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通用23篇)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通用23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1

  幾年前的四月,又值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在嶺南地區,我們通常都會去掃墓,吃乳豬,而在我的老家江南地區,人們不僅會去掃墓,還會弄一種“美味”青團,嶺南地區也叫“艾餈”。每逢過節,我們都會去到奶奶家,而那年清明節,又正趕上姑媽準備做青團,我這個吃貨自然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首先,把製作青團的原料:糯米粉、粘米粉、豆沙餡還有最重要的艾草準備好。第一步,把艾草洗乾淨,然後把艾草放入鍋內焯,加水,用攪拌機把艾草打成艾草汁,聞著這散發出來的清香,我們開始進行最關鍵的一步。

  終於開始包青團了,首先把粉和艾草汁活成碧綠的麵糰,每次擷取適量大小,攤開,放入豆沙餡,再包成拳頭大小,這樣,一個碧綠誘人的青團就大功告成啦,姑媽心靈手巧,飛速地包著青團,成品一個個大小均勻;而我包的青團則“一瘦一胖”,東倒西歪,心中默嘆姑媽的手藝,心裡倏忽燃起了勝負欲,更加仔細認真地包青團,起初還是不大好看,但我越包越上手,很快掌握了門道,不知不覺包的越來越快,青團也越包越好看,不一會兒,一盤子的青團都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青團拿去蒸,青團散發出的艾草清香,惹得一屋子的人都“口水直流”。

  經過不長時間的蒸制,青團終於蒸好了,我等不到青團完全涼透,八成涼時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自己包的青團,一口下去,滿嘴都散發著“春天的味道”,青團不甜不膩,不黏牙,艾草的清香彷彿融入了豆沙餡中,散發出清淡悠長的味道,看著大家吃著我包的青團讚不絕口,我不僅享受著美味,更有一股幸福與自豪感。

  長大後,我每年清明節都會吃青團,但無論是買的,還是別人送的,我再也沒有吃到過像那年那樣好吃的青團了。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正是在幾百年前的今天,大詩人杜牧即興創作的。一提到清明節,我想大家都會想到一種美食青團。

  在去買青團的路上,轉念一想:我吃了那麼多次青團,這次我為什麼不自己包一次青團呢?於是,我參加了一個關於青團的特別活動。

  在活動中,老師先跟我們介紹了青團的由來。相傳在上千年前,晉文公與他的功臣介子推意見不符,介子推很生氣,就跑到山上去了。晉文公為了把介子推逼下山,就放了一把大火,但介子推這個人非常固執,一直不下山,被大火活活燒死在山上。晉文公非常後悔,下令在他的祭日裡,所有人都不能生火。於是,就有人把艾草的汁拌進米團中,並把豆沙塞入,這就是青團了。

  接著,就是做青團了,我將艾草的汁拌入米團,使米團的皮呈青色,把一大團豆沙塞進去,向下一按,只聽“卟”的一聲,豆沙濺得我滿臉都是。用各種吃法吃掉這些豆沙後,我想:應該是豆沙放多了,應該少放一些。

  我再次調好青團皮後,用小勺子輕輕地取了一些豆沙,放到了青團的皮中,再把皮合起來,一個豆沙少得可憐的青團完成了!

  但我依然不是很滿意,因為豆沙實在太少了,都是皮,一點都不好吃,所以我又進入了嘗試階段,我包了各種大小的豆沙,有一些像第一個一樣,把豆沙“還”給了我,還有一些成功了但豆沙總是太少。

  終於,在不斷地嘗試中,我終於得到了最多而又不會“卟”的豆沙!那是我的第19號試驗品,口感很好。

  雖然口感很好,但是在顏色上,我與老師包出來的樣品差距依然很大,老師的青團青,就好像把世界所有的青都融了進去。我的青團卻是綠綠的,沒有那樣漂亮的顏色。再次經歷了一番嘗試,我終於得到了一個還比較好看的綠,勉強算得上“青”。

  就這樣,我學會了做青團,我咬了一口自己做出的青團,一股清香在我嘴裡盪漾。正是這股清香讓我想起了那些烈士在戰場上的情景,讓我想起了烈士永遠停留在的草地。在清明這樣的一個節日裡,青團讓我明白了它真正的用意,是讓我們永遠銘記先烈為我們現在的和平所作出的貢獻與付出!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3

  清明節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是祭拜祖先和過世親人的日子。

  到了清明節,有一個傳統的糕點是這個節日裡不可缺少的,那就是清明糰子。這個綠油油的糰子我吃過好幾回了,只知道味道還可以,有甜餡和鹹餡兩種,我是比較喜歡吃甜餡的那種。清明糰子我問過媽媽做法,媽媽說她只知道是用艾草做材料,怎麼做就不清楚了。今天清明小長假第一天休息,媽媽就帶我到外婆家去看外公外婆,到外婆家後就看到外婆在廚房忙活,我過去問候的時候看到外婆在那裡柔麵糰,麵糰還是青色的,我就問外婆:“外婆好!你是在做清明糰子嗎?”外婆開心地回答道:“昕妤來了,真聰明,一看就知道外婆在做什麼。哈哈!”我得意的說道:“當然嘍!清明到了嘛!外婆,我跟你一起做吧?”“好啊。先去洗手!”外婆說。我擼起袖子就屁顛屁顛的去洗手了。洗完手來到外婆身邊,外婆指著一個個小面盆介紹道:“這個是盛切碎的艾草,這是糯米粉,這是水,這個是糖,這個是鹹菜。”然後給我弄出來一些糯米粉加上一點水讓我先慢慢的揉,看我揉成麵糰的時候給我加了一些艾草,我在繼續慢慢的揉,慢慢的白色的麵糰變成了綠色的了,揉到整團麵糰都是綠色並且有點韌性的時候,外婆就告訴我這樣就好了,開始包餡了,就看著外婆在整團麵糰上扯下一塊,揉成條狀,然後扯下雞蛋大小的一塊,在掌心搓成球形,壓扁,用勺子將餡料放在中間,然後就像餃子一樣合攏或者直接再搓圓了也可以,這樣就完成了。

