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現代著名數學家的故事

陳景潤現代著名數學家的故事

  “名人”可以指:著名人物,又可稱作名流。知名人士;傑出的或引人注目的人物;顯要人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陳景潤現代著名數學家的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陳景潤現代著名數學家的故事 篇1

  陳景潤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給他找了一所離家近的小學,送他去讀書。在所有的學科中,他特別喜歡數學,只要遨遊在代數、幾何的題海中,他就能夠忘卻所有的煩惱。

  陳景潤平時少言寡語,但非常勤學好問,他總是主動向老師請教問題或借閱參考書。

  一箇中午,最後一節課下了,陳景潤走出教室,回家吃飯。他從書包裡拿出一本剛從老師那兒借來的教學書,邊走邊看。書上的內容像電影一樣一幕幕地閃現,陳景潤就像一個飢餓的人撲到麵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著精神的食糧。

  他只顧專心致志地看書,不知不覺偏離了方向,朝著路邊的小樹走去。只聽“哎喲”一聲,他撞到了樹上。

  抗日戰爭爆發初期,陳景潤剛剛升入初中,中學裡的一位數學老師使陳景潤的人生之路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位老師就是曾經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師。有一次,沈元老師向學生講了個數學難題,叫“哥德巴赫猜想”,學生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

  沈元老師最後又說了一句話: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陳景潤聽了這句話後,內心不禁為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這顆明珠嗎?”

  1973年2月,陳景潤的關於(1+2)簡化證明的論文終於公開發表了!“陳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數學界引起轟動,專家們給予他極高的評價。

  陳景潤現代著名數學家的故事 篇2

  陳景潤出生在貧苦的家庭,母親生下他來就沒有奶汁,靠向鄰居借熬米湯活過來。快上學的年齡,因為當郵局小職員的父親的工資太少,供大哥上學,母親還要揹著不滿兩歲的小妹妹下地幹活掙錢。

  這樣,平日照看3歲小弟弟的擔子就落在小景潤的肩上。白天,他帶領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數手指頭玩;晚上,哥哥放了學,就求哥哥給他講算數。稍大一點,擠出幫母親下地幹活的空隙,忙著練習寫字和演算。母親見他學習心切,就把他送進了城關小學。

  別看他長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績很好,因而引起有錢人家子弟的嫉妒,對他拳打腳踢。他打不過那些人,就淌著淚回家要求退學,媽媽撫摸著他的傷處說:“孩子,只怨我們沒本事,家裡窮才受人欺負。你要好好學,爭口氣,長大有出息,那時他們就不敢欺負咱們了!”

  小景潤擦乾眼淚,又去做功課了。此後,他再也沒流過淚,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為學習的動力,成績一直拔尖,終於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三元縣立初級中學。

  在初中,他受到兩位老師的特殊關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語文老師,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橫行霸道,國m黨卻節節退讓,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陳景潤勤奮刻苦,年少有為,就經常把他叫到身邊,講述中國5000年文明史,激勵他好好讀書,肩負起拯救祖國的重任。老師常常說得滿眼催淚,陳景潤也含淚表示,長大以後,一定報效祖國!

  另一位是不滿30歲的數學教師,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知識非常豐富。陳景潤最感興趣的是數學課,一本課本,只用兩個星期就學完了。老師覺得這個學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氣,多給他講,並進一步激發他的愛國熱情,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強大,自然科學不發達是萬萬不行的,而數學又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從此,陳景潤就更加熱愛數學了。一直到初中畢業,都保持了數學成績全優的記錄。

  祖國光復後,陳景潤考入福州英華書院念高中。在這裡,他有幸遇見使他終生難忘的沈元老師。沈老師曾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當時是陳景潤的班主任兼教數學、英語。沈老師學問淵博,循循善誘,同學們都喜歡聽他講課。

  有一次,沈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數學題:“韓信點兵”。大家都悶頭算起來,陳景潤很快小聲回答:“53人”。全班為他算得速度之快驚呆了,沈老師望著這個平素不愛說話、衣衫襤褸的學生問他是怎麼得出來的?陳景潤的臉羞紅了,說不出話,最後是用筆在黑板上寫出了方法。

  沈老師高興地說:“陳景潤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講,我幫他講吧!”沈老師講完,又介紹了中國古代對數學貢獻,說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早於西歐1000年,南宋秦九韶對“聯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瑞士數學家尤拉的解法早500多年。

