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平常心的名人故事(精選9篇)

關於平常心的名人故事(精選9篇)

  什麼是平常心?既積極主動,要盡力而為,又順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有從容淡定的自信心。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了關於平常心的名人故事(精選9篇),供你參考。

  平常心的名人故事 篇1

  三伏天,寺院裡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很難看。

  小和尚看不過去,對師傅說:“師傅,快撒點種子吧!”

  師傅曰:“不著急,隨時。”

  種子到手了,師傅對小和尚說:“去種吧。”不料,一陣風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著急地對師傅說:“師傅,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

  師傅說:“沒關係,吹走的淨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隨性。”

  剛撒完種子,這時飛來幾隻小鳥,在土裡一陣刨食。小和尚急著對小鳥連轟帶趕,然後向師傅報告說:“糟了,種子都被鳥吃了。”

  師傅說:“急什麼,種子多著呢,吃不完,隨遇。”

  半夜,一陣狂風暴雨。小和尚來到師傅房間帶著哭腔對師傅說:“這下全完了,種子都被雨水沖走了。”

  師傅答:“衝就衝吧,衝到哪兒都是發芽,隨緣。”

  幾天過去了,昔日光禿禿的地上長出了許多新綠,連沒有播種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頭。小和尚高興地說:“師傅,快來看吶,都長出來了。”

  師傅卻依然平靜如昔地說:“應該是這樣吧,隨喜。”

  平常心的名人故事 篇2

  有一個學僧到法堂請示禪師道:“禪師!我常常打坐,時時念經、早起早睡、心無雜念,自忖在您座下沒有一個人比我更用功了,為什麼就是無法開悟?”

  禪師拿了一個葫蘆、一把粗鹽,交給學僧說道:“你去將葫蘆裝滿水,再把鹽倒進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會開悟了!”

  學僧依樣葫蘆,遵示照辦,過不多久,跑回來說道:“葫蘆口太小,我把鹽塊裝進去,它不化;伸進筷子,又攪不動,我還是無法開悟。”

  禪師拿起葫蘆倒掉了一些水,只搖幾下,鹽塊就溶化了,禪師慈祥的說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裝滿水的葫蘆,搖不動,攪不得,如何化鹽,又如何開悟?”

  學僧:“難道不用功可以開悟嗎?”

  禪師:“修行如彈琴,弦太緊會斷,弦太鬆彈不出聲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學僧終於領悟。

  世間事,不是一味執著就能進步的,讀死書而不活用,不能獲益。留一點空間,給自己轉身;餘一些時間,給自己思考,不急不緩,不緊不松,那就是入道之門了。

  平常心的名人故事 篇3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其中的人和事,紛繁複雜,變幻莫測。

  出乎意料的事情,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人和人之間的矛盾與紛爭,也是在所難免的。

  面對種種不如意,有人選擇勇敢地去面對,不彷徨,不哀嘆;而另外一些人則處於苦悶和抱怨之中,不能自持。

  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如何看待人和事,是否擁有一顆平常心。

  平常心是快樂的源泉。當你看淡名利,悟透了人生的真諦時,你就不會為金錢所動,不會為名利所擾,不會為勾心鬥角的人事所困,而能充滿自信地笑對生活、享受生活。

  平常心是情緒的港灣。心情好,生活便會陽光明媚;心情不好,眼前就會一片黯淡。而心情好與不好,很大程度在於自己。有了平常心,你就能擺脫凡俗,活出屬於自己的淡定和優雅。

  平常心是生活的羅盤。它可以使人充分了解自己,正確看待別人,少走人生的彎路;它可以規避驕傲自滿的情緒,讓人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工作和學習中,少做或不做糊塗事。

  所謂平常心,就是不為虛榮所誘,不為權勢所惑,不為浮華所迷的怡然心態。平常心,是人生的智慧,也是生活的藝術。有了平常心;你的生活將變得多姿多彩、溫馨浪漫、詩情盎然。

