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愛學習的名言警句
有關愛學習的名言警句
1、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學習文學而懶於記誦是不成的,特別是詩。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觀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 ——朱自清
3、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6、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7、將以致用;讀書先在虛心。 ——《集錦》
8、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9、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華羅庚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科學研究好象鑽木板,有人喜歡鑽薄的;而我喜歡鑽厚的。——愛因斯坦
1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14、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15、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 ——郭沫若
16、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論語》
17、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培根
18、你們要學習思考,然後再來寫作。——布瓦羅
19、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21、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22、唯一能持久的競爭優勢是勝過競爭對手的學習能力。 ——蓋亞斯(AriedeGens) 殼牌石油策劃經理
23、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24、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25、讀書不趁早,後來徒悔懊。 ——《清詩鐸·趁早歌》
26、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杜甫
27、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28、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增廣賢文》
29、學習專看文學書,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學青年,往往厭惡數學、理化、史地、生物學,以為這些都無足輕重,後來變成連常識也沒有。 ——魯迅
30、書籍——透過心靈觀察世界的視窗。住宅裡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威爾遜
31、任何倏忽的靈感事實上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 ——羅丹
3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
3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4、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左拉
35、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36、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37、春庭早色和煙暖;午夜書聲帶月寒。 ——《對聯集錦》
38、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
39、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40、書山尋寶;學海泛舟。 ——《對聯集錦》
4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42、書讀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而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爾泰
43、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三國)諸葛亮
44、我們不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們同樣需要有自然科學和其他方面上的巨人。——郭沫若
45、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46、智力決不會在已經認識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終會不斷前進,走向尚未被認識的真理。——布魯諾
47、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48、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 ——法布林
49、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蘇霍姆林斯基
50、開啟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地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當歸功於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巴爾扎克
51、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52、非靜無以成學。 ——(三國)諸葛亮
53、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54、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後再往前走。——列夫·托爾斯泰
55、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56、我學習了一生,現在我還在學習,而將來,只要我還有精力,我還要學習下去。 ——別林斯基
57、愚昧從來沒有給人帶來幸福;幸福的根源在於知識。——左拉
58、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9、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爾基
6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
61、青年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朱德
62、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 ——毛澤東
63、青年是學習智慧的時期,中年是付諸實踐的時期。——盧梭
64、學問不都是在書本上得來的,在事實上得的,也就是學問。——陳毅安:《給未婚妻的信》
65、人做了書的奴隸,便把活人帶死了。……把書作為人的工具,則書本上的知識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華羅庚
66、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67、現在,我怕的並不是那艱苦嚴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學習和認識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對我來說,不學習,毋寧死。 ——羅蒙諾索夫
68、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69、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於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70、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葉聖陶
71、學和行本來是有機聯著的,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當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手。否則讀書雖多,只是成為一座死書庫。——謝覺哉:《青年人要努力學習》
72、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73、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74、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來的光澤。——泰戈爾
75、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7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7、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78、不知道自己無知,乃是雙倍的無知。——柏拉圖
79、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80、科學的自負比起無知的自負來還只能算是謙虛。——斯賓塞
8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82、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83、治學有三大原則:廣見聞,多閱讀,勤實驗。——戴布勞格利
84、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85、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泰戈爾
86、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87、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88、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89、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90、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 ——(清)朱用純
91、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92、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孔子
93、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餘秋雨
94、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莎士比亞
95、虛假的學問比無知更糟糕。無知好比一塊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種;虛假的學問就象一塊長滿雜草的荒地,幾乎無法把草拔盡。——康因
96、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毛澤東
97、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98、書本上的知識而外,尚須從生活的人生中獲得知識。——茅盾
99、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10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01、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102、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魯迅
103、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10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105、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106、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 ——張潮
107、研卷知古今;藏書教子孫。 ——《對聯集錦》
108、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郭沫若:《遊太湖蠡園為遊人題詞》
109、沒有一個大學,是比擁有我們從未使用過的能力的大自我和人類意志與理智所創造的現實,更能包羅永珍的了。——《高爾基論青年》
110、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的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高士其
111、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誇美紹斯
112、我們要像海綿一樣吸收有用的知識。——加里寧
113、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 ——《格言聯璧》
114、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趙樹理
115、與肝膽人共事,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116、你應該小心一切假知識,它比無知更危險。——蕭伯納
117、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麼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118、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朱熹
119、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愛因斯坦()
120、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愚闇是達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障礙,也就是人生髮展的障礙。——李大釗
121、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22、學習有如母親一般慈愛,它用純潔和溫柔的歡樂來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額外的報酬,也許就是罪過。 ——巴爾扎克
123、惜時專心苦讀是做學問的一個好方法。——蔡尚思
12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