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全文譯文

金剛經全文譯文

  佛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金剛經譯文,歡迎閱讀。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我聽佛是這樣說的。當時,佛祖釋迦牟尼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和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裡。那時,世尊到吃飯時身著法衣,捧著食缽,進入舍衛國都城化緣。在城內乞食,化緣完後,回到住處。吃完飯,收好法衣和食缽,洗完腳,鋪好座墊就開始打坐。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這時名叫須菩提的長老,從眾比丘中離座站起來,右肩袒露,右膝著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對佛說:“舉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薩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說怎樣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擾呢?” 佛回答道:“好啊好啊,問得好!須菩提,就像你所說的,佛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現在你認真聽著,我來告訴你。善男善女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應該像這樣守護心念,像這樣排除邪念干擾。”須菩提說:“我正在認真聽著,世尊,我很願意聽您再講下去。”

  第三品 大乘上宗分

  佛告訴須菩提:“諸位菩薩,大菩薩,應該像這樣排除邪念的干擾。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溼之處腐爛而生的,其他物質幻化而成的,有形的,無形的,有思想的,無思想的,沒排除雜念的,排除了雜念的,我都使他們滅度而入無餘涅盤的境界。雖然我滅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而實質上眾生沒有被我滅度。”“這是什麼緣故呢?”“菩提,如果菩薩心中還有自我相狀,他人相狀,眾生相狀,長生不老者相狀,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薩。”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再說,須菩提,菩薩修行佛法,應該是無所執著,無所佈施。也就是說佈施而離開佈施相,不要執著於聲音、香氣、味道、觸控、意識的佈施。須菩提,菩薩應該這樣佈施,不要執著於表相的佈施。”“這是什麼緣故?”“如果菩薩不執著於表相作佈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須菩提,你意下覺得如何?單是東方的虛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來嗎?”“不可思量,世尊。”“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虛空廣闊,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嗎?”“不可思量,世尊。” “須菩提,菩薩不執著於表相作佈施,他的福德也像這樣大得不可思量。須菩提,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來修行。”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你認為可以憑佛的身相來見如來否?”“不可,世尊。不可以身相來見如來。”“為什麼呢?”“因為佛所說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佛告訴須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虛妄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種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見到如來的法身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眾生聽到佛剛才所講的道理,那他們還能信佛嗎?”佛告訴須菩提說:“不要這樣說。我寂滅後,過五百年將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對我剛才說的道理能理解,他們會認為此理真實可信。應當知道,這些人不是從一個佛、兩個佛、三四五個佛那兒來培植自己的善性的,而是從無數個佛那兒來修行種善根,他們聞說我剛才所講的道理,將在一念之間產生空靈潔淨的信念來。須菩提,我全都能知能見,這些眾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為什麼呢?”“這些人不再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種錯誤想法,他們心中沒有佛法的表相,也沒有非佛法的表相,沒有任何惦念了。”“那又是什麼原因呢?”“這些人如心中存有相狀,那就會執著於自我的相狀,他人的相狀,眾生的相狀,長壽者的相狀;如心中有佛法的相狀,也就會執著於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相狀。”“這又是為什麼呢?”“如果心中有沒有佛法的表相,就會執著於自我、他人、眾生、壽者。因此,我們既不應該執迷於佛法的表相,也不執迷於沒有佛法的表相,不要有任何惦念。因為這個原因,我常說你們這些比丘,應知道我所說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筏,過河上岸後就不用惦記它了。對佛法尚且都該這樣不要執著,何況對於非佛法呢!”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我再問你,我已修得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而成佛了嗎?我說過法嗎?”須菩提說:“如按我對佛所說意思的理解,本來就沒有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之法,您也沒有給我們講過什麼固定的法。”“為何這樣說呢?”“您所說的法,都不能固持,不能用語言來表達,既不是法,又不是非法。”“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所有的聖賢都認為沒有固定的法,只有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別的法。”