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精選26篇)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精選26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1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曆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聞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鬱的情況下投汨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汨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汨羅江中,以平息汨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有找到屈原,但是他們的行為,直到今天在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著。

  在端午節時受歡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米包著肉、花生、蛋黃及其他材料,再以竹葉包裹。而粽子的傳統則來由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他們不要將屈原吃掉。

  農曆的五月,也就是端午節的這個時節,對中國人而言,除了屈原的故事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意義。許多中國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發疾病的危險時節,因此必須有許多防備家人生病的措施。許多家庭會將一種特別的植物-艾草掛在門口,作為保護之用,而人們也會掛帶香包,它是以含有多種香味的藥用植物所做成,也可以保護人們遠離疾病。

  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其他的傳說,如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踐訓練水師、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這些說法經過歷代加工,與端午的民俗活動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全家在吃粽子,看得這麼好吃的粽子,我問:“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說:“這是一個傳說,你上網找找。”

  吃過飯,我就上網去查,原來是這樣: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他倡導舉賢援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藍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公元278年,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的祖國被秦國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把查到的傳說說給了爸爸聽,爸爸誇獎我是個愛的好孩子。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3

  眼看著今年的端午節即將要來臨了,這讓我想起了去年的端午節,那天,老師為我們組織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端午節。

  記得端午節的前兩天,老師就對我們說,端午節當天,請家長學校來包粽子,家長同學一起過端午節。聽了這個訊息,我十分的開心,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說這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

  經過了兩個不眠之夜,我終於盼來了這個學期最期望的日子——端午節。上午,我們上完課之後,取出了特殊的“學習工具”,有電飯鍋、粽葉、糯米餡兒的,我們還別出心裁地帶了50個花繩的線。

  等家長全部到齊後,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班主任武菁老師宣佈活動開始,我們16個小組開始包粽子,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不會包粽子,不是掉米粒就是不會綁繩子,過了一會兒,連餡兒也掉了出來,我在思考:為什麼?why,What?不過,沒一會兒,我們就都會了,因為有媽媽呀,媽媽手把手地教我,我由剛開始的手腦不協調,也能熟練地包了,而且,我還連包了五個呢!

  二十分鐘後,放眼望去,每個小組已經包了不少粽子了,教室裡瀰漫著一股粽葉的味道。老師下令:“開火,蒸粽子。”我們挨個把粽子放進11個蒸鍋中,現在,我們就等著粽子熟了,大飽口福呢!

  這時候,我們開始搓花繩,老師先為我們演示,用五根顏色不同的繩放在一起搓,搓好再打個結即可。然後,一個個“手工藝人”上崗了。

  剛搓完,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哇,真香!是粽子熟了。我們每個人都分到了兩個粽子,粽子的香氣直往我鼻子鑽,再澆上一勺蜂蜜,我咬了一口,糯米又香又甜,真是太好吃了。

  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4

  有一種文化,穿越歷史,歷經滄桑,因為久遠,所以厚重,所以永不退色。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會有不同的節日,能吃好東西的除夕,算得上中國傳統節日的鼻祖了,一年中的節日就佔了大半的時間,這些節日,有的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比如中秋節,也有從近幾十年才開始的,比如國慶節,這些有趣的節日,構成了中國傳統人民的生活。

  俗話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五月五的端午節是人們所熟知的傳統節日之一。它的由來,爺爺跟我講過,他說戰國時候有位屈原。出身貴族,從小就受的良好的教育,二十多歲,就博學多才,學富五車,善於作詩寫文章,口才也好。年紀輕輕就當上了楚國的左徒,經常同楚懷王研究政事,擬定法令,深得楚懷王信任。但是楚懷王相信那些小人的話,把屈原疏遠了,最後又把他放逐到長江以南的楚國邊疆。秦國大將白起攻打楚國,屈原聽到這個訊息,知道楚國快亡了。一個堂堂的大男人就這樣哭了起來,他不願意看到楚國滅亡,於是就在這一年的五月投汨羅江自殺了。

