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小王子》的寫作背景

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小王子》的寫作背景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本書的主人公是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小王子》的寫作背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品簡介

  小說敘述者是個飛行員,他在故事一開始告訴讀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個說話投機的人,因為大人都太講實際了。

  接著,飛行員講了六年前他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見小王子故事。神秘的小王子來自另一個星球。飛行員講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的故事。小王子為什麼離開自己的星球;在抵達地球之前,他又訪問過哪些星球。他轉述了小王子對六個星球的歷險,他遇見了國王、愛虛榮的人、酒鬼、商人、點燈人、地理學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園、扳道工、商販、狐狸以及我們的敘述者飛行員本人。

  飛行員和小王子在沙漠中共同擁有過一段極為珍貴的友誼。當小王子離開地球時,飛行員非常悲傷。他一直非常懷念他們共度的時光。他為紀念小王子寫了這部小說。

  創作背景

  《小王子》這部童話雖然只是作者在3個月一氣呵成的作品,但卻有著深刻的創作背景,是作者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生活和情感的積累,是厚積薄發的產物。它不僅是一部給孩子看的童話,更是哲理與思考的“結晶”,充滿了對人生的感悟。

  聖埃克蘇佩裡這位外人眼中的硬漢子卻有著敏感細膩的內心和憂鬱柔曼的個性。作者創作《小王子》時已過不惑之年,幾次人生大的起伏之後,逐漸走向成熟。從空軍退役後,無論是平淡無聊的推銷員工作還是開闢新航線的驚險刺激,無論是空中郵局繁重危險的飛行任務,還是幾次與死神的失之交臂,都成了聖埃克蘇佩裡的寶貴人生財富。雖然《小王子》本身只是一部童話,但卻深藏人生的哲理,作者的筆法深入淺出,較以往作品,對人生看的更透徹,是冷靜的對人生的思考,包含著濃厚的象徵意義,這就是《小王子》的特定背景之一。

  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也是作者對自己婚姻的反思,他的妻子康蘇羅就是主人公小王子身處異鄉時時牽掛的玫瑰原形。安東尼藉由這篇童話故事傾吐令人沮喪的婚姻問題,以及外遇的空虛感。自從作者1931年與康蘇羅結為伉儷後,因為兩個人性格上差異較大,曾一度陷入婚姻危機,《小王子》這篇童話中強調了愛與責任的重要性,這也是作者對待婚姻的態度。雖然後來兩人之間矛盾激化,但他仍然認為他對妻子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小王子離開自己的星球漂流在外,卻時時惦記那朵玫瑰,正是作者赴美尋求慰藉後,對康蘇羅無時無刻的牽掛。

  造成這部書的不同還和當時的二戰背景有關:《小王子》創作於1942年,出版於1943年,當時正是二戰最關鍵的時刻。1940年法國戰敗,隨著歐戰開始,聖埃克蘇佩裡曾應徵入伍,參加空軍偵察行動,目睹法國空軍大潰敗。維希政府與希特勒簽訂停戰協定後,他復員沉沒彷徨了一段時間,輾轉北非、葡萄牙來到了美國。在美國的兩年期間,他與母親的通訊聯絡幾乎完全阻絕。他認為,童年是盼望奇蹟、追求溫情、充滿夢想的時代,對比之下,大人死氣沉沉、權欲心重、虛榮膚淺。“大人應該以孩子為榜樣”。於是作者選取了一個孩子看世界的角度,用孩子的童真、好奇心、和想更多瞭解這個世界的慾望來給成人講故事,尤其是給那些“童心未泯”的成人講,讓他們借小王子的想象力暫時忘記屬於大人世界的慾望,飛回童年,並反思現實生活,發現人生的真諦。

