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隴望蜀成語介紹

得隴望蜀成語介紹

  得隴望蜀的故事

  據《三國演義》記載:三國時期,漢中太守張魯想自立為"漢寧王".魏武王曹操知道後,氣憤極了,於是領兵四十多萬前去征討。曹操手下謀士、名將不計其數,所以一路上過關斬將,非常順利地打到了漢中。眼看著城池就要被攻下,但是城中將士萬眾一心,攻打了很長時間,仍沒有成效。

  長史荀攸獻計:"張魯手下有一個貪官,名叫楊松,若給予一些金銀,再讓他為內應,肯定能夠把城攻下。"曹操便依計而行,結果真的把張魯打敗了。

  打了勝仗後,將士們都很高興,主簿司馬懿獻計:"起奏大王,今漢中已平,然尚有劉備、諸葛亮虎居兩川,倘領兵來犯,吾勢危矣。今我軍心正齊、銳氣正勝,不若趁兩川民心未穩,領我得勝之兵討之,一舉可定也。此計甚妙,唯大王察之。"曹操說:"卿此言差矣,劉備雄才,諸葛亮之智,兼有兩川之地,民心已服,羽翼已成矣,急切不可下。再者,西蜀之路崎嶇不平,若勝則可,若敗,吾軍一無可逃矣!"頓了一下又說道:"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此外,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岑彭傳》中也有一段關於得隴望蜀的記載:劉秀打敗了王莽,便自立為皇帝。當時,大將軍岑彭曾領兵跟隨劉秀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很得劉秀的賞識。

  劉秀控制了東部地區以後,又轉向西進軍,並封岑彭為將軍。岑彭隨劉秀不久攻下了天水,又與偏將軍吳漢把隗囂圍在西城。公孫述聽說隗囂被岑彭和吳漢圍困,馬上派大將李育前去援救。當時公孫述的軍隊駐守在上圭(guǐ),劉秀因為有事,就派蓋延和耿龠(yuè)留下來包圍上圭,自己要回洛陽一趟。出發前,劉秀給岑彭寫了一封信,信上說:"你等到西城和上圭兩處攻下來以後,就可以率領軍隊去攻打四川。"劉秀向西進軍,目的在於平定隴、蜀二地,以完成統一全國的大業。不久,隗囂和公孫述都被消滅了,劉秀統一全國的目標終於實現了。

  ——《後漢書·岑彭傳》

  【求解驛站】得到了隴地後,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這個,還想要那個,貪心不足。隴,古代地名,相當於今甘肅東部;蜀,古代地名,相當於四川中西部。

  【活學活用】這個可惡的九品芝麻官,霸佔了李爺爺的田地,~,又要搶掠王爺爺的閨女。

  【妙語點撥】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因為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掉了。

  這就是人的貪慾。有人說,"得隴望蜀"是人的天性。這種看法貌似無可挑剔,但為人處事過程中,倘若總是一味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不知滿足,那麼,到頭來只會被權力弄得疲憊不堪。知足者,常樂也。浮躁和貪婪最終只會迎來苦海無邊的人生。

  【近義】得寸進尺、貪得無厭、貪心不足、慾壑難填【反義】知足常樂

  三國其它成語

  1、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閒,事業毫無成就。

   2、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佔八鬥(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倖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諮):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6、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鍊才能成器。

  2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揹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