  當然,它比餃子要大多了,哈哈!看完外婆的演示,我就迫不及待的開始按照外婆的方式開始做起來,因為我喜歡吃甜的,所以先做一個甜餡的,起先到還比較順利,只是在最後因為餃子狀我弄不好就直接把它搓圓了,外婆直誇我聰明。接下來又做了一個鹹菜餡的,搓成圓的就比較困難了,後來還是交給外婆完成的。再後來基本上甜的就都是我做了。等都做完以後,我們把它們都請進了一個大蒸籠裡面,大概蒸了有15分鐘左右,蒸籠裡飄出了陣陣清香。大概又過了10分鐘,外婆開啟蒸籠蓋,就看到裡面躺著一個一個綠油油的大餃子和大湯圓冒著熱氣,並且散發著陣陣讓人流哈喇子的香味。外婆給我盛了兩個圓的到碗裡,我迫不及待的就要咬上一口,外婆制止了,說剛出鍋的很燙,等涼一點在吃,說的同時就把我的碗拿過去用嘴吹糰子。這個時候,我看著外婆那慈祥的臉,我對著外婆說:“謝謝外婆!”外婆對著我微笑了一下就轉過頭繼續給我吹糰子了。等到差不多了,外婆把碗給我,我就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外婆在邊上急道:“慢點,慢點,小心噎到!”我以最快的速度把第二個塞到嘴裡,咕噥著嘴模糊的說道:“沒事,沒事。再來兩個,太好吃了!”外婆笑呵呵的幫我又盛了兩個。

  就這樣我既學會了做清明糰子,又大飽了口福。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如果學會了,就自己動手試一試吧,我想,肯定比外面買來的要好吃的多,行動起來吧。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4

  青團,就像是月餅是中秋節的象徵一樣,它也是清明節的象徵。它是清明節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食品之一。我也非常喜歡吃,尤其是鹹菜餡的。

  今天是農曆三月十四清明節,重要的掃墓活動及其儀式過後,我和媽媽拿著藍來到田野中,媽媽東張西望。“媽媽,你這是在找什麼呢?這‘荒山野嶺’的,有什麼好東西可找到?”“我在找薺菜,你知道嗎?”隨之媽媽拿來一棵開小百花,長三角形果實的“野草”,“看!就是它,不過這棵開花了,太老啦”“切……找棵野草忽悠我,我才不信呢!”沒想到,媽媽已經找了一大籃這種“菜”了。我就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不甘示弱地找起了所謂的薺菜。不一會兒,就有滿滿一籃了,深青色中還泛著點點白色,雖然好看,可是……“看看你,弄了這麼多老薺菜,我還得挑一挑,這跟我找有什麼區別,想鍛鍊我找茬能力啊!”說著媽媽疾速整理好了所有的薺菜。

  回到爺爺家,媽媽手把手地教我怎麼正確的清洗整理薺菜“首先……然後……接著……最後”我忙活了半個小時才將所有的薺菜清洗整理好。接下來媽媽把薺菜分成九份放入多功能豆漿機攪拌成糊狀,然後摻入少許麵粉後在攪拌,只見糯米粉與薺菜糊慢慢融為一體,“好了機器的任務完成了,該改手工了”我很不解,機器攪拌不更好嗎“為什麼要手工啊?”“還要加許多糯米粉,在攪機器就該粘住啦!再說機器攪出來的沒有人和出來得好!”“哦……”我學著媽媽的樣倒了一點糯米粉,再往糯米粉中間到了點剛剛攪拌好的薺菜糊,和啊和,糯米粉漸漸變綠,這就好了,我端來我的最愛,鹹菜餡。往糯米粉裡裹,一個有一個,一排有一排。

  “啊呀!終於包完了”整整一百二十九個啊。

  奶奶拿來了大蒸籠和洗好的粽葉,“蒸青團嘍……”

  不一會兒,香氣撲鼻,我不顧有多燙忍不住吃了一個“哇……這香味,我敢相信!”我學著汪涵攢著。

  今年的清明節我又學會了一道新小吃,做青團。青團吃在嘴中,香在心裡啊!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到了。清明節有許多傳統習俗,不但可以給故去的親人掃墓,還可以到郊外去欣賞春天的美景。今年的清明節我學會了做清明糰子。

  看見別人都送了我們許多可口的清明糰子。我看見奶奶手裡拿著一個碩大的春筍,我說:“我今天要來學包清明糰子”,奶奶說:“你先把手洗乾淨”,於是我就興致勃勃地幫助奶奶去包清明糰子。我拿了豆乾、春筍、辣椒,首先我把材料洗淨,然後再把它們切成丁,加入調味品,這就成了包粑用的餡。我開始和麵了,我加入一碗麵粉和一碗水,麵粉非常硬,我用手猛地一拍,麵粉飛到了門上和我的袖子上、臉上。奶奶說:“你不加水,怎麼叫和麵?”我又加了一點點兒水,可是麵糰還是非常的硬。我狠狠心,又拿了一碗水往麵糰裡倒,一下子麵糰變得像稀糊一樣,摸上去粘糊糊的。奶奶又往麵糰裡倒了不少的麵粉,我終於把麵糰揉好了。我把艾葉放到了高壓鍋裡,因為熱度高,所以艾葉的葉看不見了,除了艾葉水,還有一些非常爛的艾葉莖。我把艾葉水全倒入了麵糰裡,麵糰立刻變得非常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面片攤在我的左手掌上,再拿來勺子,用勺子舀了一勺餡,把餡放入面片裡面,再捏合。我有時放了太多的餡,包起來的時候,餡全部都露了出來了,有時又包了太少,清明糰子像洩了氣的皮球。我心想:“算了這樣太累了,不要再包了。”因為包的次數多了,所以我包習慣了,我包得好多了。我包的清明糰子像一個個檢閱計程車兵。

  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清明糰子,覺的格外香甜可口。我學會了一個家務活,我很高興今年清明節學會了包清明糰子。我知道了:不克服困難,就不會得到成功。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6