  小王子的形象中也有著淡淡的哀愁和憂鬱。作者筆下流露出對社會一些醜惡現象尖刻的諷刺和批判,這是作者此間心情的宣洩。作者復員後,因法軍潰敗而對法國的政治家們完全失望,隻身遠渡美國,想從那裡找到救國的希望,可政黨間的鬥爭、社會現實的黑暗一樣令他失望。剛到達美國的聖·埃克蘇佩裡認為貝當政府要求停戰,是為了獲得一個喘息機會,他不願在美國譴責它,重要的是伺機反攻,他不論行動還是感情上都是抗戰派。但是戴高樂派中一些頭面人物在法國危機時搶先逃到美國,如今隔岸空喊抗戰,特別對曾做出犧牲,而今在非洲忍辱負重、不知所從的法國軍隊頻頻攻擊,使聖埃克蘇佩裡非常厭惡。此外戴高樂對待法國其他抗戰力量的用心和做法也叫他十分懷疑。由於他是名人,維希派要拉攏他,達不到目的就造謠中傷他;戴高樂派見他遲遲不參加他們的陣營,就懷疑他。聖·埃克蘇佩裡主張“法國高於一切”,要兩派摒棄前嫌,共同對敵,卻受到雙方的夾攻。在美國度過的28個月,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時期。1941年12月,美國向法西斯國家宣戰,加入二戰,這使聖埃克蘇佩裡又看到了希望。他認為有了美國的幫助,一定會打敗法西斯的侵略,一定會解放法國。他激動的說:“這是結束的開始,美國不得不應戰,我們要贏了。” 小王子世界的美與醜,也寄託了作者對現實的美好向往,表明作者也看到了希望。最後從作品中小王子與狐狸、玫瑰、飛行員的關係來看,表現了一種美好的追求真摯友誼和博大情懷的理想,有著唯美的情感境界,在聖埃克蘇佩裡這複雜心情的體現下,才有了《小王子》一書這樣的寫作風格和主人公性格。

  作者簡介

  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法國飛行員,於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國里昂一個傳統的天主教貴族家庭。

  1921~1923年在法國空軍服役。他曾經有志於報考海軍學院,未能如願,卻有幸成了空軍的一員,他還是法國最早的一代飛行員之一。1923年退役後,先後從事過各種不同的職業。1926年,聖埃克絮佩裡進入拉泰科埃爾航空公司。在此期間,出版小說《南方郵件》(1929)、《夜航》(1931),從此他在文學上聲譽鵲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類的大地》問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重入法國空軍。後輾轉去紐約開始流亡生活。在這期間,寫出《空軍飛行員》《給一個人質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1944年重返同盟國地中海空軍部隊。在二戰時期的一次飛行任務中(1944年7月31日),他駕駛飛機駛上湛藍的天空,從此一去不復返。《在沙漠中心》(選自《人類的大地》)被選入中學課本。

  人物簡介

  敘述者

  小說的敘述者是個飛行員,他講述了小王子、以及他們之間友誼的故事。飛行員坦率地告訴讀者自己是個愛幻想的人,不習慣那些太講究實際的大人,反而喜歡和孩子們相處,孩子自然、令人愉悅。飛行員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大沙漠,在那裡遇見了小王子。飛行員寫下這段故事是為了平靜自己與小王子離別的悲傷。那次與小王子的相遇,讓飛行員既悲傷,也使自己重振精神。

  小王子

  小王子,小說就是以他命名的,是一個神秘可愛的孩子。他住在被稱作B-612小星球,是那個小星球唯一居民。小王子離別自己的星球和所愛的玫瑰花開始了宇宙旅行,最後來到了地球。在撒哈拉沙漠,小王子遇到小說的敘述者飛行員,並和他成了好朋友。在小說中小王子象徵著希望、愛、天真無邪和埋沒在我們每個人心底的孩子般的靈慧。雖然小王子在旅途中認識了不少人,但他從沒停止對玫瑰的思念。

  狐狸

  小王子在沙漠見到狐狸。聰明的狐狸要求小王子馴養他,雖然狐狸在兩者中顯得更有知識,他使小王子明白什麼是生活的本質。狐狸告訴小王子的秘密是: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是分離讓小王子更思念他的玫瑰;愛就是責任。

  玫瑰

  不懂愛情且略有“矯情”的花兒。她的內心愛慕、依賴、渴望著小王子,但是自身性格的缺陷卻使她不能完全表達自己對小王子的情誼,導致小王子出走。但在離開的日子裡,小王子內心一直存在著花兒。她與小王子之間是共度過長久時間的陪伴,象徵著令人煩惱但又美麗的愛情。

  蛇

  蛇是小王子在地球遇到的第一個人物;也是他最終咬了小王子,把小王子送回天堂。蛇告訴小王子自己在人間很孤獨,使小王子認為蛇非常弱小。但蛇告訴小王子自己掌握著生命的謎。還告訴小王子,他之所以謎語似的說話,是因為他知道所有的謎底。在書裡,蛇好似一個絕對權威,一個永恆的謎。

