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弘濟橋倒塌想到的

由弘濟橋倒塌想到的

  央視的“槍口”一次次地鎖定南京,並扣動扳機,一槍撂倒一個:冠生園殞命,水發貨市場重傷,“壽桃”牌掛麵奄奄一息……南京掛彩,江蘇受傷。

  這一次,央視再次來到江蘇,來到徐州,槍口瞄準了弘濟橋的倒塌。

  我原先也不知道這件事情,結果出來後,才略知一二。徐州人竟然不知道自家發生了什麼事情,天大的笑話!所以,我們已經不能把這件事簡單地歸結為一次小事故。為什麼這些事情屢屢驚動央視?為什麼徐州本地的媒體沒有及時報道?為什麼……

  我猜測徐州本次的“媒體失語”,恐怕有以下幾個原因——

  1.橋塌後,記者知道這種事情不關注有不關注的好處,關注有關注的`壞處。如果插手,費神不說,沒準兒還要為此付出代價。

  2.記者幾經周折,深入群眾,調查資料,費盡心思寫了一篇重量級文章。本以為拾到一枚重磅炸彈,不料卻換來“聰明人”的鄙視,成為“臭彈”。

  3.總編看到後興奮不已,拍案叫絕,正準備拿去發稿。不料,有關部門的人員登門拜訪,說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發表對大家都沒好處,不發表則兩全其美。就這樣,一篇佳作毀於一旦。

  4.總編決定發表。突然,上邊來了一個電話,總編的態度從Yes變成No。

  5.全部搞定後,正準備見報,有關人員前來請總編和記者出去“坐坐”。大家心知肚明,幾杯酒下肚,稿件也隨之下肚。

  不見報的理由似乎也有百分之一二十的支援率——為了“穩定”。

  這時,我想起了BBC剛剛結束的一個活動——評選英國最偉大的人。結果,提名的人士多達上百人,競爭到了白熱化的地步。BBC便決定再開展一個活動——談名人之缺點,作為人們投票時的參考。於是,人們又對丘吉爾、布呂奈爾、戴安娜王妃、達爾文等人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揭短,使大家對他們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我想,如果在中國搞一個揭短大賽,恐怕想揭短者甚多,敢揭短者甚少,或者根本就不可能有這種創意!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中英之間的差距?這需要長期的探討,並且恐怕人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