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通用15篇)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通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

  說到風俗,每個地方、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獨特且有趣的風俗,而我家鄉的風俗就是農曆三月三日拜祖大典。

  我的家鄉在新鄭,軒轅皇帝出生在這裡,人們為了紀念軒轅皇帝,就在三月三日這天舉行祭拜先祖的儀式,還建造了一個宮殿,起名為皇帝故里,自20xx年(農曆丙戌年)開始,就在皇帝故里祭拜,升格為“皇帝故里拜祖大典”。

  聽完媽媽的介紹,我心潮澎湃,沒想到我的家鄉還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我一想,後天就是三月三了,便對媽媽說:“這次能否帶我一起去參加拜祖大典,”媽媽爽快的答應了。

  這一天終於到了,早上,我們六點就起床了,七點到達黃帝故里,今天豔陽高照、晴空萬里,祝願祭祖大典順利舉行,經過一個小時的漫長等待,八點整,拜祖大典正式開始了,首先是盛世禮炮,共21響,主持人宣佈鳴禮炮,21響同時放出,那聲音響徹雲霄,使人回味無窮。接著敬獻花籃,由解放軍戰士抬到軒轅皇帝的紀念碑前,整個過程全場鴉雀無聲,大家都全神貫注的注視著花籃以表示尊敬,然後是淨手上香、行施拜禮、恭讀拜文、高唱頌歌、樂舞敬拜、祈福中華、天地人和。整個大典進行到十二點多才結束,內容複雜但卻精細。

  這一天下來,累並快樂著,也感受到了家鄉風俗的有趣和隆重。我一定要把拜祖大典仔細講給同學們聽聽,好好發揚家鄉的淳樸風俗,並且我在心裡暗暗發誓,以後每年拜祖大典我都要參加,要深深的體會家鄉風俗的獨特風味。

  同學們,你們感覺我家鄉的風俗怎麼樣?你們想參加嗎?想的話,歡迎你們的到來。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

  農曆二月二這一天是龍抬頭節,又稱青龍節,也是我們河唇紅湖的年例。據說“龍抬頭”這一習俗,是與天文星象緊密結合的。在二月二這一天,像龍角的兩顆星星,會從東方的地平線升起,就像龍抬頭一般。因此,人們認為二月二是神龍昇天的好日子。它標誌著陽氣生髮,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也是由此開始。

  由於地域不同,各地的龍抬頭風俗也各有差異。在二月二這一天,我們紅湖各家各戶都擺出一桌供品在大街的中心地帶,八位年輕的小夥子就抬著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神像的轎子,一家一家地巡遊,我們當地人把民俗活動叫做“遊神”。遊神隊伍中有一個土地公公的化身俗稱“生童”,只見他頭綁紅帶子,嘴插著銅“箭”,腰裡綁個布袋,袋裡裝著生米,他時不時地從米袋拿出米拋向圍觀的人們,以表示土地公公會保護紅湖的子子孫孫平平安安,興旺發達。人們則會向土地公公祈求保佑全家能過上風調雨順、闔家安康的日子。遊神過程中,鞭炮聲、鑼鼓聲震耳欲聾,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遊神隊伍游完街後,大家會彙集到街中心看放煙花。此時所放的煙花可是與眾不同,內有玄機,每座煙花裡面都會藏著一隻小豬籠,我們把它叫做“豬籠子”。煙花在天空綻放,形狀都是圓形的,但顏色卻不一樣,五彩繽紛,美極了!煙花放到最後,“砰”的一聲巨響,豬籠子從煙花筒裡飛了出去,孩子們在這時候就會蜂擁上去爭奪豬籠子。誰要是搶到了豬籠子,就預示著今年闔家安康,還會發大財呢!到了明年的今天,搶到豬籠子的人則要買豬籠子來還願,以感謝土地公公保佑全家大小平安、吉祥!

