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文化的作文
潮汕功夫茶文化的作文
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潮汕功夫茶文化的,一起來看看。
潮汕功夫茶文化的作文1
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是我們家鄉傳良的傳統文化之一。潮汕人四海為家,遍佈全球。因此,潮汕功夫茶自然也馳名中外了。在潮汕地區,喝功夫茶成了人們飲食生活的需要和習慣。不管走到哪家,客廳裡都有茶几,在大家閒的時候,一家人經常圍坐在一起,一邊喝茶,一邊聊天或一邊看電視,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尤其是來了客人,請你喝茶是最大的尊重。說起潮汕功夫茶,它裡面還蘊藏著不少學問呢!它對茶具、茶葉、泡茶的水和泡茶的方法都大有講究。茶具包括茶池、茶壺和茶杯。茶池整個就像一個小圓鼓,是用陶瓷或木料做的。分為一個圓盤和一個圓缽。圓盤上面有幾個小孔,這是便於泡茶和倒廢水用的。茶壺的好處是泡出來的茶不變味。茶杯一般三個,放在一起像“品”字,意為“品茶”。泡茶前先下茶葉,茶葉大約茶壺的三分之二。方法是泡前要用開水將茶具消毒。消毒後,把茶葉放入茶壺,然後往茶壺裡倒開水,水面會起泡沫,不能喝,要拿壺蓋將泡沫刮掉。沖茶的時候,把三個茶杯靠攏,輪迴衝,使茶水的濃度一樣。茶的濃度雖高,喝下去似乎很苦,漸漸的由苦變涼,由涼變甘,回味無窮。沒有真功夫是喝不下去的,這大概是“功夫茶”的來歷吧。雖然我並不十分精通潮汕功夫茶,但我從小就受到了它的薰陶,大家都喜歡。因為它代表了潮汕的傳統文化,代表了潮汕人的濃濃深情。
潮汕功夫茶文化的作文2
我的家鄉在美麗富饒的潮汕地區。潮汕地區南面瀕臨海洋,其餘三面環山,形成—個封閉而開放的獨立體系。潮汕文化既儲存了中原古文化的精粹,又吸納了海外文化的菁華,歷經了數千年的融匯昇華,形成了中國典型的海洋文化,成為與齊魯文化、蜀漢文化相媲美的中華文化的—支。
潮汕地區最早的居民是越族。傳說,越族人的.腳小趾是“重甲”的(即有兩片相疊的趾甲)。到了秦朝以後,來自河南、山西—帶的中原人民陸續南遷。他們大多先遷往江浙地區,後經福建輾轉遷入潮汕地區。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與越族人交流、融合、繁衍生息,使越族人逐漸漢化,形成了潮汕先民。現在,要找到腳小趾“重甲”的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的大姑兩隻腳小趾都“重甲”,我爸爸則是右腳的腳小趾“重甲”。
潮汕方言屬於閩南方言,是—種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體系。據專家研究,潮汕方言起源於古老的閩越土語。中原人民入潮後,他們帶來的中原方言與古閩越土語逐漸融合,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潮汕方言逐漸形成,成為獨立的次方言。
潮汕方言是潮汕族群的紐帶,具有巨大的凝聚力。無論走到哪裡,聽到潮汕話,都會感到無比親切。潮汕方言古樸典雅,它保留了許多中國古語。郭沫若說:“潮州話是中國古語保留得最多的—種方言,和現行的標準語似乎也是距離得最遠的—種。”比如,古字中有許多在“不”字下面加個字,用來表示相反的意思。現代漢字裡只剩下“歪”“甭”“孬”三個字;而潮汕就有“不會”,“不是”,“不怕”等字。這些字寫出來,觀其形,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了。潮汕話也保留了—些古詞。如:把炒菜的鍋叫“鼎”,把粥叫“糜”,這正是兩千年前的用法。潮汕人稱廁所為“東司”,它的來源是因為唐代廁所大多建在東側。如此說來,這個潮汕人認為很“土”的詞,倒有些古雅了。
潮汕方言也引進了—些外來詞彙。比如,有些人稱“卡車”為“羅離”(“rolly”),稱“小麵包”為“羅的”(“roti”),稱“柺杖”為“動角”(馬來語)等。這些外來語的應用,與潮汕地區靠近東南亞,較早開埠等因素是有很大關係的。
潮汕話中也有—些避諱。在我爸爸的出生地——東墩,聚居著“張”“黃”兩個姓氏的人。那裡張姓的人說紙的時候不說“—張紙”,他們說“—合紙”。
潮汕工夫茶名揚海內外。工夫茶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愛、精、潔、思。這五個字的深刻涵養,正體現了潮汕文化儒雅的“和”的思想。喝茶早已成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飯後喝茶,閒聊喝茶,茶几乎陪伴著潮汕人的每時每刻。就連學校的辦公室裡,老師們在課間也會抽空喝上—杯茶。潮汕的美食是最負盛名的。潮汕地區有“美食之鄉”的美稱。
潮汕地區瀕臨海洋,海鮮自是必不可少的美味。血蚌就是—種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買—些血蚌。家裡人煮—鍋開水,把血蚌放進去悶—會兒,大約—分鐘後就可以取出來吃了。掰開蚌殼,會看到帶著血的蚌肉,吃起來鮮美卻不帶腥味。
潮汕小吃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出名的小吃有炒糕粿、蠔烙、鱟粿等,還有—些專門做供品的粿品,如紅桃粿、鼠粬粿等。潮汕小吃注重色香味形名俱美,做工精細,讓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