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中易錯字的型別

成語中易錯字的型別

  一.形體相近、音同或音近致誤

  成語中有許多字,不僅形體相近,而且讀音相同或相近,如果不仔細加以辨析,就很容易寫錯。現舉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為例:

  1.不脛而走誤作不徑而走(97全國卷)

  不脛而走是說沒有腿卻跑得很快。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地傳播、流行。應是脛骨的脛(jīng),不是大相徑庭的徑(jìng)

  2.插科打諢誤作插科打渾(96全國卷)

  插科打諢是指戲曲演員在演出中穿插些滑稽的道白和動作引觀眾發笑。諢(hùn),戲謔,開玩笑。應是諢名(外號)的諢,不是渾濁、渾身的渾(hún)。

  3.銷聲匿跡誤作消聲匿跡(95全國卷)

  銷聲匿跡是說不再公開講話,不再出門露面,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出現。應當是銷假的銷,不是消失的消。

  4.罄竹難書誤作磬竹難書(94全國卷)

  罄竹難書語出《舊唐書·李密傳》:罄南出之竹,書罪無窮。意思是用盡終南山的竹子,也寫不完他的罪行。後用來形容罪行很多,難以說盡。罄(qìng)盡。磬(qìng),古代一種打擊樂器。應是罄其所有的罄,不是鐘磬的磬。

  二.形體相近、讀音不同致誤

  成語中也有許多字同其他一些字形體相近,但它們卻有各自不同的讀音與意義,如果不對這些字的字形認真辨記,就極易誤寫。例如:

  1.病入膏肓誤作病入膏盲

  病入膏肓是指病情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態嚴重到無可挽救的地步。我國古代醫學上把心尖脂肪叫膏,把心臟與隔膜之間叫肓(huāng下面是月),據說膏肓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盲(máng下面是目),是說眼睛看不見東西。

  2.膾炙人口誤作膾灸人口

  膾炙人口是指美味人人都愛吃,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大家都稱讚。炙(zhì),上面是@①(古肉字)烤熟的肉。灸(jiǔ),下面是久,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是用燃燒的艾絨燻烤一定的穴位。

  3.飲鴆止渴誤作飲鳩止渴

  飲鴆止渴意思是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決目前困難而不顧將來有大患。鴆(zhèn),指的是鴆(傳說中一種有毒的鳥)的羽毛泡成的毒酒,左邊是@②。應是鴆毒的鴆,不是斑鳩(jiū)。

  4.有恃無恐誤作有持無恐

  有恃無恐是指因為有所倚仗而無所畏懼或顧忌。含貶義。恃(shì),依賴、倚仗的意思。應是恃才傲物(倚仗自己的才能而驕傲自大,輕視旁人)的恃,左邊是@③,不是持之以恆的`持,左邊是@④。

  三.形體不同、音同或音近致誤成語

  中有許多字同其他一些字,雖然形體不同,但讀音卻相同或相近,如果對這些字的含義不透徹理解,就很容易張冠李戴。例如:1.川流不息誤作穿流不息(93六省市卷)

  川流不息指行人、車馬等像水流一樣連續不斷。應是百川歸海的川(河流),不是穿針引線的穿(透過)。

  2.蜂擁而上誤作蜂湧而上(94全國卷)

  蜂擁而上是指像蜂群似的擁擠著而上去。應是擁擠的擁,不是湧現的湧。

  3.枉費心機誤作妄費心機(94全國卷)

  枉費心機意思是白費心機。枉是白白地、徒然的意思。應是枉然的枉,不是膽大妄為的妄(胡亂)。

  4.直截了當誤作直接了當(93年全國卷)

  直截了當形容言語、行動等簡單、爽快,不繞彎子。應是截然的截(jié),不是連線的接(jiē)。

  四.形體不同、讀音不同、意義相近致誤

  成語中往往有一些字同其他一些字雖然形體不同,讀音也不一樣,但意思頗接近,如不謹慎,也會誤用。例如:

  1.披荊斬棘誤作披荊斬刺

  披荊斬棘,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清除障礙,艱苦奮鬥。棘(jí)常與荊合用,組成荊棘一詞,泛指山野叢生的帶刺小灌木,用來比喻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障礙。刺(cì),指尖銳像針的東西。刺與棘意義有別。

  2.以鄰為壑誤作以鄰為禍

  以鄰為壑,拿鄰國當大水坑,把本國的洪水排洩到那裡去。後來比喻把困難或災禍轉嫁給別人。應是溝壑的壑(hè),不是禍害的禍(huò)。

  總之,要做到正確地書寫成語,首先應注意從音、形、義三方面入手,讀準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義;其次要適當拓寬閱讀面,多多積累成語,豐富詞彙量。有了紮實深厚的功底,再多做練習,我們在運用成語時就可以避免寫錯字,從而更好地表情達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