  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節。剛起來,就看到外面煙雨迷濛。我從窗戶往下看,有一家店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我好奇的問媽媽:“媽媽,那家店是賣什麼的呀,怎麼這麼多人排隊啊?”“他們是賣青糰子的,吃青糰子是清明節的一個習俗。”媽媽回答道。“哦,我知道了,媽媽,我想試試做青糰子好嗎?”“好的。”媽媽和我向樓下那家店的阿姨要了一些米粉和豆沙餡。其實,這些米粉就是米粉加了一點野菜汁才變綠的。

  我和媽媽來到廚房,先洗了個手,然後把袖子卷高,然後才做起了青糰子。我先把那些米粉分成五個粉團,因為媽媽以前做過,所以我就去請教媽媽該怎麼做。媽媽給我做了個示範:她拿起其中一個我掰開的粉團,然後沾了點水塗到粉團上,就開始揉這個粉團,直到把它揉成一個圓為止,然後又用手指朝粉團的中間搓了一下,搓出了一個洞,再把這個洞逐漸擴大,然後用勺子勺了一勺豆沙餡,把豆沙餡放到那個地方,再把那個口子合攏,再搓成圓,一個青糰子就做好了。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一個我事先掰開的粉團,把它揉成圓,原本以為很簡單,但粉團很軟,一揉就扁了,一點也不聽話,媽媽說:“你不能把手攤平了揉,要把手拱起來揉,這樣子才可以揉的圓啊!”我照著媽媽的話把手拱起來,果然,這個青糰子很聽話得變圓了。接著,我用手指在粉團的中間搓了一個洞,把豆沙餡放進去,但是,放進去簡單,要把它合攏可就難了。不管我怎麼弄,它都有一點豆沙餡露在外面,把這裡的豆沙餡弄進去了,另一邊的豆沙餡又出來了。我無可奈何,只好又去求助於媽媽。媽媽說:“你不能用露出來的豆沙餡附近的米粉來填補,要拿離豆沙餡遠的米粉來填補才可以啊!”聽了媽媽的話,我用露出來的豆沙餡對面的米粉,取下一小塊來填補露出的豆沙餡,果然,沒有再露出來的豆沙餡了。就這樣,一個青糰子做完了。有了上次的經驗,接下來的青糰子我做起來簡單多了,不一會兒,就做完了。

  媽媽把荷葉撕成一片一片的放在蒸鍋裡,然後又把青糰子一個一個放在上面,開始蒸了起來。大約過了十幾分鍾,媽媽把鍋蓋拿開,香氣撲鼻,我和媽媽各拿起一個放在嘴裡嘗,“嗯,真好吃!”我和媽媽不約而同地說道。

  做青糰子不僅好玩,而且好吃,明年的清明節我還要繼續做。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7

  聽說清明節期間要吃青團,我一直想學學怎麼做青團。上個星期天,爸爸媽媽終於有機會帶我去北侖民豐村長長見識。

  我們一下大巴車,就發現村口圍著許多人,有的在敲鑼打鼓扭秧歌,有的在翻江倒海擺游龍,那情景很熱鬧。

  跟著人流的腳步,尋著青團的清香,我不知不覺來到了做青團的大祠堂。我走了進去,發現廚房裡一位阿姨正在蒸糯米,旁邊狗拋判磯嘟邪嗟穆躺植物。糯米蒸好後,阿姨把糯米和艾青混在一起,放進一個大石槽裡。只聽“當”的一聲響,艾青汁四處亂濺。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一位叔叔用木頭做成的榔頭,在猛力捶打糯米和艾青,旁邊的一位嬤嬤還在幫忙攪拌。

  叔叔把拌好後的碧綠色糯米糰端上桌板,桌子四周早已圍了許多人。我從大人的腿縫裡鑽到桌子前,向做青團的阿姨討了一個小糯米糰,就開始學做青團。我先把糯米糰壓扁,在糯米糰中間凹了個小窩,放入一點芝麻餡,然後搓成圓形,接著沾一些黃黃的松花粉,再把裹好的綠米團放進木頭模具裡壓平,最後把模具反過來倒扣在桌子上。嗨,一個形似月餅、印有花紋、渾身碧綠、散發清香的青團做成了!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8

  春風輕輕地吹過江南大地,萬物也在微風中漸漸復甦,煥發著勃勃生機。池塘邊的田埂上,幾株嫩綠的艾草在微風中翩翩起舞。每當看到它們,我總會想起清香甜糯的青糰子。

  每逢三四月,媽媽就會去市場上買一些新鮮的艾草回來。看到那些青翠欲滴的艾葉時,我就知道,過不了幾天,就可以吃上江南一帶的特色小吃青糰子。

  等媽媽將手頭上的家務活忙完以後,擱置了一陣子的艾草和其他的原料陸續被搬進廚房,我的內心就開始激動起來,迫不及待地隨著媽媽進入廚房。看著媽媽將散發著獨有香味的艾草洗淨,放到缸中不停的搗著,嫩綠的汁液在不斷地擠壓下一點一點的從艾葉中流了出來,留在了缸底中,不一會兒就積了小半缸。此時,媽媽將汁液倒入碗中,只見青綠的汁液在燈光地照耀下一閃一閃地,看得我如醉如痴。

  不知過了多久,直到裝著艾汁的碗從眼前被端走,我才回過神來。轉頭一看,媽媽正用糯米粉揉麵呢!只見她雙手靈活地上下翻飛,不時新增一點清水進去,動作之快看得我都快要發暈了,直到一條綠色的細流從我眼前溜過,傾入白色的麵糰中,我才從半暈半醒的狀態中恢復過來。再定睛一看,只見原本白的發亮的麵糰,只十幾秒的功夫就換上了一件柔和養眼的青綠色衣裳。這時,媽媽將冰箱中的豆沙餡和芝麻餡取了出來,開始包起了青糰子。在她飛舞的雙手中,一個接一個的青糰子不斷成型,圓圓的糰子整齊地排在菜板上。媽媽還用乾淨的毛刷在青糰子上刷上了一層油,這些青糰子像列隊計程車兵整裝待發,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醒目。