  人生是場歷練,每個人都要經受意志的磨礪。得而不喜,失而不憂,內心寧靜,則幸福常在;成而不驕,敗而不餒,心態平和,則快樂常存。

  所以,做人做事要淡泊一些,看開一些。少一分物慾,就多一分清心;少一分佔有,就多一分奉獻。

  平常心的名人故事 篇4

  桐是我的好朋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

  歲月讓我倆在初中生活裡悄然相遇。此刻的他,樣子較那時已有了不小的改變,由曾經的“身披肉甲胖又圓”,變得“體似千斤行路緩”了。從他的身上,我並沒發現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地方,直到有一天,從他身上散發出的一種獨特的少年風采令我為之一震……

  黑夜撕破了白晝的臉頰,冰冷的月亮呆呆地掛在漫無邊際的空中,風掠過了一片草地,枯草開始東搖西晃,有點像像吹風機下的頭髮一般。我蜷縮一團,摟緊衣服往前走,兩排牙齒不停敲擊出節奏感,太冷了!可能是桐脂肪多的緣故,只見他鬆弛卻又不緊不慢地走著,前後擺動著胳膊,一步一個腳印,與我牙齒敲擊的聲音非常不和諧。

  忽然,後邊一個人朝我們走近,極快地撞在了他身上,差點跌倒。可這就算了,還不等我們開口,那人就唾沫就飛濺起來:“唉,你這小孩,走路不看人,這要是個老太太還不叫你們給送醫院?”正當我怒火中燒要與這人講理時,桐卻拉住了我,我明白他的意思,硬生生將這口氣嚥了下去。事後,我問他為什麼不跟那個無理之人理論一番,而他的一句話,卻使我啞語了:“算了,又沒缺胳膊少腿,不需要認真的東西不要太認真,做人要有顆平常心!”他面帶微笑地說道,他的話令我陷入了思考,仔細品味之後豁然開朗,使我想起了孔子所言,不與小人論理的故事。

  擁有一顆平常心,多麼樸素的話語,但在他的身上,卻展示出新時代少年不平常的風采。

  平常心的名人故事 篇5

  有一位公關名家談到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時,舉了一個例子。他說,無論多麼漂亮的小姐,如果美容師以500倍的`放大鏡看她美麗的臉龐,看到的一定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臉,使人大失所望。而當我們拿望遠鏡看青山時,入目的盡是如畫的風景,迷人的山色,令人心曠神怡。

  這說明,如果你永遠拿著放大鏡看別人,必令對方原形畢露,顯得一無是處,也使自己無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反,如果拿著望遠鏡則始終能欣賞到別人美好的一面,就是這不拘小節的特性,使賓主盡歡,無往不勝。

  同時也告訴我們,如果放大鏡的焦點對準自己,而非別人,如果能虛心請求他人,對自己提出最嚴厲的批評,這樣放大鏡和望遠鏡便能同時發揮最大的效用。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正是放大鏡與望遠鏡的最好詮釋。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壁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彙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裡,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的人。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平常心的名人故事 篇6

  我們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在於對平淡生活的熱愛!

  ——題記

  世事的紛擾,內心的掙扎,總使人覺得人生是多麼的寂寞無助,總是不由自主地陷入無可名狀的憂傷中。世上有太多的無奈苦惱,我們很難擺脫;有太多的忙碌緊張,我們無法逃避。麵包是生存的需要,我們必須去孜孜以求;慾望卻是人性的膨脹,為了達到目的所付出的心計勞力,比起單純的物質需求還要讓人疲憊憔悴。內心那股壓迫人心的力量,使我們一天到晚就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時時感到焦躁不安,此時理想與愛情成為物餘,徒留夢中美麗的幻象,心靈的安寧被物慾所奴役,心態的失衡使人生走向悲哀無助,若到極處,甚至可能鋌而走險。這樣的話,擁有一顆平常心就愈加顯得珍貴了。

