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精選20篇)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精選20篇)

  窯洞冬暖夏涼,更接近自然,更益於身心健康,你的家鄉有窯洞嗎?下面是美麗的家鄉窯洞作文,為大家提供參考。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黃土高原上,這裡的風光雖比不上南方的秀美,但是也有它獨特的一面。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獨一無二的窯洞。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農民的象徵。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裡操持家務、生兒育女。窯洞雖小,卻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

  土窯洞是早些人的住所,現在人們住的窯洞大多是磚石結構的。從遠處看,一排排的窯洞依山而建。掩映在一片片的棗樹、梨樹和一些不知名的果樹叢中,成了我們家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的頂部鑿成弧形,這種結構經久耐用,住在裡面冬暖夏涼、非常舒適。

  走到近處,我看到它的窗戶是半圓形的,卻用雕工精緻的木條隔成一個個小方格。貼上窗紙,裱上窗花,十分漂亮。

  一走進去,裡面別有一番景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方形的大床,幾乎佔了房子的三分之一,這裡的人把它叫做炕。旁邊還有一個小灶臺,爐火正旺,想必坐到炕上一定很暖和吧!炕是陝北人晚上睡覺、休息的地方,也是女人們閒暇時聊天、做針線活的地方。試想:兩三個婦女坐在溫暖的炕上飛針走線,說著、笑著,好是溫馨!因為這裡是她們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所以,對炕的裝飾也是最講究的。炕四周的牆上圍了一圈顏色鮮豔的紙,有兩尺左右高,叫炕圍子,這是窯洞裡最重要的裝飾,還帶有花邊哩!牆上貼著傳統的年畫,表達了他們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嚮往。偶爾還會有獸類的剪紙,據說可以辟邪呢!

  聽外婆說以前地板是土夯的,一掃一堆的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都換成了瓷磚,閃閃發光。屋裡原來每家每戶都有的水缸也不見了,因為引進了自來水,據說以前,水缸可是窯洞裡不可缺少的陳設,因為水源很遠,必須存有足夠的水,但是現在,伸手一擰,就有優質的飲用水流出來,又方便,又快捷,所以水缸也已淡出了陝北人的生活。

  以前一到天黑就只能睡覺的人們,現在也有文藝晚會看了。一到晚上,便會有美妙的音樂和人們的歡笑聲從窯洞飄出。就連用來糊窗戶的紙也換成了晶瑩剔透的玻璃,在陽光下閃爍著透亮的光澤。雖然從紙換成了玻璃,但貼窗花的習慣還是傳承了下來,只是貼在了玻璃上,也別有一番風味。

  這就是家鄉的窯洞。祖國在改變,我的家鄉也在改變!我愛我的家鄉,更愛我家鄉的窯洞!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2

  屋外,清風習習,枝繁葉茂,天空格外晴朗。遠望,一排排窯洞整齊劃一。

  窯洞建築結構比較簡單,但是分寬敞,室內通風也很好,坐在室內,只覺清風徐來,花果飄香。

  窯洞是由磚所砌成的,無論是從外面看,還是從裡面瞧,都是拱圓形。房頂以灰色居多,室內牆壁雪白。窗戶是紙糊的,正因為是紙糊的,所以在屋裡時不會覺得悶,反而會有一種清涼的感覺,是你精神煥發。

  大多數人家最起碼有四間窯洞,其一間為儲存房,剩餘的房間就為臥室。一大家子住在一個院子裡,這裡處處都被和睦、友愛籠罩其中。

  院內,每家每戶都會種些蔬菜、水果,各型各色,婀娜多姿的花朵兒。微風輕輕掠過,就算你在街,只要細細品味,就一定能聞到這濃濃的香氣。

  窯洞冬暖夏涼,在寒風凌冽、狂風怒號的冬天,你就在屋裡,會熱的如夏天一樣,使你感到汗流浹背。酷熱的夏天,睡午覺時,只要開一點窗戶,就滄滄涼涼,倍感舒適。這樣一來,既可以防止被蚊子咬,又很清涼。所以,夏天我最喜歡在窯洞裡睡覺了。

  窯洞,成為了全村人不可缺少的房屋。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3

  “二月裡來好風光,好風光”,伴著悠揚樂聲,踏著鮮花嫩草,我來到了家鄉的窯洞。

  雖然我們這裡的窯洞不像延安窯洞那麼出名,但我覺得它值得我們遊覽。 這些窯洞很不起眼,如同黃土高原隨處可見的高土坡,不張揚,不炫耀,與黃土地渾然一體。仔細打量,它是那麼渾厚。背對大山,腳踏大地,堅固牢靠,巍然屹立。它是那麼有力,與黃土地血肉相連,密不可分。它還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向人們講述著崢嶸歲月,展示著絢麗的畫卷。

  來到窯洞前,鳥瞰大地,一切盡在眼底。它坐落在村子的北山上,每天都有大小朋友的光臨,嬉戲,玩耍。 走進窯洞,感到絲絲涼意。這些洞口分列在四面八方,洞洞想通,是孩子們玩捉迷藏的天地。洞內,還有一些廢棄的木板,定睛看去,雖很簡陋,但它就像一本厚厚的史書,記錄著歲月的點點滴滴有的石門已經被巨大的石磚堵住,屏閉了史書。但不難看出,石磚背後一定有許多曲折動人的故事。在走入另一扇石門,仔細摸索,有些凸凹不平的痕跡,這彷彿是當年戰爭的證據。再觀察,牆壁上有一層層暗紅的血漬,這又彷彿是當年戰士犧牲的痕跡。

