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的文學常識
古代詩歌的文學常識
唐詩的體類
(1)大曆十才子 活躍在唐大曆年間(766—779)的十位詩人。分別是:錢起、盧綸、吉中孚、韓翃、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其詩多為應景獻酬之作,少部分詩刻畫了動亂年代士人悽惶悲慼的情感,抒發了懷才不遇之情。詩風追摹謝朓,清空疏秀,語言洗練,藝術造詣較高。
(2)王楊盧駱體 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號稱“初唐四傑”,其創作扭轉了齊梁詩的綺靡之風。對唐詩的興盛作出了重要貢獻。古人對四人詩風有如此評介: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
(3)元白體 指元稹、白居易淺切平易的詩風。
(4)元白張王 指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主要指他們的樂府詩。四人均為中唐新樂府運動的重要成員。從詩風而言,元白較平易,張王則偏凝鍊。
(5)韋柳體 韋柳是中唐詩人韋應物、柳宗元之合稱。二人長於山水田園詩,詩風淡遠。但風格有異,韋較為簡古,柳則更為淡泊。
(6)長慶體 元稹、白居易首創的以鋪敘為主要特色的七言歌行體,如《連昌官詞》、《長恨歌》、《琵琶行》。
(7)西昆體 李商隱詩辭采華麗,又好用典故,意旨深微,被後人稱之為“西昆體”,對宋代詩人頗有影響。
(8)張王 中唐詩人張籍、王建之合稱。長於樂府詩,詩多反映民間疾苦,詩風淺近,也稱之為張籍王建體。
(9)宮詞 一般描寫宮中生活,對帝王的奢侈淫逸予以諷刺,寄託滄桑之感。宮詞中以抒發宮女孤寂哀怨的宮怨詩為主。形式以七絕為主。
(10)高岑 盛唐詩人高適、岑參之合稱。二人是邊塞詩派的傑出代表,詩風雄渾豪放。但風格同中有異,高適悲壯而厚重,岑參奇逸而峭拔。
(11)初唐體 唐高祖武德至睿宗太極年間(618—712)。其總體詩風尚未完全擺脫陳隋綺靡詩風的影響,但已趨向雄麗,氣格較為淳厚,遣呼叫語富麗典贍。這也是古體向近體過渡的一個時期。對這一時期影響很大的有陳子昂;初唐四傑、沈佺期、宋之問等。
(12)盛唐體 唐開元至代宗永泰年間(713—765),唐詩的空前繁榮時期,不僅古近體兼備,音節優美,而且內容和形式達到了高度統一。所謂風骨和興象兼具,氣象渾厚,神韻軒舉,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詩人胸襟開闊,樂觀向上。詩的流派眾多,詩體豐繁。傑出詩人紛湧,風格各異,如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鬱,孟浩然的清雅,王維的精緻,儲光羲的真率,王昌齡的聲俊,高適、岑參的悲壯,李頎、常建的超凡。
(13)中唐體 唐大曆至敬宗寶曆年間(766—826)。中唐前後詩風有明顯差異。中唐前期以大曆十才子為代表,其詩風格調舒宛,音節流暢,理致清新,遣詞省淨,風格閒雅,韻味悠長。比如韋應物之雅澹、劉長卿之閒曠、皇甫冉之衝秀等等。後期至元和年間詩風有所變化,詩人輩出,藝術個性得到充分展示,其代表人物有韓愈、孟郊、賈島、李賀、張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風格上既有韓孟的.奇險豪縱,也有元白的淺切平易。同時出現“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的傾向,缺少了蘊籍,這一傾向對宋代歐陽修、蘇軾等都有影響。