  這就是我們家鄉紅湖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3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過春節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這一天為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裡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這也是節目的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裡為人們帶來吉祥。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當然就是吃餃子了!為驅邪惡,圖吉利,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餘,飯後還要在鍋裡放上幾個饅頭,這些都意在年年有餘。要是餃子煮破了,不可以說“破了”要說“掙了",就是賺了的意思。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裡家裡人丁興旺。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新年裡吃的餃子裡包有棗子、栗子、錢、花生米等物質。吃餃子時吃到的第一個餃子裡包有什麼象徵物質,新的一年裡就會像物質象徵的那樣。如果吃到紅棗,新的一年裡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著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做事有幹勁;吃到花生米,就意味著長命百歲,行大運;吃到錢,那就意味著發大財,日子紅紅火火……不管誰知道哪一種,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如果是小孩吃到錢,那就代表學業有成,大家都要祝賀他(她)。

  春節時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問好,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簡訊、打電話拜年,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你們的家鄉也一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那就把你們家鄉的風俗也結介紹給大家聽聽吧。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4

  餃子,是中國傳統的特色食品。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逢年過節吃餃子,出門送行吃餃子,冬至節氣吃餃子……由此可見,餃子乃吉祥美食。除夕之夜,我和媽媽一起打算包餃子,突然對餃子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愛好。

  於是,我上網查閱了一些有關餃子的資料。原來,餃子原名叫“嬌耳”,是我國的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相傳東漢末年,張仲景辭官,冬至這天返鄉,看見南陽流行傷寒,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凍傷,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後人仿製,稱之為“餃耳”或“餃子”。原來,餃子有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呢!

  接下來,我開始和媽媽包餃子。首先和麵,媽媽用冷水攪面,揉成大面團,蓋上溼紗布醒面。接著做餡,媽媽讓我摘韭菜,她去拿橄欖油醬油雞精香油蔥姜食鹽等調製肉餡。我把韭菜洗乾淨,媽媽把它切成碎末。再把炒熟的蝦仁兒,煎好的雞蛋剁碎,連同韭菜末一起倒進肉餡攪拌,香味立即撲鼻而來。面醒好了,媽媽使勁兒地把面揉好,揉搓成長條,再揪成一個個小面劑子,用小擀麵杖擀成中間略厚周邊較薄的餃子皮。我學著包餃子,左手拿起一個餃子皮,把餡放在皮中央,再把皮對摺,然後用右手沿著皮邊捏嚴實,捏成月牙形,一個餃子包成了,不過不太好看。媽媽指導我,最後一下,把皮邊往中間捏一下。我試驗了幾個,果然好看多了。媽媽還悄悄地糖塊兒花生硬幣洗乾淨包進餡裡。說是吃到糖塊兒,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健康長壽;吃到錢幣,財源不斷。

  開始煮餃子了。媽媽先將冷水燒開,再把餃子放進鍋裡,用湯勺順著鍋沿順時針劃圓弧,等餃子浮上水面時,添少許冷水,重複三次餃子熟了。吃著美味的餃子,回味著餃子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內涵,我好有幸福感。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5

  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中秋;一樣的中秋夜,不一樣的月餅文化。我從書上了解到:博餅——是福建閩南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閩南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

  “博餅”的由來有許多傳說。但聽得最多的,傳說是我國古代很有名的鄭成功將軍,在屯兵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為激勵、鼓舞士兵計程車氣,而發明的一種娛樂活動。因“博餅”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就一代一代傳了下來,便成了如今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中秋博餅,講究的是一個趣味、開心,博的是一個好兆頭。可能是因為大多數人都相信,博中狀元的人,來年運氣總是會特別好。我想:是因為博餅活動裡,傾注了人們多種的感情寄託吧!所以,廈門人對中秋節格外重視,廈門的中秋節當然也格外熱鬧。民間甚至有“小春節,大中秋”的說法呢!

