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榜樣的故事(通用11篇)

關於名人榜樣的故事(通用11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出關於名人榜樣的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榜樣的故事 篇1

  叢飛,原名張崇,1969年10月,叢飛出生在遼寧省大窪縣田莊臺鎮。初二輟學,後進入某銀行擔任出納,帶薪考入瀋陽音樂學院,1992年畢業後到廣州闖蕩,1994年8月應邀參加重慶舉行的一次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義演,開始長達11年的慈善資助。

  1997年,叢飛加入深圳義工聯。十多年來,他為社會公益演出300多場,捐助金額超過300萬元。

  2005年5月12日,一個黑色的日子。這天,叢飛被診斷為胃癌晚期,雖然命運無情地給叢飛開了個玩笑,但叢飛卻給了世界一個驚喜。叢飛再次出現在大家面前時,依然是那麼開朗,重病的他還不忘給身邊的人帶來歡樂。“幫肋別人是一種快樂,只要給我生命,我就要給別人帶來快樂。”叢飛說。

  從2005年開始,叢飛先後當選深圳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全國青少年“身邊最讓我感動的人”。

  面對鋪天蓋地的報道和榮譽,叢飛始終保持著清醒。在他病房的牆上,寫著兩行小字:“做平凡的叢飛,做一個普通的歌者叢飛”。

  “丹丹,“叢飛沙啞著嗓子問:“羅祖鳳那個錢,匯款單收沒收到?還有羅豔燕、曹佳佳、貴州獨山那個男孩呢”在病床上,叢飛始終惦記著山裡的孩子。

  “如果命運再給我五年時間,我會兌現向孩子們許下的諾言,會用更多的愛回報社會。”叢飛還有太多的心願未了:山裡的孩子、年邁的父母、社會的期望……為了儘可能地減少遺憾,在他生命的盡頭,叢飛度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日子……

  2006年2月9日夜晚,白衣白褲的叢飛登上央視“感動中國”的領獎臺。

  “感動中國”頒獎詞

  “從看到失學兒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顧之前,他把所有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他曾經用舞臺構築課堂,用歌聲點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許不如往昔嘹亮,卻贏得了最飽含敬意的喝彩。”

  2006年4月3日上午,同是“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洪戰輝來看望叢飛。叢飛緊拉洪戰輝的雙手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質量,在於活得有價值。”說完,他又拉著旁邊深訓眼科著名專家姚曉明的手囑咐,身後他要捐獻眼角膜,並由姚曉明來執行他的願望。

  在他的最新專輯《願你幸福》上,叢飛寫到:我現在已經身患癌症,也許將遠離我至愛的舞臺,但我還是把我心中最美好的歌獻給關愛我的朋友們,願我的歌聲給你深深的祝福和最美好的祝願。

  生前無私救助183個貧困兒童的叢飛,因患晚期胃癌致多臟器功能衰竭,於2006年4月20日溘然長逝,年僅37歲。叢飛生前立下遺囑捐獻眼角膜,成為他最後的愛心之舉。

  儘管叢飛走了,但他留下來的那雙眼睛,始終注視著這個美麗的世界。

  我們每個人都是平凡人,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像叢飛一樣奉獻自己的愛心讓自己變得不平凡。如魚得水希望小學致力於幫助貧困山區小學的孩子們回到學校,回到課堂。我們不期望能感動中國,我們只希望能感動自己,感動身邊的每一個人。

  馬雲的三次高考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

  馬雲,一張稜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臉龐,一派狂放不羈、特立獨行的做事風格,一副兩肋插刀、不計回報的古道熱腸;以“光明頂”命名公司會議室,與金庸密切交往,聚集網際網路英雄人物“西湖論劍”。馬雲的種種言行,頗似一位縱橫商海江湖的大俠。