  天文學家

  在第四章提及的這個土耳其天文學家,在1909年透過望遠鏡首先發現了一顆叫B-612的小星球,敘述者相信小王子來自這顆星球。當土耳其天文學家第一次在國際天文會議上論證他的發現時,卻因為他的土耳其服裝,沒人相信他。數年後,他穿著一套雅緻的西裝又做了一番相同的論證。這次,大家附和了他的意見。土耳其天文學家的兩次不同待遇揭露了無知人們的恐外症和狹隘民族主義的危害。

  國王

  國王是小王子在離開自己的星球后拜訪的第一個小星球325上僅有的居民。這個國王稱自己統治所有一切,他的統治必須被尊敬和不容忤逆;然而,事實上他只是徒有虛名,他只能讓別人去做別人自己想做的事。

  愛虛榮的人

  愛虛榮的人居住在小王子訪問過的第二個星球。他堅持要大家崇拜他。愛虛榮的人對別人的意見充耳不聞,他聽見的只是一片讚揚聲。

  酒鬼

  酒鬼是小王子離家後遇到的第三個人。小王子問他為什麼整天喝醉著酒,酒鬼回答說是為了忘記自己感到難為情的事,什麼事讓他難為情呢?因為整天喝醉酒。

  商人

  商人是小王子遇見的第四個人,一個滑稽的大人。他坐在那裡為屬於自己的星星計數,忙得連抬頭時間都沒有。他認為他擁有星星, 使他富有。可是,他對星星沒做過任何有益的事。儘管小王子已見過怪得沒治的大人,但商人是小王子唯一批評過的大人。

  點燈人

  點燈人是小王子遇見的第五個人,也是一個較複雜的形象。點燈人起初好像是另一個行為荒謬的大人;然而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得到小王子的讚歎。點燈人是小王子到地球之前,唯一一個被他認為可以做朋友的大人。

  地理學家

  地理學家是小王子在到達地球之前見到的第六個人,也是最後一個。地理學家看上去好像很有學問,他知道哪裡有海洋、河流、城市、山和沙漠。但他不瞭解自己所在的星球,並拒絕自己去勘探,因為那是勘探工作者的事。他勸告小王子去訪問地球,因為地球遐邇聞名。

  扳道工

  小王子在地球遇見扳道工,扳道工排程著來來往往的火車,火車載運著對自己呆的地方永遠不會滿意的大人們。他同意小王子的觀點:孩子們是唯一懂得欣賞和享受火車賓士的美的人。

  商販

  小王子在地球上遇到的這個商販是販賣解渴藥的。吃了這藥就不需要再喝水,這樣一來,一星期可節省五十三分鐘。象徵著現代世界因過分強調省時而走歪道捷徑。小王子說他寧可花那時間悠閒自得地去找一口水井。

  只有三枚花瓣的沙漠花

  三枚花瓣的花孤獨地長在沙漠裡,偶爾看見商隊從旁走過,她就錯誤地告訴小王子,地球上就這麼六七個人,他們沒根,他們就是那樣的孤單,沒有依靠,隨風飄落。

  玫瑰園

  小王子看到一座盛開的玫瑰園時,他非常傷心。因為他的玫瑰對他說謊說她是宇宙中一朵獨一無二的花。不過,在狐狸的引導下,小王子認識她們和他的玫瑰雖然類似,但因為他給他的玫瑰蓋過罩子,因為他給她豎過屏風,因為他給她除過毛蟲,因為他聽過她的埋怨、吹噓,甚至她的沉默,所以他的那朵玫瑰在世上是唯一的。

  作品賞析

  主旨探討

  以兒童的視角尋找生命的“本真”

  童話,是孩子開啟心智的主要媒介。孩子們透過童話中展現的奇妙情節發散思維、認識世界,並能從中直觀的認知美與醜、善與惡、好與壞。因此孩子們在閱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於內心深處建立一定的道德判斷圖式,從而對他們未來的成長產生作用。”