  當一粒粒骰子在大瓷碗裡旋轉、落下,發出“叮叮噹噹”的清脆響聲時;當歡聲笑語從人們的心底飄出,各個眼底洋溢著快樂的笑容時,那種其樂融融的感覺總是特別溫馨、特別美妙。

  很多外鄉人來廈門,都會被這種濃濃的節日風情所打動。不僅因為博餅趣味性大、參與性強,更多的是對中秋節闔家團圓的深深期盼之心。

  今年我總算弄明白了,一套會餅有:狀元一個,對堂二個,三紅四個,四進八個,二舉十六個,一秀三十二個。原來數量是成倍數地遞減啊!媽媽說:“簡單理解,會餅——是根據中國古代科考名次來設計的,考得最好的就是‘狀元’,依次是‘榜眼和進士’……”

  我驚呼:“怪不得狀元那麼難博到,原來是第一名啊!我要是能博到狀元,能考個狀元那該多美呢!”媽媽又說了:“博餅博狀元完全是運氣,而考狀元憑的是孜孜不倦、刻苦認真學習所積累的實力噢!”

  我聽了若有所思……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6

  你們瞭解博白的過年風俗是怎麼樣的嗎?一定不是很瞭解吧~~那好我現在來告訴你吧?

  在三十之前,每家每戶都要購年貨,買新衣服,大人小孩都要買新衣服,因為要穿起些的衣服迎接新年的到來,也就代表新的一年有新變化,小孩長大了一歲。買爆竹,是準備除夕晚上放的咯,表示喜氣洋洋,也是迎接新年的一種方式。

  準備好各種吃的,喝的,用的之後,房子也不能不準備了。那就是來一次家庭大掃除,這樣我們就把舊的不好都掃出去,把“新”迎接進來了!

  除夕到了,這是最熱鬧的一天,家家殺雞,首先要祭拜祖先,讓祖先先吃飽,這也是守孝的一種傳統。祭拜完祖先,我們就全家人圍著一桌好菜,開始吃年夜飯了。這個時候,不管是多遠、多忙的人都要回到家裡和家人團聚!到了晚上,大家都穿起了新衣服,家家燈火通宵。一過晚上12點,家家都開始比賽放鞭炮,一般不準間斷,代表“連連發”。

  到了大年初一,初一和除夕有很大的不同,鋪戶都上著板子,一開啟就看到昨晚的爆竹紙皮,看哪家的爆竹紙皮厚,就說明哪家旺。

  大人小孩早上到親戚家拜訪,女人在家裡等待各個來拜訪的親戚朋友。來拜訪都要帶上新年禮,其中必須有“大蒜”和“麵條,“大蒜”代表新的一年有新的“打算”,“麵條”則代表“有頭有面”。

  元宵節,家家去看別人表演節目,大街上都是火紅的燈,有說,有唱,演雜技,什麼的,非常熱鬧。

  小孩們買各種花炮燃放,跑到大街上玩。多麼快樂。

  這就是我的家鄉博白過年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裡,我的家鄉一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裡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年顯出永珍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孩童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孩童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孩童子都應接不暇,嘴裡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孩童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8

  “快點起床,快點,要吃早飯了。”

  每當過年,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他們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邊打轉。也許你們認為,是我賴床,大清早了還不起床。

  在我的家鄉,一直有這樣的一個風俗,初一必須要早起,也就是我們那邊說的“趕早”那天,我們都要在六點鐘之前起床,並且還要儘早吃完早飯,在大約八點的時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初一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樣的要“趕早”,但是不去拜年,這天的“趕早”似乎是在為春節準備。

  所以,當我爸爸在叫我起床的時候,還不到六點鐘,這大冬天的,怎麼起得來。可能有人又要說了,我每天都是六點起床啊。那也沒錯,我上學的時候,也是六點多就起來了。

  可是不一樣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幾乎是睡不著的,深夜時一直會有鞭炮在響。特別是十二點的時候,放鞭炮的聲音簡直都可以把屋頂掀翻了。在那樣的環境中怎麼還睡得著。沒有辦法,最後我都是會被拉起來,不過吃完早飯後還是可以再睡一覺的,距離拜年的時間還是有一個多小時的。每次我就趁著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繼續睡覺,真不知道他們大人哪裡來的精神。

