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作文5篇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作文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作文1

  20xx年的腳步已經到來,春節的氣息也越發濃厚,道路上也陸續張掛著喜氣洋洋的紅燈籠,街上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洋溢著笑臉。因為這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是一家人在一起熱熱鬧鬧過節的日子,那麼20xx年的春節,你最期待的是什麼呢?

  在我的家裡,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姐姐長年在北京工作,回家甚少,於去年尋一佳人。弟弟也長期在部隊工作,春節回來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記憶裡有好幾年的春節都是我和我的父母共同度過,五口之家變得少許冷清,再也沒有小時候吵吵鬧鬧的氣氛了。因此,20xx年的春節,我最期待的就是一家人的相聚,吃上一桌年夜飯,團團圓圓地過完春節。

  記得小時候,春節是一年之中最期待的節日,因為在這一天,你可以穿著剛買的新衣,到處炫耀,好不自在;在這一天,你可以拋開學業的煩惱,恣意玩耍,好不快樂;在這一天,你可以吃上你所有最喜愛吃的東西,有紅燒肉、肉丸子、羊肉、牛肉、魚等等,好不放縱;在這一天,你可以和兩三好友,拿著父母買的煙花,看著夜空中綻放的五顏六色,好不興奮;在這一天,你也可以和父母包餃子、做包子,坐在燒得刺眼的草鍋旁,等待剛出爐時候那一口的鮮美。在這一天,你也可以和家人圍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一個個精彩的節目,等待著新年鐘聲的敲響。這些都是記憶中春節的模樣,甚是懷念。

  如今的春節,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春節的年味彷彿比以前少了許多,春節的儀式感也淡化了不少,再也沒有小時候那種期待和興奮,新衣和大魚大肉如今也不是稀奇,春節種.種的期待彷彿被這快速發展的社會沖淡了,試問有幾個春節把春晚從頭到尾都看完了的呢?估計也寥寥無幾吧,感覺大家都在忙各自的事情,春節就這樣一嗖煙的過去了。對我而言,如今春節最期待的,就是一家人都在,熱熱鬧鬧地吃上一桌年夜飯了。

  今年的春節,感覺比往常不一樣了,似乎伴隨著弟弟剛結婚的喜氣,家裡的年味比以往更重了點,姐姐和姐夫也把時間調換了下,年前先請假回姐夫那邊,大年三十坐飛機回到家裡,聽到這個訊息,心裡還是非常高興;弟弟也說道,今年和其他人換了班,大年三十和弟妹一起回來。今年,好像一家人能一起過個春節了,還增加了姐夫和弟妹,真是熱熱鬧鬧。

  “喜鵲登枝春意芳,親人相聚室增光”。每一年的春節似乎把歲月分成一段一段,它既是終點也是起點,記錄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20xx年的春節更值得期待,從五口之家到七口之家到以後的更多,家人的相聚才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事情,也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在春節相聚相守,共同慶祝新年的到來。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作文2

  小時候,春節團圓,在我眼裡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直到去外省求學、工作,才對春節團圓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2001年,我在江西上大學,第一次經歷了春運。在擠滿旅客的綠皮火車廂裡,我坐在靠走道的座位上,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環境。有的旅客用蛇皮袋裝著行李,幾乎快把蛇皮袋撐破;沒買到相鄰座位的小情侶四處央求他人換座;四五個結伴回家的好友拿出酒、花生,在小桌板上擺起了“宴席”。

  一位抱小孩的大姐走到我身邊,輕聲對我說:“同志,能不能讓我坐在你邊上休息一下?我一個人帶著孩子,實在抱不動了。”我立馬把座位讓給了大姐。在交談中得知,孩子的父親在上海工作,她留在老家,這次要在上海轉車,去北方的婆家過年。“回一趟家這麼累,為啥還要回去?”我不禁問。“春節咋能不回家呢?回家就算是再苦再累,也是甜的。”大姐不假思索地回答。