  在童話故事裡,始終表達著一個永恆的主題,即兒童一定比成人強大。他們敢於追尋如天方夜譚般的幻想、可以做到成人無法企及的事情、還能夠發現成人難以體悟的生命之真。在童話裡,兒童被賦予了人類獨一無二的靈感,能夠敏銳的捕捉尚未顯示充分徵兆的宇宙和人生的奧秘,從而顯示出生命的神奇之處。在《小王子》中,作者將兒童敏銳的直覺加以放大,透過小王子對世界的不斷認知以達到探尋生命“本真”意義的目的。“作者給予小王子成人的智慧和兒童的純真,以兒童的身份和視角,出入成人世界,來講述兒童成長過程中被忘卻的曾經遺失的美好”,以達到“訴求現代人的失落的精神家園”的目的。小王子孩童般的無邪視角穿透淺易的生活表象,直達生命內裡,深入發掘源自靈魂深處的、最淳樸的生命之真。被成人世界忽視的心靈的力量、真摯的情感以及純真的美好,在小王子純淨的目光中鋪展開來,進而凸顯出“本真”世界的可貴。

  “小王子”是整部故事的中心人物,他的身上承載著作者祈望迴歸純真世界的願望,並肩負著探尋人生真諦的使命。他代表著兒童純淨無瑕的精神世界,並以洞悉世事的、屬於孩童的目光發掘世間的真情和溫馨。在他的眼裡,人與人、人與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是直接的、自然的,未曾經受現代文明和成人世界功利思想的侵染。這種單純的、無私慾的內心世界使他在看待事物時能夠褪去浮相直觀其本質。因此,他才能看出飛行員童年所畫的圖畫是“蟒蛇吞吃大象”,而並非是成人所認為的“帽子”。因為,他懂得“用心去看才能看清楚,用眼睛是看不見本質的東西的。”純淨的視角與不摻雜質的內心使兒童始終堅持著對生命“本真”的守望。他們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追尋的是什麼,因為那是透過他們不計回報的真心付出所換來的情感歸依。他們明確心中所想,所以才能在沙漠中找到那一泓生命之泉。他們始終堅守著未被利慾薰染的“本真”世界,那是被隱匿於現代文明與功利思想背後的,珍貴的、純樸淨美的精神世界,是幾乎被成人遺忘的心靈家園。

  在對愛與責任的認知中凸顯交往的真諦

  童話表現的不是常識而是真理。它是一種理想的藝術,使人能夠從中捕捉到生命的真諦。《小王子》在表現人類精神家園的可貴的同時,還凸顯了交往的真諦,即對愛與責任的感悟。作者透過小王子“對愛與責任不斷的領悟昇華,表達了對人生本真的堅守、對溫情的嚮往乃至對完美人生價值孜孜不倦追求的終極理想”。它體現了人與人交往的本質,需要我們用靈性去理解、感悟、詮釋。聖埃克蘇佩裡把生動的形象與深邃的寓意相結合,將愛與責任的主題直觀的展現在讀者面前,透射出交往的真諦。建立這種關係的本質在於你付出了真心和情感,在享受“馴養”關係帶來的美妙感覺的同時,產生了一種牽繫彼此心靈的責任感。這是一種以幸福和愛為前提的、人與人之間彼此需要的、獨一無二的情感維繫。對於小王子來說,玫瑰花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為她付出了時間和心血,並傾注了最真摯的感情,使她在自己心裡生根發芽。狐狸使小王子懂得了交往的真諦: 愛一個人,就要對他負有責任。這是“馴養”關係的切實保障,也是人與人交往的本質所在。

  對成人世界的價值觀的抨擊

  對成人世界價值觀的抨擊是《小王子》的又一主題。作者在兒童和成人世界的“二元對立”中,抨擊了虛偽、麻木的成人世界。在對兒童“本真”世界的守望中反觀成人精神世界的功利性。並以小王子孩童式的眼光,透視出大人們的空虛、盲目和愚妄。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成人的孤獨和寂寞,批判了他們錯誤的價值觀。故事全篇充斥著對“成人邏輯”的否定,使人們切身感受到精神家園逐漸失落的無奈。

