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人故事(精選25篇)

經典名人故事(精選25篇)

  想必大家也聽過不少的故事,故事的型別也是有很多的。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收集經典名人故事,大家快來看看吧!

  經典名人故事 篇1

  對於我來說,整個懷孕的過程都非常艱難,所有的人都覺得奇怪,為什麼我懷孕懷得那麼辛苦?比如臉過敏、紅腫;7個月後基本不能躺著睡只能坐著睡;最要命的是在剖腹產的時候,我竟然對麻藥不敏感,推進產房打完麻藥15分鐘後開始做手術,麻醉師採用的是腹膜外麻醉,不是全身麻醉。當醫生將刀劃下去時,我的直觀感受就是:“怎麼那麼痛啊!”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痛呢?之後麻醉師又給我推了一針,再過15分鐘,我還是感覺到刀劃下去的痛。麻醉師都覺得奇怪,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人,心跳血壓全都降下來了,這種情況下應該是不痛的……

  就在這時,我感覺天花板上不停地在開啟一扇又一扇門,後來我才知道醫生給我實施了全身麻醉,我昏睡過去。等我有意識的時候,孩子已經出生了。

  所有這些經歷讓我感嘆:在別人身上很正常的事在我這裡似乎都起了化學變化……不過,現在講起這些,我已經遠沒有當時那種感受了。我覺得女人都有健忘症,很容易遺忘痛苦。

  有人跟陳老師(陳建斌)說:“一定要生兩個孩子,一個孩子會太獨了”,陳老師答:“別,現在千萬別在她面前提這事兒,她懷孕的過程太辛苦了,我們現在不想這個。”我現在也在考慮要不要過兩年再試試。之前有人跟我說這事,我曾很堅決地回應:“不可能,我這個苦是常人想象不出的。”但是,現在卻覺得那種苦還是可以忍受的。

  我懷孕的這個過程對陳建斌觸動也挺大的。他當時心理壓力非常大,很害怕出現緊急狀況。他偷偷地去寺裡求佛,每天逗我開心。所以,在金鷹獎頒獎的舞臺上他流淚了,當時挺讓我意外的,還開玩笑說他表演的太好了,但我知道他是真情流露。在等候的間隙我出去了一趟,因為覺得現場空氣不好,座位又硬又小,加上沒吃飯,我幾乎坐不住了。後來,他跟了出去,這些他都看在眼裡,很心疼我。那時他一直在掩飾自己的情緒,等到上臺的時候已經抑制不住了……

  在產房外面,陳建斌的焦灼心情都被家人用DV錄下來了,他一直來回踱步,揹著手故做輕鬆,偶爾還跟其他人聊聊房產的話題。當護士用小嬰兒車把兒子推出來時,陳建斌在那兒急切地說:“盯住了,給我盯住了,別抱錯了!”醫生推得很快,我媽、我妹、小姨就跟著跑……通常,這時很多爸爸都去顧孩子了,但是陳建斌在等我,我被推出來的時候,朦朧中看到他關切的臉。

  有時候看陳建斌抱著孩子專注的神情,我有種幸福得想哭的感覺。兒子已經睡了,他坐在那兒可以看上半天,他經常給兒子讀詩,此時兒子的神情馬上變得很專注。

  經典名人故事 篇2

  對愛因斯坦來說,沒有任何新的成果,來為他最後的幾年增添光彩。他最後一次偉大的突破,沒有任何人追隨。

  漸漸地,他從自己已取得的物理成就中脫離出來,進入高等研究所。他再也不曾造訪歐洲。他從不開車,也不搭飛機,朋友圈日益縮小,數學家哥德爾是他小小天空中最明亮的星。他再也享受不到當年在柏林時,那種知識精英間的單純的情誼。到了晚年,他坦承,和包括妻兒在內的親密關係都失敗了。

  在他76歲的生命終止前,愛因斯坦對於自己的盛名感到不好意思。在1955年3月,他到達生命終點前的一個月,他對老友、比利時女王私下吐露:“對我一生研究成果過度誇大的崇拜,讓我覺得很不舒服,我感覺被逼著把自己想成一個騙子。”

  去世前一天,他要來他最新版本的大一統理論文章,並且做了一些計算。他沒有為了延續生命而戰鬥,他告訴秘書杜卡斯:“極盡人事去延長生命是缺乏品位的。我的本分已盡,是該離開的時候了。”

  經典名人故事 篇3

  經過30年的追求,黃偉明終於取得成功。其中,他創作和導演的612集電視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深受觀眾喜愛,市場價值達到30億元,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值錢的動畫形象!從職業高中畢業的黃偉明,是透過怎樣的艱苦奮鬥,才變成中國原創動漫的領軍人物?