  我的內心愈發急不可耐,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不停地嚷嚷著要媽媽馬上將青團做好,媽媽只得將我從廚房裡“請”出去。在客廳裡只能聽到廚房裡鍋中的熱水咕嘟咕嘟的沸騰著,油煙機嗚嗚作響的聲音。我想進去看看青糰子在鍋中的樣子,卻又沒法子進去,只能一邊懊惱自己心太急以至於被“請”了出來,一邊在腦海中想象著青糰子在蒸鍋中的樣子。

  “寶貝,吃青糰子!”隨著母親一聲呼喚,我飛一般地從房子奔了出來,望著正冒著熱氣,外表上更加晶瑩飽滿的青糰子,我立馬咬了一口,哇!外面的面層又軟又糯嚼勁十足,裡面的餡香甜可口而又不膩。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9

  又是一年清明時,雨點紛繁,霧氣朦朧中遠山模糊如黛色,地面光滑如鏡,平靜地映著天空。

  大街小巷裡,青青的糰子開始賣了。清明草的香,麵粉的甜,餡料的甜、鹹或鮮,交織著襲來,由不得你不停下腳步,多看幾眼,多聞幾下,多買幾個帶回去,咬上一口,然後感慨……啊,清明,真的又到了呢。

  瑩潤可喜的青糰子,躺在手心,只隔一層薄薄的保鮮膜,可憐兮兮地看著我。於是,伸手,輕輕拿起,把保鮮膜小心翼翼地撕開,一不小心,手上沾滿了麵粉,吮吸著我的皮膚,像一隻只小章魚。擦乾淨綠色的手,又一次,拎起保鮮膜,輕輕咬下一口糰子,只覺清香浮動,由齒間,瀰漫至鼻息,刺激我的神經。於是,深吸一口氣,覺得整個世界都溢滿隱隱的香。

  吃過了青糰子,就要回到老家,給祖先們掃墓祭奠了。

  坐了好久的車,又任由自己的思緒無意識地飄到另一個世界裡,放了一個不長不短的假,海風才翩然而至,輕輕催著我們睜開眼睛。

  於是,踩著因為被雨淋了而潮溼的黃泥,我們上山,獻花,燒香,除草,掃水,掃土。山上視野極佳,可惜樹木太高大茂密,繁多的枝條掩映下,把廣闊的說不清是什麼顏色的海,割成了一片一片,卻又可以由分割的區域性窺見浩大、廣博且壯麗的整體。

  下山的時候,陽光晃晃悠悠地出現了,我便抬頭,看天空是悠悠的藍,又高又遠。

  我們要離開的時候,奶奶要塞給我們一大堆東西,終於打點妥了,她卻又從家裡衝了出來,手上搖晃著一袋海草,不由分說塞進車窗。

  我笑起來,不經意仰頭,卻發現陽光更加明媚起來了,那邊有一樹不知是野生還是栽種的桃花,令我一下子想起曾看過的一篇文言文裡描寫的“桃色極媚”,看來是結不出什麼“佳實”,卻在三四月鼎盛的春光裡迎風微笑,花每瓣都鑲滿一圈光芒,一直從山野間開到我眼邊。

  車發動了,駛出了一片青山綠水。

  清明來了,又走了。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時,可清明一定“雨紛紛”嗎?不是的,今年卻是豔陽高照。

  清明節有許多活動:祭掃、踏青、放風箏、做青糰子我最喜歡的是做青糰子。

  一大早,我和奶奶就來到超市購買做青糰子的材料:艾草、餡、糯米粉等。超市裡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滿目,各賣處都排著像龍一樣的隊伍,於是,我和奶奶分頭行動,我買餡,奶奶買艾草和糯米粉,我們靜下心來等著,好久好久,材料終於買到手了。

  回到家,說幹就幹,我們繫上圍裙,擼起袖子,撐開桌面一切準備就緒,便開始做青糰子:奶奶拿出艾草,用清澈的水洗一遍,再放進沸水裡煮上一煮,“咕嚕咕嚕……”鍋裡就像有一群小魚正躲在艾草下吹泡泡似的,那一陣陣夾雜著淡淡清香的熱氣向我襲來,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艾草起鍋後,奶奶用木杵將艾草搗碎,直至像“爛泥巴”那樣,然後撈出來加入許多的糯米粉,攪拌、揉搓、翻壓最後形成一個大青球,忽而又變出一個一個的小青球

  在奶奶的吩咐下,我拿出餡:那豆沙餡,香甜柔滑;那蛋黃餡,粉粉甜甜;那筍乾餡,軟軟脆脆只見奶奶拿起一個“小青球”壓成餅狀,然後取一瓢餡放上去,合攏、粘捏幾秒鐘後,一個耳朵狀的青糰子就擺在了蒸籠裡:一個,兩個我也學著一個,兩個一籠籠形狀不一的青糰子就這樣誕生了。

  青糰子出爐後,我仔細打量著:它們碧綠碧綠的,渾身滑滑嫩嫩,聞一聞,香氣撲鼻,嘗一嘗,美味可口,誰見了誰能不會饞涎欲滴呢?

  我吃著香糯可口的青糰子,別提有多美啦。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清明節,作為吃貨的我,在拜祭祖先的同時,還要大飽口福,吃上幾個我最愛的---青糰子。

  青糰子,是我們江南這邊的清明時令特色小食。聽奶奶說,青糰子是用麥草的汁水和糯米粉混合而做成的,首先,把包好的青糰子放在蒸籠上蒸,十五分鐘後,就可以變成這油綠如玉的青糰子了!

  每年春天,大街小巷都能看見這翡翠般的青糰子!它們扁平的、綠綠的,整齊的放在粽葉上,像一個個胖胖的連體娃娃。光看那青翠欲滴的外表,我已經垂涎欲滴,迫不及待了!