  當我們遇到挫折喪氣時,當我們滿足現狀身心懈怠是,當我們偶有成績沾沾自喜時,當我們遭遇誤解心情鬱悶時,我們可曾想起在窯洞裡生活計程車兵,可曾想起他們的胸襟、他們的意志、他們的理想,可曾想起他們的精神呢?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窯洞。希望家鄉的孩子們和我共同維護這份歷史的畫卷,一起將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讓它永遠成為家鄉人民心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4

  中國,這個珍貴的百寶箱,這個箱裡到底擁有多少無價的明珠,珍貴的寶石,我們數也數不清。而陝西的窯洞也是這其中璀璨的明珠。 窯洞,它不及高樓大廈那麼壯觀,它不及土樓如此特別,也不如竹樓那麼清雅,“可是房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住進窯洞後你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外觀特別的窯洞,坐落在常年乾旱的黃土高坡。夏天,那兒烈日當空,高達三十多度,冬日裡寒風呼嘯,低達零下十多度。而住在這兒的窯洞裡卻是冬暖夏涼,讓住戶愜意之極。

  我在老家住的也是窯洞,這是讓我感到自豪的一點。

  窯洞不單是冬暖夏涼,它可是包含著人們的博學與智慧的。窯洞往往是在朝向南的山坡的,那兒陽光充足,很適合人們居住。挖窯洞可不像在大城市裡蓋房子那樣複雜,也不需要諸多材料,可謂在所有特色民居中稱為“最經濟的房子”。

  多數窯洞為3~5個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窯,有的一進三開,從外面看,4孔要各開門戶,走進裡頭卻能發現隧道式的小門互通著。房裡多用石灰粉刷,看著清爽又亮堂。我可喜歡在這白亮的牆上塗鴉兩筆,畫上我的傑作。窯洞寬敞又亮堂,君若無萬寸地,休想住窯洞。

  這兒沒有大片的竹林,蓋不了竹樓,更沒有成堆的money,人們買不起別墅。這種經濟洞,有著黃土高坡特有的土,這與眾不同的土,就像蓋土樓的雞蛋,一樣是“功臣”。蓋窯洞不用砍伐樹木,節約資源,也是國家的“功臣”呢!

  這顆與眾不同的藍寶石,充滿著智慧的城堡,在特色民居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我為陝西的窯洞驕傲不已!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5

  在現代大都市裡,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成為美麗的風景。這些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不僅外觀時尚,內飾也越來越精美華麗,電梯、空調、冰箱、彩電、電腦等應有盡有,為人們提供了諸多方便。隨著工業化程序的不斷加快,建築水平的不斷進步,那些直入雲霄的帶有地標性的摩天大樓成為繁華城市的象徵。而與此同時,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特色的質樸無華的建築則日漸式微,在大城市裡已不多見。每當走在高樓林立繁華而嘈雜的街道上時,我總會想起外婆家那排充溢著歡樂和笑聲的窯洞。

  在遙遠的北方,在黃土高原,有看不到頭的山巒。放眼望去,在每座山巒的向陽處,都有星星點點的民居點綴在山腰間。近觀陝北窯洞,特色鮮明,大多獨門獨院,院內有石磨、石碾、石桌椅,有的還有水井,木窗格上貼著各種各樣的窗花。每戶都有圍牆,牆內是院子,牆外就是莊稼地,種植各種農作物和花草樹木,處處充滿農家氣息。直到現在,那裡的人仍然喜歡住在窯洞裡。

  陝北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最原始的民居樣式,中華民族的祖先就是在類似的土窯洞中生存和繁衍。毛主席也曾在陝北窯洞中居住過13個春秋,在那裡運籌帷幄,指揮人民軍隊奪得了天下。陝北窯洞雖然質樸無華,不像大城市的樓房那般富麗堂皇,但我還是很喜歡它,尤其是外婆家的那排土窯洞,更是令我神往和留戀。

  外婆家的窯洞,坐落在陝北米脂縣龍鎮鄉靠近公路的一座大山上,一排四孔,兩孔住人,兩孔儲糧和堆放雜物。住人的那兩孔窯連成一體,分前窯和後窯。前窯的正門向外開,後窯沒有正門,只在側面居中開了一個洞口,從前窯的正門進去,穿過側門才能進到後窯,很是別緻。最具特色的是窯洞的窗戶,不像樓房的窗戶,全是玻璃的,而是在造型別致的木質窗框上,糊了一層薄薄的麻紙,看似弱不禁風,實則環保耐用。窗欞上貼著幾朵窗花,使窯洞充滿了生活的韻味。進了門,前窯右側靠牆有一隻很高的大木櫃,有四五層,裡面放著農家常用的物件和生活必備品。再靠裡邊是用石材砌成的鋥光瓦亮的大鍋臺,高度只及人腰,與最裡面的大土炕連在一起。炕上面鋪了一層蘆葦蓆子和幾塊羊毛氈,每盤炕能睡四五個人。窯洞內的設施極其簡陋,唯一的電器是掛在窯頂的電燈泡,沒有空調,也沒有冰箱。陝北農民的生活就是這麼簡單純樸,有一個能照亮全家的電燈已經很滿足了。

