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和西施驚心動魄的愛情故事
范蠡和西施驚心動魄的愛情故事
范蠡和西施,千古一出之最諧和的男女組合,一個英雄,一個美人。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范蠡和西施驚心動魄的愛情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范蠡和西施驚心動魄的愛情故事
范蠡,字書伯,春秋末楚國三戶(屬析邑,即今河南內鄉縣)人,西施,原名施夷光,浙江諸暨苧蘿山下苧蘿村邊耶溪畔的一個浣紗女子,盡得山水秀靈之氣,出落得水蔥似的惹人憐愛。世人多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女子的美麗,事實上這兩句話說的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沉魚”就指的是第一大美女西施。就是這個西施女子,在國家多難之時,竟然肩負起蠱惑敵國君王的政治任務,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美人計的主角,然而她的心卻始終縈繞在自己心上人范蠡的身上,忍受著巨大的精神痛苦,在完成滅吳興越之業後,和范蠡一起隱居在浙江紹興一帶,幫助老百姓發展陶瓷生產,使宜興成為著名的陶都。
公元前494年,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以文種治理國政,以范蠡整頓軍旅,一面獎勵農桑,厚植經濟基礎;一面整軍經武,加強雪恥復仇力量。同時,表面上仍低聲下氣討好吳國,春秋進貢,呈獻美女珠寶,俾使吳王夫差在聲色犬馬中自溺其志而走向滅亡。
范蠡鑑於歷次送往吳國的美女效果不佳,於是微服巡行各地,決心要尋覓一兩個絕色的美女。西施便是肩負起雪恥復國的重任,在范蠡的滿腹心疼中被送往吳國的“特別大使”。
這天,範蠢來到苧蘿山下苧蘿村裡,聽說若耶溪畔有兩位浣紗美女:一個叫西施,一個叫鄭旦,兩人猶如姐妹。
終於,范蠡也在若耶溪畔看到了西施和鄭旦,果然令人目眩神迷,雖然生在窮鄉僻壤,但卻目如秋水,顧盼生姿,范蠡不但在越國從未見過如此豔麗的女子,就算在吳國宮中所看到的鶯鶯燕燕,也沒有一個可以與她們兩人媲美。越國的前途就寄託在她們兩人身上了!
范蠡表明了身份,說明了來意,西施與鄭旦跪拜在地,想不到自己一個鄉野弱女子,對國家前途竟是如此重要,於是慨然應允,願意為國家奉獻出她們的一切。西施與鄭旦在眾多名師的調教下,很快便展露了過人的才情,三年下來已是能歌善舞、雍容華貴,一舉手一投足都能表現出嫵媚動人的風韻。在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歲月中,范蠡和西施已雙雙墜入愛河,難捨難分,而且西施已懷孕數月。
范蠡擇期動身,帶著西施、鄭旦等一干美麗的“貢品”前往吳國。如何把一個大腹便便的美人兒獻給吳王呢?到嘉興地方,范蠡以西施水土不服為由,盤桓達半年之久。在這裡西施為范蠡生下了一個胖乎乎的兒子,可憐這個初抵人世的小生命,在父母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又很快地在人間消失了。
范蠡與西施由於國難而聚首,又要為了國難而分開,貴為一國大夫,竟不能保住自己心愛的人,更無情地捨棄了他們的愛情結晶,他們的心碎了,他們的淚也流乾了。他們期待著滅吳興越與心愛之人團圓的那一天。
西施原本就如出水芙蓉般的美麗,經過一段時間的愛情滋潤,更如牡丹盛開似的鮮妍媚人;鄭旦仍然保持著杏花初放時的清秀模樣,給人一種優雅絕倫的感受。夫差正在趾高氣揚的時候,便特別喜歡如山花爛漫般的西施。
吳王對西施的.美豔眷戀不已。而對西施曾生育過的往事,在巧妙的掩飾下,居然也毫無覺察。西施的一顰一笑,一捧心一皺眉,都緊緊地扣住吳王的心絃;鄭旦的若即若離、矜持秀雅,也使得吳王神魂顛倒而窮追不捨。這兩人一搭一擋,輕易地便掌握了吳王夫差的整個“人”和“心”,並把他有計劃地推向歷代亡國之君的老路。越王勾踐迫不及待要報仇雪恨,大夫逢同卻建議不可輕舉妄動,應先“結齊、親楚、附晉”,並鼓勵吳國對外用兵,等到吳國精疲力盡就可克吳致勝。當西施把吳國準備攻打齊國的訊息傳到越國時,勾踐就火上添油式的派三千兵助戰,並派文種秘密朝吳,把越國鎮國之室——屈廬之矛、步光之劍以及二十套祖傳的鎧甲,一齊獻給吳王,一心一意鼓勵吳國作軍事冒險,以便坐收漁人之利。
吳國討伐齊國,竟大獲全勝,吳國相國伍子胥更念念不忘滅掉越國這個心腹大患。越國君臣一致認為,一定要在短期內消滅這個對吳國忠心耿耿的老傢伙,掃除反攻的絆腳石。
