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楊振寧放棄也可以成就人生的故事

名人楊振寧放棄也可以成就人生的故事

  導語:楊振寧,美籍華人,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的名人故事,歡迎查閱,供參考,謝謝。

  名人楊振寧放棄也可以成就人生的故事

  楊振寧青年時期喜愛物理,而且想成為一位實驗物理學家。1943年楊振寧赴美國留學時,就立志要寫一篇實驗物理論文。1946年,楊振寧進入芝加哥大學費米主持的研究生班,希望能在費米的指導下寫篇實驗論文。當時,費米正忙於在阿貢國家實驗室從事軍事技術研究。像楊振寧這樣初到美國的中國人是不能隨便進入阿貢實驗室的,於是費米建議楊振寧先跟泰勒做些理論研究,實驗則可以到艾裡遜的實驗室去做。

  艾裡遜是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在費米的推薦下,楊振寧成為艾裡遜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實驗室工作的近20個月中,楊振寧的物理實驗進行得非常不順利,做實驗時常常發生爆炸,以至於當時實驗室裡流傳著這樣一句笑話:哪裡有爆炸,哪裡就有楊振寧。此時,楊振寧不得不痛苦地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比別人差!

  一天,一直在關注著楊振寧、被譽為美國“氫彈之父”的泰勒博士關切地問楊振寧:“你做的實驗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面對令人尊敬的前輩,楊振寧誠懇地說。

  “我認為你不必堅持一定要寫一篇實驗論文,你已經寫了一篇理論論文,我建議你把它充實一下作為博士論文,我可以做你的導師。”泰勒直率地對楊振寧說。

  楊振寧聽了泰勒的話,心情十分複雜。一方面,他從心底深處感到自己做實驗確實力不從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輸,非常希望透過寫一篇實驗論文來彌補自己實驗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謝泰勒的關懷,但要他下決心打消自己的念頭實實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考慮一下,兩天後再告訴您。”楊振寧懇切地說。

  楊振寧認真思考了兩天。他想起在廈門上小學時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課,楊振寧興致勃勃地捏製了一隻雞,拿回家給爸爸媽媽看,爸媽看了笑著說:“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腦海浮現,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實在不強。

  最終,楊振寧接受了泰勒的建議,放棄寫實驗論文。從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轉至理論物理研究,1957年10月楊振寧與李政道聯手摘取了該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放棄有時候是十分困難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適時地放棄,不僅需要勇氣和膽識,更需要遠見和智慧。人生之樹,只有捨棄空想與浮華,才能擷取豐碩甜美的果實。

  志向堅定固然有助於人生走向成功,但超出自身能力的志向無異於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正確認識自己,揚長避短,放棄不切實際的追求目標,人生才會轉向真正的成功。楊振寧放棄物理實驗研究轉向理論研究是理性而明智的,他的選擇是他的人生與事業的華麗轉身。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