  現如今,外婆一家已搬到榆林城裡住上了樓房,可我並不因此高興,因為兒時在窯洞生活的美好記憶實在無法忘懷。每次過春節去外婆家,表哥表姐總要領我去爬山。有些山沒有路,一眼望去盡是梯田,我當時還沒有一階梯田的一半高,我無法爬上去時,都是表哥表姐把我一次又一次舉上去。爬上山頂俯視那些起伏不平的山巒和縱橫交錯的溝壑,心裡總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快感。下山時,坐在黃土斜坡上像滑滑梯似的順勢而下,毫不費力,要多爽有多爽。回到家裡,渾身是土,家裡人不停地責怪:“這娃娃太不省心了,整天把衣服搞得這麼髒,真不像話!”不管大人斥責也好,埋怨也好,我都不在乎,在山野裡那種無拘無束的興奮勁兒久久不能散去。那天晚上,大人們在桌前打牌,我們幾個表兄弟則在大土炕上抖開被子玩起“包餃子”的遊戲。大的“欺負”小的,用被子把小的蓋住,就像包餃子似的,不讓小的出來。大孩子常常玩得滿頭大汗,為小的掙不開包裹而“幸災樂禍”;被包進被子的小孩子也不哭不鬧,一旦掙脫鑽出被子便放聲大笑,像打仗突圍似的,異常開心。那種在窯洞裡無拘無束、其樂融融的情景,是住在高樓大廈裡的孩子們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的。

  都市裡霓虹閃爍、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雖然令人陶醉,可大山裡那排充滿歡聲笑語和樸實無華的土窯洞更讓我魂牽夢繞。它比高樓大廈更低碳環保,更節約能源,不用電梯,不用空調,冬暖夏涼,更接近自然,更益於身心健康。在我心中,窯洞是美的。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6

  有一年,我們家一起去洛陽看外公和外婆,坐在火車上,向窗外望去,我忽然看見一些奇怪的洞穴。於是,我像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一樣,興奮地告訴了媽媽:“媽,您看!那裡有許多洞穴!是不是野獸的家?”

  媽媽笑了笑,說:“不是,寶貝,那是一些西北人住的窯洞!”“哦?”我表示疑惑,“什麼窯洞?”“嗯,這說來話長了,到了洛陽我們一起來解答吧!”於是,我們帶著疑問來到了洛陽。

  到了洛陽,外婆看見我迷惑不解的樣子,說:“寶貝,怎麼了,生病了嗎?還是有什麼心事?”我說:“外婆,我沒有生病,只是在思考一個問題。”“什麼問題?瞧瞧你外婆知不知道?”“我思考的問題是窯洞是什麼?”我漫不經心地說,心裡想:外婆肯定不知道。“呵呵,算你找對人了,”外婆(我外婆是甘肅人,退休後生活在洛陽)樂呵呵地說,“我們小時候還住過窯洞呢!”我一下子來了精神,心裡想:我差點埋沒了一個“天才”,興奮地說:“真的嗎?窯洞是什麼樣的?裡面有什麼東西?採光怎麼樣?裡面好玩嗎……”面對我的一系列問題,外婆笑著說:“我的小寶貝,讓我一個一個告訴你吧!”

  外婆告訴我,窯洞是在黃土山上挖出來的,冬暖夏涼。門是橋拱形狀的,裡面有土炕。平時土炕上擺著一個小桌子,叫“炕桌”。客人來了,先請客人上炕,然後再在桌子上擺上可口的食物,請客人品嚐。炕下,窗邊下都有排煙管道,既可以當暖氣使,又可以使屋內沒有煙霧,真是一舉兩得啊!一般一個窯洞裡有一扇門和二扇窗。門上高處的地方安高窗,和門並列的地方安低窗,門內靠窗的地方壘炕。人在熱炕上做針線活,光線也好,也舒服。這窯洞不僅住著舒服,而且可以就地取材,容易保養。於是,窯洞就成了黃土高原最好、最理想的民居了。

  這次旅行,我們不僅看望了外公和外婆,外婆還為我解答了窯洞之謎,讓我的旅行又增加了收穫。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7

  住窯洞,越住越有感情。那種感情,該像“飛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吧,日子越長久,感情越深厚。窯洞,就挖在這類山崖,溝畔,背山臨水的地方。

  窯洞從山腰挖起,一層一層往山頂挖去。隨著山崖的形勢挖成排,遠遠看去就像一帶土樓。每層窯洞的前面,用削山和打窯的土,恰好可以墊成一片平地。上下左右的窟洞,高低錯落,不一定排的都很整齊;那整齊的卻有時候上一層的平地就是下一層的窟頂。在這種九曲迴廊似的的窯前平地上,可以種菜,養花,栽樹。西湖白堤的“間株楊柳間株桃”,被稱為江南絕妙景色。這種窯洞建築的“一層窯洞一層田”,不也可以稱為塞北的大好風光麼?若是種瓜,上層的瓜蔓能夠掛到下層的簷頭,天然的垂珠聯瓏,那才真叫難得哩。景緻更好,是夜裡看,一排一排的燈火,好像在海岸上看航船,漁火千點;也好像在航船上望海岸,燈火萬家。

  農家住的窯洞,多半是靠窗盤炕,炕頭起灶安鍋。灶突從炕洞裡沿著窯壁直通山頂。常見夕陽銜山的時候,一邊是縷縷炊煙從山頭裊裊上升,一邊是群群牛羊從山上緩緩迴圈。“日之夕矣,牛羊下來”,正好構成一幅靜靜的山野歸牧圖畫。若是山高一點,炊煙繚繞,恰像雲霧瀰漫,又會給人一種“白雲深處有人家”幽美曠遠的感覺。有的農家窯洞,用丹紅紙剪貼了“鯉魚跳龍門”、“錦雞戲牡丹”一類的窗花,或者貼了祝賀新婚和新年那樣的“髂”,就又是一種歡樂氣象了。

  “窯洞風景”的確是風景,是詩情畫意的風景。仔細體會開頭一句話:“住窯洞,越住越有感情。”作者為什麼這樣寫?白天看,一層一層,上下左右的窯洞,高低錯落一層窯洞一層田,上下層之間瓜蔓垂聯,這不是一幅陝北風景畫嗎?