  成人的精神世界“盡是‘清規戒律 ’,盡是現代文明汙染的痕跡,大人們屈從於外部世界的壓力和金錢的誘惑,有的甚至是唯利是圖,喪失了真情”。小王子在旅行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成為他認知成人世界本質的感性資本。充分的經驗積累,使他在看待成人錯誤的價值觀時具有一種超出常人的、尖銳的洞悉力。小王子在旅程中首先遇到的是分住在不同星球上,性格、思想、人生觀截然不同的六個人: 膜拜權力的國王; 愛慕虛榮的紳士; 為了忘記飲酒帶來的羞愧而不斷酗酒的酒鬼; 盲目追求著對他來說毫無意義的賬目和數字的商人; 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的燈夫和只靠間接材料來認知大海、江河、城市、山脈和沙漠的地理學家,這六個人代表了人類的不同方面,他們是我們生活中數見不鮮的典型形象,“他們源於現實生活,”並且“運用象徵的手法,直白的展現了生活中的這類人的普遍共性特徵,使形象更為鮮明。”他們是表現人類命運的“個體”碎片。這些人的生活方式與理想追求,在小王子看來是毫無意義的。他們對生命意義的探尋只表現為一廂情願的佔有和守舊,卻難掩他們內心的空虛與單調、盲目與刻板。小王子在旅行中透過成人的生活百態直面其精神內旨:在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里,現代文明浸染了成人本來純淨的“本真”世界,使他們深陷權利、慾望、貪婪、漠然的功利世界。他們忘記了“所有大人都經歷過的童年”,甚至忘記了自己曾經是孩子。他們對人和世界認知不再出於心靈的、情感的需要,而是以功利、物慾以及固有的模式來衡量事物的`價值。當你向成人介紹一位新朋友的時候“他們從不打聽他的基本情況,他們從不會問你: ‘他的嗓子怎麼樣? 他喜歡玩什麼遊戲? 他是否採集蝴蝶標本?’而是問: ‘他幾歲了? 有多少個兄弟? 體重多少? 他的父親掙多少錢?’”在成人的思維邏輯裡,瞭解了這些就真正的瞭解了一個人。在他們充滿功利性的眼光中,再美麗的事物也難逃被金錢標準衡量的厄運。“如果你告訴大人: ‘我看見一幢漂亮的紅磚房子,窗前擺著天竺葵,鴿子在屋頂棲息…’他們便無法想象這是一幢怎樣的房子。你必須對他們說: ‘我看見一幢值十萬法郎的房子! ’他們就會驚歎: ‘多漂亮的房子啊! ’”這就是大人與孩子之間的不同: 大人們在衡量一個人的時候,只在意“他有什麼?”、“有多少?”而孩子們在乎的卻是“他是什麼?”這是兒童成人之間本質上的差異,也是他們難以交流的癥結所在。

  與其他童話故事不同,《小王子》的主題似乎顯得含蓄而複雜。聖埃克絮佩裡將多重主題隱匿於生動的形象和意象之後,使這部童話故事顯得睿智且意蘊綿長。作品運用平實淺易的語言、富於哲理意味的對話和具有典型哲義的意象,將趣味性和哲理性融於一體,使人每一次閱讀都能獲得全新的感悟和體會。

  象徵意象

  小王子

  小王子是整個故事的中心,是一個神秘可愛的孩子。他住在被稱作B-612 小星球,並且是那個小星球唯一的居民。小王子和玫瑰花出現誤會後, 離開了自己的星球和所愛的玫瑰花開始了宇宙旅行,最後來到了地球。在撒哈拉沙漠,小王子遇到小說的敘述者---飛行員,並和他成了好朋友。小王子無憂無慮,從來沒有受到成人世界的汙染。所以小王子的心靈是那麼純潔那麼高尚,與此同時,小王子也是孤獨的。小王子攀上一座高山,渴望一眼就能看到整個星球和所有的人。但當他說出:“做我的朋友吧,我是一個人”時,只有冰冷的回聲作答,小王子在成人世界裡是沒有夥伴的。因為,小王子是童年的象徵,在他的身上,呈現出的是人們生命初始最天真善良的童年影子,而在成人世界裡,童心的缺失使成人們無法和小王子交流溝通。小王子是聖-埃克蘇佩裡向成人世界派遣的天使,幫助成人們重新思考人生,重新感受人生。小王子以無憂無慮的孩童形象出現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純真童心的渴望。在成人世界裡,成人們的內心充滿了對金錢和權力的慾望,講求實際和功利,而小王子正是來解救這些迷失在貪婪和慾望的世俗世界的成人靈魂。作者希望人們從小王子身上看到生活純真質樸的一面, 希望人們從慾望和貪婪中抽離,發現自己的童真和愛。

