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精選13篇)

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精選13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 篇1

  馬雲被自己的夢想所激動,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公司在馬雲家中創業。《亞洲華爾街日報》總編曾在當時去過阿里巴巴,“沒日沒夜地工作,屋子的地上有一個睡袋,誰累了就鑽進去睡一會兒。”他笑稱“阿里巴巴是中國電子商務的阿里媽媽”。

  選擇杭州的理由非常簡單,由於遠離北京、深圳這些IT中心,人力資源相對便宜。創辦初期,一位香港IT高手TONNY,想加盟阿里巴巴,馬雲說:“每月500元。”TONNY說:“這個錢我連給加拿大女朋友打電話都不夠。”

  馬雲掉頭走了。TONNY在和阿里巴巴幾個同行聊了聊後說:“我還是在這兒幹吧。”有趣的是現任的COO蔡崇信是瑞典AB公司的副總裁,耶魯大學經濟與法學博士,在一次業務訪問後決定加盟阿里巴巴,AB公司因此決定投資阿里巴巴,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倒也不亦樂乎。

  在拒絕38家風險投資後,馬雲接受高盛為首的投資集團500萬美元的投資。

  1999年10月的一天,馬雲被安排與雅虎最大的股東,被稱為網路風向標的軟銀老總孫正義見面。由於剛融完資,馬雲沒有再融資的計劃。

  一推門進去,馬雲原以為是一對一的見面,結果一大屋子人,包括摩根士坦利的人。原定1個小時的講述,馬雲剛講了6分鐘自己公司的目標,孫正義就從辦公室那一頭走過來:“我決定投資你的公司。”

  馬雲說:“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他神色木訥,說的英語很古怪,幾乎沒有一句多餘的話。彷彿武俠中的人物。在這6分鐘內我們都明白對方是什麼樣的人,一,都是迅速決斷的人;二,都是想做大事的人;三,都是能做到自己想法的人。”

  孫正義的經歷非常曲折,小時候曾四處從垃圾箱中尋找垃圾養豬為生,父親卻從小鼓勵他“你是個天才”。孫正義從社會最底層滾爬出來,從小有許多狂想卻能一一實現。他說過:“一個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一切都是從這兒開始的。”

  12月8日,馬雲又坐到孫正義的對面,這次雙方都不帶律師,都是單刀赴會。整個過程不到3分鐘。馬雲獲得孫正義3500萬美元的投資。

  馬雲後來知道,軟銀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只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只對其中一家親自談判。

  幾天之後,簽約之前。令人吃驚的是——馬雲反悔了。更令人吃驚的是馬雲不是賺錢少而是嫌錢太多。這是讓人們大呼傻瓜的事:同樣的投資比例,馬雲不要3500萬美金只要2000萬美金。“錢太多了,我不要。”

  馬雲認為:“只需要是夠的錢,太多的錢是壞事。”孫正義的助手立刻跳了起來,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孫正義的錢竟然嫌多,“這是不可能談下去的!”談判陷入僵局,然而馬雲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只要2000萬”。

  在暴跳如雷的孫正義助手面前,馬雲給孫正義發了一個電子郵件,他說:“……希望與孫正義先生手牽手共同闖蕩網際網路……如果沒有緣分合作,那麼還會是很好的朋友。”5分鐘後,孫正義回覆:“謝謝您給了我一個商業機會。我們一定會把阿里巴巴名揚世界,變成雅虎一樣的網站。”

  為什麼到手的錢不要?馬雲說:“是的,我在賭博,但我只賭自己有把握的事。儘管我以前控制的團隊不超過60人,掌握的錢最多200萬美金,但2000萬美金我管得了,過多的錢就失去了價值,對企業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

  所有傑出的企業家都是可以不眨眼地做出十幾億元的投資決定,同時又會節省每一分他認為應該節省的錢。正是對錢的價值的尊重,才會使他讓投資實現最大的價值。

  阿里巴巴儘管有上千萬的資金,但從不做大的廣告推廣(據瞭解,初期阿里巴巴在《中國經營報》和《國際商報》做過20萬元廣告,此後沒有做過,最近可能會有調整),也從不開國內的新聞釋出會。馬雲認為“廣告如果是錢能做到的事,錢能做到的事還要做企業的人幹嗎?”阿里巴巴只靠口碑傳播不做廣告,“做得好讓客戶去說,而不是自己去說。”(目前阿里巴巴會員已達到20萬並以每天2000個的速度增加)阿里巴巴每一頁列印紙都是正反兩面用的。

  阿里巴巴對員工薪酬從不按市場價格定價。幾乎所有進來的員工與管理者都比原公司收入減少一大半,從8000元、9000元降到3000元是常事,跳到阿里巴巴的雅虎搜尋引擎發明人吳炯到了阿里巴巴不僅工資降了一半,還失去了每年7位數的雅虎股權收入。為什麼這麼做?一,因為資金來自風險投資,必須節約。二,阿里巴巴不希望用唾手可得的利益吸引人才,而是用自己的企業文化。馬雲自稱:“從不主動挖別的網路公司牆角。”

  阿里巴巴不僅從未用高薪吸引人,而且馬雲還對員工說:股權那是騙人的,公司失敗一分錢不值,而公司成功全在你們手上。

  馬雲的錢全投在客戶、人才、員工身上。鉅額資金用於客戶服務,往往一項就達500萬元,還有員工培訓,員工好了,客戶才能好。馬雲一有錢就會去找人。雖然拿不出高薪,但馬雲用的是前程和熱情。馬雲認為優秀的人才才能吸引來優秀的人,這種速度才是要比拼的。直到今年4月底,阿里巴巴才花完第一輪投資,第二輪投資仍然一分錢沒動。“我已經竭盡全力去花錢了,”馬雲說,“從小窮慣了,也就習慣把錢花在刀刃上。”和許多人認為網際網路是泡沫相反,馬雲認為網際網路是一場長跑,美國在第一輪100米領先,並不意味著勝利,亞洲機會在後面。既然是長跑,必須屏住每一口氣,節省每一筆錢。阿里巴巴要做50年的打算,必須同時有兔子般的速度和烏龜般的耐心。

  與此同時,馬雲又是超越於金錢之上的。一個青年員工稱:“馬雲和所有的人都沒有距離,這是讓人最吃驚的,馬雲和所有的人都是零距離。”馬雲每次告別時會堅持和每一個員工一一道別。每一個新來的員工,他都會主動談心。

  “阿里巴巴是個不穿衣服的公司,沒有別的公司一層層的框架外套,剝開一層還有一層,我們這兒一眼看到底。”一位部門經理稱。馬雲不僅會告訴你小時候數學補考過幾次,也告訴員工:“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要用胸懷去對付,男人需要胸懷,女人也需要胸懷,男人的胸懷是氣出來的,是冤枉出來的。”

  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 篇2

  一個城裡男孩kenny移居到了鄉下,從一個農民那裡花100美元買了一頭驢,這個農民同意第二天把驢帶來給他。

  第二天農民來找kenny,說:“對不起,小夥子,我有一個壞訊息要告訴你,那頭驢死了。”

  kenny回答:“好吧,你把錢還給我就行了!”