  黃偉明的父親是教師,平時不僅喜歡放動畫片,還喜歡在草稿紙上畫各種動物,有時是小兔子,有時是大笨象……然後根據需要,用蠟筆塗上不同的顏色,讓他的畫維妙維肖。由於受到父親的影響,黃偉明從童年時代起,就喜歡看動畫片和畫畫,他說,只要能畫漫畫就很開心。

  初中畢業選擇求學目標時,本來黃偉明想學習美術,可是他的母親認為,學習美術沒有發展前途,想形成氣候十分艱難;最好學習旅遊,以便將來好找工作。在母親的勸說下,黃偉明進入廣州市旅遊職業高中,學習當時很熱門的旅遊專業。

  從廣州市旅遊職業高中畢業後,對美術情有獨鍾的黃偉明,雖然先後到酒店和影視公司工作,但是他仍然記著自己的夢想,堅持利用業餘時間創作漫畫,並向香港的報紙投稿,他的畫基本都順利被採用。

  不論在哪裡上班,黃偉明總是想著漫畫,後來他乾脆辭去工作,用自己掙的錢去加拿大紅鹿大學勤工儉學,系統地學習藝術設計,並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動畫。黃偉明認為,能夠畫出好畫,是搞動畫的基礎,因此他刻苦地訓練美術各方面的基本功。

  在加拿大讀書期間,黃偉明儘量抽時間去打工,盡力掙學費和生活費。每天晚上打完工回到住處,他就開始挑燈夜戰,根據自己和眾多海外華人的生活經歷進行創作,他的作品在各地報紙上連載後,引起無數讀者的熱烈共鳴。

  以優異的成績從加拿大紅鹿大學畢業回到中國,剛開始黃偉明以做平面設計為主,不久後便嘗試做動畫。他想,也許做以動物為主角的片子,比做人物的更受觀眾歡迎。因而,他準備做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講述羊跟狼的故事,以羊和狼兩大族群間妙趣橫生的鬥爭為主線,加入令人忍俊不禁的情節與對白,讓內容更加充實有趣。

  與投資人簽定合作協議後,黃偉明立即動手創作劇本。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編寫劇本的故事大綱,設計每個角色和各種場景。團隊成員們每天從早忙到晚,經常加班到深夜,有時甚至不回家,他們放很多瑜伽墊在辦公室,每當實在疲倦的時候,就將瑜伽墊鋪在地板上睡覺。

  擔任總導演的黃偉明,更是忙得連睡覺的時間也沒有,他總是在辦公室天馬行空地構思,再用筆將奇思妙想畫出來。他的腦海中整天都被各種各樣的形象充斥著,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創作天地裡;即使他偶爾躺下休息,心中想著的也全是動畫片裡的情節,有時想著想著,就會有靈感油然而生。於是,為了積累創作素材,他在枕邊放了筆和本子,隨時把好的靈感記下來。

  在黃偉明的眼裡,幽默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想擠,總是有的。沒有什麼東西繪畫的時候,他往往會對著鏡子做出各式各樣的搞笑表情,從而描繪幽默的動漫形象,劇本中的不少角色,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當初設計灰太狼的形象時,黃偉明並沒有刻意將自己當作模特,然而畫著畫著他就發現,不知不覺中把那個被紅太狼用平底鍋追著到處跑的灰太狼畫得跟自己越來越像,簡直就是他的化身:單層的眼皮、低垂的眼角、厚實的鼻子;咧嘴大笑的時候,嘴角高高地上揚,居然兩邊都上揚到耳根!