  當地的百姓聽到這個噩耗,都很悲痛,爭先恐後的打撈屈原的屍體,也不知道來了多少船,打撈了多長時間,結果都一無所獲。有人用葦葉飽了糯米飯,投進汨羅江,祭祀屈原,還有人怕江裡的蛟龍搶吃食物,又在葦葉上繫著綵線,嚇唬蛟龍,保證屈原能享用,這種食物就是粽子,這種悼念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俗。直到現在,每逢農曆初五,端午節這一天,很多地方賽龍舟,家家戶戶包粽子,據說,這些活動都跟屈原有關。

  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特殊的節日,這些有趣的節日是我們老祖先用智慧創造的,我們要更加珍惜每一種文化。

  端午節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始於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午節。王思潮介紹,“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關於端午節的起源、由來,版本很多,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說等等,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最廣。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百姓們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5

  是一個傳統節日,相傳在汨羅江理,有愛國詩人的遺體,老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汨羅江裡拋,防止魚蝦們傷害到的身體。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今天的。

  端午節不光要吃粽子,還有“賽龍舟”這個專案,是為了藉助龍王的威力,不讓大膽的魚蝦吃送給屈原的粽子舉行的。

  站在龍頭的人們負責大鼓,在船身的人負責划船,劃得最快的那一個船隊,就能獲得第一名和獎品,回到岸邊,坐在椅子上,吃著糯糯的,香香的,甜甜的粽子,欣賞著風景,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別提有多舒服了。

  傍晚,又以那好的夕陽作為背景,男女老少穿著盛裝,歡歡喜喜的載歌載舞。

  真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吶。不一會兒,天就黑了下來。人們圍坐在一起,唱著歌兒,說著家長裡短,吃著自己做的食物,感覺可真棒!

  時光悄悄的溜走,可大家餘興未盡,只好依依不捨的`離去,靜靜的夜晚黑不了,被萬家燈火映成了白晝。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6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燻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儘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端午節的來歷之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7

  中國的傳統文化像是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過年的倒福、中秋節、還有端午節,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端午節。

  傳說楚國的皇上就是一個昏君,只顧吃喝玩樂,屈原卻說無效就投江自盡了,他投江時候還抱著一塊巨大的石頭,因為這樣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來了。

  屈原投江以後兩岸的老百姓划龍舟去救屈原,人們把江都找遍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在這個緊張危險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來,他說我們就不了屈原不要緊張,我們可以丟魚與蝦愛吃的東西比如:粽子、雄黃酒、蛋等東西去江裡……

  從此,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

  時間慢慢長久了,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8

  端午節就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瑞陽節、重五節。據說端午節的由來與屈原有關。

  屈原就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可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被楚懷王趕出都城,流放到異地他鄉。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是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頭,跳進了汨羅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欲絕。紛紛來到汨羅江邊打撈屈原的屍體。漁夫們划著船在江上來回尋找,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的就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希望蛟龍水獸喝了以後暈倒,就不會去傷害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怕蛟龍把飯糰吃掉,就用楝樹葉包上飯,外面纏上彩線,變成粽子丟進江裡。

  從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9

  端午節快要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五月五,這就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的就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這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這就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裡,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就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與《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於是在極度失望與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屍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划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僅因為它能吃粽子與綠豆糕,更因為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10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就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遊百病。