  若是夜晚看,一排一排的燈火似“漁火千點”:再看那夕陽銜山,牛羊迴圈,好一幅山野歸牧圖啊!

  陝北的窯洞風景本身就如詩如畫,再加上作者那詩情畫意的描述,就更顯得如詩如畫了。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8

  厚實金黃的土地、略呈灰色的天空、大紅的窗花剪紙、白羊肚手帕走進陝北高原,映入眼簾的便是這些絢麗的色彩。站在那嵌落於千溝萬壑之中的延安窯洞的門口,歷史的滄桑感便撲面而來。這片溫熱的厚土,沒有江南的鶯飛草長,沒有沿海的碧水藍天,一望無際。它有紅高粱、黃穀子、紫蕎麥的斑斕,有千年不變的厚重與粗獷,站在窯洞的門口,彷彿在聽一位老者講述崢嶸歲月,展示絢麗的畫卷。

  站在窯洞的門口,如黃土般的樸實讓人讚歎。窯洞是不起眼的,如同黃土高原隨處可見的黃土丘。窯洞不事張揚,與黃土渾然一體;窯洞沉穩渾厚,背靠高山,腳踩大地,它是有力度的,因為它與黃土地血肉相連,密不可分。它更與每一個華夏兒女血脈相承,代代相傳。站在窯洞的門口,將樸實的情懷融入心田。

  站在窯洞的門口,歷史的奇蹟激盪著人心。窯洞是歷史的精髓,它不負眾望,作為長征的落腳點,抗日的起點,解放戰爭的轉折點它承載了歷史的重託,完成了中華民族賦予它的使命。窯洞坐落於一塊神秘神奇而神聖的土地,成了中華民族革命的代名詞。站在窯洞的門口,不禁讓我想到了歷史的興替,竟然定於幾孔窯洞。靜默的窯洞向世人宣告一個真理:強弱易勢,只是彈指之間。

  站在窯洞的門口,從這裡走出來的人值得深思。這些人成為新中國的領導者,成為各行業的中流砥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或許正是這種簡陋,激勵人們做出最切實際的思考,進而輸送出巨大的力量,這一排排與黃土地緊密相連,與黃土高原渾然一體的窯洞,已不僅僅是簡陋的遮風擋雨的棲身之所,更是一排排的思想者,更是一座座紅色的豐碑。

  窯洞是歷史沉澱的沃土凝成的精華,更是度量人生境界的一架天平。想到那些住過窯洞的革命先輩,他們開闊的胸襟、頑強的意志、偉大的人格、崇高的奉獻和犧牲精神。站在窯洞的門口,我們有什麼理由為生活中的挫折而垂頭喪氣?有什麼藉口在困難面前選擇逃避放棄?窯洞不僅讓人仰望,更教會人腳踏實地。

  站在窯洞的門口,在俯仰之間,我們放棄了退縮的念頭,走進窯洞,更要窯洞走進我們的心裡。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9

  還有幾種建築是靠挖掘而成的呢?

  還有幾種建築是真正做得到冬暖夏涼的呢?

  還有幾種建築是建在崖邊,甚至在地下的呢?

  陝北,是華夏文明的發源之地,山大溝深,萬壑縱橫。在這片土地上,自從有了人,就有了窯洞。

  自遠古時代開始,人類就已經學會了挖掘窯洞。人們挖掘出一個寬3。5米,高3-4米,深5-9米的窯洞,前面裝上門窗,冬天不怕下雪,夏天不怕陽光。有些窯洞還會在內部貼紙或窗花裝飾。

  那麼,窯洞是如何挖成的呢?

  要挖掘一個窯洞,首先要做的同樣是挖地基,但是這“地基”卻不能算真正的地基,要根據你所要的窯洞型別確定。地基挖成,就開始打窯洞。把崖面刮平,然後一點一點地把窯洞的形狀挖出,把土運走。至此,最主要的步驟也就完成了。最後,即是對窯洞做一些簡單的修整,在牆面上抹泥與安裝門窗等。

  雖說都屬於窯洞,但各種窯洞卻都有自己的名稱。

  首先是崖窯。“崖窯”即靠崖式窯洞,顧名思義,這些窯洞經常折線或曲線靠山或沿著溝排列,如果山的高度允許,可以往上多挖幾層,類似現代樓房。

  下沉式窯洞就是我們常說的“地窯”。先在平地上往下挖個四方的坑,再向四壁鑿出窯洞,一般中間種樹,形似“地下四合院”。

  最後一種窯洞是獨立式窯洞,又叫“錮窯”,看起來像土堆的平房,無須靠山依崖,自身獨立,方方正正,也還儲存著窯洞的優點。

  說到窯洞,《從魯濱遜飄流記》裡的魯濱遜住的就是崖窯。據說,毛主席在革命根據地延安工作時就是住在窯洞裡的。

  窯洞,這歷史悠久的建築,建在崖邊與地下,冬暖夏涼,挖掘而成,自古至今仍保留著相同的特點,伴隨著陝北的炎黃子孫繁衍,生息,創造燦爛的文化。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10