  農民說:“不行,我不能把錢還給你,我已經把錢給花掉了。”

  kenny說:“ok,那麼就把那頭死驢給我吧!”

  農民很納悶:“你要那頭死驢幹嘛?”

  kenny說:“我可以用那頭死驢作為幸運抽獎的獎品。”

  農民叫了起來:“你不可能把一頭死驢作為抽獎獎品,沒有人會要它的。”

  kenny回答:“別擔心,看我的。我不告訴任何人這頭驢是死的就行了!”

  幾個月以後,農民遇到了kenny。

  農民問他:“那頭死驢後來怎麼樣了?”

  kenny說:“我舉辦了一次幸運抽獎,並把那頭驢作為獎品,我賣出了500張票,每張2塊錢,就這樣我賺了998塊錢!”

  農民好奇地問:“難道沒有人對此表示不滿?”

  kenny回答:“只有那個中獎的人表示不滿,所以我把他買票的錢還給了他!”

  許多年後,長大了的kenny成為了安然公司的總裁。

  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 篇3

  眾所周知,成龍拍戲是那種不要命的,敬業到了這種地步在演藝圈中已是很難找到第二位了,而關於他在拍戲中究竟受過多少傷,最終還是被一個學生問了出來。

  受傷次數數不過來,像這裡斷過一次,這裡斷過三次,這裡燒傷過,這裡爛過,這裡裂過,這裡開過……反正從頭頂到腳趾,全身沒有一處沒受過傷的。以前拍電影沒有保險,拍火戲時,我用真火,眼毛都燒沒了,真火和假火是兩回事,拍戲時就是在玩命。我的電影到今天還是有很多人談,而且拿到法國好多大學去當教學資料,我覺得很驕傲。

  要說我至今印象最深的一次受傷還就是我腦袋開刀那次。那時候在南斯拉夫,又有戰亂,醫療水平也不高,我真以為我會死掉。因為那個事情的影響,我現在做事是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我只想今年做什麼,不想後年。生命是這麼脆弱,所以我不會浪費我每一天的生命。我不說我對得起社會,但最起碼我對得起我自己,應該說,開刀那事把我整個人生觀都給改變了。

  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 篇4

  相信很多年輕朋友都會喜歡找一些關於現代名人的勵志故事來看,那麼現代勵志名人故事精選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現代勵志名人故事精選:尺度與比例

  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築學家和建築學教育學家。他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建築教育事業,系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並多年活躍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

  1928年,梁思成學成回國後應東北大學之邀去瀋陽創辦了建築系,任系主任和教授。在東北大學建築系草創之時,梁思成和林徽因既是組織者,又是僅有的兩名授課老師。梁先生特別注重啟蒙教育。開班第一課,他先在黑板上一筆畫了一隻小狗,問大家這是什麼?大家齊聲答狗。又在小狗的旁邊畫了一座與小狗大小差不多的小屋,問學生這是什麼,學生回答是狗窩。他又在狗的旁邊畫一個大的屋子,再問學生是什麼,學生都說是房子。梁思成笑了,說“狗窩”和“房子”,一個是狗睡覺的地方,一個是人居住的地方,這就是“尺度”的含義。

  與“尺度”同樣有趣的,是梁先生在講到更加抽象的“比例”這一概念時,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小嬰兒和一個成年人,然後又在成年人旁邊畫了一個和成年人同樣大小的嬰兒,問同學們兩個誰是大人誰是小孩,同學們照實回答,梁先生笑著說,“這就叫比例”。並說建築也和人一樣,各種建築有自己的特點和比例,如果尺度弄不好,讓人看起來像拔高了的小孩或縮小了的大人。

  大師就是大師,兩個難以用語言輕易講通的抽象概念就在談笑間烙印在每位同學的記憶深處了。

  現代勵志名人故事精選:馮友蘭

  哲學家馮友蘭與梁漱溟是好朋友。當年,梁漱溟給他講過《印度哲學》。梁漱溟出版《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後,在美留學的馮友蘭給梁漱溟寫了一封三千字的信,提出自己的意見。梁漱溟很感動,將此信收藏了60年,足見他們的諍友情深。

  不過,兩人的友誼也有出現裂痕的時候。1973年,馮友蘭發表了一些“批孔”的文章。梁漱溟看到後很生氣,認為馮友蘭違背了原則,沒有立場。1985年,馮友蘭九十大壽,他的女兒宗璞按照父親的意思,打電話請梁漱溟光臨,梁漱溟回信批評了馮友蘭當年“批孔”一事,果斷拒絕了。

  對此,馮友蘭不僅沒有生氣,反倒覺得梁漱溟很直率,隨後還給他寄去了自己的《三公堂自序》一書,並附通道歉:“來書直率坦白,甚為感動,以為雖古之遺直不能過也,故亦不自隱其胸臆耳……”梁漱溟收到書信後,見老友意識到“應該實事求是,不應該譁眾取寵。寫文章只能寫實際見到的,說話只能說真想說的”後,他改變了態度,主動回信表示希望見面。1985年12月24日,馮友蘭來到梁漱溟家裡與他相聚。這次見面,氣氛友好,兩人相談甚歡。梁漱溟還特意將自己的著作《人心與人生》送給馮友蘭,並親題贈言。

