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素材之乒乓天才:劉詩雯

時事素材之乒乓天才:劉詩雯

  導語:劉詩雯13歲時,就在中國女乒一隊的隊內迴圈賽一鳴驚人,拿到第一名,將王楠、張怡寧、郭躍、郭焱等名將甩在身後,還獲得“小鄧亞萍”的稱號。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作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劉詩雯,1991年4月12日出生於遼寧撫順,中國女子乒乓球隊運動員,現就讀於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業。

  1998年,劉詩雯進入廣州偉倫體校,正式開始自己的乒球生涯。2004年2月,進入國家二隊;7月,取得乒乓球亞洲少年賽團體冠軍和女雙冠軍。2007年,獲得全錦賽冠軍。2009年至2013年,獲廣州女乒世界盃、黃石女乒世界盃和神戶女乒世界盃三屆單打冠軍。2013年,劉詩雯與張超獲第十二屆全運會混雙決賽銀牌;9月,成為世界排名中女單第一。2014年10月,獲得仁川亞運會乒乓球女單冠軍。2016年3月,獲得第53屆世乒賽女團冠軍;8月17日,劉詩雯和隊友(李曉霞、丁寧)獲里約奧運會乒乓球女團決賽冠軍,實現奧運會三連冠。2017年2月17日,劉詩雯當選中國女子乒乓球隊副隊長。2017年乒乓球亞錦賽幫助中國隊獲得女團冠軍。

  劉詩雯給自己加油

  這是劉詩雯的第一枚奧運會金牌,她為之奮鬥了兩個奧運週期。從2010年兵敗莫斯科到無緣倫敦奧運會;從里約奧運週期兩次世錦賽單打決賽失利到無緣奧運單人參賽資格,這枚金牌圓了劉詩雯的夢,但似乎並不足夠。

  劉詩雯13歲時,就在中國女乒一隊的隊內迴圈賽一鳴驚人,拿到第一名,將王楠、張怡寧、郭躍、郭焱等名將甩在身後,還獲得“小鄧亞萍”的稱號。可直到2009年,她才憑藉世錦賽第三名,逐漸進入主力陣容。

  2010年莫斯科世錦賽團體決賽,劉詩雯輸給新加坡的馮天薇、王越古,從此“心理素質不行”成為難以摘掉的帽子。2011年世錦賽她又輸給以往幾乎沒輸過的隊友丁寧,無緣決賽,因此只能以替補身份去倫敦奧運會,角色就是陪練,連奧運村都進不去。

  里約奧運會週期,劉詩雯發狠訓練、比賽,不但長期坐穩世界第一的位置,巴黎和蘇州世乒賽都闖入決賽,還獲得世界盃單打冠軍;在仁川亞運會女團決賽和今年的吉隆坡世錦賽女團決賽上,都用表現證明了自己。

  除了訓練,每天看錄影、抓技術動作都要四五個小時。進軍里約,成為劉詩雯唯一的`夢想。

  可是,奧運會預選賽打頭陣的劉詩雯意外不敵香港選手,最終李曉霞和丁寧獲得奧運女單資格。里約奧運會只能參加團體賽,劉詩雯雖然在進步,但在“小棗”心裡,這不是六年奮鬥的最好結果。

  劉詩雯沒有沉浸在沮喪中,很快調適心情重新出發。在里約,她一直以學習的態度觀察對手和隊友。“這次奧運,我一直在場邊認真地看霞姐和丁寧的單打比賽,她們的比賽很感染我。其實團體比賽開始前,我還是有點緊張,畢竟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感謝她們給我保駕護航。”回憶過去一週,她有點感慨:“雖然艱辛,但很享受,很幸福。”

  征戰奧運單打比賽,是劉詩雯未實現的願望。她賽後委婉地表達自己的嚮往:“這個奧運週期,霞姐一直是我們的頂樑柱,最難的場次和角色都由她來承擔。下個週期開始,我的位置和身份也許都會發生變化,希望霞姐的責任心能夠激發到我。接下去的四年太漫長了,我還需要付出更多更多。”

  她明確表示不會放棄:“不管能不能打到東京奧運會,只要打一天,就要全力以赴地熱愛乒乓球運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