  咬下第一口時,吃到了既鬆軟又像泡泡糖一樣青綠色的麥草“外套”,一咬,那QQ的感覺便在一瞬間變成了蓬鬆的口感,我彷彿在一望無邊的、綠油油的麥草間狂奔著!咬下第二口時,嚐到了糯糯的豆沙,那甜甜的感覺瞬間融化到心底,讓我回憶起幼時的甜蜜往事!咬下第三口時,豆沙和青草“外套”兩者混合在一起,甜甜的豆沙裹著青草的清香,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啊!美味可口、清香撲鼻的青糰子,你就是我的最愛呀!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12

  青糰子是從前江南地區清明節掃墓用的祭物,皮子梗糯混雜,餡心釀製粗糙,一般為農家自食。但是現在,青糰子成了我們的休閒糕點。

  傳說清朝末年,正儀鎮有一個叫趙慧的女子,發現一種醬麥草是做糰子的好原料,而且用手工磨的粉做青糰子更為柔軟細膩,又不粘牙,存放數天不破裂,不發硬,不變色。後來,正儀鎮中心橋南一家糕點店的陳四寶老大娘從趙慧處學得了這個秘方,從此青糰子供應於市場,成了一種色味兼美,饒有鄉土特色的點心。

  還有人說還有人說,青糰子是用麥雀草汁加入糯米,一起春合,使糯米浸入草汁成泥,變為翠綠色。再用蘆葉墊入籠底,蒸熟即成。

  而後在改進青糰子餡心上又下了功夫,用百果心,採用棗子去核切成細粒,加白糖,玫瑰花,松仁配合。另一種是豆沙心,採用紅豆切成細粒,加白糖即可。

  在這兩種餡心做成的糰子中鑲一小塊水晶般的豬油,這樣吃起來肥而不膩,壓舌生香,其味醇美,從此正儀青糰子的色、香、味、勝過蘇州黃天源,上海沈大成,聞名蘇滬一帶。

  如果你想嚐嚐崑山青糰子,來吧,只有這裡才有正宗的青糰子喲!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13

  清明節我們沒去掃墓,沒去戶外踏青,但我們做了一道美食青團。

  這段時間正是青團最佳的品味時間,也是最佳的製作時間。

  青團做起來似乎不難,因為它用不著太多的材料,但其實也很考究。青團的點睛之筆是艾青,它長得一點都不出眾,沒有太多的辨識度,在我看來就像是雜草,但它卻成就了美味的青團。

  首先便要將這個點睛之筆洗乾淨,蒸熟,泡點水。這個步驟並沒什麼難的,難的是揉麵,因為是糯米,所以要十分的謹慎,一出錯就會翻車。太軟太硬都不行,還要有彈性。超大盆的糯米粉馬上就要變成糰子了。外婆先在中間挖了個坑,然後往裡填滿熱水,果然水量真的很重要。

  接下來就是力量活了。要使勁使勁地揉,要揉無數次,水也要倒無數次,想想青青的小糰子就要出生了,不禁流了流口水。我就坐在旁邊給外婆倒水,外婆就使勁地揉麵。我左看右看,看得出揉麵既要有耐心,也要有耐力,揉久了會很累的。我也看出揉麵好像很難也很麻煩,電視裡不就一放水就變成糰子了,可自家做起來怎麼這麼麻煩,慢慢的,糯米粉就被揉成了粗糙的大面團,然後再加些水,加些粉,繼續揉,光滑的糰子出現出現之前,別忘了放入艾青汁。

  大人們剁肉拌餡很快也就好了。接下來就是捏糰子,放餡之前就是捏成窩窩頭的樣子,然後往裡放餡,最後捏成團,就這樣一個一個捏完,鍋上蒸。很快,可愛的綠團團就出生啦!

  清明節真是一個有實踐意義的節日。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14

  每逢清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做青團來祭祀祖先。

  今天一大早,廚房裡就噼噼啪啪響個不停,還飄來一股濃濃的青團味兒,我急忙穿好衣褲,跑到廚房裡瞧一瞧。原來是奶奶正在做青團呢!個個滿是肉餡的青團臥在蒸籠上。我忙挽起衣袖,說:“奶奶,我幫您一起做”。奶奶笑眯眯地點點頭,開始一步一步細心教我怎麼做。我也學著照模照樣地做起來,先捏了把和好的面,揉成不大不小的麵糰,學著樣兒把大拇指鑽進去捏成小碗狀。就這一步我怎麼也做不好,不是厚了就是口太大了,難看死了。我本是個急性子,屁股一扭,手一甩,嚷嚷著:“什麼鬼東西呀!這麼難捏。”

  正當我垂頭喪氣的'時候,奶奶笑著說:“怎麼,沒信心啦,第一次做都是不容易的,我第一次做青團也像你這樣。”是啊,我們老師不也常說,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一步一步紮實地走,不能一步登天嘛。這一點的小挫折算什麼,怎麼就打退堂鼓呢?想到這,我頓時感到心頭上充滿了一股力量,自信地又揉起了麵糰。

  雖然一開始我笨手笨腳的,麵粉撒了一地,做的青團不是肚子裂開,就是嘴裂開,和奶奶比我的青團簡直慘不忍睹。但我試了一次又一次,功夫不負有心人,這項“偉大的工程”終於完成了,看著這一個個小巧玲瓏的青團,我欣慰地笑了,笑得是那麼燦爛。

  吃著自己做的青團,那種感覺特別的幸福,不是嗎?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15

  青團應該是清明前後應時當令的新鮮玩意,在東坡詩裡寫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時候踏青,呼吸一點新鮮空氣,看著新鮮的綠色,吃團,喝寒食粥,若是再應景的下些小雨,尤有韻致,身心一快。怪不得有詩人說:“這是在吃春天”。