  面對好友的“絕情”和直言批評,馮友蘭沒有心存芥蒂,而是虛心接受,並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評。馮友蘭誠懇的態度,自然也贏得了梁漱溟的諒解。馮友蘭主動化干戈為玉帛的這種行為,折射出的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這種交際方式和交際心態,既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精妙的處世哲學。

  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 篇5

  著名財經記者何飛鵬曾有一段非常特殊的經歷,就是在3個月之內,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新記者,變成一個對所有財經政策、商場動態、產業知識都瞭如指掌的老記者。

  1978年,中國臺灣的《工商時報》創刊,何飛鵬成為新記者,沒有任何經驗。當時,競爭對手《經濟日報》已創刊10多年。在採訪過程中,受訪物件三言兩語,《經濟日報》的記者已瞭然於心,何飛鵬卻因為知識缺乏,經常抓瞎,痛苦不堪。面對這種情況,他想出一種最笨的方法,就是每天把《經濟日報》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不只是內容,還包括廣告。這是一個無聊、無趣、痛苦的過程。報紙上印著大量的人名、公司名、產業名、產品名,再加上數字、專業知識、專有名詞……第一個星期,他看懂不到一半。怎麼辦?看三遍,先背下來再說。

  這個極笨的方法,效果卻極佳。過了一個月,何飛鵬大致把當時商界主要的人名、公司名、產業名都弄清楚了,也大致掌握了當時正在發生的焦點事件。等到《工商時報》正式創刊時,他所瞭解的經濟基本知識和社會動態,與《經濟日報》的老記者已不分上下。他只用3個月追趕老記者10年工作經驗的方法,就是勤奮工作。

  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 篇6

  二十多年前,他還是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今天,他卻管理著一家擁有二十餘萬名員工的龐大快遞王國,這個創業大軍中的傑出代表,就是順豐快遞總裁王衛。

  在1993年的時候,王衛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他時常騎著一輛摩托車穿行在廣東深圳的大街小巷,後座上綁著鼓鼓囊囊的包裹,那是王衛受朋友所託,從香港將包裹運到深圳指定的人手中的,同時也將一些信件捎到香港去。久而久之,託王衛送包裹的朋友越來越多,他們又不好意思每次免費,於是常常塞些紅包給王衛。原本只是出於對朋友的信義之舉,王衛卻從中看到了商機。他想:既然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需求,能不能成立一家小公司,專門做運送業務呢?當王衛將這個想法跟父親交流時,得到了父親的肯定和支援。於是,王衛租了一間僅有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店面,與幾個朋友合作,成立了一家專送快件的小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王衛和夥伴們一樣,肩背大旅行包,手裡拖著行李箱,一趟趟來往於深港兩地。由於他們起步早,又採取了低價策略,在與同行的競爭中搶佔了先機,公司迅速壯大,王衛也因此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然而,商場如戰場。就在公司的發展蒸蒸日上之際,危機也接踵而來。由於當時國內快遞市場門檻較低,導致快遞業異軍突起,一時之間大量快遞公司紛紛出現。此時,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就要迅速在國內布點,佔領市場,因此需要大量資金。王衛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一次次將公司的商鋪或物業抵押給銀行,向銀行貸款。

  2005年,王衛再次以公司作抵押,向銀行貸款數百萬元,用於開拓國內業務。一次次“豪賭”終於換來了累累碩果,這一年,國內所有的城市基本上都有了順豐的快遞網點。站穩了腳跟的王衛,此時終於舒了一口氣。然而,他並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隨著公司業務的成倍增長,一個大膽的念頭在王衛腦海中誕生了。在一次公司會議上,王衛提出用飛機送快遞的設想。此語一出,眾人譁然,因為在當時的國內快遞市場,還沒有一家快遞公司敢用飛機作運輸工具。於是王衛用一番前瞻性的研究和縝密的分析,探討了這個設想的可行性,最終消除了所有人的顧慮。

  2009年,由於獲得民航總局批准,順豐航空公司開始運營,為順豐速運的航空快遞運輸業務服務。此後,順豐快遞的速度成為當時快遞市場的第一名。然而,此時也正是金融危機爆發後最困難的時期,大量快遞企業因資金鍊條斷裂而破產關門,順豐也一度瀕臨倒閉的邊緣,公司上下人心惶惶,都不知何去何從。此時,王衛臨危不亂,他激勵員工們堅持下去,還拿出自己的所有積蓄給員工發工資。他對大家說:“如果一定要倒,也要在最後一個倒下。人可以輸,但不能輸得沒有尊嚴!”終於,順豐艱難地渡過了市場蕭條期。隨著經濟形勢的復甦,公司再次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時至今日,順豐已成為中國速遞行業中民族品牌的佼佼者之一。

  面對順豐今天所取得的成功,有的人把它歸結於王衛抓住了好機遇。但是,如果王衛沒有一雙善於發現商機的眼睛,沒有破釜沉舟的膽識,沒有鍥而不捨的堅持和鬥志,能成就今天的順豐嗎?正如王衛在一個企業家論壇上說過的一句話:“市場根本不相信成功的偶然性,一切的成功都來自於必然。”

  是的,任何真正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那些看上去比較幸運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努力!

  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 篇7

  2001年5月20日,美國一位名叫喬治?赫伯特的推銷員,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銷給了小布什總統。布魯金斯學會得知這一訊息,把刻有“最偉大推銷員”的一隻金靴子贈予了他。這是自1975年該學會的一名學員成功地把一臺微型錄音機賣給尼克松以來,又一名學員登上了如此高的門檻。

  布魯金斯學會創建於1927年,以培養世界上最傑出的推銷員著稱於世。它有一個傳統,在每期學員畢業時,設計一道最能體現推銷員能力的實習題,讓學員去完成。克林頓當政期間,他們出了這麼一個題目:請把一條三角褲推銷給現任總統。8年間,有無數個學員為此絞盡腦汁,可是,最後都無功而返。克林頓卸任後,布魯金斯學會把題目換成:請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

  鑑於前八年的失敗與教訓,許多學員知難而退。個別學員甚至認為,這道畢業實習題會像克林頓當政期間一樣毫無結果,因為現在的總統什麼都不缺少,再說即使缺少,也用不著他親自購買;再退一步說,即使他們親自購買,也不一定正趕上你去推銷的時候。