  馬雲之所以讓當今的無數草根創業者崇拜,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馬雲也曾跟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試想,如果馬雲在第二次高考失敗後,聽從了父母的勸告,去學習一門手藝,安安穩穩過他當臨時工的生活,那麼,還會有今天的馬雲,還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嗎?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鐵盧。儘管馬雲的英語在同齡人中顯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數學卻實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敗北。這之後他當過秘書、搬運工,後來踩著三輪車幫人家送書。有一次,他給一家文化單位送書時,撿到一本名為《人生》的小說。那是著名作家路遙的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公,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給馬雲帶來了許多感悟。高加林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他對理想有著執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會有一種阻力橫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華的機會,甚至又不得不面對重新跌落到原點的局面。

  從故事中,馬雲深刻領悟到人生的道路雖然很漫長,但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這正印證了一句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於是,馬雲下定決心,要參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馬雲報了高考復讀班,天天騎著腳踏車,兩點一線,在家裡和補習班間遊走。

  沒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這一次,馬雲的數學考了19分,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而且這一次的成績使得原本對馬雲上大學還抱有一絲希望的父母都覺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時候,電視劇《排球女將》風靡全國,可謂家喻戶曉。在那青澀但純潔的時代,小鹿純子的笑容激勵了整整一代人,當然也包括當時的馬雲。不僅僅是因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敗的精神。這種精神對馬雲日後的影響十分深遠,“永不放棄”也成了馬雲的一種精神象徵,影響了每一個阿里人。小鹿純子的拼搏精神給了馬雲巨大的激勵,他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毅然開始了第三次高考的複習準備。由於無法說服家人,馬雲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週日,為了激勵自己好好學習,特地早起趕一個小時的路到浙江大學圖書館讀書。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對馬雲的數學成績失望的餘老師對馬雲說了一句話:“馬雲,你的數學一塌糊塗,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餘’字倒著寫。”

  考數學的那天早上,馬雲一直在背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時,馬雲就用這10個公式一個一個套。從考場出來,和同學對完答案,馬雲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結果,那次數學考試,馬雲考了79分。歷經千辛萬苦,馬雲終於考上了大學。

  對馬雲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為他生命旅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名人榜樣的故事 篇2

  周恩來12歲那年,因家裡貧困,只好離開蘇北老家,跟伯父到瀋陽去讀書。

  伯父帶他下火車時,指著一片繁華的市區說:“沒事不要到這裡來玩,這裡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沒處說理啊!”周恩來奇怪地問:“這是為什麼?”伯父沉重地說:“中華不振啊!”

  周恩來一直想著伯父的話,為什麼在中國土地上的這塊地方,中國人卻不能去?他偏要進去看個究竟。

  一個星期天,他約了一個好朋友,一起到租界地去了。

  這裡確實與其他地方不同,樓房樣子奇特。街上的行人中,中國人很少。忽然,從前面傳來喧嚷聲,他倆跑過去看。在巡警局門前,一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向兩個穿黑制服的中國巡警哭訴,旁邊還站著兩個趾高氣揚的洋人。他倆聽了一陣就明白了,這位婦女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中國巡警不但不扣住洋人,還說中國人妨礙了交通。周圍的中國人都忿忿不平,心懷正義感的周恩來拉著同學上前質問巡警:“為什麼不制裁洋人?”巡警氣勢洶洶地說:“小孩子懂什麼?這是治外法權的規定!”說完走進巡警局,砰的一聲把門死死關上。

  從租界地回來,周恩來心情很沉重,他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遠遠地望著,沉思著。

  一次,校長來給大家上課,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讀書?”有的說:“為明禮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當問到周恩來的時候,他清晰有力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震驚了,他沒料到,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竟有這樣大的志氣。

  周恩來在瀋陽讀小學的三年中,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被送到省裡,作為小學生的模範作文,還被編進兩本書裡。

  15歲那年,周恩來以優異成績考進天津南開中學。那時,伯父的生活也很困難,他就利用節假日,給學校抄寫材料,掙一點錢來做飯費。生活雖清苦,但他的學習願望卻很強烈。他在課上認真聽講,課外閱讀大量書籍,獲得了豐富的知識。他的考試成績總是全班第一。全校師生都很敬重他,說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學校為了獎勵他,宣佈免去他的學雜費。他成為南開中學唯一的一個免費生。

