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名言警句(通用6篇)

四書五經名言警句(通用6篇)

  四書五經指的是:四書與五經的合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是華夏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積澱,它能流傳至今,也體現了其內在的精神與魅力。它在其社會規範、人際交流、文化發展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四書五經名言警句,希望能幫助到您。

  四書五經名言警句 篇1

  1、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

  譯文:對於行善,沒有別人和自己的區分,拋棄自己的不對,接受人家對的,非常快樂地吸取別人的優點來做好事。

  2、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譯文:在上位的有什麼愛好,在下面的人一定愛好得更加利害。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文:行仁政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自己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兒女。

  5、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譯文:天降的災禍還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是無法逃脫的。

  6、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譯文:腦力勞動者統治別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被統治者養活別人,統治者靠別人養活,這是天下的共同原則。

  7、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譯文:河畔蘆葦白茫茫,夜來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個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8、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譯文:父子之間要親愛,君臣之間要有禮義,夫婦之間要摯愛但還要有內外之別,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要有誠信之德。

  9、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譯文: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感到高興。

  10、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譯文:我已決心離開你,去那理想新樂土。

  11、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譯文:一天不見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長啊!

  12、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譯文: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河中小洲上。純潔美麗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物件。

  13、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譯文:心中這樣愛著他,為什麼不大膽向他/她訴說?愛情的種子深埋心中,何時能忘,不受折磨?

  14、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譯文:緊緊拉著你的手,願意白頭偕老。

  15、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

  譯文:我愛人家,人家卻不親近我,那得反問自己,自己的仁愛還不夠嗎?我管理人家,人家卻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問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識還不夠嗎?我有禮貌地對待別人,可是得不到相應的回答,那得反問自己,自己的`敬意還不夠嗎?

  16、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譯文:他們產生在這個人群中,但遠遠超出了他們那一類,大大高出了他們那一群。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人了。

  1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

  譯文:富貴不能使我的思想迷亂,貧賤不能使我改變志向,威武不能使我節操屈服,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大丈夫。

  18、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人民的快樂為自己快樂的人,人民也會以他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人民憂愁為自己憂愁的人,人民也會以他的憂愁為憂愁。

  19、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譯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家必先有自己被攻打的原因,別人才攻打它。

  四書五經名言警句 篇2

  《大學》

  1、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譯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終,明確它們的先後次序,那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2、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古時候想要使天下人都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養自己的身心;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要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於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釋文:商湯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說“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康誥》說:“激勵人棄舊圖新。”《詩經》說,“周朝雖然是舊的國家,但卻稟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

  4、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譯文:有錢的人房間裝飾得很華麗,有仁德的人心裡寬暢,身體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譯文:君子有個大原則,就是必須用忠誠信義來爭取民心,驕橫奢侈就會失去民心。

  《中庸》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譯文: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養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譯文:喜歡向別人請教,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消除消極的東西,而宣揚人們的善行;善於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採用恰當的做法施行於人民。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4、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譯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規律。

  《論語》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譯文:學習知識而又能經常去複習、練習,不也是很令人高興的事麼?有朋友遠道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麼?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我每天多次地進行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竭盡全力了嗎?和朋友交往免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知識,是否用心認真地複習?

  3、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花言巧語、假裝和善的臉色,這樣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文:君子致力於根本、根本的東西確立了,仁道也就產生了。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的就承認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四書五經名言警句 篇3

  1、大學之道,在明顯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爾後有定,定爾後能靜,靜爾後能安,安爾後能慮,慮爾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2、古之慾明顯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爾後知至,知至爾後意誠,意誠爾後心正,心正爾後身修,身修爾後齊家,家齊爾後國治,國治爾後天下平。

  3、物格爾後知至,知至爾後意誠,意誠爾後心正,心正爾後身修,身修爾後齊家,家齊爾後國治,國治爾後天下平。

  4、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5、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

  6、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7、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8、君子有諸已爾後求諸人,無諸已爾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9、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10、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11、善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12、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13、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四書五經名言警句 篇4

  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貧而無諂,高貴無驕。

  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摯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4、君子務本,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9、君子周而不比(串通),小人比而不周。

  10、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2、不患無位,患因而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13、怙恃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14、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15、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6、不遷怒,不二過。

  17、君子周急不繼富。

  18、一簞食,一瓢飲,在僻巷,人不勝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19、溫柔敦厚,然後君子。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2、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2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君子開闊蕩,小人常慼慼。

  25、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不亦重乎?死爾後已,不亦遠乎?