  然而,喬治?赫伯特卻做到了,並且沒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記者在採訪他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我認為,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布什總統在得克薩斯州有一個農場,那裡長著許多樹。於是我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有一次,我有幸參觀您的農場,發現那裡長著許多矢菊樹,有些已經死掉,木質已變得鬆軟。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頭,但從您現在的體質來看,這種小斧頭顯然太輕,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鋒利的老斧頭。現在我這兒正好有一把這樣的斧頭,它是我祖父留給我的,很適合砍伐枯樹。假若您有興趣的話,按這封信所留的信箱,給予回覆……最後他就給我匯來了15美元。

  喬治?赫伯特成功後,布魯金斯學會在表彰他的時候說:金靴子獎已空置了26年,26年間,布魯金斯學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推銷員,造就了數以百計的百萬富翁,這隻金靴子之所以沒有授予他們,是因為我們一直想尋找這麼一個人,這個人從不因有人說某一目標不能實現而放棄;從不因某件事情難以辦到而失去自信。

  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 篇8

  一、愛生病的孩子

  1956年郎鹹平出生於中國臺灣桃園縣,他是家裡的第三個孩子,有算命先生對郎鹹平的父親國軍空軍少將說:這個孩子活不過12歲。不祥預言的陰影,時時籠罩在這個體弱多病的孩子的頭上──扁桃體發炎、一週三次的抗生素注射、吃各種藥片……這是郎鹹平回憶童年時記憶最為深刻的一幕。

  二、學校裡的後進生

  郎鹹平小學5年級時,父親拿了一份數學模擬考試的試卷給他做,滿分100分的試卷,他辛苦做完後,只得了5分。被列為後進生的痛苦一直延續到中學。初三分班的時候,郎鹹平被分到“放牛班”。“放牛班”就是不升學班,專門給後進生開的班,這個班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當時社會最底層家庭的孩子。因為班裡同學都沒接受過太多的家庭教育,流氓和“太保”之類的同學也多。中學時代的郎鹹平,在學校幾乎是天天打架。

  三、改變命運的那次作弊

  郎鹹平開始喜歡做學問也是從這個放牛班開始的。據他自己回憶說,“當時的理想就是準備出來先做木工學徒,再開個木工廠。”因為他媽媽學的是化工,所以在學校教化學。她在臺灣是化學界的名師,所以忙著到各地補習班教書。一個星期最多教到76個小時的課,為了養家,非常辛苦。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堅強、慈愛。郎鹹平的母親也很愛孩子們。正是母親的德行潛移默化影響了少年時代的郎鹹平,恍惚的少年,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他放棄了想做木工學徒的想法,用心做學問,選擇了繼續升學念高中。

  中考前3個月,郎鹹平感到了唸書的壓力,因為這時候念課本肯定來不及,就只好念“考前30分”,那是給考生在考前30分鐘“臨時抱佛腳”用的一種複習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中考前2個月的第二次模擬考,郎鹹平考了500多名,到中考前1個月的第三次模擬考,居然考到了300多名。等他參加中考時,竟然意外地考上了學校裡只有300人考上的高中,就是因為這樣一次考試,完全改變了他的命運。

  中學畢業後,郎鹹平順利考入了臺中的東海大學讀經濟。

  據郎鹹平自己回憶,他能走上鑽研學問的道路,和大學時的一段境遇有關。當時東海大學經濟系的微積分課程要求很嚴。該門課總共8個學分,要念兩個學期。而且一學期得考4次月考。郎鹹平第一次只考了60分,第二次月考時就想走捷徑,考試的時候作弊,抄同學的試卷,結果被老師抓到了,得了零分。“當時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忽然有一種想法,決定好好地念。我每天很用功地念到半夜二三點,當時就感覺好像哪根筋不對勁,我就不信考不過。結果一個月下來,忽然發現,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我也忽然發現微積分竟然也有很多樂趣,很多解不開的題一旦解開了很有成就感。”

  第三次和第四次兩次月考考下來,平均分竟達99分。郎鹹平忽然覺得自己好像沒有那麼笨,這是他這平生第一次有這種“聰明的感覺”。熟能生巧,只要掌握了方法,一切似乎並沒有那麼難,郎鹹平不斷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觸類旁通,其他科目例如經濟學也考得很好,都是90分以上。

  再回憶起大學時代的他,郎鹹平很感謝當年他抓作弊的老師,因為那一次改變了他的一生。

  四、出國留學考託福和gre

  研究所的第二年的時候,在《工商時報》做記者的同學把郎鹹平介紹到了報社當金融記者。在臺灣,記者這個職業是不被年輕人當做終身的職業,通常做個兩三年就會轉業。做了兩年記者之後他開始考慮跳槽轉業,但是職場似乎總跟他作對,忙乎一陣過後,他始終未能謀得滿意的職位。無奈之下,郎鹹平只有考慮出國留學了。但是他也沒時間念託福和gre,考試的時候,托福考了550分,gre考了1640分,這樣的分數是很差的。他申請了7所美國大學,只有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作了回應,而且沒有獎學金。年輕的郎鹹平當時陷入了茫然,難道自己真的像老師所說的那樣,是一個沒有什麼前途的學生?因為這所學校是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學校。後來他倒了美國才知道,沃頓商學院在美國是大名鼎鼎的。

  五、攻讀博士學位

  郎鹹平在沃頓申請了商業經濟系。在東海和臺大唸書時,他總覺得自己的水平不錯,但進入真正的學術殿堂後,郎鹹平才發現課程太難,根本聽不懂。特別是跟經濟系博士生一起修《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門課。考試出來的成績都是c。後來因為平時上課表現還不錯,從來不遲到、不早退,助教才幫了個大忙,把c改了個b-,這才得以繼續留下來。

  那次考試之後,不服輸的勁頭鼓勵他發奮努力,最後,郎鹹平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透過考核,此時的郎鹹平才認為自己掌握了一些學習的竅門。

  1985年,郎鹹平在沃頓開始寫博士論文。起初,因為沒有膽量做公司財務的課題,他只想做投資學方面的論文。在他看來,自己是不可能適合做那種軟科學的,也不可能打進那個小圈圈。

  郎鹹平總共才花了兩年半時間就拿到了金融學博士學位。這在沃頓創校100餘年的歷史上可以說是非常快的了。

  六、回國發展

  博士畢業後,郎鹹平先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密執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和紐約大學任教,其間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文,逐步奠定了自己在該領域的學術地位。