  在這之後,我們將會出去四處拜年,同時家裡還會留下一兩個大人來迎接別人來拜年。四處拜年收紅包是常見的習俗了。這裡我也就不多說了,不過在我們家鄉,拜年是有些講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物件的家們口放鞭炮,幾家有時候碰在一起,當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完之後,就可以進入別人的家裡去拜年了。每當去別人家裡拜年,收紅包,我都會覺得我的早起沒有白費,我的努力換來了紅包,總是會感覺心裡十分開心。

  春節雖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還要“趕早”弄得我沒有一點精神,不過能收到那麼多的紅包,也能夠彌補我心中的.那種不快啊!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9

  我喜歡春節,因為過一個春節我就又長大了一歲,我更喜歡家鄉的春節,因為家鄉的春節很有趣,它給我帶來了很多的歡樂。怎麼樣,現在就聽我說說我們家鄉的春節故事吧!

  春節幫爺爺貼春聯、貼門神,這是我自依依呀呀蹣跚學路時候就樂於乾的“活兒”, 剛開始看著門神那炯炯有神的雙眼,別說是妖怪,就連“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對視,它好威風啊,爺爺告訴我這是保衛咱家的衛士,是貼到門上的。瞧我,拿起大刷子,一下、兩下……漿糊飛到了春聯上門神上、飛到了我的新衣服上、也飛到了爺爺的褲子上,爺爺誇我真能幹,抱起我就用鬍子“親”我的臉蛋,當然這是我很小的時候,現在已經成長為標準的“小幫手”了。

  包餃子,這可也是我喜歡乾的“活兒”,大年初一一個奶奶會給我一個小麵糰,任由我捏成各種形狀。過年家家都要包一枚硬幣餃子,大年初一一大早誰能吃出來就預示著一年來誰福氣最大,我已經連續兩年蟬聯“福星”了,嘿嘿!。

  還有我最高興做的一件事就是放煙花,家鄉的天空夜晚繁星點點,很適合放煙花。每次聚集了很多的觀眾,看著禮花彈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樣照亮了整個夜空,聽著鄉親們嘖嘖的讚歎聲,我心裡美極了!

  再有意義的事就是大年初一早上了,天還不亮,我就會被鞭炮聲叫醒,新的一年開始了,街上會像集市一樣熱鬧上了,鄉親們會互道祝福、互拜新年,家家都會拿出最好的禮物招待客人,我就跟著爸爸媽媽去各家各戶拜年,也就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小客人。

  當然,我們家鄉的春節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想知道的話,就歡迎到我們的家鄉來吧!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最喜歡的就是家鄉的端午節。

  這個端午節,來頭可不小呢。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楚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要與楚國同生死,共存亡,便投入汩羅江自盡了,岸上的人們見了,趕緊去搶救,可是滔滔江水裡,哪裡還有屈原的影子啊。人們為了不讓屈原餓著,就往江裡投飯糰,但是飯糰一投下去,就散開了,魚蝦一下就搶光了。後來,人們就想出辦法,把米飯放進竹筒裡,再投進江裡,這樣魚蝦就吃不了了。為了紀念愛國詩人,人們把屈原投江的這一天定為端午節,竹筒飯也演變成現在用粽葉包成的粽子。

  端午節第一個習俗就是吃粽子。粽子不但有鹹的、甜的,也有各種形狀,長條形、稜錐形。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煮,要煮上幾個小時,鍋裡開始發出陣陣清香,我們這些小孩就圍在鍋邊等著了。煮熟後,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來吃,還沒撕開粽葉,我們就想咬上一口,這時總會給燙到嘴巴,但大家還是一邊吹氣一邊吃。