  是啊,春節回家對中國人來說,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路程即使艱辛坎坷,也阻擋不了人們回家團圓的心。

  2016年,我到貴州遵義參加扶貧工作。春節前夕,扶貧工作隊集中休假返滬,我購買了回上海的機票,只需2個半小時就可以回到相距1600多公里遠的上海。剛到機場,我就被一位中年男人叫住了,他身後還跟著老人和七八歲的小男孩。“你好,同志,你是要回上海嗎?我母親和侄兒要去上海,可是他們第一次坐飛機,不知道進安檢以後怎麼走,能不能請你幫個忙帶他們進去?”我同意了他的請求。

  候機的時候,老太太告訴我,自己和孫子是去上海過年。我很詫異:“別人都是年輕人回老家過年,你們怎麼反過來呢?”“我兒子在上海工作十多年了,這幾年自己做了一點小生意,春節的時候訂單多,忙得走不開,索性我帶著孫子去上海過年。”老人笑著回答。

  老人還告訴我,多虧交通發達,以前去上海要坐兩天兩夜的綠皮火車,放假的時間全浪費在路上了,有時兒子都不回家過年,現在有了飛機,春節團圓就更方便了。是啊,國家的發展,讓人們的出行方式從綠皮火車升級到了高鐵、飛機,也改變了人們過春節的形式。

  2020年的春節,我的一個朋友,因為防疫工作的需要,不僅沒有回家過年,還放棄了春節假期,堅守在生產防疫物資的一線崗位上。在拜年的電話裡,他對我說:“等抗疫勝利了,還是得回家看看,不回家過年,心裡總感覺缺了點什麼。”是啊,不回家過年,缺的是團圓。

  中國人的春節,是跨越艱難險阻後的團圓,是感受國家日新月異變化的視窗,是守護萬家燈火背後的奉獻,一樣的相思,不一樣的春節。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作文3

  “廿八餈、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日曆進入臘月,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人們趕完年集、清理完屋裡屋外的蛛絲煙塵,家家戶戶便開始趕製過年吃的美食。

  我的家鄉地處閩中,山區盛產稻米,鄉親們每日三餐以米制品豐富胃腸,卻也有滋有味。

  我們家每逢廿八就要打餈粑,廿九要做米粿祭祖。吃過年夜飯,一家人還要圍爐炸豆腐、炸餈丸。灶膛裡的火種會留著慢慢燒到“第二年”,於是就有了“廿八餈、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這個童謠。

  米粿是用粳米打成的。把粳米蒸熟,再倒入石臼中搗爛,粳米色白如脂玉,嚼起來韌性十足。然後雙手並用搓粿丸,動作像打太極拳,小時候我們跟著大人們學得不亦樂乎。

  如果在打米粿時,加入蔥花以及被香油爆炒過的鼠麴草,那便成了鹹香的綠粿。摻紅糖一起捶打,叫甜粿。把粿團塞入錫模,拓出來的形狀如鈴鐺,再疊成寶塔樣子,名曰“蠻頭粿”。

  山裡起霧了,接著又下了霜,當太陽從陰霾裡跳出,把天空的底色烤成青花瓷色時,年近了。這時,母親會跟伯母一起,把磨好的米漿壓成團,然後在篩子裡搓揉,那一顆顆珍珠粉粒,便落下了篩眼,曬滿了院場。

  村裡過年有互贈米粉的習俗,《清嘉錄》謂之“送年盤”。蘇軾在《饋歲》裡寫過:用春出的米磨出面,做一些米麵之食送給鄰里鄉親賀新年,這個米麵就是米粉。米粉製作比米粿和珍珠粉複雜,米漿擠壓成粉團,而後蒸熟了在石臼裡捶打,再把粿團壓出粿條來,需要入鍋反反覆覆煮。