  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地區上獨有的民宅方式,中華文化的先祖便是在窯洞中存活、繁殖和發展壯大起來的。窯洞分土窯洞、石窯洞、磚窯洞、土基子窯洞、柳椽柳巴子窯洞和插口子窯洞多種多樣。窯洞是黃土高原地區物質,陝北農戶的代表。在這兒,堆積了歷史悠久的黃土地深層次文化藝術老百姓造就了陝北的窯洞造型藝術(民間工藝)。以往,一位農戶不辭辛勞辛勤勞動一生,最基礎的心願便是建造幾孔窯洞。擁有窯娶了妻才算變成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挖掘,女性在土窯洞裡操縱家務,繼承家務。小小的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不一樣風韻。深達一二百米、不易滲漏、站立性很強的黃土層,為窯洞出示了非常好的發展趨勢前提條件。另外,氣侯乾躁降雨少、冬天嚴寒、木料較少等當然情況,也為多天暖和夏季涼爽、十分經濟發展、不需木料的窯洞,造就了發展趨勢和持續的突破口。因為地理環境、地貌特徵和地區風土人情的危害,窯洞產生各種各樣的形陝北窯洞式。但從工程建築的合理佈局結構形式上區劃可梳理為靠崖式、下移式和獨立式三種方式。建築裝飾材料少,匠人少,工程施工便捷,不佔有土地資源,不汙染環境。

  陝北延安市窯洞,在其中摻雜著窯洞式平頂房。窯洞是當然景象與生活景象的有機結合,滲入著大家對黃土地的喜愛和眷念之情。火窯安全防火、抗噪音、多日暖和夏季涼爽,既節省了土地資源,又節省了經濟發展時間,是一種因時制宜的極致建築形式。大家運用黃土層的特點,挖地洞造室做成的窯洞叫土窯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寬3米上下,深刻的達到20米。窗子有二種,一種是1平方米上下的方塊窗;另一種是約34平米的圓窗。其特性是多日暖夏涼。用石塊作建築裝飾材料,深79米,寬、高皆為3米上下的石拱洞,叫石窯洞。磚瓦窯的款式、工程建築方式和石窯洞一樣,表面美觀大方。一院窯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左右窯,有的1進3開。窯洞一般修在半山腰或山下的春陽之處,窯洞上邊的腦畔栽了許多 栽花草樹木和花草植物。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11

  房子外面,風在吹,樹枝在茂盛地生長。天空格外晴朗。從遠處看,一排排的洞穴都是一樣的。

  窯洞結構相對簡單,但空間寬敞,通風良好。坐在室內,你只能感受到徐來的涼風和花果的芬芳。

  窯洞是用磚製成的,從外面或裡面看是圓形的。屋頂大部分是灰色的,內牆是白色的。窗戶是用紙糊的,因為它們是用紙糊的,你在房間裡不會感到悶,但是你會感到涼爽和清新。

  大多數家庭至少有四個洞穴,其中一個是儲藏室,其餘的是臥室。一個大家庭住在一個院子裡,和諧和友愛包圍著他們。

  在醫院裡,每個家庭都會種一些蔬菜和水果,它們有各種顏色和優雅的花朵。微風輕拂,即使你在街上,只要你細細品味,你一定能聞到濃濃的香味。

  窯洞冬天溫暖,夏天涼爽。冬天,當寒風凜冽,寒風呼嘯時,你會呆在室內,像夏天一樣熱,讓你感到汗津津的。在炎熱的夏天,當你小睡一會兒時,開啟一扇小窗戶,你會感到涼爽舒適。透過這種方式,蚊子叮咬是可以預防的,並且它是清涼的。因此,夏天我最喜歡睡在山洞裡。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12

  家鄉的村子有許多老窯洞,過去住有人家,現在條件好了,都搬進了小平房。窯洞老了,不再住人了。

  據說保留至今的老窯洞有幾百年的歷史,窯洞經過漫長的歲月,大多已經破爛不堪,但有些依舊保留原貌,大窯裡有小窯,小窯中有更小的窯,它們曾經是莊戶人家存放物品和居住的場所。也有人說村子裡的老窯洞修築於北宋初年,曾是穆桂英及父親穆羽等名將儲存糧食和兵器的地方,當戰事漸漸遠去,人們爭先加以改造,用土坯和草泥交織壘堵,安上形式各異的木門,便可居家安舍了。這樣一代接一代地住了下來,老窯洞的人家日漸增多,一片片、一道道山樑上的老窯洞連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個村莊,村村之間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是穆桂英在穆柯寨古城紮營屯兵、苦練殺敵本領的那些事兒。

  從我記事起,我就和小夥伴一起爬老牆、鑽地道、捉迷藏,最感興趣的是那東躲西藏的遊戲,到西家、看東家,每到一處老窯,發現形狀各有不同,有的口小室大、有的口大室小,裡面可養牛羊,可存放各式農具和糧食。有的老窯深達二三十米,盤有三四個土炕,多則可供十多人,少則可供五六人居住,一家人熱熱火火地過著小日子,老窯洞也算村子裡每戶人家的一筆大家產。

  村子裡的老人曾經給我講過,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一大戶人家,佔有幾面老窯洞,窯洞的裡面設立小茶座,逢年過節常邀一些文人墨客,南北客商談天說地,也有客商來村子採購糧油常用驢運了出山,這讓臨近村莊百姓風光了好幾年。突然有一天,不知什麼原因,來了許多騎大馬的人,個個穿著一身毛皮襖,腰裡彆著盒子槍,襲擊了村子的品茗談笑的那戶人家,雞飛狗跳,哭叫一片。他們打死了不少人。後來聽人講,說那是一幫革命黨在老窯洞裡開會,謀劃著大的事情,由於訊息洩露了出去,遭受一夥匪徒偷襲。

  老窯洞在歲月中漸漸遠去,它像一輛老式的馬車,走過了多少風雨,經受了多少磨難。而在人們的印象中,它依然是一部史書,記錄著滄桑和歲月。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13

