多拜佛的人,還有為佛祖“捐錢”的,靈巖寺裡還有一個龍王廟,立著一個很高大的龍王,使人看起來有點害怕。
再走,哈哈,再走就到了我渴慕已久的、著名的雲岡石窟了。遠遠看見,全是一個個的窟窿,一座座山。可走近一看,哇,不管是大窟小窟,裡面全是佛像。這些佛像形態各異,神色端莊。其中雲岡石窟最大的佛像在第五窟內,它高達17多米,而最小的佛像卻僅有幾釐米,聽介紹人說,這座巨大的佛像是從上向下雕刻而成的。
其他窟內的佛像是千姿百態,有的擊鼓有的敲鐘,有的載歌載舞有的手捧琵琶,都面向遊客,真是栩栩如生。有些小佛的頭都掉了,也不知道是沒雕刻完還是歷史悠久掉了。而這些又把雲岡襯托的那麼古老。
對於這些,我不能不感嘆古人是那麼偉大,我真佩服他們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啊!今天的遊玩對於我來說真的很開心!
雲岡石窟作文 篇4
最近,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巍峨壯觀的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北魏時期留下的佛像石窟雕刻群,是世界文化的遺產、我們中國的瑰寶、也是山西大同的文化名片,很多中外遊客都到這裡參觀、遊覽呢!
剛進門,我就邊跑邊喊:“快看,這個金屬雕像真漂亮!”導遊神秘地告訴我:“這是一個叫曇曜的高僧塑像。”原來,雲岡石窟最初就是由這位高僧主持開鑿的,現在的第16至20窟就是著名的“曇曜五窟”。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0窟--超級露天大佛,有13.7米高,胸以上的石頭堅硬,儲存得完好無缺。大佛的兩肩又寬又厚,左邊的身上披了衣服(導遊說是袈裟),右邊的肩膀是裸露著的。大佛的臉很豐滿,嘴唇薄薄的,鼻樑高高的,神情嚴肅。背光的浮雕可華美呢,把主佛襯托得更加剛健雄渾。這第20窟是雲岡石窟的“外交大使”,我們看到的宣傳雲岡石窟的圖片上的大佛就是這座大佛。
我還跟“外交大使佛”照了張相,樣子是:右手反蘭花指放在胸前,左手摸著佛的耳朵。我彷彿摸到了又嫩又軟的大耳朵。
今天收穫真大呀!不僅讓我穿越時空,來到了1500年前,看到了古代人親手雕刻的佛像石窟群,還讓我跟佛有了親密接觸--摸到了佛的耳朵。
雲岡石窟作文 篇5
這個暑假媽媽把我送到了姥姥、姥爺家玩,我的姥姥、姥爺家在河南洛陽,那裡有一座舉世聞名的遺蹟——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國家5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每年都會有許多的遊客來參觀遊覽。週末的一天,媽媽和姥爺就帶我遊玩了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背靠著龍門山面對著伊河水而建,它由大大小小成千上百的石佛洞和石佛像構成,氣勢磅礴、景色優美,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龍門石窟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有:奉先寺洞窟、賓陽洞洞窟、萬佛洞洞窟,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洞窟是奉先寺洞窟,因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寺中盧舍那大佛和他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溫和、安詳。據說盧舍那大佛的面容是仿照唐代武則天女皇的面容造的,儀表堂皇、造型豐滿,讓我讚歎不已!
緊鄰石窟的是種滿柳樹林蔭大道,我和媽媽、姥爺走在大道上,看到了從洛陽流到黃河的伊河水,從龍門山和對面的香山中穿流而過,連線兩座山的龍門橋彷彿一道門閘,把這山水美景連成一片。
透過這次參觀,我既學到了中國石窟文化的知識,更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偉大!