  民間“慶賀多尚彩聯,賓宴不離紅蛋”,那酒糟染紅的雞蛋,是年節飲食的標配。年夜飯五花八門,米粉上桌如玉縷金絲,在盤中交織纏綿。長長的細條,搭上蔥葉和佐料,色彩明快,給喜慶的家宴增添了無限溫暖。

  母親在年夜飯後生火熱油,我們兄弟姐妹圍在灶臺前,跟著炸餈丸。炸餈丸要用糯米粉拌上白糖捏成柱狀,一段段掰下來放到油鍋裡,銅錢般大小的丸子炸熟後呈古銅色,寓意大富大貴。餈丸皮脆裡酥,香甜可口,起鍋後甕藏,防止黴變。

  村人待客如同小說裡的梁山好漢,崇尚大塊吃肉與大碗喝酒。家家戶戶自釀紅酒數缸,然後在過年時每人三碗,敬遍所有賓客,直至一屋子的人都面紅耳赤。那紅酒綿柔香醇,並且甘甜爽口,許多人飲後拍手叫絕。倘若有朋自遠方來,性情豪爽的鄉親,就會忙不迭地開壇倒酒,那持久的凝香隨即沖天而起。那白瓷碗中春光瀲灩,火紅的瓊漿如江波映日,滌盪胸腔。酒未入腸,人便陶醉。

  生活的習慣形成了節日文化,一道道美食築就一個個節日的內涵。時光在流逝,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變化,但傳統的年味在老百姓們歡樂的笑聲中繼續拔節成長!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作文4

  當美麗的煙花慢慢劃過天際,當“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漸漸消失,當表姐揹著書包踏上遠去的列車……我一下子回到了現實裡。是的,年過完了,節也過完了,該準備準備迎接新學期了,可春節裡那幾天精彩的生活仍像電影一樣在我眼前閃現,我就坐下來盤點盤點春節的那些事。

  先說說看的:從大年三十的“春晚”開始,我的眼睛就好像不夠用了,一首首嘹亮的歌,一曲曲優美的舞,一段段讓人捧腹的相聲小品,讓我目不暇接,笑聲不斷。初三我們又來到北京。北京的地壇廟會真熱鬧,遠遠望去,紅燈高掛,彩旗飄揚,人山人海。有投籃球的、有扎飛鏢的、有相聲、有舞蹈,還有民俗表演。到了北京“不去長城非好漢”,那天的天氣很好,我站在長城的烽火臺上,遠看長城,它真的就像一條蜿蜒盤旋的長龍,踏著腳下的方磚,摸著牆上的條石,我彷彿看到了古代勞動人民辛苦修長城的情景,真不愧為世界奇蹟。我們還遊覽了故宮和頤和園,親眼見證了古代帝王的高貴、富麗和威嚴。最讓我難忘的是參觀北大校園,那碧波盪漾的未名湖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古老的校園,那懸掛著風鈴的博雅塔靜靜矗立在未名湖畔,相依相伴。古香古色的燕園建築,百年講堂,無一不訴說著北大的滄桑歷史,這裡是中國最古老最高等的學府,我在心裡為自己加油,十年以後,我也要在這裡讀書。

  再聊聊吃的:過年,好吃的東西多了去了。光奶奶包的餃子就有羊肉的豬肉的香菇的三種餡;又炸了雞塊、帶魚、丸子、藕條;還做了流油臘腸、透明皮凍、香嫩回鍋肉,讓我大飽了口福。北京廟會上的好吃的還要多呢!蒙古大串,看著就能感覺到蒙古人的豪爽,筷子一樣的串條串著兩釐米見方的肉塊,孜然的香味直撲鼻孔,可是我沒敢吃,不知道熟透了沒有。北京的冰糖葫蘆是節日裡最亮麗的風景線,隨處可見紅豔豔的山楂果蘸著熬好的扯絲的冰糖,咬一口甜甜的、酸酸的,又開胃又消食。到了北京,全聚德的烤鴨是不能不嘗的',那兒的鴨子豐盈飽滿、顏色鮮豔、色呈棗紅、皮脆肉嫩、鮮美酥香、肥而不膩,有“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的美譽。老北京的炸醬麵也是京味一絕,我們在前門找了一家“老北京炸醬麵”館,來嚐嚐正宗的炸醬麵,服務員端上來一瞧,只見寬沿粗瓷大碗裡整齊的碼著麵條,上面有青豆嘴兒、香椿芽兒、韭菜段兒、芹菜末兒、萵筍片兒、狗牙蒜瓣兒、豆芽菜、小黃瓜、小蘿蔔、辣椒麻油芥末油,還有一點兒黃醬,攪拌均勻了,吃一口,那滋味甭提了,就一個字“美”!