  《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第1部、1-40集製作完成後,在杭州電視臺首播,接著在多家電視臺播出,收視率逐漸攀升,市場前景特別良好。隨後,在電視臺的催促下,黃偉明又帶領著團隊成員們,聚精會神地趕製該片的第2-11部、41-612集。

  善於胡思亂想的黃偉明,每天都會想出許多讓人捧腹的冷笑話,彷彿山間悠悠的小溪,源源不斷地流入他的作品裡。就是這種無厘頭的冷笑話,讓他的動畫片擁有非常奔放的釋放力,惹得不少觀眾笑痛肚皮。他還把當下的各種流行元素,十分巧妙地融入到劇本中,讓故事更加富有時代氣息。

  最初創作《喜羊羊與灰太狼》,黃偉明只是打算做給小朋友看,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播出後不但受到小朋友們的喜愛,而且得到無數白領的追捧;後來電影版在全國上映,馬上成為國產動畫票房冠軍。

  隨著電視、電影的播出,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形象幾乎家喻戶曉,很多商家得到授權後,製造出許多種衍生產品,諸如文具、圖書、服裝、音像、玩偶……所以,這部片子的市場價值成直線飆升,目前將超過30億元。

  從喜歡畫畫到《喜羊羊與灰太狼》首播,黃偉明已經追求夢想30年,透過鍥而不捨的努力,他終於成為著名的漫畫家、動畫導演。

  經典名人故事 篇4

  畢加索出名以後,仿照他的畫的人與日增多,一時弄得真假難辨。一天,一個專門販賣藝術品的商人見到了畢加索的壁畫《和諧》,他對畫面所表現的十分不解。為了充分了解畢加索的繪畫風格,謹防上當,他專程帶了另一幅簽有畢加索名字的畫來求教於畢加索。商人開門見山地問畢加索:“為什麼在您的壁畫《和諧》中,魚在鳥籠裡,鳥反而在魚缸裡呢?”畢加索不假思索地答道:“在和諧中一切都是可能的。”這時,商人取出那幅畫,想證實一下這幅是不是畢加索的真跡。畢加索向那幅畫瞥了一眼,輕蔑地說道:“冒牌貨!”透過這次會面,商人似乎領悟了畢加索繪畫的奧秘,於是,事隔不久,商人又興沖沖地拿了一幅畢加索的畫來找畢加索,問他這幅畫是真是假。畢加索看也沒看便答道:“冒牌貨!”“可是,先生,”商人急了,喊叫道,“這幅畫可是您不久前親筆畫的,當時我在場!”畢加索微笑著聳聳肩膀,說:“我自己有時也畫冒牌貨。”

  經典名人故事 篇5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英國思想家羅素,在1914年來到中國的四川。

  當時候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氣非常悶熱,羅素和陪同他的幾個人坐著那種兩人抬的竹轎上峨眉山。山路非常陡峭險峻,幾位轎伕累得大汗淋漓。作為思想家和文學家的羅素,此情此景使他沒有心情觀賞峨眉山的奇觀,而是思考起幾位轎伕的心情來。他想,轎伕們一定痛恨他們幾位坐轎的人,這樣熱的天氣,還要他們抬著上山,甚至他們或許正思考,為什麼自己是抬轎的人而不是坐轎的人?

  羅素正思考著的時候候,到了山腰的一個小平臺,陪同的人讓轎伕停下來休息。羅素下了竹轎,認真地觀察轎伕的表情,很想去寬慰一下辛苦的轎伕們。

  可是,他看到轎伕們坐在一起,拿出菸斗,有說有笑,講著很開心的事情,絲毫沒有怪怨天氣和坐轎人的意思。他們還饒有趣味地給羅素講自己家鄉的笑話,還給這位大哲學家出了一道智力題:“你能用11畫,寫出兩個中國人的名字嗎?”羅素承認不能。轎伕笑呵呵地說出答案:“王一、王二。”羅素陡然心生一絲慚愧和自責,我憑什麼去寬慰他們?我憑什麼認為他們不幸福?

  後來,羅素因此得出了一個著名的人生觀點: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幸福或苦痛是錯誤的。

  經典名人故事 篇6

  第谷·布拉赫,1546年12月14日生於丹麥斯科訥,出身貴族,14歲入哥本哈根大學。第谷從小迷戀天文觀測,終身致力於天文儀器製造和天文研究。他一生積累的觀察資料和資料,對後來的著名天文學家開普勒有極大幫助。

  1576年2月,丹麥國王將丹麥海峽中的汶風島賜給第谷,並撥鉅款讓第谷在島上修建大型天文臺。這座天文臺被譽為“天堡”,它規模宏大,裝置齊全,所用的天文儀器幾乎都是第谷設計製造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第谷象限儀。這座天文臺還有配套的儀器修造廠、印刷所、圖書館、工作室和生活設施。第谷在此工作了21年,重新測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天文資料,他的測量結果與現代值都很接近。