  青團又叫艾米果,清明稞,碧青油綠,糯韌綿軟,甘甜細膩,蒸好幾摞小籠,一屋子熱氣騰騰。熟了以後,綠綠的鬆軟的皮兒,皮亦微皺,不軟不硬有咬勁,帶有清淡卻悠長的艾草香氣,味甚雋,遠勝年糕湯圓,一口入肚,三春不忘,是寒食時節流行於江浙滬一帶天然綠色健康的時令食品。艾草有平喘、利膽、消火、抗菌、驅寒、除溼等功效,而小麥草的汁有去油解膩、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時還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青團品類也頗多,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黨皆可滿足。蝦子冬筍以鮮著稱,蝦子放的太多,會汪出些許汁水,“鮮得連眉毛都掉了”。豆沙餡心甜而不膩,沙色紫的發黑。紅豆水濾去皮,熬爛,澄出細沙,加少量白糖,北方叫“澄沙”,南方叫“洗沙”。初期的青團最離不開豆沙。豆沙又最能吸油,故易作餡。

  青團歷史悠久,比如清朝的袁枚在《隨園食單》裡面就專門寫了作為糕點之一的青團的作法:“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最好採用清明前的艾,這個時候是最嫩的,嫩綠的樣子,嫣然可愛。將艾在開水中略燙,瀝去水,碎切,揉進糯米粉內,與糯米粉同抖勻,乃以蒸成,候冷,尤妙。入口細嚼半天,說不出話,頃刻下肚,鮮嫩腴美,不可名狀,意猶未足。至於為什麼吃青團,眾說不一。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後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一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心生一計,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另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跟隨晉文公的介子推。介子推當年跟著晉文公各國逃亡,立下過功勳,後來晉文公發達了,介子推不肯接受晉文公的回饋封賞而隱居。晉文公重視介子推的才能,於是在綿山找到他,想讓他出山幫自己,介子推死活不出山,晉文公就索性放火燒山,想逼他出來,最後介子推寧可被燒死也不出來。悔恨交加的重耳下令舉國在他的忌日禁止用火,人們開不了灶,只好吃冷食,提前蒸好的米食成了填飽肚子的首選。

  青色寄託著古人助長陽氣增長的願望,寒食小溫擔任著俗世紛擾的小確幸。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16

  聽到包青團,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但要包好青團可真不容易。

  清明節前,我家也準備包青團,把從田野上摘來的艾青煮熟後和米粉加上適量的水用力均勻地揉在一起,然後就把米粉拉出來一小塊,裹成圓形,再把它弄成窩窩頭的形狀,最後放上餡子包成圓形。我仔細觀察大人們的操作過程,然後開始包著第一個青團,看看簡單,但包起來真不容易,特別是手不聽使喚,用力過大,米粉捏得不均勻,餡子就會往外流,餡子太少就會變成空心團,如果搓得不好就會變成好幾種不同形狀的團。經過多次實踐一個個小巧玲瓏、形態各異的青團在我的手中誕生了。這時媽媽就拿把包好的青團去蒸了,過了二十分鐘左右,一陣陣誘人的清香撲鼻而來,等媽媽拿出來蒸好的青團,我就奔上前去品嚐了我自己包的青團。啊!可香啦!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都誇我包的青團,和大人所包的差不多,我心裡樂滋滋的。

  清明,踏青、包青團、祭祖,已成了我們國家傳統文化。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17

  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春遊後我要跟我們班的十九個同學一起去參加製作青團活動。

  到了中山公園,老師先教了我們三首關於清明節的古詩,這三首古詩分別是:杜牧的《清明》;韓翃的《寒食》;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學完古詩後我們就要開始製作青團了。老師分發給我們材料有:一袋加了糖的糯米粉,一小袋艾草粉,老師說這是從艾草中提煉出來的,而不是直接用艾草做的,還有一包紅豆餡和一些肉鬆。對了還有一個小碗和一杯水。

  我們開始做青團了,我先用麵粉倒滿碗的三分之二,然後加入一點艾草粉和二十分之二的水開始和麵。不過我把水加多了,結果我的麵糰變成了“冰淇淋”,後來經過老師的幫忙後我終於弄好了。不過到做第二個麵糰時我加了太多的糯米粉而把我的手套黏在了碗裡,經過老半天跟糯米麵團的鬥爭後我終於擺脫了困境,來到了加餡料這個環節。我打算做一個紅豆餡青團和一個肉鬆餡青團。“啊!”是誰叫這麼大聲,我轉頭一看,原來是思媛包的紅豆青團被她揉破了,紅豆餡料和糯米糰子簡直分不出兩者是誰。我還看見了幾個同學的肉鬆青團被揉散架了。我心裡不禁擔心起我的肉鬆青團,不過幸好我的肉鬆青團命大,並沒有像其它肉鬆青團一樣散架。

  透過這次製作青團的活動讓我真正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中華傳統文化值得我們這一代人去傳承的。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18

  清明節到了,瞧,又下起了牛毛細雨,這讓我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詩:清明時節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在今年清明節,我們一家掃墓結束後,媽媽要自己做青團讓我們嚐個鮮。我也洗乾淨了雙手,興致勃勃地學做起青團來。

  開始做青團啦!媽媽先把綠油油的菠菜在水中煮熟。接著又熟練地把煮好的菠菜放進一個又大又深的鐵盆。再往裡面放雪白雪白的糯米粉加一點沸水。媽媽將糯米粉和菠菜用力揉捏,過了好久終於揉好,成了一個綠綠的糯米糰。然後我們每個人掐了一點糯米糰搓圓,捏成小碗狀往裡面放了香噴噴的黑洋酥,再把口“封”起來,最後,我們把青團放進了鍋裡去蒸。還沒蒸熟,一股香味已撲鼻而來。“真希望快點好。”我一邊想著,一邊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廚房,等待吃了!終於好了,我發現青團的顏色變成了墨綠色。吃著自己做的青團,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清明節,它不僅讓我們追憶已故的親人,續親情,還帶給了我們一份悠閒,一份難忘。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19

  清明節前夕的一天,你如果走過我們的教室,你一定會聽到我們一陣陣歡樂的笑聲,聞到一股股清香。你肯定會問我們:“你們在做什麼?”我們會回答:“我們在做青團!”