  26、逝者如此夫,不捨晝夜。

  27、少年老成,焉知來者之不今朝也?

  28、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29、君子成人之美,不行人之惡。

  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1、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32、古之學者為已,今之學者為人。

  33、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34、可與人言而不言,失人(錯過人才);不行言而與之言,走嘴。知者不失人,亦不走嘴。

  35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6、躬自厚而薄責人,則遠怨矣。

  37、道差別,不相為謀。

  38、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愛,友便佞,損矣。

  39、往者不行諫,來者猶可追。

  40、盛德不逾閒(遮攔阻隔之物),小德進出可也。

  41、君子不傷脾胃,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四書五經名言警句 篇5

  1、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及。是誠不及也。為父老折枝,語人曰:我不及。是不為也,非不及也。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4、以力服人者,非心折也,力不贍(充裕)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5、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行活。

  6、憐憫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推諉之心,禮之端也;好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7、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8、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爾後人毀之;國必自伐,爾後人伐之。

  9、大人者,不失其小兒百姓之心也。

  10、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1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因而動心忍性(使心裡震動,牢固個性),曾(增)益其所不及。

  12、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子海者難為水,遊於偉人之門者難為言。

  13、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

  焉者,寡矣。

  14、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四書五經名言警句 篇6

  1、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3、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4、漢之廣矣,不行泳思;江之永矣,不行方思。

  5、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6、我心匪石,不行轉也。我心匪席,不行卷也。

  7、靜言思之,不及奮飛。

  8、我思昔人,實獲我心!

  9、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10、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11、胡為乎泥中!

  12、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13、匪女之為美,佳人之貽。

  14、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詩經·?br />人而無儀,不死作甚?

  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7、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行說也。

  18、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19、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20、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21、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22、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23、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2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5、河水清且漣猗。

  26、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7、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28、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2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30、七月流火,玄月授衣。

  31、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32、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高朋,鼓瑟吹笙。

  33、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3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35、樂只君子,萬壽無疆。

  36、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37、參考之資,可以攻玉。

  3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39、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40、戰戰兢兢,如臨深谷,如履薄冰。

  41、峻嶺仰止,景行去處。

  42、天步艱鉅,之子不猶。

  《中庸》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譯文: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養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譯文:喜歡向別人請教,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消除消極的東西,而宣揚人們的善行;善於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採用恰當的做法施行於人民。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4、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譯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規律。

  6、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譯文:天下和國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祿是可以推辭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卻是很難做到的。

  7、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

  譯文:君子依據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卻半途而廢,可是我卻不能中途中止。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

  譯文:對上不抱怨老天,對下不責怪別人。所以,君子處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則冒險以期僥倖成功。

  9、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譯文:好學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義了,懂得恥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要廣博地學習,要審慎地詢問,要謹慎地思慮,要明晰地辨析,要篤實地履行。

  11、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譯文:愚蠢的人,喜歡憑主觀意願做事,自以為是;卑賤的人,喜歡獨斷專行。

  《論語》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譯文:學習知識而又能經常去複習、練習,不也是很令人高興的事麼?有朋友遠道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麼?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我每天多次地進行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竭盡全力了嗎?和朋友交往免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知識,是否用心認真地複習?

  3、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花言巧語、假裝和善的臉色,這樣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文:君子致力於根本、根本的東西確立了,仁道也就產生了。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的就承認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7、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譯文:開頭雖然只有毫釐的差別,到後來卻錯到千里那麼遠了。

  《易經》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天道剛健,君子以天為法,故而自強不息。

  2、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文: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見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載物

  3、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譯文:君子以學習來積累知識,以多問來明辨是非,以寬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譯文:兩人同心,像刀那樣鋒利,可以切斷金屬。同心的話,像蘭花那樣幽香。

  5、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譯文:道行不通時就得變,變了之後就會豁然開通,行得通則可以長久。

  6、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譯文:天下人要歸同一個地方,只是道路不同;達到同一個目的,只是思慮多種多樣。

  7、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譯文:不積累善行達不到成名,不積累惡行達不到滅身。

  8、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譯文:見善就向他學習,有過就改。

  9,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譯文:處在尊貴的位置上不要驕傲,處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憂慮。

  10、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譯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卻不到處炫耀。而是看準時機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1、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譯文:對於“非常人”來說,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四季的秩序,也順應神鬼的吉凶。在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逆反他;在天意之後行事,就順應天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