雲岡石窟作文 篇6
暑假,我們全家人一起去了雲崗石窟。
雲崗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十六公里。石窟依山而鑿,大小石窟共254個,佛像1000多尊,各種造型51000多個。
我們首先來到第五窟,剛進窟內,便看見一尊高17米、藍色髮髻、天庭飽滿的大佛“站”在我們面前。他的姿勢呈懺悔狀,左手握拳,放在胸前,眼睛微閉,嘴張著。這是孝文帝為了紀念自己的父親,而修建的佛像。相傳孝文帝的父親,在即位前殺害和尚而被孝文帝的爺爺所殺。孝文帝一直遺憾自己的父親在現世沒有成為佛,所以希望自己的父親能夠在未來的世界成為佛,我為孝文帝的孝心所感動,更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所折服。
接著,我們穿過一條又陰又潮溼的小路來到了十九窟,我被一幅壁畫吸引住了,畫中一位衣著華麗的女子在菩提樹下生下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如來佛祖。鳥兒為他歌唱,六牙象駝來許多用品,宮女們在周圍侍奉著。生下如來不久,母親去世,如來看到了人間百態,悲歡離合,便自立為。這幅畫描繪的栩栩如生,人物的神態、動作非常細緻,簡直就像畫裡的人活過來了一樣。
我愛這美麗的雲崗石窟,更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雲岡石窟作文 篇7
今天我來到了美麗的城市:洛陽。洛陽可是九朝古都。這裡有龍門石窟、白馬寺等文化遺產,聞名中外。
來洛陽不可不去龍門石窟,這就是我今天的目的地龍門石窟,是我國古代四大石窟之一。走進大門就看見一條清澈見底的河,原來是將龍門分為東山和西山的伊河。沿著路往前走,就看到無數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石窟,裡面雕刻著一尊尊形態各異的佛像。這時,我看到高約6米的石洞,裡面的有一大尊佛。只見這座大佛,盤坐在蓮花中,面帶微笑,手裡拿著一串佛珠,眼睛低垂,真是栩栩如生。再往前走,又看到一個更大更高的石窟,原來是高17米的盧舍那大佛,高17米多,光耳朵就長達1。9米呢。
講解員告訴我們,龍門石窟著名的景點有潛溪寺、賓陽中洞、賓陽南洞、摩崖三佛龕、萬佛洞、蓮花洞、古陽洞等。看著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真是巧奪天工,讓我不禁對古人的智慧和他們的石刻藝術叫好,正是他們的鬼斧神工之作,才給我們後人留下了這無價的藝術品。可是經過歷史的洗禮,龍門石窟在唐代、清末和民國初期都遭到人為的破壞,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數都是殘缺不全的佛像。
今天不僅遊覽了名勝古蹟,還學習到了歷史知識,我真是太開心了。
雲岡石窟作文 篇8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西洋打扮的和尚佛像,他叫曇曜。他自小出家習禪,品格堅貞,志氣高遠,風度儒雅。他早期活動於涼州,後來移居中山。北魏興安二年,文成帝把他禮為帝師。他徵得文成帝的同意和支援,在武州塞鑿山,開始了雲岡石窟偉大工程的興建工作。他開鑿了五大窟,人稱“曇曜五窟”,也就是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這五窟是雲崗開鑿最早、氣魄最宏大的窟群,是雲岡藝術之精華。
緊接著,我們從大雄寶殿裡穿過,來到了第一窟。第一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層雕釋迦、多寶佛。據說當彌勒降生人世時,世界將充滿光明幸福。再往前走就是第三窟,是雲岡最大的石窟,前面斷崖高25米,中上部鑿有12個方形石孔。窟分前後兩室,後室雕一佛二菩薩像,兩頰腴潤,體態豐滿,形態自然,衣紋流暢。
我們又參觀了其它石窟。等到我們參觀到第19窟的時候,天公不作美,一聲巨響,雨就嘩啦嘩啦地下開了。所有人都擠到了石窟內,在這煙雨中,我們同大佛一起透過門窗似的洞窟窺視人間。
過了一會兒,雨小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我想,這次真是不虛此行,我見識了中國古代藝術的瑰麗,見識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雲岡石窟作文 篇9