  然而,異國平靜的學術生涯,在郎鹹平看來又有一絲沉悶。在談到那段日子的時候,他這樣回憶當時的想法:“都快40歲的時候,發現沒有什麼成就感了,因為在那邊太專業。對這個社會沒有什麼貢獻,有的時候常常看到電視,看到播出中國,心裡面就覺得有點酸酸的,所以一有機會的話就會想到回國。”

  1994年,郎鹹平抵港,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從此,郎鹹平由一名亞洲與中國經濟的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

  2000年底,郎鹹平在香港立法局與眾投資銀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演繹了一場“孤膽學者舌戰世界十大投行”的壯舉,至今仍然為人津津樂道。

  2001年底,郎鹹平進入內地證券市場。他提出:“應當審慎地提出一個‘新監管’思維,考慮如何在大陸法系架構下,儘快融入‘辯方舉證’和‘集體訴訟’這兩項保護小股東的規則。

  之後,郎鹹平炮轟德隆、三叩tcl、四問海爾、七敲格林柯爾,在媒體間掀起一場“郎旋風”。褒之曰:體現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深厚學術功底和知識分子為國為民的俠義胸襟。貶之曰:不諳中國國情的“民企殺手”,只為出風頭的狂人。

  郎鹹平說:“我情願往國內走,我不願往美國走,因為在這邊你會受到重視,你的意見受到重視,你能夠為這個國家的老百姓做一些事情,雖然我只做了個開頭,提出了一些觀念,但是還是很重要。”

  2004年,郎鹹平48歲,他已是香港中文大學和內地長江商學院合聘教授。

  郎鹹平讀書故事感悟:

  成名後的郎鹹平多次談到自己的求學生涯,他說,自己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精英,從小就不是。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經歷一些人、一些事以後,才會有所改變,普通人是這樣,名人也是如此。

  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 篇9

  “潑”醒兒子

  一貫低調的老蓋茨從不誇耀自己在兒子成功道路上扮演的角色。他在2005年一次慈善組織領導人會議演說中說:“作為一個父親,我從未想過那個在我住所里長大、吃我的食物、用我的名字、還愛頂嘴的小子有一天會成為我的老闆。但這確實發生了。”實際上,改變蓋茨這個“問題少年”人生軌跡的人正是老蓋茨。

  老蓋茨和妻子瑪麗育有3個孩子:大女兒克麗絲蒂、兒子蓋茨和小女兒莉比。蓋茨從小就表現出極高的學習興趣和天賦,小小年紀就通讀《世界大百科全書》。為鼓勵他閱讀,老蓋茨夫婦在這方面毫不吝嗇,只要是他想看的書,一律買下。

  到11歲時,蓋茨開始向父母丟擲千奇百怪的問題,為難他們。在老蓋茨看來,“這挺有意思,相當不錯”,卻給母親瑪麗帶來困擾。另外,步入青春期的蓋茨試圖擺脫母親的控制,對保持房間整潔、準時吃飯、別咬鉛筆頭等要求產生牴觸情緒,母子之間時常發生爭執。

  “他那時很招人煩,”妹妹莉比回憶說。老蓋茨在採訪中也承認,11歲後的蓋茨成了讓家長頭疼的孩子。

  母子矛盾在蓋茨12歲的一天達到高潮。蓋茨在餐桌上對著母親粗魯地大喊大叫,言辭充滿譏諷和孩子氣的自以為是。一向冷靜的矛盾調停者老蓋茨終於怒了,端起一杯涼水,潑到兒子臉上。喊叫停止了。回過神來的蓋茨突然對父親說:“謝謝淋浴。”

  給予獨立

  蓋茨一家對這次“潑水事件”記憶深刻,它不僅成為蓋茨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讓“憤青”一夜之間變得成熟,也改變了老蓋茨對子女教育的看法。在孩子們眼中,以律師為業的老蓋茨在家也保持嚴謹、冷靜,不易親近。“他回到家裡,坐下休息,然後吃晚餐。從來沒有發生過"給我一個擁抱"之類的場景,”克麗絲蒂回憶說,但蓋茨頂撞母親的行為讓他嚴重“失控”。

  這件事後,老蓋茨夫婦帶兒子接受心理諮詢。蓋茨告訴心理醫生:“我想與父母爭奪控制權。”醫生於是建議老蓋茨夫婦,他們的兒子最終會贏得這場爭取獨立的“戰爭”,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讓他獨立。

  老蓋茨夫婦最終接受醫生的建議。考慮到私立學校能給孩子更多自由發展空間,他們替蓋茨在一所私立中學報了名。正是在這所學校裡,蓋茨結識了改變他一生的重要“夥伴”——電腦。

  從13歲起,蓋茨享有絕大多數同齡人享受不到的自由。父母允許他晚上獨自去華盛頓大學用電腦,在假期四處旅遊、打工。他曾在華盛頓州首府奧林匹亞當州議會服務生,在首都華盛頓當過國會服務生。高中時,他還休學一段時間,跑到華盛頓州南部的一座發電廠做電腦程式設計員。

  在這段“天馬行空”的自由成長期,蓋茨認識了後來與他一起創辦微軟的保羅·艾倫。兩人第一次合作成果是一款統計道路車流量的計算機軟體。

  1975年,身為哈佛大學三年級學生的.蓋茨決定退學,與艾倫共同創業。兒子的決定令老蓋茨夫婦震驚不已。老蓋茨夫婦最後還是勉強同意兒子的選擇,支援他去新墨西哥州創業。

  全力支援

  創立微軟後,蓋茨決定將公司遷回西雅圖,主要“吸引力”就是父母的全力支援。他自己也在離父母家不遠的一所住宅裡安頓下來。母親瑪麗為忙於事業的蓋茨僱了一個保姆,負責為他打掃房間,保證他參加重要會議時能有件乾淨襯衣穿。老蓋茨則給予兒子事業上的支援。他利用自己當律師建立的社會關係,向西雅圖的商業人士大力“推銷”微軟;他所在的律師公司成為微軟當時最大的客戶。1980年,他施展自己的口才,說服兒子的大學同學史蒂夫·鮑爾默輟學加入微軟。鮑爾默如今是微軟執行長。

