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勤奮的人作文

關於勤奮的人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勤奮的人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勤奮的人作文1

  俗話說:天才在於勤奮。這話很有道理。吳燕萍同學是我的同桌,她最近學習上有顯著進步,這是與她勤奮分不開的。

  就拿上數學課來說吧,上課時,她認真聽講,認真做好筆記,把還不完全懂的或不懂數學題抄下來。下了課後自己去弄懂它或請教別的會的同學。

  記得有一次,那天,數學課的下課的鈴聲一響,同學們就爭先恐後的擠出教室刀外面去活動或者散步,我也是其中的一個,我走到外面。咦,吳燕萍沒有出來,往常下課,吳燕萍總是和我一起出來看外景,這次卻例外,我到教室裡去看個究竟。走到教室門口正好碰到她手拿著筆和紙走出來,還沒有等我開口,她卻搶先說了:“方敏,我正要去找你呢,走,到教室裡去吧。”她笑著對我說。我不情願的問道:“幹什麼?”她說:“我這道題還沒有弄懂,請你給我講遍吧。”說著,她又對我笑了笑。我說:“好吧,不過到中午我再給你講吧。”

  說完,我正要拉著她的手往外走,她卻把我拉住了,說:“等我把這道題弄懂了一定和你一起到外面去。”說完,還怕我不相信,還特意和我拉了拉勾。我說:“上了一節課了,我們到外面去玩吧,何況只有那麼一點下課時間。你看,別人都不在教室裡,我們也出去吧。”我以為這次她會被我說服。可是,她卻帶著懇求和開玩笑的口氣說:“你給我講講吧,誰讓你是我的同桌呢?”我沒辦法,只得和她一起坐下來解題。我們倆一直解到下節課的上課鈴響,總算把那道題解好了。

  吳燕萍同學就是這樣勤奮學習並取得明顯進步的。我祝願吳燕萍在這關鍵的一年中,更加勤奮學習,取得更好的成績。

關於勤奮的人作文2

  勤奮是一個人在學習上,事業上卓有建樹的根本條件。勤奮的人付出的是汗水,得到的是成功,懶惰的人付出的是生命,得到的卻是空虛與衰老。王羲之的“墨池”,蘇秦與孫敬的“頭懸樑,錐刺股”無不讓我們震撼。

  我也時時刻刻想仿效古人“頭懸樑,錐刺股”的勤奮精神,可是想做到卻十分困難,有時不是因為沒有耐心,就是因為提不起精神和興趣,所以便會放棄。但是隻要暗下決心堅持下去,要勤奮,就能獲得成功。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難題便叫他沏一杯茶給自己,陸羽便隨意沏了一杯給禪師,禪師喝了之後對陸羽說:“學習經書容易,可學習詩書難。你在這裡快十年了,卻連一杯茶都沏不好。如何能學好詩書?等你衝出一杯好茶,再下山去吧。”在努力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老婆婆不僅教陸羽怎樣沖茶,還教他怎樣製茶,煮茶,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陸羽勤奮的鑽研終於受到了禪師的認可。後來,陸羽憑藉著這股勤奮勁兒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發揚光大。

  勤奮出天才,天才出於勤奮。如果你富於天資,勤奮可以發揮它的作用;如果你智力平庸,勤奮可以彌補它的不足。偉大的成就和辛勤的勞動是分不開的,有一份勞動就有一份收穫,日積月累,從少至多,奇蹟便可創造出來。

關於勤奮的人作文3

  勤奮,是學習的根本。沒有了勤奮,就算在聰明,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你可能會想,華羅庚能有那麼大的成就,肯定在名牌大學上學。而這樣想你就錯了。華羅庚只讀過初中,根本沒上過大學。它的'成功靠的是勤奮、刻苦地自學。

  華羅庚原來也很調皮原來也很調皮、貪玩,但他很有數學才能,經常在課上回答出許多同齡人不會的數學題。

  可是,這麼有才能的一個聰明的孩子卻在唸完初中時失學了。家中貧窮,沒有辦法供他上學。此後,他回到了家裡,在自家的小雜貨店做生意,賣點香菸、針線之類的東西,替父親挑起了養活全家的擔子。

  然而,在華羅庚的心中依然放不下數學,依然酷愛數學。不能上學,就自己想辦法學。一次,他向一位老師接來了幾本數學書,一看,便著了魔。從此他一邊做生意一邊算賬,一邊學數學有時看書入了神,連客人都忘了招呼。傍晚,店鋪關門以後,他更是一心一意的在數學王國裡漫遊。一年到頭,幾乎每一天都要花出十幾個小時,來鑽研數學,有時,甚至連覺都不睡了。還有的時候,睡到半夜,想起一到數學難題的解法他準會翻身起床,點亮小油燈,把解法記下來。

  而後來,他卻患上了傷寒病,經過半年的治療,總算活了下來,但左腳卻終生殘疾了。而華羅庚並沒有因為病痛而停止對數學的研究,他躺在床上,寫出了許多著名的數學定理。在不懈的勤奮下,他終於成為了舉世聞名的數學家。

  不只華羅庚,還有牛頓、蘇布清俄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數學家、文學家,都是靠只勤奮獲得成功的。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像他們一樣勤奮學習,為將來的成就做準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