  第二個習俗就是划龍舟。每年到這一天,人們總早早的吃完飯,就圍到九州江岸邊。橋上真是人山人海呀!隨著一聲令下,各隊人員奮力划起來。龍頭最關鍵,他控制著整個局面。吶喊聲,歡呼聲,響成一片,隊員們聽著指揮齊心協力地划著。划龍舟講究的是團結,不在乎輸贏,它使人們的心更近了。

  都說五月是“毒月”,這一天自然就少不了艾草。家家戶戶門口都插著艾草,還用艾草、柚子葉熬水洗澡。據說這樣就可以辟邪,保佑平安健康。當然也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用艾草和柚子葉熬水洗澡本來就可以去除溼毒。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它的熱鬧,它所帶來的歡樂,讓我回味不已。我彷彿聽見划龍舟時人們那爽朗的笑聲,聞到了艾葉草的清香,看到了粽葉裡面那團胖乎乎的糯米糰。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1

  說起習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過年的習俗了,在過年期間,我們會做很多好吃的零食和食物,而且基本上每一樣都是需要自己親手做的。所以在春節的時候我們都飛車的忙碌。幾乎從小年開始就要洗刷家裡的東西,而且要準備食材,尤其是過年送禮的一些食品,比如說蘿蔔糕和煎堆,是需要提前準備好的。

  雖然店鋪裡有的是糕點可以買,不過人們似乎更喜歡自己做。我最喜歡和外婆一起做蘿蔔糕。每次,我都會幫著外婆把蘿蔔磨成絲,看著外婆準備好臘肉、蝦米,還有粘米粉,我的味蕾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外婆熟練地把磨成絲的蘿蔔炒香,放調味料,然後用粘米粉和起來。最後把切成一粒粒的臘肉和蝦米放進去,就可以開始蒸了。一會兒,整個房子都會被蘿蔔糕的香味溢滿,我也迫不及待準備大飽口福了。媽媽說,春節吃蘿蔔糕寓意著快高長大,平安富貴。這天晚上,如果你回了鄉下,走出門,就會聽到一陣陣炸蛋散的聲音。這聲音夾帶著各家各戶團圓的味道和喜慶從四面八方趕到你身旁,向你訴說那團圓的幸福。蛋散在鍋裡起起伏伏,從白色慢慢變成漂亮的金黃色,這寓意著家肥屋潤的燦爛顏色,在北風呼號的寒冬溫暖著人們的心。

  當然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一些獨特的食物,我們這邊還有很多很多的過年小吃,不過都是需要自己動手做的。過年是一個一家人團員的日子,自己動手做東西不僅能夠增加團聚的氛圍,還能夠彼此之間交流一年的感情,或許這些習俗就是為了能夠增加彼此之間的友誼吧。不過自從我們去市裡面住以後就沒有了這種習俗,只有每年回老家的時候還會動手做東西,或許這也是為什麼稱之為習俗的原因吧。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2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濰坊地區的過年往往是從臘八開始,簡稱臘八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喝臘八粥,我還知道它有一個傳說呢

  朱元璋當年還未成為皇帝之時,曾經落魄至極,被元軍囚禁大牢之中。在牢中飢腸轆轆的他從老鼠洞中扒出許多糧豆,他便將其放在一起熬了一鍋豆糧粥,而這天正是臘月初八。再後來朱元璋榮登大寶成為大明皇帝還對此事念念不忘,遍將每年的臘月初八定為臘八節,並在這一天煮粥紀念。

  又是一年臘八節,臘八節不同春節那麼熱鬧,但是在我們這有個風俗,就是過臘八節要喝臘八粥。每年臘八節的前一天,媽媽就會準備好各種豆類,堅果,還有紅棗、桂圓、糯米。聽媽媽說,熬臘八粥的傳統做法,需要提前浸泡豆子,將各種豆類備料浸泡到位,那時才能熬製。