  端午節是我國紀念屈原的日子。屈原,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懷王很喜歡他,還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陰謀來害他,這就是楚懷王漸漸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國要跟楚國與好,屈原仔細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陰謀,便冒著生命危險去告訴楚王,楚王不但不聽,還把他釋放到遠離他鄉的地方。當楚王剛到秦國就被擒住,他後悔當時不聽屈原的話,因氣大而死,屈原當得知國家快滅亡時,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寫了最後一首愛國詩,便抱著石頭跳進汨羅江,當地人知道後,趕緊划船去打撈屈原的遺體,有些人向江中扔雞蛋、粽子,倒雄黃酒,全都是為了不讓魚蝦不吃屈原的遺體;賽龍舟就是因為當時打撈屈原遺體的原因。不僅,端午節有它的歷史還有一些食俗與風俗。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水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忠良。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1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划龍舟比賽……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夫叫屈原,他不但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還是一個偉大的詩人。當時,秦國把楚懷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把大王救回來,但楚頃襄王怕打不過秦國,猶豫不決。有一個壞人不想讓屈原受寵,就在楚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頃襄王信了那個人的話,就把屈原的封地沒收了,把他流放到汩羅江那裡了。終於,楚國被秦國滅掉了。因為屈原是一個很愛國的詩人,他心如刀割,就寫了一首《天問》的詩,決心和國家共存亡,在農曆五月初五時,就抱著一塊石頭跳進了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到農曆五月初五,就駕著船,向江裡投放用粽葉包的飯糰,並向江裡倒雄黃酒,防止魚蝦咬傷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並在這天,舉行賽龍舟活動,幷包粽子、喝雄黃酒。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於我從小非常愛吃粽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非常深刻。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12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在我老家,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包粽子的工序就開始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顆棗、幾顆花生米,最後把葉子用桑條皮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你看那又胖又大的粽子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先把它們放在鍋裡煮三個小時,再撈出來放到盛有冷水的桶或鍋裡冷卻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想過端午節,更想讓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興旺發達!讓先輩的遺願變成事實在在的現實,讓他們的英靈流芳百世、與世長存!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13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鄒平縣端午,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鍊),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藉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古時"端"與"初"同義,"五"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議要避諱,此後,"端五"就改稱為"端午"了。端午節也叫端陽節、天中節、浴蘭節、女兒節、解粽節、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菖蒲節、詩人節、龍日、艾節、夏節等等。 端午節是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歲時節日,也是一個有著大愛內涵的節日,其重要性僅次於春節,與清明、中秋並列。端午節的版本多樣,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據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族--一個龍圖騰部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唐代詩人文秀在《端午》詩中說:"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可以說,屈原投江殉國的傳說賦予端午節獨特的歷史和人文價值。 端午節經數千年曆代承襲,形成了我國端午文化這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聯佳句。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14

  今天我和媽媽聊天的時候,媽媽問我一個問題:“你知道人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嗎?”我說有點兒記得不清楚,只知道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左想右想,怎麼就是想不到呢?我帶著問題趕快去書裡找,看完書我才想起來,劉老師以前給我們也講過啊。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名臣叫屈原。他主張聯和齊國對抗秦國,因此遇到很多大臣的反對和主張。後來屈原遭人陷害,被流放江南一帶。在流放時期屈原依然憂國憂民,寫下了很多名作。沒過多久,楚國被秦國佔領,屈原心如刀割,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他寫下了一首《懷沙》,然後抱起了一塊青石,縱身跳入汨羅江。

  百姓聽說屈原投江,都悲痛萬分。人們把一些食物扔進江裡,希望魚蝦不要去咬屈原。後來人們又把黃酒倒入江中,來暈江中的蛟龍和水獸,免得讓他們來傷害屈原屍身。

  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就喝黃酒吃粽子,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名臣。

  不僅如此,中國的傳統節日大都帶有紀念活動,而且都是按農曆來算時間的哦。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15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讓我說給你聽聽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大夫叫屈原,他不僅是一位治理國家的人才,還是一位大詩人。當時,楚懷王被秦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頃襄王聯合齊國,共同去抗擊秦國,救回楚懷王。但楚頃襄王不願意。再兼之國王聽了讒言,就把屈原流放了。

  後來,秦國攻進楚國的都城,楚國滅亡。屈原聽到這個訊息,心如刀割、悲痛欲絕。在五月初五這天,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著石頭投江自殺。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樂章,投身汨羅江而死。

  屈原投江後,老百姓紛紛趕到江邊,有的拿飯糰,有的拿肉食,紛紛往江裡投,祈禱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後來,一位老醫師拿出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用酒醉倒蛟龍、魚蝦,免得讓屈原大夫受傷害。再後來,人們怕飯糰被蛟龍所食,就粽葉包米團,外面纏好彩絲,逐漸發展成了今天的粽子。

  在往後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江中競賽,吃粽子來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的傳統。這節日被稱之為“端午”。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16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著名的傳統節日。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唱雄黃酒。但這是怎麼來的呢?