這次洛陽研學之旅,我和同學、老師們一起去了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15公里處,最外面的門是與一座長橋組成的,上面寫著兩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龍門。
過了大門之後,是一個小門。這座小門以前是龍門石窟的正大門。我們進去以後,不但能看到滿天繁星般數不清的食指一樣大的小佛像,也能看到高達五六米的大佛像。其中最大的盧舍那大佛高達十多米,而且還是尊坐佛。其中很多佛像是兩千多年前東晉時期建造的,由於當時的皇帝非常信佛,所以讓老百姓們刻了這些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佛像,窮人們只能在小地方刻些小佛像,而富人能僱人刻一些大的佛像。
我們一路讚歎,不知不覺就到了千佛洞,左面的佛像因風化而成了形狀奇特的樣子,瞧,那個佛像還比了個剪刀手。為什麼那麼多佛像都是缺胳膊少腿?老師告訴我們:因為中國舉行過了3次滅佛活動,許多佛像都被摧毀了。有些佛像是被別人偷偷盜走了。我忍不住為此嘆息。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更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勞動的結晶。
雲岡石窟作文 篇10
說起龍門石窟,那是我非常熟悉和想念的地方。它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境內,同時也是距離外婆家最近的一個景點。從外婆家出發步行大概只需十五分鐘左右即可到達龍門石窟,暑假裡的一天媽媽帶我到那裡遊玩。
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陳毅元帥親筆題寫的“龍門”二字。往前走,眼前豁然開朗。伴著伊河水慢慢前行,我們來到了龍門山萬佛洞,萬佛洞因南北兩側雕有整齊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大大小小的佛依次排列,神態與樣貌各有不同,都在閉目打坐。
繞過萬佛洞,我們來到了龍門最大的石窟——奉先寺。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盧舍那大佛,它完工於武則天統治的盛唐時期,面容與武則天有些相似。她大約有十七米高,耳朵有兩米長。從正前面看盧舍那大佛,儀表端莊,面帶微笑;站在佛像腳下仰望,她威嚴地盤坐在蓮花座臺上。她一隻手手心朝上,一隻手手背朝上。據說,因為它是龍門石窟最大的佛,這個動作表示“天下唯我獨尊”的意思。
游完了奉先寺,走過一座橋,我們來到了河對岸,這便是東山石窟白居易遺址和白園了。東山石窟不及龍門山萬佛洞的氣概,但也令人讚歎。
龍門石窟中的洞窟真是說也說不盡,道也道不完,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雲岡石窟作文 篇11
今年暑期裡,我和媽媽、表哥去游龍門了。龍門,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它同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我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今天,我能到此一遊,感到很高興。
龍門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五公里,伊水右側。走進大門,首先是龍門橋。橋上寫著兩個氣勢磅礴的大字--“龍門”。走進龍門,登上山,就是石窟了。這些石窟都是鑿在石壁上的。有的盤膝而坐,雙目微垂;有的怒目圓睜,凶神惡煞;有的手持淨瓶,踏蓮花七彩寶;有的雙腿交叉,雙手合十,穩重大方。
在龍門石窟中,要數奉先寺大盧舍石窟是最精美絕倫的了。只見她盤腿而坐,雙臂自然下垂平放。大佛的面容豐滿秀麗,雙目寧靜,平視前方,微露笑意,長長的耳朵有一尺二呢!這尊大佛體型巨大、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是龍門石窟的代表作品。
我們還看了其它的石窟,一個個都是氣勢宏偉,雕琢精湛,美麗之極。龍門,不愧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結晶,祖國三大石窟之一,不愧為洛陽的名勝古蹟,我們河南人的驕傲!