這個艱鉅的任務自然也就落到西施的肩上,她運用各種機會,一遍又一遍地在吳王耳邊數說伍子胥的不是,吳王的信心終於動搖,開始懷疑伍子胥的忠貞。在一次關於越國問題的討論中,爭執又起,吳王夫差竟命令伍子胥自殺,悲憤的伍子胥用雙手先挖下自己的雙眼,命手下掛在城門,說他死後也要看到越兵入城。於是,盛怒的夫差殘忍地下令將他切成碎塊,用皮囊裝上,拋入海中。至今洶湧澎湃的錢塘潮就是伍子胥那不散的千古忠魂所化。那千層、萬層的波浪,排山倒海,訴說著他的悲憤,他的千古冤情。
公元前473年,越滅吳後,范蠡以勾踐難以共安樂,便掛冠不辭而去,改名易姓,漂過太湖,隱居在宜興丁山的一個叫台山的小村裡,即今之蠡墅村,並開始製陶。
自從范蠡棄官逃走後,西施日夜思念他,有人說范蠡已經跳太湖自盡了,西施卻堅信范蠡是不會自尋短見的,一定是漂湖西去,另謀生路,決心走遍天涯海角找到范蠡。她偷偷跑出皇宮,來到太湖邊,僱了一隻漂亮的船,在船上紮了彩,掛了花燈,帶著自己的琴,隨著東風漂流到宜興的蜀山一帶。有一天,她把船停在一個小村的河邊,獨自坐在船艙裡痴心地想著范蠡,不由自主地撫著琴,彈起了一首心愛的樂曲。周圍的老百姓看到漂亮的花船,聽到優美的琴聲,都圍攏來觀看,發現彈琴的竟然是個絕色美人,更加好奇。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周圍附近的鄉村,也傳到了范蠡的耳朵裡。范蠡心想哪裡來的絕色美人呀!便也隨著眾人來到河邊,一聽琴聲,大吃一驚,誰能彈這曲子呢,莫非是她?
原來,這曲子是范蠡當年送西施去吳國的途中,為激勵西施復興越國而作的。現在范蠡聽到這首曲子,知道不是別人,肯定是西施來了!他連衣服都來不及換就跑到河邊。西施一見范蠡,高興得丟下手上的琴,跑上岸來。兩人又悲又喜,抱頭痛哭,訴說別離之情。從此范蠡和西施長期隱居在宜興,幫助丁山的百姓發展陶瓷生產,使宜興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著名的陶都。後人把西施與范蠡相會的地方命名為“施蕩村”,在西施停泊船的地方造了一座橋,名為“施蕩橋”,現為宜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西施的下落,還有一種傳說,吳王自刎而死時,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洩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據《東坡異物志》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云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
但歷史的本來面目應該如此:在吳國滅亡的當天,范蠡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勸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難的文種趁早離開勾踐,他說勾踐這個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安樂,如果不走的話,必然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可借文種沒有聽他的勸告,果然被勾踐所殺。
第二件事就是,找到了萎頓不堪的舊日情人西施,雙雙駕一葉扁舟於太湖,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范蠡為了心愛的人兒,不惜拋卻榮華富貴,隱姓埋名,邀遊五湖,過著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的逍遙生活,專致唱隨之樂,不再縈心於人世間的恩怨是非。
很久以後,在山東出現了一位鉅富,叫陶朱公,萬貫家財,他的妻子也美豔如花,夫婦感情真摯,這位陶朱公就是范蠡,他成就了一代商聖。他的妻子就是西施。時間能沖淡一切,隨著歲月的流逝,也沒人再去追根究底了。但如今,無論是在浙江、山東,還是在河南內鄉縣等地,一些商人們都養成了在外出做生意出發前,要先拜拜“商聖”范蠡的習慣,以求生意興隆,可見范蠡之神奇,商文化之濃郁。內鄉縣修復的“商聖苑”,如今更是遊人如織、商客倍至。
歷史上對越王勾踐的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總讚譽備至,而對西施的偉大犧牲則語焉不詳,譭譽不定,這確實是極不公平的。
我們稱頌范蠡和西施為國家做出的不朽貢獻,我們更稱頌范蠡和西施偉大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