(14)晚唐體 唐文宗大和至唐亡(827—906);晚唐詩人雖多,但只李商隱、杜牧能稱為名家,詩風也頗為複雜。追求立意過深的則流於僻,過淺的則傷於浮;寫景狀物力求貼切,其不足在瑣碎;遣詞用語或輕靡,或又過於俚俗。與盛唐相比;少風骨、缺興象、乏蘊籍。
詞的主要技法
(1)勾勒 原是繪畫術語。指用筆有力,勾畫出所描繪人物或所抒發情感的創作手法。長篇慢詞用這種方法尤多。
(2)比興寄託 “比”“興”原是《詩經》的兩種表現手法,指作品形象另有寄託喻意,意旨醇正,比興手法在詞中更是廣泛運用。
(3)白描 原是繪畫術語。指不烘托渲染,有清新自然之風。像李清照《一剪梅》、蘇軾《江城子》是白描手法的典範。
(4)用事 寫詞時引用前人典故或成語,以此抒情寫意。辛棄疾之詞就很好用典。
(5)點染 原是繪畫術語。指根據詞的主題需要,突出重點,同時用側筆渲染烘托。如柳永《雨霖鈴》的前三句就很典型。
(6)鋪敘 指鋪陳敘述的寫作手法。這種手法以前都是用在散文創作中,後來柳永將其用在慢詞創作上,以達到層層鋪敘、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李清照的《聲聲慢》。
詩詞的風格(藝術特徵)
(1)本色 原是指詞的可唱性是否合乎音律。後來則指清雅不俗的風格。
(2)平淡 用樸素淺近的語言來表達豐富的內容。歷來著各的評論家都非常推祟並倡導這種風格。
(3)尖新險麗 尖新,原是指寫文章尖巧新穎;險麗,意為奇險俏麗。這種風格往往追求擺脫平庸,用尖巧之筆,寫險麗之境,但處理不好則易出現險怪空虛之弊。
(4)本色當行 本色和當行同義,都指內行。以此評論詞時是指該詞具有鮮明的詞的風格體性。
(5)自然 指不造作。先是評詩的,後成為詞學批評中經常運用的一個標準。自然是針對雕琢而言,追求渾然天成、清新脫俗的天然之美。
(6)陽剛陰柔 這是詞審美風格的兩個基本型別。陽剛之詞,多氣象恢宏、境界闊大,筆力遒勁;陰柔之詞,多意境幽微,情思細密,運筆細膩曲折,風調諧婉。蘇軾、柳永是這兩種審美風格最著名的代表。但這二者並非是對立的,有時是相互影響的,甚至在一個詞人身上都有體現。
(7)曠達 這本來是魏晉文人所推崇的自由自適、任性所為的一種風度。常用來評詩,其後也用以評詞。詞中這類風格的傑出代表是蘇軾。蘇詞的曠達,影響著同時代和後來的許多詞人,形成了重要的風格和流派。
(8)含蓄 深藏不露之意。常用以評詩。其主要特徵是意不淺露,語不窮盡,令人回味無窮,所謂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宋代詞人秦觀、周邦彥、吳文英等在這方面尤為出色。
(9)閒談 原指超凡脫俗的性格。評詞則是指一種閒適淡泊的藝術風格。
(10)沉鬱 含蓄深沉。原以此評論文章和。杜甫的風格就是“沉鬱”。以此論詞,則指意在筆先神餘言外,造境含蓄深沉,有思想內涵。但過分強調比興寄託,不免穿鑿附會。
(11)質實 指凝澀晦昧,往往與“清空”相對,過多地使用麗字、代字、僻典,給人以雕琢和晦澀難讀之感。
(12)渾成 即渾然天成。指結構完整,形式內容完美統一。
(13)渾厚 指渾樸厚重的藝術境界。原是用於品評文章的。詞人透過細緻綿密的敘事和寫景,自然而然營造出一種含蓄深沉的抒情境界,給人以渾厚深邃之感,宋代詞人周邦彥是其代表。
(14)豔麗 原形容南朝宮體詩的風格。用於詞則多指以華美的詞藻描寫女性的容貌和男女柔情。
(15)清雅 清新雅放,蘇軾的詞即以清雅獨標一格。
(16)清新 流暢而新穎,不落俗套。原用於評詩,後以此評詞,像李清照和辛棄疾的一些清婉之作具有明顯的這種藝術風格。
(17)雅正 和雅平正。但過於追求此類風格會導致過度重視寫作技巧和音律聲韻,忽視詞的社會意義。
(18)飄逸 先用於評詩。詩的飄逸公認是李白,就像杜甫之沉鬱一樣。南宋隱逸題材的詞往往多有此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