雲岡石窟作文 篇12
一個週末,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妹妹去龍游縣參觀神秘的龍游石窟。
我們買好票,請了位導遊。導遊說:“我們腳下的這座山共發現了25個石窟,幾乎把這座山給挖空了。所有的石窟裡都有水,我們為了參觀抽乾了五、四、三、二、一號石窟裡的水。我們從五號洞開始參觀。”
來到五號洞,裡面溫度極低,光線極弱,溼度極高。導遊介紹說:“這裡是一些漁民發現的,他們認為這裡有很多魚,便用了17天17夜抽乾了水,才發現是一個巨大的石窟。於是國家就派專家考察,目前沒有任何訊息,但也禁止我們繼續開發。”
這裡很大,有1千多平方米,非常宏偉。導遊繼續講解:“每個洞窟只有3~5根三角柱支撐;每兩個洞相距平均不到1米,最短只有50釐米,牆上是斜條花紋這充分的表現了古人的智慧。我們共有四大猜想:第一,是採石場;第二,是皇家休息所;第三,是秘密練兵場;最後,是儲藏室,但都被解釋了。這裡挖到了一尊無頭的官人上半身的碉像,找到了一幅畫著馬、鳥、魚的刻畫,其他什麼都沒有留下。”
我認為是有“地心人”或“外星人”在這搞鬼,逼人們造的,以表象徵或一個秘密通道。我還認為是一名大官的墓地,剛造完就被滲進來的水淹了。
現在懸念挺多,說不定政府想讓龍游人口增加,更加有名,賺錢等需要,故意造了個“龍游石窟”來滿足?
雲岡石窟作文 篇13
星期天一大早我還沒起床,就聽爸爸說要帶我去洛陽的龍門石窟遊玩,我高興極了,一下子就從床上蹦下來。
天氣格外清朗,爸爸駕著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我們經過兩三個小時的奔波,終於到達了洛陽的著名景點龍門石窟。一進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成群結隊的遊客,隨後我們找了一名導遊,我們一邊觀賞,一邊聽導遊解說龍門石窟的來歷:龍門石窟位於河南洛陽南郊的伊河兩岸,從北魏至北宋400餘年開鑿有2100多個窟龕,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它不僅體現了佛教文化,更給我們展示了當時書法碑刻藝術。一路上幾乎所有的石壁上都鑿有大大小小的佛像,有的躺著、有的立著、有的在微笑、有的在發怒……樣子千姿百態。
跟隨著導遊的介紹我們來到了龍門石窟最大的盧舍那佛像跟前,在盧舍那佛像面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很渺小,導遊講這尊佛像有17米多高,僅其頭部高度就達4米多高,他的面部表情看起來慈善安詳,好像在為我們的祖國祈福。
隨後我們又觀賞了潛溪寺、賓陽中洞、萬佛洞、蓮花洞等著名景點。其中蓮花洞中有一個最小的佛像,它僅有兩釐米大小,被稱為“微雕”。
不知不覺觀賞完整個景區已是下午4點多了,但我一點也沒有感到累,我為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這壯麗的瑰寶而驕傲!
雲岡石窟作文 篇14
今天,媽媽帶我和外公外婆去遊覽龍游石窟。這已經是我第三次重遊龍游石窟了。石窟其實就是地底下的洞穴,但這些洞穴不是天然的,而且非常大,一個洞連著一個洞,很壯觀。今天我要帶著我的兩個疑問去遊覽。
我的第一個疑問是:這些石窟是怎麼鑿出來的?它又不是天然的洞穴。聽爸爸說在歷史上還沒有記載呢!我非常好奇,所以決心仔細研究研究。走進洞中,我仔細摸著石壁上那些有規律的鑿痕,我似乎有了答案:不管這些巨大的洞穴是拿來做什麼的,有沒有用途,都是古代人民辛辛苦苦鑿出來的。我可真佩服他們,他們就像愚公移山一樣偉大。
我的第二個疑問是:為什麼這些洞裡都這麼涼快?走進洞中,一下子就涼爽了起來,大家都在喊:“哇!涼快!”在洞裡,就像在冰箱裡一樣。我用手摸著洞中的石壁,發現石壁上都溼溼的。這個我可知道不少,這是因為水蒸氣遇冷凝結成了小水珠,這說明,裡面真的比外面涼快。可是為什麼洞裡面比外面涼快這麼多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家,我把問題告訴爸爸。爸爸回答說:“這是因為洞裡空氣不流通,外面的熱空氣也進不去,所以裡面才比外面涼快這麼多。”媽媽在一邊打了個比方說:“如果冬天來的話裡面就比外面暖和,這也同樣是因為外面的冷空氣吹不進洞裡的原因。”
這次遊覽龍游石窟真令我難忘,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雲岡石窟作文 篇15
今天 ,我們來到了與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的龍門石窟,它來自美麗的地方——河南。
終於到了,我們一進門,就感受到壯觀:各種各樣的小佛坐或立在石壁上,好像歡迎大家來參觀呢!我深深記在腦海裡的是蓮花洞,它因頂上的石壁有一朵大荷花而得名。中間立著三尊大佛,那三尊大佛立在石壁前,一副嚴肅的樣子,三雙眼睛直盯著熱鬧的人群,看起來炯炯有神。在左右石壁上,還有數不完的小千佛,似乎在招呼中外遊客前來欣賞呢!