  “吃喝玩樂!”過年永遠的主題,但在今年的春節,我們過的是一個節儉年,因為我們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做到文明消費、理性消費、合理消費,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勤儉節約!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作文5

  時光荏苒,眼看又要過新年了,但年味一點兒也不濃。這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過新年的情景來,那真是記憶猶新,年味十足……

  那時候,我記得每年的臘八過後,家鄉的年味就漸漸地濃了起來。鄉親們便開始張羅著過年的事情,孩子們更是日日盼望著新年的到來。

  大人們會早早地到集市上扯來花布,準備給孩子們縫製一身新衣服。因為那時候,生活條件艱苦,只有到了新年,孩子們才能擁有一人一身新衣服。並且,這身新衣服,只有到了大年初一才能穿在身上,以圖個吉利。

  我的母親是位裁剪能手,我們姐弟三人的新衣服,都是母親親手縫製的。她還會做出許多花樣來,比如,她會設計出樣式新穎的小兜,還能用其它花布,縫成各樣美觀的圖案,來裝飾新衣服。

  我興的事情就是試穿新衣服了,因為,母親縫製的新衣服總是那樣合體。我穿上新衣服後,望著鏡中的自己,心裡樂滋滋的,別提有多美啦!

  也就是臘月二十左右,村裡的鄉親們便開始蒸白饃啦!平時,大家是不全吃白麵饃的,只有到了新年,才全部換成白麵饃。白麵饃要蒸許多,還要蒸一些大饃,走親戚時帶上。另外,還要包一些肉包和素包等。

  蒸白饃是很辛苦的事情,我記得,我們家蒸白饃時,還要請上幾位大娘、嬸子來幫忙,總是忙碌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房間裡飄散著誘人的香氣,那些雪白的大饃和小饃,滾落在用高粱杆編織成的“箔”上……我吃著熱騰騰的新饃,感到過年真好!

  接著是“炸油菜”,也就是炸丸子、炸豆腐、炸魚塊等等,村子裡到處飄散著濃濃的香味……那些剛從油鍋裡撈出來的“油菜”,金黃燦爛,讓人看了垂涎三尺。這些“油菜”,就是過新年的美味佳餚啦!吃的時候,再配上一些白菜、芹菜、蘿蔔、粉條等,在鍋裡慢慢地燉,出鍋後,盛了一大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等家裡來了客人,又把這些“油菜”製作成一盤盤不同的菜餚,來招待客人。

  到了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就開始煮肉啦!平時,鄉親們是很少吃肉的,也只有到了過年,才能好好地解解饞。

  我記得,父親從集市上割了一大塊豬肉,並把豬肉剁成許多的小塊,放進大鍋內,慢慢地煮,直到把肉煮得又爛又軟……陣陣肉香逸散出來,直撲人的鼻腔……母親會把那些帶著肉的骨頭,分給我們吃。真香呀!我總感覺,如今的豬肉沒有那時的好吃。

  蒸饃、炸油菜、煮肉,這些完成後,還要炒花生、煮荸薺、熬紅薯糖等。所以說,過年,大人們是最辛苦的,而最幸福的是孩子們。

  到了大年三十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中午,還要煮湯圓和餃子。下午,就要包餃子啦!這些餃子,是用來大年初一早晨煮著吃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