  當你走進山西省的某一個村子,那一排排的窯洞就會映入你的眼簾。窯洞是中華民族居住史上一個古老的建築形式,被人們譽為“東方一絕”。地處黃土高原東部的山西省自古以來就有很多高山,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靠著高山建造出許多別具風格的窯洞。

  山西省的窯洞分為三種類型:有倚山而建的靠山窯,土坯拱窯,石磚拱窯。為什麼窯洞要修建成拱形呢?是因為拱形牢固性好,抗震效果理想,大多數窯洞都是靠山的,所以才修建成拱形。

  窯洞一般修建成高4米,寬3米~4米,深3米~4米。正面的主窯比其它的主窯略高,作正堂,為長輩居住。窯洞大多是一門二窗,靠著窯頂的窗子叫天窗。窯洞在修建上十分簡便,都是先從土層的橫斷面挖,挖成拱形洞狀,然後,砌上磚或石頭,在洞壁裡抹上一層石灰泥,顯得白晃晃的。窯洞裡靠牆還修有土炕,土炕有一個燒火口,冬天,燒上火,整個炕都暖洋洋的。

  如果你來到這裡做客,熱情好客的山西人會用熱情的笑容把你迎進屋,請你上炕,擺上炕桌,放上我們山西的土特產,讓你盡情品嚐。

  總之,我們山西的窯洞充分發揮了一己之特色,又滿足了人們的實際需要,因此千百年來世代相傳,一直在黃土地上延續下來,被山西人稱為“冬暖夏涼”的“神仙洞”。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14

  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華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窯洞中生存、繁衍和壯大起來的。窯洞分土窯洞、石窯洞、磚窯洞、土基子窯洞、柳椽柳巴子窯洞和介面子窯洞多種。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農民的象徵。在這裡,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人民創造了陝北的窯洞藝術(民間藝術)。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裡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深達一二百米、極難滲水、直立性很強的黃土,為窯洞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前提。同時,氣候乾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較少等自然狀況,也為冬暖夏涼、十分經濟、不需木材的窯洞,創造了發展和延續的契機。由於自然環境、地貌特徵和地方風土的.影響,窯洞形成各式各樣的形陝北窯洞式。但從建築的佈局結構形式上劃分可歸納為靠崖式、下沉式和獨立式三種形式。建築材料少,工匠少,施工便利,不佔用土地,不破壞環境。

  陝北延安窯洞,其中夾雜著窯洞式平頂房。窯洞是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的有機結合,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之情。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既節省土地,又經濟省工,確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人們利用黃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窯洞叫土窯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寬3米左右,最深的可達20米。窗戶有兩種,一種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種是約3—4平方米的圓窗。其特點是冬暖夏涼。用石頭作建築材料,深7—9米,寬、高皆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窯洞。磚窯的式樣、建築方法和石窯洞一樣,外表美觀。一院窯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窯,有的1進3開。窯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腳下的向陽之處,窯洞上面的腦畔栽了很多栽樹木和花草。

  靠崖式窯洞有靠山式和沿溝式,窯洞常呈現曲線或折線型排列,有和諧美觀的建築藝術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許的情況下,有時佈置幾層臺梯式窯洞,類似現代樓房。

  下沉式窯洞就是地下窯洞,主要分佈在黃土塬區—沒有山坡、溝壁可利用的地區。這種窯洞的做法是:先就地挖下一個方形地坑,然後再向四壁鑿出窯洞,形成一個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見地院裡的樹梢,看不見房屋。

  獨立式窯洞是一種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窯洞,也有磚拱石拱窯洞。這種窯洞無需靠山依崖,能夠自身獨立,又不失窯洞的優點。可為單層,也可建成為樓獨立式窯洞(箍窯)。若上層也是箍窯即稱窯上窯;若上層是木結構房屋則稱窯上房。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15

  窯洞是陝北的特色建築,它在很久以前就出現了,距今已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它主要分佈在黃土高原的土坡上,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窯洞也越來越少了。

  所謂的“窯洞”,就是在土坡上用特定的工具刻出一個規則的大半圓,然後用鏟子一直挖,再用石頭在內壁固定結實,最後用混凝土和石灰把牆面處理光滑。建成的窯洞一般是高4米,寬3。5米。以前的人們會把幾個窯洞連在一起,把窯洞前的雜草除掉,再把前面修建平整,這便是他們的庭院,非常適合一大家子在一起其樂融融地生活,如果再建一個窯洞的話,也是綽綽有餘的。

  窯洞以土為主要建造材料,而且又是在高處,所以一般不容易被找到,這樣人們就會有安全感,不怕被野獸攻擊。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非常適合人們居住,這裡的冬天非常寒冷,當外面寒風呼嘯的時候,窯洞裡卻是非常暖和的。而在夏天,外面驕陽似火,窯洞裡卻非常涼爽。真是“冬暖夏涼”!

  窯洞的門窗是非常好看的。在窯洞建造完成之後,那些善於雕刻的人們,通常會選擇一些優良的木材,構成一個門窗的框架,最後再用刻刀刻上形態各異的花紋,窯洞裝上門窗,才算完整。

  窯洞在中國的住宅歷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歷史底蘊無比深厚。雖然它們越來越少,但它們的歷史地位是不可撼動的!窯洞讓人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16

  在黃土高原的這片土地上,分佈著一種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四五千年之前,炎黃二帝在這裡開創了華夏文明的先河。窯洞便是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我家在沒有搬入新農村前,一直在老家住窯洞,常聽父親唸叨,窯洞這裡不好,那裡不好,但是,每逢放假就回老家住窯洞的我,對這裡產生濃烈的依戀,正如媽媽所說,土窯洞是會呼吸的,他的一呼一吸早已融入了我們每日的柴米油鹽,我讚美它!