  周恩來在青少年時期,為中華之崛起努力讀書。以後,也是為了這個目標,他忘我地工作,無私地奉獻了畢生精力。

  名人榜樣的故事 篇3

  一九六一年五月的一天,雷鋒因公事到丹東出差,清早五點鐘從連部出發,在去撫順火車站的路上,看到有一位大嫂揹著小孩,手還拉著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去趕車。天淅淅瀝瀝地下著雨,他們母子三人都沒有穿雨衣。那個小女孩因掉進泥坑裡,弄了一身泥,一邊走還一邊哭。看到這種情況,雷鋒立即想道:我軍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群眾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

  雷鋒急忙上前去,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揹小孩的大嫂身上,馬上又背起那個小女孩,一同來到火車站。雷鋒替她買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車。在車上,雷鋒看到那個小女孩,全身衣服沒有一點幹處,頭髮還在往下滴水,凍得她直打顫。雷鋒自己一身衣服也溼了,他急忙解開外衣,摸摸貼身的那件絨衣還是乾的,立即脫了下來,給那個小女孩穿上。聽說他們母子三人早晨沒吃飯就出來了,雷鋒又把自己帶的三個饅頭送給了他們。上午九點鐘,列車到了瀋陽,雷鋒領著小女孩,把他們母子三人一直送出車站。

  在瀋陽車站換車時,雷鋒看到一個老大嫂在那裡為難。他走上前去輕聲問:“大嫂,你有什麼困難?”

  老大嫂說:“我從山東老家來,到吉林去探親。在這換車吃飯,把車票丟了。想補票又沒錢,心裡著急……”

  雷鋒忙安慰說:“大嫂,彆著急,跟我來吧。”雷鋒把她領到售票處,給她補了一張車票。臨別時老大嫂感激地問:“同志,你叫什麼名字?哪個部隊的?”

  雷鋒笑了笑,心想這老大嫂真有意思,大概還想還錢呢,就說:“別問了,快上車吧,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老大嫂走上車廂,還眼淚汪汪地向雷鋒招手……

  雷鋒從丹東回來,又在瀋陽換車回撫順。早晨五點多鐘,雷鋒揹著揹包,剪了票,便走向月臺。透過下道時,他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大娘,拄著棍,還揹著很大的包袱。雷鋒趕上前去問道:“大娘,你到哪去?”

  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里老家來,到撫順去看兒子。”

  雷鋒一聽跟自己是同路,立刻接過大包袱,用手扶著老人。說:“大娘,我送你老到撫順。”

  雷鋒扶大娘上了車,但車廂裡已經擠滿了人。雷鋒正想給老人找個座位,身邊一個大學生站起來,讓老人坐下了。雷鋒站在老人身邊,等車開動了,就從挎包裡掏出在站臺上買的兩個麵包,分一個給老人。老大娘望著他說:“孩子,俺不餓,你吃吧!”

  “別客氣,大娘,吃吧,墊墊飢。”他硬把麵包塞到老人手裡。老拿著麵包,不知該說什麼好,將身子往裡邊靠了靠,空出一點座位說:“孩子,你也坐下吧!”

  孩子,孩子……這個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就象母親叫著他的小名一樣親切。

  雷鋒挨著老人坐下了。一邊吃著麵包,一邊同老人嘮家常,問老人的兒子在撫順做什麼工作的,住在哪裡。“俺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我沒來過,還不知住在哪呢!”老人掏出一封信,遞給雷鋒,“你看看,可知道這裡?”

  雷鋒看過信上寫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是他看出老人多麼希望有人幫她找到兒子呀。

  “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幫你老找到兒子。”

  “那敢情好。”老人特別高興地說。

  火車駛進了撫順郊區,一座座高大的廠房,一個個高大的煙囪,使老人十分驚奇,不住地往車窗外瞭望。

  “大娘,這是咱們的煤都,這裡出的煤又多又好。見到你兒子,讓他領著你老好好逛逛。”

  “老了老了,還要開開眼界哪!”老人興奮地說。

  火車進了站,雷鋒扶著老人下了車,然後把自己的揹包暫存在車站裡,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人,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東打聽西打聽,用了將近兩個小時,費了許多周折,走了不少彎路,才找到老人的兒子。進得門來,老人免不了敘母子之情,第一句話就說:“不是這孩子送我,娘怕還找不到你呢。”