我們繼續向前走,走到著名的盧舍那大佛前面時,我不得不驚歎一聲“哇!真威風啊!”才停下來。 不知能有幾十米高呢?簡直是一座高山屹立在我們的旁邊啊!盧舍那大佛坐姿端正,耳朵長長的,越看越嚴肅。大佛身後的石壁刻得栩栩如生,真像活了起來。
擂鼓臺北洞也讓我記憶深深,像高2米左右,赤腳立在圓形臺坐上。擂鼓臺北洞為穹隆頂,馬蹄形平面,窟頂為蓮花藻井,周圍環繞四身飛天。東壁主佛為毗盧遮那佛,講解員給我們詳細地介紹。它頭戴寶冠,胳膊上戴著臂釧的菩薩裝形象,是我最喜歡的佛像之一。
美麗的龍門石窟!我戀戀不捨望著東山石窟,那些遊客來來往往,似乎在興奮地交談。小佛好像在說:“再見!歡迎你們再來!”
雲岡石窟作文 篇16
龍門石窟是中國的三大石窟之一,它位於洛陽市的伊闕峽谷。這裡香山和龍門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
走近龍門石窟大門,沿著筆直的大路向前走,就來到了萬佛洞。遠看,陡峭的山體上有很多個小石窟。走近一看,原來石窟的四周雕刻著排列整齊、密密麻麻的小佛像,一共有一萬五千多個呢!它們一個個盤腿而坐,雙手合十,神態各異。洞的中間還立著七八尊佛像。洞頂是一座盛開的蓮花,更神奇的是蓮花呈現出來的是天然的紅色。
拾階而上,我們來到了最著名的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的一個石窟,它的`中間屹立一尊高17多米的大佛,名叫盧舍那大佛,差不多有五層樓那麼高。大佛的面部表情慈祥,波浪形的髮型,彎彎的眉毛像新月,下面有一雙秀氣的眼睛。臉旁的耳朵圓圓地下垂,還有一個鼻子高高地挺著。大佛身上的袈裟紋理清晰可見,它整個人都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古代的工匠們能把大佛雕刻得栩栩如生,真是太了不起了!
在返回的路上,我們乘上了一艘遊船。沿著伊河往回走,伊河的水無邊清澈,伊河的河面非常廣闊,一眼望不到頭。朝左邊望,整個龍門石窟的景色盡收在眼底。遠遠望去,一排排大大小小的石窟依稀可見,甚為壯觀。其中盧舍那大佛十分引人注目。再朝右邊望,連綿起伏的香山坐落在那邊,山上種滿了蒼翠欲滴的大樹,一片蔥綠。太美了!
龍門石窟是多少人民的智慧凝結成的。它帶給了我們不一般的景色,才使它成為了中國的三大石窟之一!
雲岡石窟作文 篇17
在元旦節放假之際,我和爸爸、姑姑、姑父和爺爺一起去了洛陽的龍門石窟。
它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裡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秀傳統,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樸自然的寫實作風,達到了佛雕藝術的頂峰。
我和爸爸買了門票,隨著人流走進了帶著神秘色彩的龍門石窟。龍門全山造像11萬餘尊,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釐米,稱為微雕。
我們進入了龍門石窟後,順著指示牌的方向前進,我們參觀了一個又一個的洞窟,讚歎之聲一聲比一聲大,我們領略了古代人民的聰明智慧,也領略了古人的心靈手巧,古人實在是太偉大了!