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將三個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佈施,此人所獲的福德是否很多?”須菩提回答道:“相當多,世尊。”“原因何在?”“因為這種福德是有相佈施,並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因此我說那人能獲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個相,而非福德性。如還有人能理解我說的《金剛經》,用心修持,甚至反覆唸誦四句偈語等,給他人說法,那麼他所獲得的福德就會超過佈施七寶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須菩提,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無上、大徹大悟的智慧佛法,都是從我所講的經中產生出來的。須菩提,所謂佛法,也就是沒有佛法。”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我再問你,初果須陀洹的聖人能認為自己已修得須陀洹果了嗎?”須菩提說:“不能的,世尊。”“為什麼?”“因為須陀洹這個果位叫入流,然而卻無所入,他不被色、聲、香、味、觸、法所惑,這是一個須陀洹的名字,而沒有須陀洹的實體。”“須菩提,你再想想,二果斯陀含可作這樣的念頭:我已得到斯陀含的果位嗎?”須菩提說:“不可以,世尊。”“為什麼?”“斯陀含具名為‘一往來’,然而實無往來,因此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須菩提,你再想想,阿那含能有這樣的念頭:我已獲得阿那含的正果而達到無來的境界嗎?”須菩提答道:“不能,世尊。”“為什麼?”“阿那含雖然名為不來,說是不需輪迴,而實際上佛法無來無不來,因此阿那含只是有個無來的空名。”“須菩提,我再問你,阿羅漢能認為自己已經修行到達不再生死輪迴這種境界嗎?”須菩提說:“不能這樣認為,世尊。”“為什麼呢?”“實際上根本沒有什麼法是永恆不變的,因此阿羅漢也只是個名稱。世尊,阿羅漢認為自己已修成了阿羅漢道,那他就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世尊,您曾說我已達到沒有勝負心、鬥爭心的境界,這是人的最高境界,是超出欲界最高境界的阿羅漢。世尊,我倘若有這種心念:“我已修到了無爭的阿羅漢境界。”您就不會說我已是達到一切無爭境界的人了,因為我實際上什麼也沒修,只是得了個須菩提,是無爭之人的名義而已。”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佛對須菩提說:“你想想,我當初在然燈佛那裡,佛法上有所修得了沒有?”“沒有,您在然燈佛處並未修得什麼佛法。”“須菩提,我再問你,菩薩用其功德來莊嚴佛土嗎?”“沒有,世尊。”“為什麼呢?”“說是莊嚴佛土,就是不莊嚴,是叫做莊嚴。”“因此,須菩提,各位菩薩摩訶薩,應該像這樣修得清淨心,不應當固持聲、色、香、味、觸、法而生成心念。應該無所執著而生成空靈潔淨的心念。須菩提,比方說有個人,身體像須彌山那樣高大,你想想,這身體高大不高大?” 須菩提答道:“很大,世尊。”“為什麼這樣說呢?”“佛說的非身就是法身,沒有邊際,那才是大身。”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須菩提,就如恆河中有無數沙粒,每一粒沙再做一條恆河。你想想,恆河中所有的'沙粒加起來多不多?”須菩提說:“很多,世尊。”“只算恆河,尚且多得無法計算,更何況河中的沙粒呢!須菩提,我現在實話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善女用可填滿你所住的像恆河沙粒那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佈施,他們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回答說:“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假如善男善女在這部《金剛經》裡,不要說講全部經文,甚至只領受執持四句偈語等,給他人解說,這樣所獲的福德,就比用那麼多的七寶來佈施所獲福德要多。”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接著,佛又說:“須菩提,如人們隨時隨地解說這部《金剛經》,甚而至於僅只唸誦四句偈語等,應當知道這個地方,所有一切的人和阿修羅,都應當像供養佛塔廟宇一樣供養這個地方。何況有人能誦讀並領受修持這部經!須菩提,應當知道,此人成就了最高的、第一的、最罕見的佛法。如果有這部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的地方,就是有佛最尊貴的弟子的地方。”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此時,須菩提問佛道:“世尊,應當叫這部經一個什麼名字呢?我們這些人該如何供奉、修持此經呢?”佛告訴須菩提:“這部經名叫《金剛般若波羅蜜》。就憑這個名字,你們都應供奉、修持。”“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須菩提,佛說的般若波羅蜜,要按真諦來講,就不是般若波羅蜜,只是個假名而已。須菩提,我再問你,我講過法沒有?”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來沒有說。”“須菩提,你想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塵,是多還是不多?”須菩提道:“很多,世尊。”“須菩提,各種微塵,我說不是微塵,只是假借個名稱;我說世界就是非世界,只是取個名叫世界。須菩提,你再想想,你能憑藉佛的三十二相來認識佛的本性嗎?” “不能,世尊。我不能憑佛的三十二相來認識佛的本性。”“為什麼呢?”“因為您說三十二相就是非法身相,是叫做三十二相。”“須菩提,倘若有善男善女用如恆河沙粒那樣多的身體、生命來佈施,又另有一人堅持修這部《金剛經》,甚至只念四句偈語之類,給別人講解經文,那麼他的福報功德就比前面的善男善女的功德還要多。”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這時,須菩提聽佛解說《金剛經》,深深解悟了佛法的義理和境界,淚流滿面十分悲傷地對佛說:“真是難得的經文啊!世尊,您解說像這樣深刻的經文,我自從修得慧眼以來,從來沒有聽說過如此經文。世尊,如再有人能聽到這經文,信仰此經並帶著潔淨的心念,就能認識本相,(因此)當知道這個人,成就了第一的、罕見的功德。世尊,這本相,就是非相,因此佛說它只是取名為本相。世尊,我現在有機會聽這部經典的講義,由信仰佛法,到解悟義理,再修行,最後印證得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