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格言警句精選
廉政格言警句精選
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
【註譯】孫:通“遜”,謙遜;固:固陋,寒酸。全句譯意為:一個人奢侈了就顯得不謙遜,太節儉樸素就顯得寒酸。與其顯得不謙遜,不如寧可顯得寒酸。
【解讀】孔子主張發揚儉德,為政清廉。他對當時社會權貴們豪華奢侈、鋪張浪費、財大氣粗、氣勢逼人深為不滿,對子路“車馬輕裘,與朋友共”的德行極為讚揚。他主張過一種勤儉樸素的生活。在他看來,勤儉樸素能看出一個人的志向和操守,也能看出其為官之德。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 ———宋·范曄《後漢書·第五倫傳》
【註譯】自身不正,即使是三令五申,別人也不會聽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別人,大家就會心悅誠服,如果只用語言來空泛說教,大家就會發生爭吵而無所適從。
【解讀】第五倫,任東漢章帝時的司空,他對王公貴族驕奢淫逸、貪汙腐化及世風日下深表憂慮。他多次上書倡導當權者廉政勤政,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這句話對我們今天開展反腐倡廉建設是有啟發意義的。領導幹部只有在廉潔從政方面率先垂範,下級才不敢作奸犯科;如果像一些人那樣,“臺上講反腐,暗地搞腐敗”,不僅下級不會聽,而且還會帶壞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風氣。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後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後身。——東漢·荀悅《申鑑·政體》
【註譯】善於用禁令治理社會的人,必然自己首先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後才去要求別人。不善於用禁令治理社會的人,首先要求別人按照禁令去做,然後才去要求自己。
【解讀】這段話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為官者要帶頭用紀律和法律來約束自己,做遵紀守法的表率。這既是一種領導方法,更是一種為官之德。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老子·九章》
【註譯】遺:遺留;咎:禍咎。滿屋子的金玉財寶,並不能長久保持。由富貴而生驕縱之心,是自己給自己遺留禍殃。
【解讀】盛極而衰,滿必招損。老子看到了物極必反的規律———事物發展到極端,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同樣,老子以一雙飽經風霜的慧眼,看到了“金玉”、“富貴”中包含著的短命和災禍。古往今來,有哪一個攫取利益的成功者能夠把他所得的利益,如金玉、珠寶、財富、名聲、門第等,傳之無窮呢?沒有人能做到。不僅如此,個人佔的財富過多,就會驕奢淫逸。而驕奢淫逸,往往會為自己招來災難。
禮義,治人之大法; ———清·顧炎武《廉恥》
【註譯】禮義是社會管理的大法;廉恥是為人立身的大節。不廉便什麼都可以拿,不恥便什麼都可以做。
【解讀】做人有大節、小節之分,知道什麼是廉潔和羞恥是做人的大節。加強自我修養,築好思想道德的堤壩,要從守廉和知恥做起。不講廉恥,則無所不為;無所不為,則無禍不招。這句話對我們的幹部修身立德、加強自我修養具有啟示意義。
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 ——《論語·季氏》
【註譯】樂:快樂;節:調節;道:稱頌,宣揚;佚遊:浪遊不歸;晏樂:飲食鋪張。全句譯意為:孔子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有害的快樂也有三種。以得到禮樂的調節為快樂,以宣揚別人的好處為快樂,以交了一些有益的朋友為快樂,是有益的。以驕傲放肆為快樂,以遊蕩忘返為快樂,以飲食為快樂,是有損害的。”
【解讀】一個人的娛樂愛好,即現在所說的工作圈之外的生活圈、娛樂圈,對人的品德修養、對官員的廉潔從政至關重要。雖然今天我們的生活和娛樂內容和孔子的那個時代大不相同,但孔子總結的娛樂愛好的原則,還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欲雖不可去 ———戰國《荀子·正名》
【註譯】慾望雖然沒有盡頭,不可以滿足,卻可接近於滿足;慾望雖然不可去掉,但卻可以對它加以節制。
【解讀】人的慾望是一個無底洞,永遠不可能得到滿足。放縱慾望,貪婪無度,就會禍國殃民,身敗名裂。這句話對今天的領導幹部具有警醒意義:節制慾望,廉潔自律,才能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現最有價值的人生目標。
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 ——明·陳繼儒《小窗幽記·集醒》
【註釋】仗義疏財能夠團結人,嚴於律己能夠使人信服,寬以待人能夠得到人心,身先士卒能夠領導眾人。
【解讀】“聚人”、“服人”、“得人”、“率人”,歸根到底是得人心,而得人心的前提是“其身正”。身為領導幹部,只有不偏愛錢財,清廉自律,才能一身正氣。寬以待人,以身作則,才能贏得人心。而能得人心者,便可成就事業。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三十三章
【註譯】能戰勝別人的人有力量,能戰勝自我(自己的缺點)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解讀】老子這句話,強調的重點在於“自勝者強”。一個人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裡,嚴格自律,控制自己的慾望,不隨波逐流,這是很難的事。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豪傑在戰勝自己的對手之後,卻不能戰勝自己的種種慾望而最終毀敗在自己的手裡,教訓極為深刻!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戰國《孟子·滕文公下》
【註譯】枉:使彎曲。直:使正直。自己不正直的人,不可能讓別人正直。
【解讀】孟子的.這句話和孔子的“己不正,焉能正人”同一個意思。儒家向來重視自律正己,以身作則。現在我們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也十分強調領導幹部的廉潔自律。領導幹部只有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廉政教育才能有說服力。
得民心者可名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 ——明·汪天賜《官箴集要》
【註譯】得民心的官員可以稱為官,那些失民心的官員哪裡值得一提呢?
【解讀】民心歷來為執政治國者所重視。從大處來說,民心向背是關係到一個政黨、一個國家興亡的關鍵因素。從為官者個人來說,它可以決定一個官員的事業、前途和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發展。執政的根基在人民群眾,事業發展的血脈在人民群眾。贏得了民心,就贏得了根基,贏得了事業。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十五·漢紀十七·宣帝元康三年》
【註譯】賢能之人,財產多了就會損害他們的意志;愚庸之人,財產多了就會增加他們的過失。
【解讀】疏廣及其兄疏受分別擔任過漢宣帝的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二人告老還鄉時,宣帝賜給黃金二十斤,皇太子贈給五十斤。回到家鄉後,兄弟二人變賣金子,置辦酒食,請親戚朋友同享皇帝的恩賜。有人勸疏廣,用這些黃金為子孫購置產業。疏廣說:“我難道老糊塗了不顧及子孫了嗎?我是想讓子孫們在自家的土地上勤勞耕作,過普通人的生活。如果我用這些金錢為他們增加財富,只會使他們懈怠懶惰。”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論語·季氏》
【註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實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虛偽做作的人交友,同阿諛奉承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解讀】無論為人還是從政,都有個交友的問題。交友不可不慎重選擇。孔子早就警告,友有“益友”、“損友”之分。結交“益友”,則德才日進,事業有成;結交“損友”,不但不能長進有成,而且可能狼狽為奸,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