  平常心是對生命透徹的領悟,古人曰:生命薄如蟬翼,存在就該滿足,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此氣象之下,一切煩惱困頓,均可棄之流水,領悟生命的真諦,知曉彌足珍貴,就會以一顆寧靜的心態善待一切,日本學者鈴木大拙說:“井邊的牽牛花纏住我的木桶,我借水喝。”這是多麼博大恢宏的心境,又是多麼蕩人心魄的情懷,為了珍惜一顆弱小的生命,寧願去借水喝,如果沒有一顆悲憫的平常心,是難以做到的。

  平常心是一種境界,在達到這種境界之前,心路常常有極為坎坷的歷程。歷了險峰,經了幽谷,才發現世事滄桑,如夢、如幻,一切從生命出發,我們便可以做出最合理的選擇,一面對生命盡心呵護,一面又悉心體驗,東湧西沒,毫無蔽障,對人寬容平和,隨方就圓。因此,平常心不僅使人具有大海一樣的氣度,還使人穩重如山。狂風暴雨之中,驚濤駭浪,松林翻滾,可大海深處平靜如昨,山巋然不動,以如此胸懷去實踐人生,就無所畏懼,對困難也絕不退避。

  諸葛亮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淡然面對人間是是非非,保持心靈寧靜的同時,不忘對理想的追求,對寶貴生命的敬畏,長此以往,定可令生命發揚光大。

  平常心的名人故事 篇7

  一天,有源禪師來拜訪大珠慧海禪師,請教修道用功的方法。他問慧海禪師:"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嗎?"

  禪師回答:"用功!"

  有源又問:"怎樣用功呢?"

  禪師回答:"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有源有些不解地問道:"如果這樣就是用功,那豈不是所有人都和禪師一樣用功了?"

  禪師說:"當然不一樣!"

  有源又問:"怎麼不一樣?不都是吃飯、睡覺嗎?"

  禪師說:"一般人吃飯時不好好吃飯,有種種思量;睡覺時不好好睡覺,有千般妄想。我和他們當然不一樣,我吃飯就是吃飯,什麼也不想;我睡覺的時候從來不做夢,所以睡得安穩。這就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

  有源低頭不語,慧海禪師見有源沒有開悟,於是敲著木魚,意味深長地說道:"世人很難做到一心一用,他們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於浮華的寵辱,產生了‘種種思量’和‘千般妄想’。他們在生命的表層停留不前,這是他們生命中最大的障礙,他們因此而迷失了自己,喪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將心靈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

  由此可見,心無雜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這需要修行,需要磨鍊,一旦我們達到了這種境界,就能在任何場合下,放鬆自然,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華,從而實現完滿的"自我"。

  很多人的思維、意識都被世間的紛擾混淆了,好像陰雲密佈、雲霧繚繞,遮住了事物的本來面目。但是這種混淆只存在於當中的過程。在沉睡中,一切都是其本原;在三昧中,一切又恢復其本原。正是關於世界、思想、自我的認識使簡單的事物複雜化了,它正是不幸、地獄的根源。

  而我們只有心無雜念,才能擁有一個"平常心",看穿功名利祿,看透勝負成敗,看破譭譽得失,才能享受那份沉靜的幸福。

  平常心是福,平常心是走向幸福的大道,平常心是一種生活的大智慧,是在幸福生活路上的溫暖。

  平常心的名人故事 篇8

  經歷過一些事情後,回頭想想。其實,在人生中遇到的事情,沒有必要以太強的誰對誰錯、誰好誰壞的心理去對待。凡事以一顆平常心,正確地對待與自己相關的人或事。透過不同的經歷,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平和、樂觀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或事,讓自己始終有個好心情。這樣,在工作中就能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與旺盛的精力。