  第谷不斷改進觀測儀器,如在窺管上引入附加的照準器,找到了既精巧又方便的橫向劃分法,提高了儀器的精確度。他測定了大氣折射改正表,為後人的觀測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參照。第谷透過重新測定恆星的位置,編製成比以往更準確的1000多顆恆星的星表。

  1588年國王逝世後,天文臺資金十分困難,第谷艱難地維持了10年,於1597年3月被迫關閉天文臺。1601年10月24日,第谷辭世。

  第谷·布拉赫曾經使用過的望遠鏡。

  經典名人故事 篇7

  匡衡,字稚圭,勤奮學習卻沒有蠟燭。鄰居家有燭光卻穿但是來,此時匡衡就把牆壁鑿個洞引來了鄰家的燭光,用燭光映著書讀。同縣人文不識家裡有很多書,匡衡被他家僱傭勞作,卻不要報酬。主人奇怪地問匡衡,匡衡說:"期望能把主人所有的書都通讀一遍。"主人驚訝,就借給匡衡書,之後他成了大學問家。

  經典名人故事 篇8

  宋時,張詠在成都,聽說寇準當宰相的訊息,告訴他的屬官說: "寇準確是罕見的人才,可惜他的學問還不夠。"這話很快傳到了寇準耳裡,他覺得張詠的話是有道理時。後來,寇準出任陝西,張詠恰好去官從成都回來,寇準供設帷帳,盛情款待。張詠將要回去,寇準親自送到城郊,臨別-德育名人小故事

  時問道: "您有什麼教導我嗎?"張詠見寇準恭恭敬敬,尊重比自己職位低的人,心中暗暗讚賞。他說: "《霍光傳》不可不讀!"

  寇準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回到家裡,找出《霍光傳》認真研讀起來。當讀到"不學無術"一句,不禁笑了起來,恍然道: "這就是張詠說我的那句話了。"

  經典名人故事 篇9

  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幹什麼,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經典名人故事 篇10

  岳飛(1103~1142年)字鵬舉,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1-2]。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位列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南宋抗金英雄岳飛背刺“盡忠報國”四字,昭示愛國心跡,歷來為人稱道。但是岳飛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刺,《宋史》沒有詳細記載,民間流傳有多種版本,一種說法是岳母刺字,激勵岳飛報效國家。也有人考證說,岳飛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使然。岳飛背上的“盡忠報國”究竟從何而來,歷史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岳飛背上刺有“盡忠報國”,歷史上確有其事,很有可能源自岳母鼓勵兒子上戰場的意願,但不是岳母親手所刺。

  《宋史·岳飛傳》有記載,當岳飛入獄之初,秦檜等密議讓何鑄審訊。岳飛義正詞嚴,力陳抗金軍功,愛國何罪之有?並當著何鑄面“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裡”。浩然正氣,令何鑄汗顏詞窮。

  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遊彪認為,岳飛的母親姚氏是一個農家婦女,識字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可能親手在岳飛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個字。但極有可能的是,他母親為了鼓勵他放心去戰場打仗,請人在岳飛背上刺的。

  宋代實行募兵制,為了加強對士兵的管理和控制,要求“刺字為兵”

  關於岳飛背部刺字還有一種說法,岳飛久懷報國之志,曾三次從軍抗金殺敵。他於宣和四年(1122年)19歲時第一次應募入伍,背部刺字大約是此時所為,因為北宋末年“刺字為兵”的制度仍在貫徹執行。所以岳飛在背部刺上“盡忠報國”四字明志。

  遊彪教授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透過分析宋代的兵制,可以推斷岳飛背上的字不是因為他當兵才刺的。

  兩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國家正規軍完全靠募兵的時代。漢唐和元明清都是實行徵兵制,所謂徵兵就是一種兵役,只要是國家的公民,都要被強行服兵役。

  兩宋的募兵制則是國家從老百姓中招募士兵,國家出錢僱傭他們。所以宋代的軍隊都是國家花錢養的僱傭兵,人員來源比較複雜,遊民、饑民和犯過法的人都可以應募入伍,這就加大了管理的難度。