  雷鋒臨走時,母子倆拉著他的手戀戀不捨,送出了很遠很遠……

  雷鋒時刻也不忘為人民做好事。運輸班有一塊菜地靠近一位老大娘的菜園。一天下了大雨之後,雷鋒到地裡去看菜,見大娘在自己的菜地裡排水。雷鋒走過去,一邊幫她放水,一邊和她嘮起家常來。雷鋒知道了這位大娘姓張,在舊社會也是個受苦的人,解放以後才翻了身,而且還是個光榮的烈屬。他從心眼裡熱愛和尊敬這位老媽媽。以後,他總是把大娘的菜園收拾得乾乾淨淨,天旱了就幫她擔水澆菜,還把揀來的大糞上在大娘的地裡。十月一日,人們老興高采烈地歡度國慶節。雷鋒為了使大娘在這個節日裡過得更快樂,吃過晚飯後就帶上連隊發給他的蘋果送給大娘。老人十分感動,逢人就講雷鋒象她兒子一樣地關心她。

  一箇中秋節的晚上,明月當空,秋風送爽。

  各個班都到事務長那裡領來月餅,每人分得一份,戰士們邊吃邊談心,有說有笑,到處溢著一片歡樂的氣氛。

  雷鋒也領到四塊月餅,但他沒吃,捧在手裡發起愣來了。過了一會,他悄悄地離開了大家,來到車場,淚珠止不住地掉下來。在這個八月十五的夜裡,那滿地皎潔的月色。吹過身旁的颼颼的晚風,眼前這美好的情景卻勾起了他的一番心事,使他想起媽媽懸樑自盡那個可怕的晚上……

  他想起了在舊社會里受盡種種苦難的媽媽,想起了爸爸、哥哥和弟弟那悲慘的命運……他不禁自言自語地說道:“我的父母要能活到今天,看見他們的兒子成了人民的戰士,人民做了國家的主人,他們該多高興啊!”

  回到宿舍,雷鋒將月餅用紙包起來,當晚就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慰問信:親愛的階級弟兄,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負傷和有病的休養員同志:這四塊月餅是人民送給我的。它使我想起了過去的苦,體驗到今日的甜。因此,我很自然地想起了你們,請收下一個戰士的心意吧!……

  第二天,他來到撫順市西部職工醫院,把月餅連那封寫好的慰問信,一起送給了為社會主義建設出過力的傷病員同志。

  傷病員分吃了他的月餅,一致感謝他的深情厚誼,寫了感謝信,表示決心:要爭取早日出院,在煤炭生產戰線上做出更大成績,以報答階級弟兄的關懷。

  名人榜樣的故事 篇4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遊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

  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

  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裡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

  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名人榜樣的故事 篇5

  徐文長從小就善於動腦筋思考,他聰明、機智也充滿了情趣。

  徐文長的伯父很喜歡他,時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領著徐文長來到一座貼著水面、橋身既窄又軟的竹橋邊,把兩隻水桶裝滿了水,對徐文長說:“我想考考你,你能提著這兩桶水過橋,我就送你一件禮物。”

  少年徐文長想了一下,就脫下鞋,用兩根繩子把小桶繫住,然後再把裝滿了水的木桶放到水裡,就這樣他提著兩根繩子走過了木橋。

  伯父還想用一個更難的法子把徐文長難倒。他說:“既然你過了橋,禮物我當然要給你,但必須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禮物。”說著,他就把那件禮物吊到一根長竿頂上,並且告訴徐文長:“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類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橫下來。”

  伯父想,這下徐文長就沒有辦法了。

  但徐文長摸了摸後腦勺,馬上就想出了取禮物的方法。只見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邊,然後把竹重向井裡放,當竹頂快到井口時,他就順利地拿到了那件禮物。

  伯父被聰明的徐文長驚呆了,不禁拍手稱讚:“真是聰明的徐文長啊!”