  從個人健康的意義來說,心靈健康應該是排第一位的。說服自己保持一顆平常心,有助於心理調節。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與人交往的時候常常難免會產生一些爭論,一些攀比,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對彼此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不良的影響。傳統醫學認為:怒必傷肝。輕者會使人心神不寧,傷身損氣,影響身體健康,嚴重的會導致舉止失常,甚至一時衝動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生活中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逞一時口舌之快,因閒話惹得四鄰不安、親朋反目;唯利是圖,引來殺身之禍。因此,何必爭執你我誰是誰非,彼此間又何須說長道短。

  說服自己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是你不至於跌入低谷的有力保證。如果總是好高騖遠,雖有可能成功,但讓你陷入失敗深淵的機率就非常大。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人人都會有過失,對過失而言又分為無心之過與有心之過兩種情況。當遇到的是無心的過錯時,在心裡和感情上我們容易寬恕;而遇到有心的過錯時,無論從哪個方面講,誰都很難對其寬容。然而要成為一名有修養的人,就要從寬容那些有心的過錯做起。如果能夠做到對有心過錯的人都能寬容,那麼,對待那些出於無心而犯的過錯誰還會在乎呢?有時有的事情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卻要自己強加容忍,做起來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那麼這時候就不必強己所難,即使強忍了也於事無益,比較理性的辦法是將其放置一邊,待冷靜後再去處理就比較容易了。

  善待自己,轉個彎,換一種方式思考,將會有不同的領悟和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平常心的名人故事 篇9

  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被怠慢的事情,而我們常常自以為對名利看得很開,能夠隨遇而安,可真正回到現實裡,我們才發現隨遇而安,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我們太容易高看自己,而忘記了那顆初心,以及淡薄的平常心。

  三國時東吳的步騭是淮陰人,東漢末年,他因避難來到江東。那時他父母雙亡,窮困潦倒。

  後來遇到和他童年的衛旌,兩人結成朋友,一起以種瓜為生,他倆白天在瓜田忙碌,夜間則研讀經傳典籍。在他們的心目中,眼下只不過是暫時的境遇而已。

  會稽郡又格姓焦的豪門大族,為人放縱,欺壓鄉鄰,由於他曾經做過徵羌縣縣令,所以人稱焦徵羌。

  步騭與好友衛旌避亂於此,怕受其害,不得不到他那裡拜會,就挑些瓜放上名帖送往焦府。

  當時焦徵羌正在屋子裡睡覺,等了好長時間,也不見他出來,衛旌有些生氣,就打算離去,步騭勸他說:“我們來的目的就是因為害怕他勢力強大,現在如果一走了之自命清高,恐怕只會結下冤仇,豈不與我們的目的背道而馳?”

  又過了好長時間,焦徵羌才打開窗戶接見他們,身子斜靠著茶几,在地上擺了兩個坐席,讓他們兩個坐在窗外。

  衛旌覺得更加恥辱,而步騭卻神態自若毫不在乎。

  待出了焦府大門,衛旌對步騭生氣地說:“你怎麼能忍受這樣的怠慢?”

  步騭笑著說:“貧賤與富貴的時候,都應該隨遇而安。我們現在如此貧賤,他以貧賤對待我們,還有什麼羞恥或者光榮可說呢?”

  然而貧賤是埋沒不了人才的,後來步騭受到孫權的賞識,他橫戈躍馬,東征西討,戰功卓著,做官一直做到丞相。

  可貴的是,富貴之後的步騭依然平和淡定,絲毫沒有改變自己儉樸的生活方式,教誨子弟手不釋卷,他的穿衣打扮就和一個普通的儒生一樣,為人處世從未有盛氣凌人的姿態。

  人生的際遇千差萬別,而面對同樣的境遇,有的人憤憤不平,有的人卻能隨遇而安,皆緣於心境。

  《菜根譚》裡有一句話:“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賤而人侮之,侮此步衣草履也。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為喜;原非侮我,我胡為怒?”一個人貧也好,富也好,高也好,低也罷,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平常心,處在高位仍能悠然自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