  窯洞據說是從祖上太爺爺那一代輩輩傳下來的,爺爺那時還是個小少年,親眼見到了窯洞的建造。黃土高原上土層有直立性,不易崩陷,而且很乾燥,利於挖掘,打通山洞八至九米,鑿出一個半圓柱形山洞,參差不平的土層面都必須用細鏟一點一點磨平,便初具雛形了,再用胡麻和一些糠粒與農村人自制粘膠,攪拌均勻,做一堵寬約20釐米的牆體,分出門和窗,最上頂近圓心的地方,空出來做一扇小窗,多用硬紙板遮擋起來。重頭戲便是土炕了,祖師爺傳的手藝,鋪上羊氈的厚墊子,坐上去穩當平實,在往裡邊便是木櫃子,一整臺灶火裝備,爺爺會把砍的細柴枝和粗木頭分門別類整整齊齊撂在灶後,鼓風是最原始的手掀樣式,古樸硬實,再加兩口鐵質大鍋,生木做的柴火飯是最引人饞的。

  窯洞最大的特點便是冬暖夏涼,冬天給炕尾扔一把柴火,熱騰騰吃頓火鍋;夏天把西瓜切成塊,凍在果窖裡,清涼爽口,新鮮味美,實在是冰箱冰櫃也比不得的。

  窯洞,伴著我,度過了我的整個懵懂童年,見識過我的驕縱。容忍過我偷偷扔掉的藥液,曾經隨手在後院插的柳枝現已婷婷如蓋了吧,請清風和朗月遙寄我對窯洞的思念,跨千山萬水,帶來一絲花香,一縷杏甘。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17

  在我心中,最美的風景當屬外婆家的窯洞。我的外婆家在離城不遠的小村莊,我的童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外婆家有三孔窯洞,就是那種圓拱形的,石頭砌成的,媽媽說窯洞冬暖夏涼,它的牆面因為老舊,在風雨中脫落了,露出些許土黃色的泥坯,就像斑駁的老樹皮,舊的院門已經不在了......這就是外婆曾經居住過的地方。

  第一次去外婆家,一進門就發現窯洞裡有一把椅子,它和現在的椅子很不一樣,那流暢的線條和精緻的雕花,可以看出特別古樸的氣質,但現在已經滿是灰塵,廢棄在窯洞裡,變成了雜物。外婆告訴我,這把椅子是她結婚的時候,她的爸爸專門請木匠打的。啊!原來這把椅子的年紀比我還大啊!這麼說它是一件滿載時光記憶的老古董了吧,真是神奇!

  窯洞外還有個院子,現在外婆搬到了樓房裡,因為常年沒人居住,都荒廢了。只有一棵高高的棗樹,孤零零地站在一角,顯得十分落寞。我想象著這棵樹,春天開滿黃綠色的棗花,秋天累累的果實結滿枝頭......這麼想著想著,腦海裡竟然出現了外婆陪我們拿著打棗棍打棗子的情景,外婆和我一起用力的搖呀搖,好多棗子就嘩啦啦地掉了一地,然後我們就拿著小盆子蹲著撿棗......

  很多時候,我的媽媽一忙起來,就把我送到外婆家。記得我和妹妹總愛在院子裡玩黃土,我們蹲在地上,一人拿一隻勺子,我們就挖許多小坑,妹妹拿著瓶蓋埋在某個小坑中,我就閉住眼睛,來尋找這個瓶蓋,當我們找到這個瓶蓋的時候,就會高興得跳得老高,互相擊掌,滿院子裡亂跑,一串串笑聲灑在院子裡......

  外婆家的窯洞裝著我的童年時光,也給我的童年加上了一抹神秘色彩,我多麼希望還能回到外婆家的窯洞,在院子裡玩黃土、打棗子......它也成為我心中最美的風景!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18

  你們知道窯洞是什麼樣的嗎?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去陝西老家探親。爸爸告訴我,奶奶家住的是窯洞,我想:窯洞應該是個山洞吧,生活條件肯定不好。從西安出發經過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終於到了奶奶家,真實的窯洞就呈現在眼前。我簡直不敢相信,它太神奇了!

  原來,窯洞並不是在山裡挖的洞,而是在平地上用磚和黃土砌起來的,從外面看是方形的。一排排窯洞連起來就像一排整齊的“m”形平房,足有十幾米長。走進窯洞裡一看,原來屋頂是拱形的,讓人覺得很新鮮。在城市裡,如果誰家裡有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就很令人羨慕了,可這窯洞裡面真是大極了,每一個至少有三四百平方米。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麼大的窯洞竟然沒有一根柱和梁,爸爸告訴我這是利用了力學原理,道理和橋樑下面的拱形洞是一樣的一一是啊,橋樑下面的拱形洞跨度那麼大,不是也沒有梁和柱嗎?