  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為了加強對軍隊的管理和控制,“刺字為兵”就成為了一種規範運作的制度,只要是應募入伍計程車兵,都要刺字作為標記。趙匡胤認為應該把兵和民分開,兵民分開控制,有利於國家的.穩定,有利於皇帝的統治。南宋人牛弁《曲洧舊聞》也說:“藝祖(即宋太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無賴不逞之人,刺字以為兵。”據古書零星記載,一般是取“松煙墨”,入管針(類似於管狀針頭)畫字於身,直刺肌膚,塗以藥酒即成。

  岳飛刺字的內容和部位都不符合宋代士兵刺字的規定。

  宋代有兩種軍隊需要刺字,一種是禁軍,就是國家的作戰部隊;一種是廂軍,相當於現在的工程兵,國家的大型公共工程,比如修橋補路等,都是由廂軍來完成。禁軍和廂軍都有各自固定的番號,為了便於識別和管理,士兵刺字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各自所屬部隊的番號,不會是其他的內容。這樣使得士兵不能隨心所欲地流勸和逃跑。

  還有牢城兵,比如說水滸傳裡面的林沖。他犯罪之後被髮配到滄州當兵,這種兵是帶有徭役性質的,也會刺上諸如牢城第幾指揮之類的標記。

  所以遊彪教授說,從岳飛背部刺字的內容——“盡忠報國”來分析,不可能是他應募當兵的時候刺上去的。而且刺字的部位也不符合宋代的規定,宋代給士兵刺字叫做黥面,最開始刺在臉上,人為地把士兵和社會普通階層分開,這對士兵是一種歧視。

  宋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社會,武將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文官尤其是進士出生的人,社會地位都很高的,武官都受到嚴重的社會歧視。因為當時就是一個尚文的時代,連軍官都受到歧視,更不用說普通計程車兵了。當然也不乏有開明計程車大夫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這種歧視士兵的做法並不太好,希望做一些必要的調整。後來有很多刺字就改刺在手臂、手心、手背或者是虎口上了。

  而且給士兵刺字的目的是防止士兵逃跑或者犯法,便於管理和控制,所以才會選擇刺在臉上和手心手背這些相對明顯的地方。如果像岳飛那樣刺在背上,太隱蔽了,根本沒有任何標誌作用。所以這也說明岳飛背部的“盡忠報國”不符合“刺字為兵”的募兵制度。

  “盡忠報國”為什麼後來誤傳成為了“精忠報國”?

  現在也有一些關於岳飛的史料記載,把“盡忠報國”寫作了“精忠報國”。遊彪教授認為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關係。

  岳飛在對抗金兵入侵的戰鬥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了表彰岳飛,當時的皇帝宋高宗御賜了“精忠岳飛”四個字給岳飛,並且讓手下人做成了一面寫有“精忠岳飛”的旗幟。以後凡是岳飛出征的時候,都會帶上這面寫有“精忠岳飛”的大旗幟。到了明清以後,“盡忠報國”就變成了“精忠報國”,這實際上是明清人的誤解。

  遊彪教授說,明清時期,把“盡忠報國”變為“精忠報國”,更多的是在宣揚一種帝權,因為“精忠”這兩個字是宋高宗御賜的。想要激勵當時的老百姓在國家危難的時候,發揚這樣一種精忠報國的精神。實際上,在元朝的時候,蒙古人佔統治地位,漢人的社會地位相對低下。到了明朝,儘管朱元璋建立起漢人統治的政權,但實際上明朝時期,外患仍然很嚴重,北方的蒙古勢力很強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全體老百姓用這種“精忠報國”的精神來鞏固和捍衛漢人的政權。所以“盡忠報國”就慢慢流傳成了“精忠報國”。

  經典名人故事 篇11

  蘇步青用花生米戒菸

  蘇步青煙癮很大,最初每天最少抽50支菸,後來見同事戒菸成功,他大為觸動,也決定戒菸。但是,煙癮犯時,讓他非常難受,簡直坐立不安。他夫人特意為他炒了許多花生米備著,難受時,就讓他抓一把放進嘴裡嚼一嚼,這樣就有效地轉移了注意力。這一招很管用,在夫人的監督下,十幾天後,蘇步青成功戒菸。

  經典名人故事 篇12

  富蘭克林小時候,有天在家門口遇到一個扛著一把斧頭的男人,男人停下來後和氣地說:“小傢伙,你好,請問家裡有磨刀石嗎?”富蘭克林回答說有後,男人接著說道:“你真是個善良的孩子,那我可以借你家的磨刀石來磨磨這把斧頭嗎?”