  下午一點到了,每個小組紛紛拿出自己準備的材料,擺放在桌子上,彷彿正開展著一場食品展覽會。瞧:有綠色的青汁;有香甜的餡兒;還有一個個道具。道具準備好,就蓋和麵了,這可是製作青團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只見一個個和麵高手——老師請來的家長們陸續登場。她們嫻熟地將麵粉倒入盆中,再加入少許的水,接著,陳冠宇媽媽將手伸入盆中,熟練的揉了起來。慢慢地,原本鬆鬆散散的麵粉在陳冠宇媽媽手中變成了柔軟的大面團,然後,再倒入事先準備好的青汁,繼續和。終於,青色的麵糰揉好了,家長們把麵糰分成幾段,依次分給每一個小組。

  開始做青團了。我先取出了一箇中等大小的麵糰,在手中來回揉。揉成一個光滑的圓球體時,就差不多了,我接著把麵糰輕輕壓扁,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壓扁的麵糰窩成一個圈,再把豆沙餡擠在裡面,注意不要擠太多,小心餡兒會漏。擠好餡兒,用筷子把餡兒往裡面塞一塞,再把麵糰一捏,一包,之後用保鮮膜將青團包好,這樣一個完美的青團就做好了。再看看其他人做的:杜駕麟在青團上來回抹上黑芝麻,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黑”團,不知道蒸出來味道怎麼樣?看看成婭媗的,她把芝麻、豆沙和青團一起搓,使青團變成了一個“大花臉”……其它小組也不甘示弱,都在埋頭奮力做著,整個班的氣氛達到了最高潮!

  第一課下課了,朱老師給我們每個組評了獎。我們這組光榮地獲得了“最佳紀律獎”我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所有組製作的青團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陳申一組的青團,他們十分創意,有“長方形”;有“五角星”;有“餃子”;有“荷包蛋”;有“神舟飛船”;還有“青團一家”……他們這組不愧是“最佳創意獎”。獎評好了,就該把青團送到食堂去蒸了。我在教室裡聯想起了青團的味道,一定是軟軟的、糯糯的。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美味的青團,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青團,剝開保鮮膜,吃上一口,“真香”我說道,這青團帶著一股黃瓜的清香,吃進嘴,軟軟的,糯糯的,太好吃啦!

  回家的路上,我腦海一直浮現著下午活動的場景,真是春暖清明,青團飄香。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20

  又是一陣淡淡的艾葉氣息縈繞在我的身邊,一個個綠綠胖胖的小糰子展現在我的面前。咬一口糯唧唧的,絲絲香味沁人心脾。

  沒錯,這就是青團。青團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其做法是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團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種,泥胡菜、艾蒿、鼠麴草。泥胡菜氽後色做碧綠,以前常用,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糰子)。青團主要是流行於江浙一帶的清明節食品。

  “清明時節天轉暖,柳絮紛飛花爭妍。”每當清明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包青團。我們家也不例外!在我的記憶裡,外婆是無所不能的。每當清明清晨,外婆就會去菜市場買來新鮮的艾葉,用來給糯米“上色”。

  艾葉在我的印象裡用途可廣了,它是我童年時夏天裡的解暑神器。記得每當酷暑來臨,外婆就會騎著她那早已生鏽的腳踏車去買艾葉。回家後把艾葉洗乾淨,燒一鍋水,水開後把艾葉放進去。煮好後的艾葉水摻和著洗澡水一同倒進我專屬的洗澡盆裡。你可別小瞧那艾葉,在外玩得大汗淋漓的我一頭扎進盆裡,那滋味涼絲絲,又飄著艾葉獨特的清香,令我拋去了一切的暑熱。

  我的媽媽一直被我稱之為“甜點達人”,這次她將和外婆強強聯手,製作出我認為世界上最美味的青團——沒有之一。只見媽媽先把艾葉榨成汁,當然外婆也沒停歇,把粥放在糯米粉裡一攪和,就成了一個大白胖子。媽媽把艾葉汁倒進並沒有完全和好的糯米糰裡,並加上一點最重要的調料——抹茶粉。加入抹茶粉是為了讓青團的顏色更鮮綠。

  接下來的一步——調餡。媽媽先把黃油放入鍋內,再把肉鬆和鹹蛋黃一同放入鍋內翻炒,炒好後把它們分成一個個小方形,餡料就調好了。

  我認為的最關鍵的一步是如何把它包在一起。媽媽負責來把糯米糰分成一個個小劑子,外婆負責把餡包進去,我呢,只能在旁邊看著,幾次想幫著一起包,都被外婆給拒絕了,因為我包的不是太厚就是太薄,唉……只見心靈手巧的外婆把小劑子託在手上,像做陶瓷碗那樣,那大拇指猶如電鑽,不一會兒就做好了一個薄厚適中的“小碗”。

  上鍋蒸完,我們家的門似乎快成了扇“假門”,街坊鄰里都知道我們家做青團了。隔壁王阿姨說:“喲,顧姐,又在做青團呀,人老了手藝未老嘛!”我外婆得意地笑了笑,拿了幾個青團分給鄰居們。

  我愛我家鄉的青團,我愛我家鄉的風俗,但我更愛我的家人們!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21

  迂迴的小巷,斑駁的青石板,墨綠的青苔,那凹凸不平的褶皺就像老樹身上脫落的樹皮,長在歲月的光輝裡,卻註定要在歲月裡失去光華,在喧囂中被掩蓋真容。

  多年之後的今天的清明,再次來到這鄉間小巷採艾草,想起幾年前春日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綠葉在青石板上,在草叢中,在青團的蜜汁中流過,此處的清明不是“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的淒涼悲哀傷,而是活潑的,我與父母邊採艾草邊踏青,樂在其中。空氣中瀰漫著艾草的清香,我走著。

  “這裡的艾草不能亂摘的,這是我自家的。”一聲粗獷的鄉音,帶著厚重的鄉調傳入耳中,我正興致的採著,父親猶豫了一下,又答:“那阿姨,我來買點吧。”細一看,那原來是為老婦,身著樸素,臉上的皺紋顯露出歲月的滄桑。原來這快是老婦的田,我們便隨著老付進了他家要付錢。