  徐文長到舅舅家做客,半晌才端出一盤菜,卻只一雞蛋,舅舅說:文長啊,真是不好意思,你來的真不巧,要是晚來三個月,這個雞蛋就是一碗鮮的雞湯了。徐文長笑道:啊,真是難為你了。

  一日,徐文長復請舅舅,半晌,端出一盤竹片,對舅舅說:舅舅啊,真是不好意思,你來的真不巧,要是早來三個月,這盤竹片就是一碗鮮美的竹筍了。

  張三李四拜訪徐文長,張三暗將徐文長拉到一邊說:文長兄,今日你若能令李四“呱呱呱”的叫三聲,我今天就請客吃飯。徐文長笑道:“此事極易”。

  徐文長將張三李四帶到一片西瓜地中,徐文長手指瓜田對李四說:“李兄啊,你看這一片葫蘆長的多好啊。”李四納悶道:“文長兄啊,這明明是瓜嘛,你怎麼說是葫蘆呢。”

  徐文長道:“是葫蘆”。李四道:“是瓜”。徐文長:“葫蘆”。李四:“瓜”。徐文長:“葫蘆,葫蘆,葫蘆。”李四:“瓜,瓜,瓜!”

  名人榜樣的故事 篇6

  我費了一些周章才找到泰戈爾故居,比起我過去參觀過的很多名人故居,它顯得太過低調。

  穿過大大小小十幾條街道,它終於出現在我眼前,與我想象中的'豪華尊貴大相徑庭。

  兩層樓的紅色建築被掩蓋在茂密的綠色植物之中,院子不大,有一塊草坪,一進門就自然而然地與外界的喧鬧嘈雜隔絕開來。

  作為一個文藝青年,那一刻我虔誠得彷彿朝聖。

  工作人員告訴我,必須脫鞋進去,裡面不可以拍照,但參觀完出來之後可以去拍後面的學校。

  1913年,這位不僅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甚至可以說是人類史上偉大的文學巨匠,憑藉《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距今一個世紀過去了,那些美麗憂傷的句子仍然在時光洗滌之後,閃耀著雋永的光芒。

  “我旅行的時間很長,旅途也是很長的”。

  我在心中默唸著這句詩,赤足踩在冰涼的大理石地板上,企圖從眼前這些蒙塵的陳舊物件中,窺探詩人昔日的風采。

  在某個轉角處,掛著泰戈爾的家族史,他出身於一個大家庭,是家中第十四子,父親是一個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他從8歲開始寫詩,後來的創作廣泛至小說、小品文、遊記、話劇,甚至是歌曲各個領域。在他的詩歌中,表達出了他對戰爭的絕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沒有任何足球即時比分因素,他僅僅是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個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為了抗議1919年札連瓦拉園的慘案,他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是印度史上第一個拒絕英王授予的榮譽的人。

  泰戈爾最令人讚歎和景仰的地方,在於他並非只為自己的人民所蒙受的災難鬥爭,並非只為自己的祖國遭受強權和暴力對待而吶喊。

  一位工作人員在得知我來自中國後,向我講起泰戈爾與中國的淵源,比如他與梁啟超、徐志摩、林徽因……除了這些文士風雅之交,泰戈爾還數次著文為中國鳴不平,譴責物件從英國煙販到日本鬼子。

  我站在陳列著詩人手跡的博物館裡,看著牆上那些年久的黑白照片,隔著漫長的茫茫歲月,他的五官看不清楚,身材也是嶙峋,但依然有種堅定的力量穿過時光迎面襲來。那是足球即時比分一種博大仁慈的情懷所帶來的力量。一張張老照片看過去,畫面中找到了徐志摩、林徽因,還有愛因斯坦,看著照片上兩顆裝滿智慧的白頭,不禁很好奇他們談了些什麼,還有——誰說搞科學的和寫小說的一定聊不到一起?