  沈老師接著鼓勵說:“我們不能停步,希望你們將來能創造出更大的奇蹟,比如有個‘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至今未解的難題,人們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們要把它摘下來!”課後,沈老師問陳景潤有什麼想法,陳景潤說:“我能行嗎?”沈老師說:“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韓信點兵’,將來就能摘取那顆明珠: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

  那一夜,陳景潤失眠了,他立誓:長大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陳景潤的名言

  1、孩子有個性才能成才,文藝家、政治家、科學家都靠個性的發展才獲得成功。

  2、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3、做研究就像登山,很多人沿著一條山路爬上去,到了最高點就滿足了,可我常常要試十條路,然後比較哪條山路爬得最高。

  4、人生的目的是奉獻,而不是索取。

  5、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開玩具證明他有求知慾望,能研究問題。當父母的要支援他才對。

  6、學習要有三心,一信心,二決心,三恆心…

  7、攀登科學高峰,就象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

  8、革命加拼命,拼命幹革命,有命不革命,要命有何用。

  9、時間是個常數,花掉一天等於浪費24小時。

  10、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的高峰還沒有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陳景潤現代著名數學家的故事 篇3

  年輕時,陳景潤經歷過失學和失業的痛苦,很早就體會到錢的重要性。在動盪年代,他朝不保夕,孤苦無援,擔心失去工作。慢慢地,他形成了一種習慣:節省一切可以節省的開支,維持最簡單的生活,把剩下的所有收入存入銀行,或換成硬通貨。

  陳景潤的月工資,1962年以前是56元,1962年至1977年是89.5元;從1957年到1977年,他省吃儉用,每月生活費不超過20元。除每月給父親寄15元生活費,其餘悉數存入銀行。20年後,他的存款高達萬元。這是他從牙縫裡擠出來的,是一分一分積攢起來的。

  陳景潤的飲食很簡單,總是饅頭和麵條,鹹菜和豆腐。他的身體很虛弱,聽說人參是補品,他買過一些廉價的人參須,以補充能量的不足。

  他穿著簡單,父親給他一件舊的棉短大衣,他穿了20年,天暖和了,拆出棉絮,天冷了,再填入。

  他簡化日常生活,避免任何自認為並不必要的消費。他不刷牙,少洗澡理髮,以至於他的小屋和身上常有異味。

  在繁重的工作之餘,他不時清點自己的存摺,欣賞自己收藏的首飾與硬幣,甚至睡在被子裡,亮著手電細看收藏物。當他從6平方米小屋搬出來的時候,他的研究生幫他收拾出兩三公斤重的許多國家的.各種硬幣。

  20世紀70年代末,他兩次出國訪問,積攢了7500美元、5000法郎和少許英鎊。他沒有購買家用電器,只帶回一個收音機,送給兄弟姐妹的禮品只是一些廉價的、有紀念意義的鉛筆和筆記本。

  在家裡,他精打細算,甚至記賬。一天,他對夫人由昆說:“經過我的計算,我倆每天7角8分錢的菜金就夠了,平均每人3角9分,這樣的話,剩餘的工資我們可以存起來。”陳景潤反覆地說:“今後,兒子上大學,要自費的。”以解除夫人的疑慮。

  陳景潤一生在金錢方面從不馬馬虎虎,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有一次,一個研究生與他同行,他忽然把1角錢塞到學生兜裡,令學生莫名其妙。原來,這名研究生曾經給他發過一封信。按協議,他每月給父親寄15元,不多不少,按時寄到。他的這種習慣,類似於西方人士。

  一次,他在廈門大學的座談會上,正式闢謠:“有個作家說我為了錯找的兩角錢,竟花7角錢的車費去取,這是把別人的事套在我的頭上,我們搞數學的,不可能這麼隨便。”

  1992年,陳景潤的病情已經不允許他那獨特的愛好再延續下去,他把全部家底交給唯一信賴的人———夫人由昆。如果沒有國外講學的收入,以及那筆香港人給的獎金,他的全部存款遠不及北京人的平均水平。

  晚年,當他躺在病床上不能動彈的時候,好友羅四維對他說:“你一生捨不得花錢,把身體搞成這個樣子,現在,你有錢也不能用,何苦呢?”他的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