  飛行員

  飛行員是成人代表之一, 但是飛行員是書中唯一可以和小王子溝通的成人,因為飛行員沒有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飛行員始終保有一份童心。飛行員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飛行員是幸運的,因為飛行員在成人世界孤苦伶仃,沒有朋友,因為飛行員也不喜歡世俗的成人,而在撒哈拉沙漠裡遇見了他的朋友---小王子。飛行員象徵著不想長大或者一直保有童心的成人。有時,這類人的想法不被成人社會理解和接受,顯得孤單。但這類人是成人社會里最接近兒童的群體,是距離童真和真善美最近的大人。

  前六個星球的居民

  在到訪地球之前,小王子游歷了六個星球,每個星球上都居住著一個人,他們分別是國王、愛慕虛榮的人、酒鬼、商人、點燈人、地理學家,這些人構成了書中的成人世界。國王象徵著權利,他對一切都要求絕對的服從,所有人都是他的臣民。國王靠頒佈命令彰顯自己的權利, 但是這些命令都是些“合情合理”的命令。國王無法控制小王子打呵欠還是不打,也無法讓太陽提前下山,國王的權利其實只存在自己的腦中。愛慕虛榮的人認為別人都崇拜他,只聽見了一片掌聲。他希望小王子承認他是星球上長相最俊、衣著最美、家財最富、頭腦最靈的人,但是他的星球上本來就只有他一個人。小王子覺得他很可笑很奇怪。愛慕虛榮的人正是社會上多數人的寫照,他們盲目的追求虛榮而偏離現實。商人住在自己的星球不停地計算星星的數量, 想透過加法佔有星星,忙的甚至沒有時間抬頭。但是他甚至把星星叫做讓閒人想入非非的金色小東西,也沒有想過佔有星星後能對星星做些什麼。商人就是作者對成人世界裡利慾薰心、貪婪的人性的寫照。還有荒唐的酒鬼、盲目的點燈人和教條的地理學家。這些星球上的人構成了成人世界的浮世繪,諷刺了成人世界裡迷失的人們。

  蛇

  小王子來到地球遇到的第一個生物就是蛇, 而且也是蛇用自己的毒液幫助小王子回到他的星球。蛇,讓人捉摸不透,看似邪惡的化身,最終卻幫助小王子離開了地球。蛇象徵著恐怖而又捉摸不透的死亡,看似生命的結束卻也是另一場旅程的開始。

  狐狸

  狐狸遇見小王子後,要求小王子馴養他,並使小王子明白生活的本質和愛情的真諦。狐狸像是一位智者,點撥小王子,告訴小王子“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實質性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並透過在他們倆之間建立馴養關係讓小王子明白愛情是責任, 看清他的玫瑰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他為他的玫瑰付出過。狐狸是智慧的象徵, 狐狸的出現使小王子分清自己的玫瑰和玫瑰園的玫瑰是不同的,感受到愛情的真諦。

  玫瑰花

  玫瑰花,無可爭議,是愛情的象徵。小王子和玫瑰花之間的愛情就像是作者對愛情的全新詮釋。從玫瑰花和小王子開始相遇,小王子就心悅誠服地愛上玫瑰花,心甘情願地為玫瑰花做任何事。但是玫瑰花的驕傲和再三試探使小王負氣離開家園,開始了宇宙旅行。在離開時,玫瑰花也懊悔十分,並向小王子表明自己的愛意,但是仍礙於自尊心祝小王子旅途幸福。在旅途中,小王子從沒有停止對玫瑰的思念。在到達地球后,看到五千株和自己的玫瑰一模一樣的玫瑰後,感到沮喪和失望。但在馴服狐狸後,小王子發現了自己玫瑰的獨一無二。小王子對那五千株玫瑰說:“她單獨一朵就比你們全體更重要,因為她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為她是我用屏風保護起來的。因為她身上的毛蟲是我除滅的。因為我傾聽過她的怨艾和自詡,甚至有時,我聆聽她的沉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之後,小王子以生命完成了對玫瑰花的愛,也向世人展示了愛的真諦即愛是責任。

  猴麵包樹

  猴麵包樹是小王子星球上壞的草, 猴麵包樹的種子在小王子星球上氾濫成災,開始長出的嫩芽和玫瑰、蘿蔔無異,但是如果不能及時認出並拔出,後果將十分可怕。猴麵包樹會塞滿整個星球甚至會使星球土崩瓦解。猴麵包樹就像是人內心某種慾望,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消除,這種慾望就會霸佔人們的心智,驅使人們走向毀滅。

