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智辯故事
名人智辯故事
智辯,指巧辯。《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 唐肅宗 流播之中,怵於邪謀,遂成 靈武 之篡,千載之下,雖智辨百出,不能為雪。”
何妥反嘲顧教官
有一天,左鄰右舍的大人取笑他說:“小妥啊,你在我們地方上可算得上是沒有對手的神童了,要是你到京城的最高學府國子學去,那就可要處處碰壁,大敗而歸了。”
8 歲的何妥撇了撇嘴,不服氣地說:“國子學又怎麼?難道有三頭六臂會吃人嗎?”
那人說:“吃人倒不會吃人。不過,那兒都是知道豐富、學問淵博的.人,你去了只能虛心求教,否則,必定自討沒趣的。”
何妥笑道:“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聲大。我若去國子學當然是虛心學習,但如果有人恃才傲物,欺侮我是小孩,我也不會買帳的呀。”鄰居聽了,似信非信地搖搖頭,走了。
何妥果然不服氣,終於找了個機會,跑到國子學裡去,站到教室旁虛心聆聽那些學者的講課。
忽然,某教室下課了,湧出了一批學生。走在最後的是一個教官,名叫顧良。他看見了何妥,又驚又喜他說:“嗨,你不是遠近聞名的神童何妥嗎!今朝什麼風把你吹來啦?”
何妥恭恭敬敬他說:“顧大人,特來國子學一遊,順便恭聽你的教課,得益非淺。”
顧良見他小小年紀說起話來,老成持重,剛柔相濟,在暗暗佩服之餘,不免生出開玩笑的想法,便說:“你這何妥的姓氏,究竟是‘荷葉’的‘荷’,還是‘河水’的‘河’啊。”
顧良說著,頓時就有一些大學生圍攏來,嘻嘻地笑著,看何妥怎麼回答。#影視
何妥略加品味,就明白了顧良玩笑之中揶揄的意味,於是應聲答道:“您老先生不是姓顧嗎,請問,那是‘眷顧’(照顧、關懷之意)的‘顧’,還是‘新故’(新近死去或新舊之意)的‘故’啊?”
顧良頓時面孔緋紅,有些難以招架。
何妥到17 歲,憑著他的智慧和才幹,給湘東王用重金聘去幹事了。
隋朝楊玄感詐呼懈敵
公元613年(隋炳帝大業九年),禮部尚書(官職名)楊玄感舉兵造反,攻打東都(今河南洛陽)。訊息傳開,震驚朝野,隋揚帝忙令刑部尚書衛玄率兵鎮壓。
衛玄統率步兵、騎兵兩萬人日夜兼程,直撲洛陽,急救東都!
楊玄感軍和衛玄軍在洛陽附近相遇。衛玄軍隊人多勢眾,明顯佔了上風。
楊玄感判斷了一下戰場形勢,火逮召集部下,說:“暴君隋煬帝派的軍隊鋒芒正利,我們只有智取。等會兒,你們假裝混亂,再讓士兵高喊:‘不好啦,楊玄感已經給官兵活捉了!’這樣,一定能麻痺敵人。”
眾將領連連點頭,紛紛領命而歸。
“蓬蓬蓬”,牛皮戰鼓敲響,密如雷嗚。
兩軍人馬開始廝殺。突然,楊玄感計程車兵大聲喊叫:“不好啦,不好啦!官軍把楊玄感捉去了!”那聲音似驚弓之鳥哀鳴。
衛玄的官兵本來士氣極其旺盛,聽到這陣陣叫喊,個個心花怒放,鬥志馬上鬆懈下來。
楊玄感見敵方中計,自知良機已到,揮劍長嘯:“殺!”幾千鐵甲騎兵應聲掃向敵方,一下子攪碎了敵陣,把衛玄軍隊打得大敗。
衛玄率領殘兵敗將落荒而逃,回頭驚望,只剩下了8000名垂頭喪氣的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