  聽了這番讚語,富蘭克林說:“當然沒問題了。”說完立刻扭轉身從家裡拿來了磨刀石。

  “一看就知道你是個聰明仁義的好孩子,我走一路累得夠嗆,你能幫我把斧頭磨上幾分鐘嗎?”

  男人的讚語再次讓富蘭克林聽得心裡甜絲絲的,於是就答應下來,使勁兒地幫他磨起斧頭來。眼看著上學的時間快到了,但富蘭克林依然未能把斧頭磨好,可他說不出停下來的話,就決定放棄上學而幫男人把斧頭磨好。

  等斧頭終於磨好後,富蘭克林想著男人一定會好好感謝他一番,不料他卻衝富蘭克林吼道:“你真是個笨手笨腳的孩子,這麼長時間還沒有磨好,把我的事情都給耽誤了!”

  富蘭克林氣極了,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如此辛苦幫男人做事情,得到的回報竟是一頓斥責。

  不過這件事給了富蘭克林受用一生的警示,日後他向別人講述這件事的時候,最後會這樣說:“面對別人的奉承和讚譽,首先要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

  經典名人故事 篇13

  我們的國家現在實行改革開放,許多外國人到中國訪問、投資、做買賣,這對我們的經濟發展十分有利。如何跟外國人打交道呢?一方面要有禮貌,尊重人家的國格,尊重人家的各種習慣。另一方面也要維護我們的國格國法。盲目排外和崇洋媚外都是錯誤的。這裡講一個馮玉祥將軍對待外國人的故事。

  馮玉祥是著名的愛國將領。他當年擔任陝西督軍的時候,一次接待了兩個外國人。他很有禮貌地請他們坐下,談話。兩個外國人開啟旅行袋。拿出一塊新鮮的野牛肉,要送給馮玉祥。馮玉祥問:“哪裡弄來的野牛肉?”外國人回答:“是我們在終南山打獵打來的。野牛兇得很,不好打。”馮玉祥皺起了眉頭:“你們到終南山打獵,和誰打過招呼?領過許可證嗎?”外國人忙說:“我們打的是野牛,沒有主人,用不著和誰打招呼。”馮玉祥沉下臉說:“終南山在我們中國,是我國的領土。野牛生在這裡,自然歸我國所有,怎麼說沒有主人?你們不經允許,私自獵牛,這是犯法的!我作為地方官,有保護國家主權的責任。你們在中國就要守中國的規矩,不能蠻不講理!”兩個外國人理屈詞窮,只得承認做了錯事。

  經典名人故事 篇14

  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與寬容的思想滲透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讓它們發揮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寬容的智慧:

  陶行知先生的四顆糖的故事體現了寬容的魅力,閃耀著教育者的智慧。寬容是一種美好的教育情感,教育需要寬容,更需要給寬容一個生存的空間,讓寬容“復活”。俗語說:過猶不及,有時候制約太多、束縛太緊,反而不利於發展。

  六尺巷傳奇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是桐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牆發生糾紛。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覆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牆後移三尺。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經典名人故事 篇15

  1973年9月11日至17日,法國總統蓬皮杜應邀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周恩來全程陪同了蓬皮杜總統在中國的訪問。這既是法國也是西方國家第一位元首應邀訪華。它有力地推動了中法關係的發展並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影響。

  17日中午,蓬皮杜一行準備乘法方專機回國,周和部分官員到機場為他們送行。然而天公不作美,在飛機場送行時,下起了大雨。一大批去機場為蓬皮杜送行的群眾,他們冒著磅礴的大雨,淋著雨整齊地列隊站在那裡。在告別時,我方派專人為蓬皮杜及隨行人員撐傘,準備送他們上飛機。不過,西裝革履的蓬皮杜總統,冒著大雨不打傘。

  當時,周的身體很差,一直被病痛所折磨。於是,警衛便想給周打傘。週一把推開雨傘,有些生氣地說:“法國總統沒打傘,而且還有這麼多群眾都淋著雨,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像群眾那樣呢?”聽了周的這番話,警衛和後面的領導都覺得不好意思起來,也都紛紛把傘收了起來。