  敘事特色

  戲劇化的敘述者

  傳統童話大多選擇的是全知敘述,敘述者處於故事之外。而《小王子》的敘述者是“我”,“我”既是童話的敘述者,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人物。 “我”所敘述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但作品的成功之處在於:隱含作者並不僅僅將“我”作為一個陪襯。“我”在完成敘事任務的同時,也在深化著作品的主題。“我”是個還抱有童真的成年人。因為抱有童真,“我”難以認同於成人世界的理性和功利,這讓“我”從小便與所謂的“大人”們產生矛盾。又因為“我”是成年人,“我”一開始難以完全理解小王子的純真和感性,於是“我”與小王子產生了矛盾。“我”與大人們的矛盾、小王子與“我”的矛盾其實質均在於孩子和成人的矛盾,是理性與感性、麻木和摯愛的矛盾。而在這關鍵性的矛盾中,“我”都起著映照的作用。可以說,“我”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成年人的理性、功利、迷惘,也照出了孩童的感性、純真和愛。隨著“我”與小王子日漸加深的瞭解和情感,“我”最終迴歸到孩童時的狀態,認同小王子的價值觀和情感,崇尚著愛的哲學。至此,童話的主題便昭然若揭。

  另外,戲劇化的敘述者“我”也有利於調節童話的敘事距離。童話一開始,小王子並沒有出現,而是敘述者在回顧自己的童年經歷。第二部分時,小王子出現了,但“我”對他並不瞭解,因而表現出不理解甚至厭煩。後來的幾天,“我”在和小王子的交談中逐漸瞭解了他的經歷,開始理解他、愛他。最後,“我”親眼目睹了小王子以死亡的形式離去,並終身懷戀著小王子。可以看出敘述者“我”對小王子的感情是逐漸加深的,敘述距離是逐漸縮短的。而讀者在閱讀作品的時候,必然會走入“我”的內心中去,從而情不自禁地與“我”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因此,敘述者“我”與小王子之間距離的拉近,必然同時拉近讀者與小王子的距離。

  多元化的敘述視角以及視角越界

  傳統童話故事中,敘述者往往如全能的上帝般居高臨下地俯視一切、評論一切,這必然使作品和讀者之間產生距離,從而降低作品的逼真性和戲劇性。聖·埃克蘇佩裡在傳統敘事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突破,即採取了第一人稱有限視角進行敘事。“我”作為童話中的一個人物,並非身處故事之外的全知敘述者,而是受到自身活動範圍及時間、空間的限制,無法知道自己不在場或未曾經歷的事件。而這些事件對情節的發展又至關重要,必須向讀者進行說明,例如小王子的身份,他過去的經歷等等。這些,“我”並未親歷,自然無法敘說。於是,隱含作者讓小王子詳細向“我”回憶了他離家的過程以及在各個星球的遊歷,而“我”再以直接引語轉述給受述者。這裡,隱含作者並沒有讓小王子來敘述他的經歷,而是由“我”來轉述。這樣,敘述者仍舊是“我”,而視角則是小王子的視角。這樣的敘事策略使其兼具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的雙重優勢。我們知道從某一特定人物出發的敘述視角,往往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人物的性別、年齡、性格等多方面色彩,也就是說,人物視角既是觀察的位置,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等特徵的視窗。因此,採用小王子的視角,也就使小王子的性格特徵得以更鮮明地體現出來。

  《小王子》無論採用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有限視角,都充分利用了這種視角模式的優勢。但每種視角模式都有其長處和侷限性,要擺脫這種侷限性便只能採取視角越界。例如對花兒的這段描述:“她精心挑選著自己的顏色,慢吞吞地穿上衣裙,一片一片地理順花瓣。她不願像虞美人那樣一亮相就是滿臉皺紋。她要讓自己美豔照人地來到世間。噢!對。她很愛俏!”對於花兒來說,小王子絕不可能知道她的內心。當然,作為轉述者的“我”就更不可能知道了。這裡實質就是由第三人稱有限視角侵入到了全知視角之中。這樣的視角越界現象還較多。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對花兒的內心的透視,原因在於,花兒是童話中另一個重要的人物,是她導致了小王子的離去和最後的迴歸,她與小王子之間的愛是作品要重點表述的內容。因此,隱含作者需要對花兒的內心進行透視,以拉近讀者與她的距離。而採取小王子的人物有限視角又無法透視花兒的內心,因此隱含作者只能採取視角越界的方式了。