  那老婦與他的老爺子的小屋十分簡陋,大概也就20來平方,並且那老婦是沒有手機的,還是借的手機讓我們付的錢。我摘瞭如許的艾草老婦卻只是淡淡一笑,說:“10塊錢給你了吧。”我有點驚訝。

  老婦和那老爺子都十分淳樸,穿的很簡陋,但又不失那一份整潔,原來他們也正做青糰子呢,他倆採用的是最傳統的做青團方法,煮熟的糯米粉要先和艾草榨成汁混在一起,燒著的柴火散發出糯米香,這種香只有在鄉間才能感受到的,老頭子拿著一把木錘勻錘,在老婦翻動的糯米團中,每一錘都是那麼有力均勻。我看著有點怕,怕老爺子的錘沒握好就砸在老婦手上了,可他們配合是如此默契,恰如其分。

  我們在一旁看著,驚訝於他們的配合之默契,又感動於他們那份淳樸。“吃幾個吧。”老婦平淡的說到,我們品嚐這裹上松花粉的一團團的青團,軟糯香甜,相比市場上那些黑心商家,這不知好多少。她抬起那雙柔和而寧靜的眼,又帶著厚重的香音微笑著說:“小夥子吃一個吧!”

  我們又買了幾個青團,不禁要揮手告別了,“下次見!”,可我不禁難過起來,這一次見面也許是永別,下次可能就見不到了,我凝然的雙眼閃出愁怨:世間像這樣的人,還有幾個呢?

  小巷依然是那麼悠長,墨綠的葉子,落下幾點細碎的陽光,那座小屋披著午後的光韻,默默守候著,將這美好品質傳承下去。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2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大家都很熟悉吧。沒錯,他選自《清明》這首詩。在清明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掛艾草、吃青團,我只吃過青團,但沒做過青團,今天我就要做一回青團。

  我和媽媽準備好了做青團的材料,有綠油油的艾草,有雪白的糯米粉和麵粉,還有做餡料的豆沙等。說幹就幹!我們先一起擇艾草。擇艾草可是要有耐心的哦!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艾草的根部全部摘掉,只留下嫩嫩的葉子。接著我開始洗艾草、洗好後放到鍋裡煮一煮,最後把艾草切碎,再放到碗裡搗成艾草泥。艾草是要和麵用的,它就像個魔術師,可以讓麵糰變綠。

  媽媽拿出了昨晚我們花了一晚上時間煮爛的豆沙餡料。進入做青團的關鍵時刻啦,我特別緊張,生怕做錯了一步。媽媽一邊教我和麵一邊說:“要做青團,最重要的是和好面。面和得有勁道,青團吃起來才有嚼勁,否則就會粘牙齒。“我們把艾草泥倒進糯米粉和麵粉裡,用手將它們混合起來。我擼起了袖子,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停地揉啊揉,一個青色的大面團就完成了。接著我用手掰了一小團的粉團,揉成像乒乓球大小的小圓球,用大拇指在粉團中間壓出一個深深的洞,接著往兩邊捏,把洞變大,捏成一個碗狀。再用勺子把豆沙餡舀進粉團的大洞中,最後小心翼翼地把封口封好,再搓圓,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我終於鬆了口氣。然後我繼續按照這個方法做了好幾個青團,做完豆沙餡,我靈機一動,把豆沙、紅糖和紅棗全部放進了餡裡,做成了”黑暗料理“。青團一個個包好以後,我立馬要蒸幾個嘗一嘗。15分鐘後,鍋子裡一股香氣就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去看了看,青團換上了碧綠碧綠的外套。我彷彿看到調皮可愛的小青團在向我招手。我連忙拿起一個先咬一口,哇,餡甘甜爽口,整個糰子香甜軟糯還香氣四溢!

  第一次做青團竟然成功啦!沒想到做青團也那麼不容易啊。我既體驗到了做青團的樂趣,又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真是一舉兩得呀!

  清明節做青糰子作文 篇23

  青團,是漢族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之一。為了加深對這個傳統節日的認識,在老師和家長們的精心策劃下,我們班舉行了一次包青團的活動。要說吃,長這麼大我已吃過多次青團了;可要說到包,我可是初次嘗試,面對桌上那一大團揉好的青麵糰,我躍躍欲試。

  看來心急的不止我一人,老師才宣佈活動開始,只見六、七隻小手紛紛伸向麵糰,轉眼間,麵糰就變了型,這邊一處高山,那邊一片窪地——面目全非。我也揪起了一小團麵糰,軟軟的,還帶著點餘溫,聞了聞,一股濃郁的艾草香撲鼻而來。我先把它揉得圓圓的,然後放在桌上用力壓扁,變成了一張薄薄的麵餅,接著往麵餅中間放了兩勺豆沙餡兒,揭起一端的皮向另一邊合攏,把邊緣壓牢並按出花邊,我的第一個清明餃就這樣出爐了,看著自己的第一個作品就做成功,心頭湧出喜悅和成就感。

  趁熱打鐵,接下來做個什麼呢?瞧了瞧身邊的同學們,對,清明團是個不錯的選擇!於是,我又揪了一團麵糰,把它揉圓,然後在中間用力按下去,使它呈現出一個碗狀的坑,為了讓我的清明團能多裝些餡兒,我要把坑按得大一些、深一些,哎呀,一不小心,底戳破了,“失敗怕什麼,重新揉過,何況這還是我第一次做清明團呢!”我不禁想到。這回,我小心翼翼地按壓,中間的坑逐漸變大變深,耶,我成功了!我高興的手舞足蹈,這次包個芝麻餡兒的,放好餡兒後,我一手拿著糰子,一手小心翼翼地,慢慢地把洞口一點點捏攏,直到封住為止,為了美觀,我特地把它放到了做青團的模具上按一下,一個漂亮的花形清明團就呈現在了我眼前。

  我越做越帶勁兒,越做越有信心,又連續做了好幾個動物形狀的青團,一個比一個有進步,一個比一個有特色。望著桌上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青團,它們彷彿變成了一個個綠色的小精靈,帶著我走進了艾的童話世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