  周在病痛中依然抱病頑強工作,而且非常注意外交禮節,關心、尊重群眾,這讓所有人都敬佩不已。

  經典名人故事 篇16

  有一次,周總理去一個理髮店理髮。理髮師理完頭髮,正在給周總理刮鬍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下,鋒利的鬍鬚刀立刻在總理的臉上劃開了一道小口子。理髮師見到把周總理的臉刮破了,十分緊張,又感到很愧疚,雙手都不知道放在哪裡好了。令人沒想到的是,周總理邊讓人處理鬍鬚刀劃出的傷口邊和藹地對理髮師說:“沒事沒事,這不怪你,是我的問題,我咳嗽沒有提前跟你講,你在給我刮鬍須,也不知道我要動啊。”

  這件周總理理髮的小事讓我們看到了周總理寬容他人的品德。越是小事越能反映一個人的品德,這也不奇怪為什麼周總理會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了。

  經典名人故事 篇17

  曾獲得過許多令世人羨慕不已的榮譽,但她卻從不因此而陶醉。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曾應邀到她家裡做客,走進屋裡竟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她的一枚金質獎章,不禁大吃一驚,馬上對居里夫人說:現在能夠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協會的金質獎章,是極高也是非常難得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就想讓孩子們從小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決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會一事無成。守著成績,會使自己一事無成,能看到這一點實在是很重要。

  經典名人故事 篇18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力學家。生於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卒於同地。早年在當時的文化中心亞歷山大跟隨歐幾里得的學生學習,以後和亞歷山大的學者保持緊密聯絡,因此他算是亞歷山大學派的成員。後人對阿基米德給以極高的評價,常把他和牛頓、高斯並列為有史以來三個貢獻最大的數學家。他的生平沒有詳細記載,但關於他的許多故事卻廣為流傳。據說他確立了力學的槓桿定律之後,曾發出豪言壯語:“給我一個立足點,我就可以移動這個地球!”

  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裡面摻有銀子,便請阿基米德鑑定一下。當他進入浴盆洗澡時,水漫溢到盆外,於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阿基米德高興得跳起來,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希臘語意思是“我找到了”)他將這一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即物體在液體中減輕的重量,等於排去液體的重量,總結在他的名著《論浮體》中,後來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稱於世。

  第二次布匿戰爭時期,羅馬大軍圍攻敘拉古,阿基米德獻出自己的一切聰明才智為祖國效勞。傳說他用起重機抓起敵人的船隻,摔得粉碎;發明奇妙的機器,射出大石、火球。還有一些書記載他用巨大的火鏡反射日光去焚燬敵船,這大概是誇張的說法。總之,他曾竭盡心力,給敵人以沉重打擊。最後敘拉古因糧食耗盡及奸細的出賣而陷落,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羅馬士兵之手。

  流傳下來的阿基米德的著作,主要有下列幾種。《論球與圓柱》,這是他的得意傑作,包括許多重大的成就。他從幾個定義和公理出發,推出關於球與圓柱面積體積等50多個命題。他的思想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無愧為近代積分學的先驅。他還有許多其他的發明,沒有一個古代的科學家,象阿基米德那樣將熟練的計算技巧和嚴格證明融為一體,將抽象的理論和工程技術的具體應用緊密結合起來。

  經典名人故事 篇19

  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從小就喜歡打獵、採集礦物、製作動植物標本。他的爺爺和爸爸都是當地的名醫,家裡人希望達爾文將來也能從醫,就把他送到醫學院學習。可是達爾文整天“不務正業”,父親非常生氣,將他送到劍橋大學學神學。然而,達爾文仍然痴迷於收集甲蟲等動植物標本,對神秘的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達爾文喜歡觀察花草樹木怎樣生長,鳥獸魚蟲怎樣生活。有時候,他爬到樹上去看小鳥孵蛋;有時候,他到河邊去釣魚,把釣到的魚帶回家養在魚缸裡觀察。蝴蝶呀,蜻蜓呀,他都採集回來做標本。