  1941年,泰戈爾留下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隨即長逝。從博物館裡出來之後,我在學校的臺階上坐了好半天,四周寂然無聲,彷彿他的靈魂還守護在這片故土。

  名人榜樣的故事 篇7

  小時候,畢加索就有著很高的繪畫天賦,但卻經常搞不懂諸如“二加一等於幾”的問題。為此,他成了同學們捉弄的物件,他們喜歡跑到畢加索的課桌前,逗他玩:“畢加索,二加一等於幾?”然後,他們看著畢加索呆呆的樣子哈哈大笑。就連老師也認為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沒法教,老師經常在畢加索父母面前,繪聲繪色地描繪畢加索的“痴呆”症狀,左鄰右舍也不再為他的繪畫天賦叫絕,而私下議論說:“瞧那呆頭呆腦的樣,只會畫幾幅畫有什麼用。”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畢加索是一個白痴。

  面對風言風語的議論和嘲笑,畢加索的父親卻始終堅定不移地相信:兒子雖然讀書不行,但是,繪畫是極有天賦的。畢加索父親對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賞識,他對兒子說:“不會算術並不代表你一無是處,你依然是個繪畫天才。”小畢加索看著父親堅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畢加索總是似乎毫不費力就能繪出才華橫溢的圖畫,也漸漸忘記了自己功課方面的“無能”。

  有了父親的支援,畢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世界裡,雖然功課不好,但他卻在繪畫的天地裡找到了快樂,併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名人榜樣的故事 篇8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

  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裡時,老師感動地稱讚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名人榜樣的故事 篇9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英國思想家羅素,在1914年來到中國的四川。

  當時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氣非常悶熱,羅素和陪同他的幾個人坐著那種兩人抬的竹轎上峨眉山。山路非常陡峭險峻,幾位轎伕累得大汗淋漓。作為思想家和文學家的羅素,此情此景使他沒有心情觀賞峨眉山的奇觀,而是思考起幾位轎伕的心情來。他想,轎伕們一定痛恨他們幾位坐轎的人,這樣熱的天氣,還要他們抬著上山,甚至他們或許正思考,為什麼自己是抬轎的人而不是坐轎的人?

  羅素正思考著的時候,到了山腰的一個小平臺,陪同的人讓轎伕停下來休息。羅素下了竹轎,認真地觀察轎伕的表情,很想去寬慰一下辛苦的轎伕們。

  但是,他看到轎伕們坐在一起,拿出菸斗,有說有笑,講著很開心的事情,絲毫沒有怪怨天氣和坐轎人的意思。他們還饒有趣味地給羅素講自己家鄉的笑話,還給這位大哲學家出了一道智力題:“你能用11畫,寫出兩個中國人的名字嗎?”羅素承認不能。轎伕笑呵呵地說出答案:“王一、王二。”羅素陡然心生一絲慚愧和自責,我憑什麼去寬慰他們?我憑什麼認為他們不幸福?

  後來,羅素因此得出了一個著名的人生觀點: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幸福或苦痛是錯誤的。

  名人榜樣的故事 篇10

  一位身經百戰、戰功赫赫的老將軍,解甲歸田後辦了個武術培訓班,還迷上了古董收藏,他對每一件古董都沉迷至極,每天擦了又擦,看了又看,總是把玩不停,興趣不減。

  有一次,一群好友來到他的收藏室欣賞他的藏品,他眉飛色舞地給他們介紹古董,在介紹他最心愛的一隻古瓶時,一不小心從手中滑落,他趕緊將古瓶一抱,才沒有落到地上,可他在這一瞬間嚇得面如土色,滿臉是汗。這件事使他迷惑不已:自己戎馬生涯大半輩子,不知經歷了多少腥風血雨,可為什麼一隻古瓶的脫落就使自己嚇成這樣?思來想去難以得到合理的答案。

  他時常做夢,夢見古瓶跌得粉碎,夢見古瓶被盜去,夢見房子倒塌砸碎了古瓶。夫人見他這樣很是心疼,無意中說了一句:“那古瓶還不如摔碎算了,說不定你就不會這樣了。”一句話使將軍恍然大悟:因為過於迷戀,才會患得患失,這是自己製造的心魔,使自己難以解脫。於是,他一咬牙將那隻古瓶砸了,這夜,他居然安穩地睡了一個好覺。

  他是誰?他就是教出了盧俊義、林沖、武松、岳飛的周侗將軍。

  名人榜樣的故事 篇11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

  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

  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藉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

  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乾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