  我問奶奶為什麼住窯洞,奶奶笑著說:“傻孩子,窯洞冬暖夏涼,可舒服啦。”爸爸看我一臉疑惑,就告訴我:“那窯洞上面有一層厚厚的黃土,夏天太陽曬不透,冬天冷氣進不去。它還可以阻擋好多電磁輻射呢!”我在那兒住的幾天,果真驗證了奶奶的話。正午時分,屋外驕陽似火,熱得人喘不過氣來,可只要一進窯洞,就像進人了一個清涼的世界。爸爸說這是天然空調房,既環保又省電,對身體還有好處。

  我問爺爺:“咱家的窯洞是什麼時候建的?”爺爺搖搖頭說不知道,但他告訴我,瓦房最多住上十幾年就得翻修更新,而窯洞是越住越結實,能住上好幾代人呢,現在村裡的窯洞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時候建的。

  吃飯時,我禁不住問爸爸:“深圳民俗村的窯洞模型和我看到的真窯洞一點也不相同,是不是太假了?”爸爸說,民俗村的窯洞是按陝北窯洞仿造的,而我們現在住的是陝西關中的窯洞。每個地方的建築都有自己的特色。

  沒想到這看似簡單的窯洞竟然如此神奇。現代社會發展得這麼快,它竟有這麼頑強的生命力!在城市裡我們越住越高,越住越擁擠,但說不定有一天人們返璞歸真時,窯洞會成為我們的理想住所呢。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19

  這次的山西之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裡的窯洞了。

  以前曾在電視上看到過窯洞的樣子,黃土高原上的土山上鑿出的一個個弧形的窯洞,有的窯洞門前還掛著金燦燦玉米的豐收景象。不過,我眼前的窯洞似乎和電視上的有些不同。

  這裡的山沒有我想象中的荒涼,雖然不是鬱鬱蔥蔥,放遠望去也是綠油油的山,這裡的房子都是用大石磚壘砌成的,窯洞在房子的下面,我聽爺爺講,這裡就是爺爺他們住的地方,不過現在人少了,都住在房子裡,窯洞就成了儲物的地方了。

  我特別想看看窯洞,體驗窯洞的感覺,於是對窯洞進行了親身觀察。窯洞確實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外面火紅的太陽高照,酷暑難耐,但只要走進窯洞,馬上感覺涼爽,甚至還有一些些冷颼颼的寒意。這裡面視線比較暗,有些黑,洞壁有些粗糙,擺放極少的傢俱也是灰沉沉,極其簡陋的。

  我發現窯洞裡面還有左右各一個的小隔間,我本想跟著大伯走進去瞧一瞧,可是爸爸不讓我進,過了一會,就見大伯出來,手裡拿著兩個青花瓷碗,大伯是做陶瓷生意的,他說這兩個碗都是清代的,我興奮地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名堂,就是個有些漂亮花紋的碗罷了。

  爺爺說另一個屋子裡還有一些祖爺爺他們以前所留下來的物品,以前還有金條呢,不過都已經給家裡的人們分了,一聽爺爺的話,大伯更開心了,也不顧得髒不髒,就直鑽了進去。這一次,我可就沒有那麼急了,我發現了從窯洞外面的窗戶那裡就可以看得見他,於是,我便走了出去。剎那間,我渾身感到熱乎乎的,感到周圍的熱浪都像我撲過來,有些喘不過氣。

  從窗戶那裡,我看見大伯正用著電筒對著一些紙張照來照去,眼前的情景,一下子讓我想到考古學家挖掘寶物的情景,感覺大伯越來越像費盡心思尋找寶物的考古人員了,終於,大伯披塵帶土,很是狼狽地出來了,大伯還真找到了一些泛黃的兌票,還找到了一個他認為有價值的碗。忙乎了一陣,這才發覺天色已晚,這時再看四周的山,四周的樹,四周的屋,四周的窯洞,彷彿都披上了薄薄的面紗,神秘而寧靜。

  這就是我的家鄉,我的溫馨祥和的家鄉。

  家鄉美麗的窯洞作文 篇20

  平遙古城是目前我國儲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因為這座古城的形狀象一隻烏龜,所以人們有又叫它“龜城”。今天我當個小小導遊員,帶領大家去觀賞平遙古城。

  首先讓我們來到城門樓上,向下望去,兩道城門中間有一個四方形的小城,叫甕城。甕城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為了聚集雨水,怕雨水向城外流去。因為這裡很乾燥,把雨水看作是很珍貴的,連人們住的房子的房頂的人字架都很短,因為怕雨水流入別人家,真應了“肥水不流外人田”這句老話。甕城的第二個作用是可以用石塊等武器打擊來犯的敵人,起防禦作用。

  平遙古城的城牆很寬,城牆的上面鋪著很大的城磚。在城牆的 望口上架著幾門大炮,這是當時最厲害的武器,所以賜了個名字叫"神武大將軍"。人們可以在這裡拍照留念,因為“不想做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

  再讓我們到縣衙去看看。縣衙坐北朝南,正門的兩邊蹲著兩隻大石獅子,開著大口看樣子很威武。衙門的門欄很高,兩扇大門又厚又重,漆著硃紅的顏色。走進院內,東西兩房是古代收稅和納糧的地方,各有六個窯洞,寓意六六大順。再往裡走是一個很大的正殿,是古代縣太爺辦公的地方,上面掛著“明鏡高懸”的大匾,左右兩邊放著許多審堂用的刑具,讓人進去有一種森嚴的感覺。繞過大殿進入後院,是縣太爺吃飯和休息的地方,門口掛著一副對聯,意思是視人民如父母,為人民辦實事。

  從縣衙出來,我們漫步在明清一條街。這裡全是明清時代的古建築,各個店鋪的門面和牌匾也是古代的樣式,如果人們穿上古代的服裝,就可以在這裡拍古裝劇了。

  最後一站讓我們到中國最早的銀行——日升昌票號去看看。在右側帳房裡塑著兩個蠟人像,一個像是在收錢,另一個在記帳。據說在這裡一個記帳的夥計,一年能掙到80兩銀子,在當時一兩銀子就可以買一畝地。銀票上有嚴密的防偽措施,為了防止老顧客破譯,100年就更換了300套密碼。來到後院,這裡的牆都是又厚又高,牆縫裡砌著好多錢幣。據說是為了顯示主人家的實力。

  好了,平遙古城的旅遊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