  休息的時候,達爾文喜歡在樹林裡散步。他一邊呼吸新鮮空氣,一邊認真觀察樹林裡的東西。一棵小草的變化,一條小蟲的蠕動,都能使他產生極大的興趣。

  有一次,達爾文看見樹上有幾隻小鳥,就站住了,仰著頭仔細觀察。為了不驚動它們,他一動不動地在樹下站了很久。

  結果,一隻小松鼠以為他是一根木樁,竟然順著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1828年的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裡,達爾文正圍著一棵老樹轉悠。突然,他發現快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蠕動。他急忙剝開樹皮,發現兩隻奇特的甲蟲正往外爬。達爾文馬上把它們抓在手裡,興奮地觀察起來。正在這時,樹皮裡又跳出一隻甲蟲,他措手不及,迅速把一隻手裡的甲蟲塞進嘴裡,伸手又把第三隻甲蟲抓了過來。看著奇怪的甲蟲,達爾文真有點兒愛不釋手,專心地觀察手中的甲蟲。誰知,他嘴裡的那隻甲蟲憋得受不了了,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弄得達爾文的舌頭又麻又痛。後來,人們把達爾文首先發現的這種甲蟲,命名為“達爾文”。

  在長期的科學研究工作中,達爾文觀察過許多動物和植物,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創立進化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1831年,達爾文參加了歷時5年的環球考察。回來後,達爾文大膽地提出了“物種逐漸變化”的假設,摒棄了物種不變的說教,並在1859年出版了劃時代的鉅著——《物種起源》。

  經典名人故事 篇20

  堅持到底的例項可能就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明白有誰從末放下,那就不必再尋尋覓覓了!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應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此時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能夠放下,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他沒有放下,才成為美國曆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經典名人故事 篇21

  美國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學家、《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蘭克林,有一次到一位前輩家拜訪,當他準備從小門進入時,因為小門的門框過於低矮,他的頭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來迎接的前輩微笑著對富蘭克林說:“很疼是吧?可是,這應該是你今天拜訪我的最大收穫。你要記住: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這人世間,你就必須時時記得低頭。”

  從此,富蘭克林把“記得低頭”作為畢生為人處世的座右銘。

  雖然我們都是凡人,與富蘭克林不能相提並論,但也應該時時刻刻學會低頭,懂得低頭,敢於低頭。生命的重荷負載過多,就低一低頭,卸去那份多餘的沉重。面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也要學會“低頭”。只有學會低頭,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

  民間有句非常貼切的諺語:“低頭的是稻穗,昂頭的是稗子”。越成熟越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稗子,才會顯擺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

  經典名人故事 篇22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談自我的成功秘訣:我以為我自我的優點,就是能夠鼓起人家的熱忱。要叫人家能夠盡心竭力,的辦法就是賞識他,讚美他,上司的指摘,就是最容易消滅部署的信心的。我還沒看見一個人,在被吹毛求癖時,能比在被讚賞時把事情辦的更好。

  經典名人故事 篇23

  林肯有一次夢見自我參加集會。他走路時,眾人就讓出一條路來,讓林肯走過。這時在一大群人中,有一個悄悄地說:他只但就是就是一個面貌平凡的人。林肯聽了,就說:朋友,此時上帝喜歡面貌平凡的人,所以他生了許多面貌平凡的人。

  經典名人故事 篇24

  1915年,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衚衕大同公寓,此時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臺、硃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麼?

  經典名人故事 篇25

  有一次,古龍和金庸與日本的出版商談論新書事宜。古龍發現對方在客氣的外表下總透著一股傲慢,尤其瞧不起中國當代文學。

  酒過三巡,對方的酒興漸漸高漲起來,不停地催服務生上清酒。古龍和金庸兩人都有些不勝酒力,開始推辭起來。不料,對方忽然露出了鄙夷的神色:“你們中國的小說家也不過如此嘛!”

  金庸緊張地看著血氣方剛的古龍。讓他沒想到的是,古龍並沒有暴跳如雷,而是走出房間取來3個臉盆擺在大家面前,然後在盆裡倒滿清酒:“來,用這個,幹!”

  說著,古龍端起盆,仰頭猛灌起來,日本出版商看得傻了眼。

  古龍喝到一半,對方忙跑過來拉住他:“古先生,我佩服你!不要再喝了!”

  事後,日本商再也沒有過傲慢的表現。金庸問酒醒後的古龍,真的能喝得下那麼多酒嗎?

  古龍憨笑著告訴他,其實自己也喝不了那麼多酒,只是他覺得,對善待自己的人,自己就必須還以善良;對輕視自己的人,就必須堅決反擊,何況是事關作家的尊嚴和民族感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