  在微軟公司準備上市前,蓋茨擔心上市會分散員工精力。老蓋茨安撫兒子的緊張情緒,解除他的後顧之憂。最終,微軟成功上市,蓋茨一夜成為億萬富翁。

  勸子“從善”

  兒子一夜成名後,老蓋茨夫婦又面臨另一項挑戰:勸說蓋茨把錢用於慈善事業。蓋茨當時只想專心發展微軟的事業,不願分散精力做慈善。為此,在老蓋茨的辦公室裡,蓋茨和母親瑪麗在“潑水事件”多年後再次發生爭吵。

  最終,瑪麗成功說服兒子在微軟內部為慈善機構“聯合勸募會”募捐。之後,蓋茨又跟隨母親加入“聯合勸募會”董事會。隨著蓋茨的財富不斷增加,西雅圖地區慈善機構向他發出的求助申請越來越多。蓋茨原本打算等自己60歲退休後再一心投身慈善事業,但1994年母親患乳腺癌去世,加速了他投身慈善的步伐。

  瑪麗的葬禮結束後,已年過七旬的老蓋茨向兒子提議建立一個正式的慈善機構,由他負責申請審查和撥款。一個星期後,蓋茨拿出1億美元作為起步資金,建立“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老蓋茨是最初的管理者之一。在自家廚房餐桌上,老蓋茨簽出基金會第一張支票,向西雅圖一個癌症治療專案捐贈8萬美元。

  慈善基金會創立至今的十多年間,老蓋茨每天出現在基金會辦公室,精心打理兒子的慈善事業。去年6月,蓋茨卸任微軟執行董事長,連“人”帶“錢”全部投入慈善事業,父子兩人開始“並肩作戰”。

  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 篇10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音樂家。

  他的童年是不幸的,父親以粗暴的態度逼迫他學習音樂,羽管鍵琴、提琴成了他父親壓迫他的枷鎖,慶幸的是,他那一顆好學的心,竟然沒有被壓滅。他十三歲入戲院樂隊,當大風琴手,十七歲由於慈母去世,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

  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正當他在音樂的世界裡陶醉忘返的時候,他的健康被一連串的傷風、肺病、關節炎、黃熱病摧折了。更為痛心的是,二、三十歲的時候,他的耳朵變聾了。耳朵對音樂家,該是何等的重要!貝多芬痛苦萬分。他在一封信中說:“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兩年以來我躲避著一切交際,因為我不可能與人說話:我聾了。要是我幹著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我的行當裡這是可怕的遭遇啊!”

  大難臨頭,出路何在了貝多芬把音樂當作他的避難所,他勇敢地向命運挑戰,不顧雙耳的轟轟作響,一件又一件地完成著他的作品,有時同時寫三四件東西。貝多芬忍受著艱難的“酷刑”工作著,他堅定而樂觀地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有一次,貝多芬指揮預奏,由於他聽不見臺上的歌唱,一下子亂了套。一位指揮提議暫休。之後,又重新開始。可是,這一次又同樣地亂套了,又不得不宣佈第二次暫休。這時,貝多芬不安起來,他急匆匆跑回家去,一頭紮在床上,雙手捂著臉,連晚飯也沒有吃。

  兩年過去了,他又指揮起《合唱交響曲》。這一次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劇場裡群情激昂,喝采連聲。但這一切他都沒有聽見。直到一位女歌唱演員牽著他的手面向觀眾時,他才看到人們在向他揮舞帽子,熱烈鼓掌。

  貝多芬就是這樣一個在厄運中不屆不撓鬥爭、學習的人。

  在貝多芬逝世前一年,他這樣說:“我的箴言始終是:無日不動筆。如果我有時讓藝術之神磕睡,也只為要它醒後更興奮。我還希望再留幾件大作品在世界上,然後如老小孩一般,我將在一些好人中間結束我塵世的途程。”

  貝多芬勤勞了一生,他得到了幸福的安眠。

  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 篇11

  6月25日,無臂少年楊彬從網上查得今年參加高考的成績為509分,能夠上今年的二本一分數線,他趕緊用手機向關愛他的人們報告這一喜訊,我要讀大學了!媽媽田祚梅在一旁露出欣慰的笑容。

  意外折翅

  1994年農曆三月初五日,是東瀼口鎮東瀼口村村民田祚梅終生難忘的日子,她只差6天就滿三歲的愛子楊彬因觸電失去了雙臂。

  當天,田祚梅正在為鄰居幫忙做事,楊彬與大他兩歲的堂姐在家中玩,年幼無知的他悄悄地來到屋後玩耍。楊彬無意中走到放在一塊大石頭的變壓器邊,好奇心地用小手去觸控變壓器,被高壓電瞬間擊中,雙臂嚴重燒傷。

  田祚梅發現後迅速將楊彬送到附近的醫院,醫生檢視傷情後當即建議截肢保命,田祚梅仍堅持治療一段時間再看。在住院救治20多天後,楊彬被燒傷的手臂不見有好轉的跡象,醫生向田祚梅下發最後通牒,再不截肢,楊彬的性命難保。經過艱難地決擇後,田祚梅只好滿含眼淚地在手術意見書上籤了字,楊彬用雙臂換回了一條生命。

  出院後,楊彬再也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快樂地遊戲和玩耍,甚至連吃飯、穿衣、洗臉、上廁所這些簡單的事都無法完成。

  掙扎飛翔

  4歲時,楊彬看見堂姐正在做作業,他覺得好奇,就向堂姐要了一張紙和一支筆用腳開始比畫起來。剛開始寫字,腳指夾筆要麼夾不穩、要麼力度不夠,總是無法寫出堂姐用手寫的字那樣好。

  雖寫不好字,我沒有失落感,反而覺得好玩,特別有新鮮感。此後,楊彬每天都鬧著要用腳學寫字。田祚梅在家只要有空就教楊彬識字、用腳寫字,從1開始練習起。沒有識字卡,田祚梅就拿出舊撲克讓楊彬認上面的數字,並學著寫;沒有紙和筆,楊彬就向堂姐要一些沒有用的草稿紙勤加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時間久了,楊彬的腳逐漸靈活起來,學會了用腳握筆寫字,到6歲時,楊彬用腳寫的字達到了小學一年級學生寫字的水平。當年秋季學期,田祚梅與丈夫楊勇商量著把楊彬送到附近的東瀼口小學上學。