  傳說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主義詩人,名叫屈原。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幹的人,曾在楚國當過士大夫。屈原常向楚王提出非常好的治國方略,因此得到楚王的喜愛。朝中有些大臣很嫉妒屈原,便到楚王那裡說屈原的壞話。久而久之,楚王不再聽從屈原的建議,而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

  屈原雖然被流放了,但他的心卻時時刻刻牽掛著自己的祖國,他寫了許許多多的愛國詩歌,被人們廣泛流傳。後來,由於楚國失去了忠臣,身邊全是小人,他中了秦國的計,被秦國佔領了楚國的首都。當屈原聽到這個訊息後,傷心欲絕,抱著石頭投汩羅江自盡了。

  楚國的老百姓得知屈原大人死了,便紛紛趕到江邊,大聲呼喚他的名字。萬分悲痛之下,人們划船將食物投入江中,希望江裡的水族吃了這些東西后,不再傷害屈原的屍體。突然有一天,一位老人對大家說:“我夢見了屈原大人,他非常消瘦。”人們議論紛紛:“肯定是江中的蛟龍魚蝦把食物給吃了。”於是,老百姓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用粽葉把糯米包住,然後投入江中,江中的魚兒以為是稜角,所以不敢去吃;老百姓又把雄黃酒倒入江中,希望燻昏蛟龍……這樣屈原大人就能吃到食物了。

  從此,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每年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17

  屈原二十多歲被封為左徒,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但是有好多人歧視他,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使屈原被降職為三閭大夫,但他還是對皇帝忠心耿耿,有好多好的建議,但皇帝始終不採納。屈原就去了一個小村子,每天到江邊散步,藉以排解心中的苦悶。不久,皇帝去世,兒子繼位。皇帝的兒子整天國事不管,終於,在他繼位二十多年時,秦軍攻破了都城,消滅了皇帝。聽到國亡時,屈原想不開,抱起一塊大石頭跳到江裡自殺了。村裡的人聽見了連忙划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江水悠悠,哪還有屈原的影子啊!村裡人只好把粽子往江裡扔,不要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子!

  我們從小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小時候努力學習,將來向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啦!在端午節可以包種子和看賽龍舟了!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和媽媽早早地起了床一起包種子。再桌面上看到乾的河葉、糯米和包種子的材料。我們開始包了。首先把材料放在河葉上,然後就包起來,最後再用乾的草把種子捆起來,種子就包好了!一開始我總是包不好,媽媽說:“孩子一開始是包不好的,只要你能用心去包就會包的好的。”我邊包邊問媽媽:“媽媽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種子呢?”媽媽說:“因為古時候有位仙人每天都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有一天這位仙人報告人間的事情,玉皇大帝不聽他的話,便把他掉職位。這位神仙決定跳進黃河裡,人們為了紀念他在端午節裡做一些糯米飯給魚們吃希望不要把這位神仙吃掉。糯米飯就被稱為種子,所以端午節要包種子。”不一會兒我果然把粽子包好了。

  吃完了種子我們到珠江兩岸看賽龍舟。珠江兩岸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找到了一個好地方看賽龍舟。只看一條條龍船在飛快地駛過江面。我看中了一條龍舟,心裡想:“你快遊啊,快遊啊!”