接下來,我們參觀了整個龍門石窟最大的石佛——盧舍那大佛。這尊大佛神態安詳,凝視著前方,好像在欣賞著清澈見底的伊河的美麗。平靜的伊河就在這尊石佛的前方。
我們不知不覺走到了河東,站在伊河東面,望著西面的像馬蜂窩一樣的大大小小的石窟,我的心十分震顫,古人都能把這麼大的一個石窟修好,我們平時在學習上也要多下功夫,只有多下功夫了,我們才會有所成就。
雲岡石窟作文 篇18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坐落在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步入石窟,我便被旁邊的小佛像吸引了,再往前走上幾步,一個巍峨高大的佛像印入我的眼簾。這就是盧舍那佛像。聽導遊說:盧舍那佛像是按照《武后行從圖》中武則天的原型造的。它的神態嚴肅、威嚴,與兩則的力士婀娜多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真是難以想象。古代人是如何爬到這麼高的地方,給它雕刻、上色的。這甚至讓我懷疑:是不是神仙上凡畫的。
再向西走幾步,上方水池出現了。它就是禹王池。池中魚兒快樂地遊著,清泉翻湧。禹王池東雕有一隻蛤蟆,稱“蛤蟆嘴”!從蛤蟆嘴中“吐”出的,便是泉水了。這泉水有一個神奇之處,就是一年四季水溫都保持在25-26攝氏度之間。更奇特的是,禹玉池是立有一柱石筍,這石筍的材質不同於龍門山的岩石。據說是大禹治水時劈開龍門山所有的工具。事後,便放在這兒。人們為了記住大禹,就在石筍旁修建了這個池子。
參觀完龍門石窟,我有了兩個感觸,一個是惋惜,一個是震撼。惋惜的是70%的雕像遭到了破壞;震撼的是在那個物資短缺的情況下,古人竟能用那雙手造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精品。尤其是盧舍那佛像。給予人視覺和心靈上極大的震撼!
龍門石窟,古人心血與智慧的結晶!
雲岡石窟作文 篇19
響堂山石窟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和村鎮,石窟始鑿於東魏晚期,距今已有1450多年的歷史了。去年9月一個秋高氣爽的週六,爸爸媽媽帶我去到響堂山風景區一遊。
在路上,我問媽媽響堂山名字的由來,媽媽告訴我,是因為人們在這裡的山洞中擊掌、甩袖,都能發出響亮的回聲,所以叫“響堂山”。半個多小時後,我們進入風景區,這裡景色宜人。
石窟在山腰上,我們沿著山路向上前行,輕風拂面,兩邊的樹叢茂密,時而有山鳥在眼前掠過,好清涼啊!越往上,石階越陡峭,我都有些累了。“加油!”爸爸在一旁鼓勵我,“勝利就在前方!”我響亮地回答:“我是好樣的!”我咬咬牙,繼續向上攀登。
終於到了山頂,北響堂有九座石窟,分南北中三組,每組都有一個大石窟。北洞俗稱“大佛洞”,那裡有一個最大的雕像,高5米多,像一個大巨人。石窟雕刻地栩栩如生。遺憾的是,很多雕像的頭部毀壞嚴重,相傳為日軍侵華時鑿下帶走而毀。在石窟的附近,還有一個景點叫“仙人洞”,需要彎腰進入,是一個天然形成的溶洞。裡面溫度很低,很潮溼,有的地方還滴著水。如果夏天來這裡,簡直可以成為“避暑山洞”了。
別小看這些石窟,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呢。1961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評為AAAA級旅遊區。很多外地的遊客常常慕名來這裡,包括一些外國友人。朋友們,歡迎你們來我的家鄉,我可以做你們的導遊哦!