  於是今年我幫媽媽一起熬製臘八粥,首先把各種備料按比例擱在一起,然後開始淘米,洗紅棗,我被媽媽不時的傳喚著,一邊遞盆子,一邊端水,忙的不亦樂乎。弄好了這些,然後將所有備料下到高壓鍋裡,添好水,開啟煤氣閥門,開始烹飪了。十五分鐘後,媽媽關掉煤氣,將高壓鍋裡燜爛的豆粥倒在普通鍋裡,加了一些冰糖,在進行慢火煮。媽媽說這個過程最講究火候,慢火才能煮出好粥。果然,一會粥香從鍋裡溢位來。

  大約半個小時後,粥熬好了,我給每人盛了一碗,我迫不及待地在碗裡的四周劃了幾下。舀一勺放進嘴裡,粥熬得爛爛的,不用嚼,很快融化了,嘴裡還留有餘香。全家人圍在桌子旁品著臘八粥。或許是有自己的參與,我喝著今年的臘八粥格外的香甜。

  後來還聽奶奶奶說,熬製臘八粥要用十八種豆類乾果,這象徵著天上的十八羅漢,保佑我們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這就是我的家鄉風俗---臘八節。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3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過大年。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煙花爆竹,一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一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說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後,我看著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一般都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矇矇亮,只見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那天你猜我們吃什麼?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一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為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乾······攪合在一起,攪好了之後,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後調味出鍋,因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為有了這樣的不同,節日才會變得非常有趣。你家鄉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4

  俗話說得好,“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

  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繁忙的日子。在這個日子裡,我們會做一大堆好吃的,做年夜飯,包餃子……在過年時吃魚,寓意著年年有餘,在過年時吃年糕,寓意著萬事如意、年年高,當然有很多種說法,各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說法。

  年夜飯,是春節必要的,家家戶戶都會做年夜飯,現在生活好了,雞鴨魚肉等等變著花樣製作各種菜餚,五花八門的,什麼做法都有。年夜飯,雖然忙著,都樂呵著,到處都是香味,到處都是歡樂聲,大家都在門上貼好了對聯、福字,紅紅火火,乾乾淨淨,看上去喜慶極了。

  第二頓飯也就是吃餃子了,大家一般都是在半夜12點吃,我們家是12點整吃,一般都是提前包好了餃子,等到半夜時候再下。單看她那白白的樣子好像並不好吃,但是聞一聞它那香氣撲鼻的味道,就足夠嚥下好幾口唾沫了,再沾上醋或者是蒜泥,那就色香味俱全,好吃極了!加上家人們的互相祝願的話語,看著春晚,一家人歡歌笑語,其樂融融。

  吃完飯後,我們就要守歲了,等到第二天早上的時候,也就是初一,也是我最喜歡的日子,長輩大人們都會贈送給小輩們紅包,送去祝福的話語,我和弟弟收了許多的壓歲錢。

  說到壓歲錢,有個傳說,古時候,有個小妖臉白手黑,名字叫“祟”,每到半夜就會去有孩子的人家,常常用手撫摸小孩子的頭,等到第二天早上被摸到的小孩子,就會變成一個傻子。有一戶人家為了防止這樣事情的發生,在初一的這天晚上,不讓他們家的孩子睡覺,和孩子玩八枚銅錢,把八枚銅錢放進紅包裡面再拿出來,就這樣一直玩。玩到了半夜,孩子實在困得不行了,睡著了,晚上狂風大作,“崇”來了,父母害怕極了,緊緊的抱住孩子,當“祟”靠近孩子的時候,一道金光閃出,嚇跑了“祟”,父母發現是,發現是那八枚銅錢發出的金光,之後便告知了天下。

  春節一眨眼間就過去了,過年真是好啊!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裡,我的家鄉——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裡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出永珍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來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裡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