  田祚梅揹著楊彬來到3公里遠的學校,向學校校長講明瞭情況。校長尤德宇當即要求楊彬用腳寫兩個字看看。韓永春迅速搬來登子,讓楊彬用腳寫字。尤德宇看到楊彬用一雙腳魔法般地寫出一些漂亮的漢字後,深受感動,隨即把附近的老師全都叫來觀看。這個娃太有毅力了,寫的字超過了小學一年級的水平。在場的劉老師看後感慨地說,說完激動地將楊彬抱起來在操場上轉了幾圈。因楊彬未能按時入學,也就沒有課本,班主任找到了一套舊教課書,把新書送給了楊彬。從此,楊彬順利地踏進了學校校門,開始了艱難的求學之旅。

  在學會用腳寫字後,楊彬對同學們用筷子吃飯有了強烈的好奇感,他決定要學會用腳拿筷子。用腳夾勺子吃飯本來就是一件很艱難的事,用腳夾筷子更是難於上青天。

  最初,楊彬用腳夾筷子,感覺特別不靈活,兩支筷子總是轉不動,無法夾菜。他就又改用勺子,過一段時間後,又開始練習用筷子。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堅持,他成功了,到時9歲時就能把一雙筷子在腳下運用自如,夾菜、吃飯均可完成。

  從小學四年級起,數學中要用三角板、圓規等學習工具。在寫字之外,如何用好新的學習工具,又成了擺在楊彬面的難題。每次遇到新問題或麻煩事,楊彬從沒有失望過、氣餒過,他總是以一種好奇的心態去面對,用一種強烈的自尊心去挑戰極限。漸漸地,一雙腳能開啟文具盒,能用好三角板,能使用橡皮擦、開抽屜鎖。

  當完成寫字、用三角板和橡皮擦等練習後,在一段時期內用圓規可難到了楊彬。用腳把圓規從文具盒中取出後,能分開一定的角度,也可放到練習本上去,就是不能轉動。楊彬介紹起當時練習的過程來仍是滿期臉的自信。透過冥思苦想後,楊彬想到了用另一隻腳去幫忙,當用一隻腳穩住圓規,別一隻腳轉動幫忙時,圓規真的動了起來。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堅持和練習,楊彬的一雙腳能畫出無論大小的標準圓。

  再後來,楊彬學會了用腳漱口、開門鎖、寫毛筆字,還學會了用腳打電話、發簡訊、用電腦。除了不能用腳穿衣褲、洗臉外,其它的動作只要別人能用手完成的,楊彬幾乎都可以為一雙靈巧地腳去完成。在外人的眼中,楊彬練用腳練就了一些絕技,而對他本人來說,只是一種簡單的求生本領。

  愛心護航

  楊彬上小學的前一個星期,田祚梅每天清早就把他送到學校,一直等到放學後又把他揹回家。堅持一個星期後,老師和同學們都熟悉了楊彬,自發地幫助楊彬做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田祚梅就早晨把他送到學校,回家忙一陣農活,待到放學的時間就去學校把楊彬接回來。

  一年級第一學期結束後,楊彬語文考了100分、數學98分。我收到楊彬的成績單後就暗下決心:再苦再累也要將他培養成材。從此,田祚梅陪楊彬踏上漫漫求學之路。

  小學畢業,楊彬以全A的好成績順利進入了雷家坪初中。田祚梅在學校附近住了下來,盡全力為他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並特意為他做了一張小課桌和一個高凳子。父親楊勇則在鎮裡一家煤礦開車賺取生活費養家餬口。

  初中畢業時,楊彬以585分的好成績順利考入巴東一中。在縣殘聯的關照下,田祚梅搬到了巴一中附近,全力照料楊彬的起居。

  從楊彬上小學一直到高中畢業,無論是老師、同學,還是全社會的人都在關心他。田祚梅感激地說。

  楊彬上小學時的一個冬天,班上一位女同學的媽媽到學校無意間看到楊彬正在用一雙赤裸的腳寫字,回家後特地編制了一雙毛線襪子送給楊彬;冬天上學時,韓永春老師總是給楊彬腳下放一個小火爐;同學們幫助他上廁所、打飯、餵飯,爭先恐後地幫助他。與他同班的女同學彭了就住在楊彬家的樓下,只要天一下雨,她就會主動為楊彬打傘。三年來,從未間斷過。上高三時,有個60多歲的老人將500元現金交到班主任手中,讓其轉給楊彬,卻始終不透露自己的姓名

  當得知今年楊彬考出509分的好成績後,縣殘聯主動到楊彬家,幫忙他選擇學校,填寫志願,表示一直把他送進大學的校園。

  採訪結束時,楊彬告訴記者,他現在想讀三峽大學的財務管理系,大學畢業還要攻讀研究生,一定要學得更多的知識,將來回報社會,為社會作貢獻。

  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 篇12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紮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裡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付出總有回報,由於鄧亞萍的執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隊裡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麵吃。

  在隊裡練習全臺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溼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溼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檯再練。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繫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並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勵志的現代名人故事 篇13

  喬丹很喜歡打籃球。每個星期六,他跟著哥哥賴瑞和羅尼去公園,希望能跟他們一起打球。如果另一個常和他們一起打球的男孩沒來,他們就會讓喬丹上場。可是,有個叫馬克的男孩總是找喬丹麻煩,而且馬克在他們之中個子最高。“怎麼啦,小喬丹,太矮了吧?”馬克在喬丹面前揮舞著雙臂。“這裡!”賴瑞高喊。喬丹想把球傳過去,馬克卻伸出長長的手臂把球拍掉了。球落到其他隊友手中,那個孩子上籃得分,比賽就此結束。

  “真的很對不起。如果我長得高一點,就不會這樣了。”喬丹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道歉,雖然並沒有人責怪他。哥哥羅尼安慰他:“小弟,你今天打得不錯。沒關係,下次我們會贏回來的。”

  他們回到家,喬丹走進廚房,媽媽正在準備晚餐。他還是很沮喪,媽媽一看就知道怎麼了。“你們今天輸了,是嗎?”喬丹點點頭。他靜靜地坐了一會兒,開口問媽媽:“我怎樣才能長高一點兒啊?”媽媽一般能回答很多問題,不過,今天這個問題有點兒難。她一邊給晚餐要吃的烤雞撒上鹽和胡椒,一邊思索。突然,她面露微笑,看著喬丹說:“鹽。”

  “鹽?”喬丹望著媽媽。她說:“在鞋子裡放鹽。每天晚上在你的鞋子裡撒一些鹽,然後禱告。很快,你就會長高了!”