  愉快的端午節就過了。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18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我非常的開心,因為今天不僅不用上學,還可以以吃粽子,正當我吃著香甜的粽子時,爺爺過來問我知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我說不知道,於是,爺爺就跟我講起了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當時,他向楚王進諫,楚王很生氣,就把屈原流放到很遠的地方,屈原在那裡寫出了優美的詩句,如:《離騷》,《天問》,《九歌》等。

  一天,秦兵突然攻打楚國,屈原眼看著自己的國家就要滅亡了,就跳進汨羅江自殺了。

  江邊的人為了不讓魚龍蝦蟹吃掉屈原的屍體,就把糯米糰“撲嗵,撲嗵”地丟進江裡,一位醫生把黃酒倒進江裡,說要用藥暈昏魚龍蝦蟹。人們想:江裡的所有動物都是龍王管理,如果把船做成龍的形狀,那麼,魚就不會吃屈原了。於是,就有了吃粽子,喝黃酒,賽龍舟的歷史。

  聽完爺爺說完端午節的由來,我知道了端午節的那麼多習俗,都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我對屈原非常的敬佩,也讓我知道了愛國的偉大。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19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

  相傳古代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屈原,名平,字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秭歸縣)人。他憂國愛民、體恤蒼生的情懷,不趨炎附勢、不貪圖名利的品質,勇於求索、九死不悔的精神,剛正不阿、廉潔無私的人格,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向上。

  他主張聯齊抗秦,提倡“美政”,任左徒之職之後,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深受楚懷王的信任。但是到了後來,他的主張遭到了楚國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其中就包括鄭袖、靳尚等人。由於楚國國內保守勢力的強大,再加上這些人在楚懷王面前進讒言詆譭屈原,屈原漸漸被楚懷王疏遠,繼而被楚王流放。

  到了後來,當秦國軍隊攻陷楚國都城郢都的訊息傳到屈原耳中之時,屈原悲痛欲絕,遂抱石於公元前278年的五月五日自沉汨羅江而死。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所以便有了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

  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20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不知不覺的來到了我的身邊,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家鄉傳下來的風俗習慣。俗話說,粽子好吃,粽子好吃不假,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吃粽子。媽媽說:"粽子一定要吃,這是傳下來的習慣。

  "為什麼,傳下來吃粽子的習慣"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說:"一般人認為端午節起源於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後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五子胥自殺後,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起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5月初5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這幾千年來激勵我們。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21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許多種,祭祀先祖,祭祀神獸,流傳最廣的,那就是追悼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春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先是朝廷重臣,後因楚懷王聽信讒言,將其流放。屈原看著祖國被滅,悲痛萬分,留下《離騷》《天問》《九歌》等著作後,抱石投入汨羅江。

  周邊百姓知道後,紛紛趕來打撈屈原真身,後來又將糯米飯糰用葉子包住,用彩絲拴牢投入江中,用來餵魚,以免魚去咬屈大夫的真身,又往江裡倒入雄黃酒,用藥來迷暈水裡的魚蝦,蛟龍等,防止那些動物去咬屈大夫。

  慢慢的,糯米糰成了現在我們吃的粽子,和雄黃酒一起成了端午的習俗。

  其實端午節的習俗可多著呢,比如說賽龍舟、插艾葉、採草藥、制涼茶,都是過端午節的習俗。我家便是製作涼茶來喝的。

  一大早。我便迷迷糊糊的被老媽從床上揪起來就開始和她去買菜,黃瓜、粽子、豆腐、豆芽都買了,還有茶葉沒買。我和媽媽逛遍了菜市場,也沒有發現茶葉,媽媽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走吧走吧,幸好家裡還有一點。”

  回到家一看,已經十點了,我和媽媽立馬就忙開了:“你洗菜,我洗豆芽,你去燒火,我來切菜,茶留著給你曾祖父煮。”我有條不紊的執行著媽媽下達的命令,廚房裡鍋碗瓢盆的交響曲此起彼伏。在一系列的行動後,我和老媽的工作終於完成了“剩下的就交給我吧!”一直坐在廚房裡的曾祖父說“你們都出去吧,”我和老媽乖乖地從廚房裡溜了出來。我家有一個規定,在長輩製作涼茶時,晚輩不得觀看,所以我和老媽只能出來了。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可以開飯了,“今天的飯菜真豐盛啊,”為你們母女倆點個大大的贊,老爸邊說邊伸出大拇指對我和老媽誇讚道。我突然想起了什麼,飛快地跑進客廳,拿出涼茶。