雲岡石窟作文 篇20
暑假,媽媽帶我去游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歷經南北朝、隋唐、五代、宋等朝代修建,建有大小石窟、佛像不計其數,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我們一進旅遊景區,遠遠地看見山上挖掘著大大小小的石窟,形態萬千、各式各樣的佛像就雕刻在這些石窟中。這些佛像大的身高數丈,小的只有雞蛋般大小。其中有身型圓滿、神態莊嚴的盧舍那大佛,有安祥自在、微露笑意的佛祖,有舉止從容、文靜端莊的觀世音菩薩……
我們在驚歎先人鬼斧神工精湛技藝的同時,也看到不少洞窟在歷經漫長的歲月洗禮和風雨侵蝕之後,顯得斑駁陸離,特別是有的碑刻和佛像人為破壞嚴重。有的沒頭,有的斷手,有的跛足,更嚴重的是有的佛像不翼而飛,只留下空空如也的石洞讓後人唏噓不已。
據導遊介紹,這些破損嚴重的石窟,除了自然風化的因素以外,相當部分是在晚清時期,遭受外國侵略者搶劫,運到了國外;也有的是因為以前當地人非常貧窮,文物意識淡薄,把石窟裡的佛像偷偷搬走拿去換錢。
我一邊驚歎於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悠久,一邊為缺損的佛像感到可惜。我希望那些被盜取、被國外收藏家收藏的佛像能夠歸還回來,讓它們完璧歸趙。我相信,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再也不會出現外國列強侵略的事了。
雲岡石窟作文 篇21
快樂的暑假又到了,我們一家參加了爸爸單位的暑期河南遊,我們去了開封、洛陽、嵩山少林寺,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洛陽的龍門石窟,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行程的第二天安排去龍門石窟,早上八點半我們來到大門口,我一下就把它的氣勢吸引住了,古樸、雄偉,門頭刻有“龍門”兩個字。我迫不急待地讓媽媽給我拍照留影。
我們走進大門,靠右邊的山上壁上到處是大大小小的雕刻的佛像,各不一樣,只是眼睛都朝著對面的西山看著。我輕輕地摸摸他們的頭,大人們說摸摸有福氣。繼續往前走,導遊阿姨介紹說不遠處就是聞名中外的大佛——盧舍那大佛,我走近大佛的正前面,它看上去很美又高大,身體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神情安然,它的臉像歷史上的武則天,武則天是唐朝的女皇帝,就是她叫工匠造的大佛。它的周圍還有很多的小佛像,可惜有的都被破壞了,有的沒頭、有的沒手,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不能再遭破壞了。導遊阿姨說這山上大大小小的佛像共有一萬多個呢!
游完東山我們再去西山,中間隔著的河叫“伊水”,很好聽的名字。過一座橋就是了,爸爸提議說休息一下,待會要爬兩百層的臺階呢!我很快就爬到了山頂,頂上有個水池,我趕緊的洗洗手,涼快涼快。山上有花草樹木,風景秀麗,我們又拍了好多照片。
游完西山我們就回賓館去了,直接出門,不用走回頭路,我玩的很開心!
雲岡石窟作文 篇22
去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旅行,遊玩赫赫有名的洛陽龍門石窟。
之前聽媽媽說,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哇!龍門石窟可真偉大,我一下子對它憧憬起來。一下車,我就看到一片人山人海,看樣子這裡果然名不虛傳。走進大門,映入我眼簾的是那大大小小的圓形洞,洞裡有栩栩如生的佛像,精緻萬分!這些佛像,有的慈眉善目,有的雙眼緊閉,有的面目猙獰,雕刻的十分生動。然而,有的佛像卻沒有臉,令我很好奇,聽導遊說,是被外國侵略者盜取的,我聽後十分憤怒。那個時候,祖國落後就會捱打,所以才會丟失這麼寶貴的文化遺產。
我們接著往前走,看到了一個既驚豔又壯觀的佛像,這座佛像有18米高,僅頭部就有4米高,耳朵長1。9米。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盧舍那大佛。她博大而壯美,慈祥和善,方額寬頤。傳說是按照唐朝女皇武則天的相貌雕刻的。
我真佩服古代的勞動人民,他們是多麼偉大啊!那個時候沒有電鑽,沒有大吊車和升降梯,他們就是用雙手一點一點開鑿出來,每一個佛像都流淌著汗水。我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要用心保護龍門石窟,讓它更加輝煌,更加美麗。
夜晚,我躺在床上,回想著白天龍門石窟那不計其數的小洞,栩栩如生的佛像,慢慢地進入了夢鄉。夢見我把那些缺失的部分找了回來,讓那些佛像恢復了原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