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拒了耶魯斯坦福與哥大的mit姑娘的名人故事
那個拒了耶魯斯坦福與哥大的mit姑娘的名人故事
最近被mit、耶魯、斯坦福和哥大同時錄取的凱斯學員汪雨星,或許可以代表90年代出生的孩子們“正能量”的發展方向。如果能將優秀變成一種品格,一種習慣,那麼,進入名校真的只是一個不必被過分渲染的結果。
短髮女孩汪雨星像我們一貫印象中的工科女一樣,反應迅速,言語利落,對於讚譽,她選擇帶著調侃地微微閃避,但是已經沒有了舊式國人那種言不由衷的假謙虛。而她最近接二連三收穫的offer,大概像所有申請結果一樣帶著隨機性,卻又在一步步的努力中,在某個時刻已經命定。
熱愛,遠勝過光環
“家長、老師都喜歡用排名來激勵學生,在他們並不瞭解清華北大、哈耶普斯到底是怎樣的學校時,就立下志向,所以很多人埋頭苦讀其實是為了獲得進入某所大學帶來的終生光環。”汪雨星在收到mit錄取通知後寫下了這樣的`句子。
高一參加同濟建造節的集體專案;高二的時候,在2013年的i-sweeep,即“國際可持續發展專案奧林匹克競賽”中,以《智慧張弦梁結構——一種輕型高剛度結構及其控制框架》課題專案獲得了銀獎;高二暑假入選 rsi,在mit 建築系又做了一個 building technology的課題。
“我是為數不多對 mit瞭解比較深入的學生。”能這樣說一句“狂話”,是因為汪雨星在高二的暑假參加了rsi。research science institute,這個建造在雲端上的專案,每年招收80個全世界頂尖的學生,整個中國,只在上海招收兩名學生。汪雨星是2013年的兩人之一。
因為參加了rsi,我是為數不多對mit瞭解比較深入的學生。我覺得非常適合我,而且獲得了我的rsi課題導師、該專案的教授的推薦信。
而對於名校的光環,她最終選擇了另一種態度。“mit依然是我的夢想學校,不是因為什麼光環,而是因為在那裡,我可以繼續做我想做的事情。”
手寫我心的essay
申請季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重新發現自己的過程。真正優秀的升學指導,是一種life coaching,那關乎抽象卻完整的生命,遠勝於成績、排名、就業前景這些具體卻破碎的標籤。對於已經具備了優越申請條件的汪雨星來說,亦是如此:“在這之前我做了很多,卻很少去想我為什麼做這個。在凱斯顧問指導下寫essay的過程,每一次修改都是更瞭解自己的過程,寫著寫著才慢慢發現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這個“越寫越容易”的過程,離不開一個升學顧問經過專業的教育學深造,又潛心於第一線升學指導業務多年之後、厚積薄發的力量。
人生並不是一場比賽,各人有各人的道路
這段時間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優秀的學生拿offer拿到手軟,成都女生同時被牛津、耶魯、斯坦福、哥大、康奈爾等校錄取,廣州女學霸也拿到哈佛、牛津、哥大、斯坦福,你有10個,我可能有11個……然而我們集齊了8個藤校的offer也不能召喚神龍,汪雨星自己也說:“大學申請不過是不大不小的一環。獲得一紙通知書的榮譽並不能改變太多,打贏每一場戰役依然要靠自己的能力與勇氣。”
她們都是很優秀的姑娘,然而我們實在應該知道,不必人人都是汪雨星,“人生並不是一場比賽,各人有各人的道路,並無高下之分”。最重要的,始終是你成為怎樣一個人,而不是把怎樣的光環籠罩在身上。
在汪雨星的故事裡,最動人的,也是這一點:
“普林斯頓面試的時候,面試官似乎比較興奮,說了一些很personal的話,她最後說:‘you are an interesting person!’現在想來,相比標化考了幾分,其實最讓我自豪的,還是獲得這樣的評價。如果我確實是一個很棒很有趣的人,那麼無論去mit還是普林斯頓,或者rice和georgia tech,我都是一個很棒很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