  那一頓飯我吃得很香,不僅是因為那些菜可口美味,還因為那裡面有著我、媽媽、曾祖父勞動的汗水,同時有著對屈原的欽佩和讚賞!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22

  端午節的由來,一定會讓大家聯想到的傳說之一,是詩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要團結其他國家,來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國,但是偏偏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壞話,不肯聽從屈原的勸告,結果被騙到秦國,關了起來,最後並死在秦國。

  繼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誤信屈原有很多壞處,不但沒有聽從屈原明智的勸告,還把它從楚國放逐了。

  心懷大志,一直為國家大事擔心的屈原,因為眼看著國家急難而無法拯救他的國家、無法實現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憂愁,常常獨自在江邊徘徊嘆息。有一天,一位在江邊釣魚的漁夫問他為什麼這麼失意落魄,屈原嘆氣的說:“舉世皆醉唯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心中的感嘆和無奈,在這兩句話中都說得很明白了。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著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楚國的人民知道這個訊息之後,都不約而同的趕到江邊來,想找尋他們所敬愛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裡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這就是划龍舟、包粽子的由來。

  屈原投汨羅江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五月五日。大家為了懷念這位詩人、紀念他的愛國精神,並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與忠貞志士說的話;因此,在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都會舉行劃龍船、包粽子的活動。流傳到今天,大家都還記得這樣的傳說故事呢!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23

  一提到端午節,人們就想起吃粽子,划龍舟。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是什麼意思嗎?端午節的風俗又是怎們來的呢?

  “端午”“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陰曆五月初五稱為“端午”。到了唐代,因為唐皇帝玄宗的生日是八月五日,為了避用“五”字,就用迴音“午”替換了“五”字,從此“端五”便改稱“端午"了。

  今天,我正在吃粽子。想起了5.12大地震中失去雙親的小朋友們,他們是多們的可憐,但我堅信他們一定會重建自己的家園。我在這裡要說聲:“祝你們端午節快樂!”

  我聽媽媽說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楚國的大官,因為楚國不採納他的治國主張,反而將他免職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到苦難,自己又無能為力挽救老百姓於水火之中,他心中悲憤難忍,便於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羅江自盡。楚國的百姓知道後,竟相划船前去相救,但已來不及了,百姓們擔心江中的魚,鱉,咬食屈原的遺體,便用竹殼裹米投入江中餵魚。從此,划龍舟,包粽子就是我們中國的風俗了。

  這個端午節就在我們吃著粽子,懷戀屈原中結束了......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24

  大家一定知道端午節,但是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不知道吧,那就聽我慢慢道來。據說,人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

  史科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的百姓紛紛引舟前去打撈,一位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撲嗵、撲嗵”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大夫的屍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者則拿來了一罈雄黃酒到近了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2千多年。後來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投入江中,後來發展成粽子。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深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最後由戰國的端午節成了中華民族的節日。

  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了嗎?以後過端午節的時候不要光吃東西了,還要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25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會覺得這個節日很熟悉吧,接下來,就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吧!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個故事是源於紀念孝女曹娥端午節的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

  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這個故事你們聽說過嗎?聽了這個故事,真讓我們感動啊!孝女曹娥的故事你們覺得怎麼樣啊?還有很多故事也是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比如源於紀念伍子胥的由來;比如源於紀念伍子胥的由來;比如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的由來……可多了!希望大家對我的這篇作文多多指教,投票哦!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作文 篇26

  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有來嗎?

  大家是不是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那我就告訴大家吧!

  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屈原。這種說法流傳的最廣。楚王在寵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屢勸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聽到秦國連敗楚國,國家命運危在旦夕,於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就是這樣的。

  我過端午節那天,南方會舉行賽龍舟吃粽子比賽……北方則會去踏青。

  請大家記住這個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先輩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努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