  “鞋子裡放鹽?”喬丹反覆想著這句話。媽媽一定在開玩笑。他望著窗外,想不通為什麼鹽能幫助他長高。他注意到媽媽在花園裡種玫瑰花,那些五顏六色的花沿著籬笆長得高高的。他記得那些花剛種下去的樣子。喬丹精神為之一振。既然媽媽知道怎麼讓玫瑰花長高,或許她說的是真的,在我的鞋子裡撒些鹽,真的能讓我長高吧!

  喬丹越想越興奮,在廚房裡轉來轉去,不停地問問題。“媽媽,長高需要多久?你想我會長到多高?”媽媽微笑著坐在旁邊,向他解釋:“要讓這個辦法有效,最重要的是你有耐心,照我的話去做,還要每天晚上誠心禱告。”喬丹專心聽完,但還是有些疑惑地說:“好吧,媽媽,我會有耐心。可是這跟禱告有什麼關係啊?”“絕對有關係。”媽媽擁抱著他說,“去洗臉洗手,叫哥哥姐姐來吃晚餐吧。”喬丹衝出廚房,差點撞上正走進來的爸爸。“他怎麼了?”爸爸問。“哦,跟平常一樣……”媽媽笑著說,“追逐夢想。”

  晚餐的時候,媽媽注意到喬丹幾乎什麼都沒吃。他沉浸在長高的幻想裡。“喬丹,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你不吃東西就不會長高,尤其是蔬菜。”媽媽說。“可是我不餓。”他說。媽媽揚起眉毛,嚴肅地看著他。喬丹慢慢地拿起叉子,一口口吃了起來。沒多久,他就吃光了盤子裡所有的食物,還想要更多。睡覺前,喬丹把他最心愛的球鞋放在畫有身高尺的牆邊。接著他換上睡衣,做了禱告,跳上床去,進入夢鄉。

  媽媽進房間時,喬丹已睡著了。她從喬丹的表情看得出來,喬丹正在夢裡打籃球。媽媽撒了一些鹽在他鞋子裡,走到他身邊安靜地禱告,就像她為其他幾個孩子做的一樣。“親愛的上帝,請幫助喬丹夢想成真,讓他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主啊!請讓他明天比今天長高一點點,好嗎?謝謝,阿門。”那個晚上以後,喬丹無論去哪個地方,都穿著他最心愛的球鞋,甚至連上教堂也不例外。星期六,他不再跟著哥哥去公園打球,他留在家裡練習,希望等長高几釐米以後,再到公園去。

  經過兩個月的努力練習、耐心等待和虔誠禱告,喬丹站在牆邊量身高。可是他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他很失望,但並沒有懷疑媽媽的話。喬丹想:我一定要有耐心,就像媽媽說的一樣。而他也的確這麼做了。他又努力練習了兩個月,可還是沒有長高。喬丹有一點兒難過,不只是因為他連一釐米也沒有長高,同時也很懷念和賴瑞以及羅尼一起打球的日子,這可不包括被馬克找麻煩。又到了星期六,哥哥找他一起去公園打球,他不肯。媽媽開始擔心了。她看見喬丹獨自坐在臺階上,便對爸爸說:“你應該跟他談一談!”

  爸爸在喬丹身邊坐下。“怎麼啦,兒子?你很久沒跟哥哥去公園打籃球了。你還好嗎?”喬丹沒吭聲。過了一會兒,他看著爸爸說:“本來以為我會長高几釐米的。我照著媽媽的話做了,可是什麼也沒有改變。”爸爸問:“喬丹,你為什麼想長高?”“如果我能長高一點兒,就可以把球打好,為我們隊贏球。”喬丹說。“可你已經是個好球員了,你具備了贏球需要的條件,這個很重要。”爸爸在喬丹胸前輕輕拍了幾下,“長得高一點兒或許能讓你打得更好,可更重要的是毅力、決心和盡最大的努力,這些才能使你成為贏家。”喬丹想了想爸爸的話。突然,他跳了起來,拔腿就跑。“你去哪裡?”爸爸在他後面大喊。“今天有場比賽,我已經遲到了!”喬丹高聲回答。

  喬丹到公園時,球賽已經開始了。他坐在長條椅上,希望自己也能上場。比賽接近尾聲時,兩隊打成了平局,喬丹的隊友約翰突然跌倒受傷了,不得不退出比賽。他的機會來了。比賽暫停,喬丹的隊友在場邊圍成一圈,喬丹也加入他們。“好,現在平手,我們只要再得一分就夠了。誰來投籃?”羅尼問大家,但他的目光投向喬丹。

  喬丹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他說:“我!”

  哨聲響起,比賽又開始了。馬克照舊來找喬丹麻煩。喬丹不理他。不論身高如何,喬丹一直在練習,他下定決心,今天一定要贏。賴瑞從內側把球傳給喬丹。喬丹接住球,運了幾下,突然加速切入。

  喬丹靠近馬克時,切到馬克的右邊,馬克跟了過來,但喬丹趁馬克的重心還在往右移動時,突然換手切到左邊。他在馬克身後急停跳投,球以漂亮的弧線飛過對手上方,無聲無息地空心入網。兩分!比賽結束。喬丹這一隊贏了!喬丹的夢想實現了!他回過神來,立刻飛也似的一路跑回了家。

  他衝進廚房,興奮地大喊:“我做到了!爸爸,我在那些比我高的人面前投籃了。我們贏了!”賴瑞和羅尼跟著跑進來,一起歡呼慶祝。“沒錯,小弟,你做到了。你贏了這場比賽。”喬丹想起羅尼在比賽暫停時看著他的表情,他說:“不對,是我們贏了這場比賽,不過,我是最棒的。”大家都笑了。從那天以後,媽媽不再把鹽撒在喬丹的鞋子裡。不過喬丹依舊保持著耐心、努力練習和誠心禱告。

  這才是喬丹成為一米九八超級籃球明星的真正原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