  “敘述自我”和“經驗自我”的運用

  《小王子》除了結尾,其他部分均採用倒敘的方法來敘述“我”和小王子的故事。倒敘強化了第一人稱敘事的兩種敘述視角,即敘述時的回顧性視角與當時正在經歷事件時的經驗性視角。這兩種視角的有機融合與交錯使用在調節敘事距離和製造懸念方面造成了特殊的藝術效果。敘述自我的視角能夠讓敘述者獲得一種超脫,從一種更高的角度來重新觀察已經發生的事。

  童話開頭,敘述者追憶了“我六歲那年”畫了一幅蟒蛇吞吃大象的畫,但大人們都看不懂,並且勸“我”放棄繪畫生涯,於是“我”改行當了飛行員。現封面2在的“我”重新審視這段經歷,清楚地看到“我”的職業生涯的改變在於孩子和成人世界的不同,於是便著力將孩子與成人進行了對比。但是,敘述自我的視角容易拉大讀者與故事事件的距離,讀者在沒有直接接觸事件的情況下容易對“我”的敘述真實性產生質疑。因此,為了減少讀者對敘述真實性的懷疑,就有必要減少讀者聆聽敘述者講述的機會,縮短敘述距離,增加讀者自己觀察故事事件的機會,這就要求敘述自我視角讓位於經驗自我的視角。這樣,“我”在再現自己所經歷的事件時,放棄了敘述自我的視角,轉而採用了經驗自我的視角。童話的主體部分較多采用的都是經驗自我的視角。例如我與小王子的相逢,小王子的身份,小王子以往所經歷的事,小王子最後的離去等等。經驗視角的採用大大縮短了讀者與故事事件和人物之間的距離,使讀者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對故事事件和人物做出自己的評價和判斷。

  另外,經驗自我和敘述自我的交替使用可以極大地增強懸念的產生。經驗自我和敘述自我視角可體現出“‘我’不同時期對事件的不同看法或對事件的不同認識程度。他們之間常常是成熟與幼稚,瞭解事件的真相和被矇在鼓裡的對比”。作為回顧性的敘述自我視角肯定知道的比當時正在經歷事件時的經驗視角要多。

  例如,童話的開頭講到“我”一直不被大人們所理解,因而“孤獨地生活著,沒有一個真正談得來的人,直到六年前,有一次飛機出了故障,降落到撒哈拉大沙漠”。這裡回顧性的“我”很明顯知道這次飛機失事的經歷改變了“我”的孤獨狀態,但敘述者並沒有馬上說明自己遇到什麼,而是立即將視角轉入了經驗自我的視角,講述自己被一個“奇怪的聲音”喚醒,“只見一個從沒見過的小人兒正一本正經地看著我呢”,這個小人兒讓“我”給他畫一隻綿羊,最終“我”給他畫了一隻裝在箱子裡的綿羊。裝在箱子裡的綿羊和“我”小時候所畫的被蟒蛇吞吃的大象是一樣的,都需要藉助於想象力才能理解。至此,讀者明白了,“我”遇到了真正談得來的人了,正是這個人改變了“我”的孤獨狀態。那麼這個小人兒是誰呢?從哪裡來呢?這時經驗自我又讓位於敘述自我:“每天我都會知道一些情況,或者是關於他的星球,或者是關於他怎麼離開那兒、怎麼到這兒。這些情況,都是一點一點,碰巧知道的。”這裡敘述者明確告訴讀者,他知道所有的一切,但是他並不把他所知道的都告訴讀者,而是一點一點的,用經驗視角揭示出來。

  在整篇童話中,敘述者幾乎都採用了這種經驗視角和敘述視角交替的視角模式。敘述者總是先採用敘述自我的視角揭示出他知道的一切,但又不告知讀者,而是接著換用經驗視角加以展示。由於整篇童話基本都是回顧性質的,因而敘述者追憶往事的視角成為了常規視角,讀者期待看到敘述者所觀察到的一切。而敘述者又有意採取經驗視角,對資訊進行控制,從而造成緊張的懸念感,極大地調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和作品的戲劇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