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篇1

  廣州具有文化意義的節日風俗有很多,但是特殊的風俗只有一個——喝早茶。

  廣東早茶是一種嶺南民間的飲食風俗。廣州人把飲早茶當作吃早餐。廣州人去茶樓喝茶吃點心是一種傳統,既健康又實惠。

  清晨,我們一家人去喝早茶,來到茶樓,總是無比熱鬧,傳進耳朵裡的或是“飲佐茶未”或是賣點心的吆喝聲,看到的都是人們享受點心的情景。

  看到他們的食物,我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看了那麼久,我也該吃點了吧,我拿起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綠茶,這味道彷彿在夏天吃冰棒一樣,清爽至極。過了一會兒,一盤盤具有廣府特色的點心陸陸續續上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菠蘿糕放入嘴中細細品嚐,裡面的蘿蔔頓時在我口中蔓延開來,我不禁閉上雙眼細細品味。“這真是太好吃了!”

  於是我開始品嚐在桌上的每一件點心,它們都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特色,它們的味道在我的味蕾中徘徊跳躍著,就像是共同演繹了一場關於早茶的交響曲。有香的、脆的、軟的……我三兩下把一盤點心吃得精光,正想再來一塊,卻發現只有空盤了,我嚥了咽口水,覺得唇齒留香,真令人回味無窮。

  喝早茶代表了廣州人獨有的特色,茶代表了好客儒雅,點心代表情心細緻,這些精髓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把這個風俗傳承下去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篇2

  家鄉的春節按家鄉的風俗習慣:“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從農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後家家都忙著過春節。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大家仍冒著嚴寒忙著打掃衛生,希望掃去一年的穢氣。遠在天涯海角工作的親人,也陸續趕回家和家人團渡新春佳節。

  農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為除夕。除夕這一天,我們家鄉稱為過大年,家家戶戶貼對聯,大人們準備了滿桌吃的,吃完晚飯,大家團聚一堂,一邊看電視一邊聊天,直到十二點結束。鳴鞭炮關大門,這就叫辭歲。接著守歲到黎明前開門,又是鞭炮齊鳴,這就是象徵開門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正月初一,小孩子們穿上新衣服給家裡的長輩拜年“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哈哈,又輪到我拿壓歲錢了。每年長輩紅包時,總會說幾句祝福的話語,比如好好學習,鍵鍵康康之類的話,兒孫們都說幾句吉祥話。那時壓歲錢不只是給孩子們快樂,也賦予了老人們對孩子們的殷切希望和家庭興旺的美好希望。

  最後,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廟會,雄獅起舞,長龍游街,一片熱熱鬧鬧,這是春節的最後一天,元宵節。也是把過年剩餘的東西吃完,再吃一些湯圓,像徵今年團團圓圓,生活紅紅火火,家鄉的春節一年更比一年好。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篇3

  到了寒假,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春節。

  春節前幾天,家裡的老人就會把辛辛苦苦養了的豬、雞、鴨給殺了,雞和鴨會拿去祭祖。大人們還會去買一些糯米,把糯米洗乾淨後,把豬血拿去鍋裡熱。家的鍋跟我們現在用的鍋不一樣。它的直徑大約有1。3米,要燒柴才能用。把豬血燒到杏色,撈出。然後把糯米煮熟後,加入豬血,燒到凝固。撈出放在蒸籠裡等它涼了,我們稱它為“米血”。

  大年三十,大家把米血拿出來蒸熟,把殺好的豬肉拿出來,再殺幾隻雞、鴨。晚上大家把它們煮熟,至於好不好吃就看大人們的手藝了,大人們還煮了年糕、麵條、雞湯等等。有些還會去市裡買一些小菜,一家人圍著大圓桌吃著年夜飯,談著喜事,碰杯說祝福語。大家吃完年夜飯,就在一起看春晚,不一會兒又到門口去放煙花。

  初一,早上到處都是鞭炮味,還在睡夢中的我,被一陣陣鞭炮聲被迫叫醒了,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飛一般地跑下樓,吃完早餐,和爸爸一起去拜年,而媽媽要留在家裡接待客人。

  初七、八要“進香”。開著車,來到別的村的寺廟裡燒香,那香長1米,直徑5釐米,不一會兒有人來表演舞獅,大家看得可高興了。當快要結束的時候,大家就敲著鑼鼓繞著寺廟轉幾圈,便回家去了。

  家鄉的習俗可真多呀!我們應該好好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篇4

  月是故鄉明,節是家鄉親,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我的家鄉有非常多的春節習俗,如:貼春聯,拜年,守歲等等,多的我實在數不清了。

  春節最熱鬧的就要屬除夕了。除夕一大早,人們起床後總能聽到無數的鵝叫聲,這些鵝是人們在臘月二十九買來做年夜飯的。早晨,人們趕著在門口兩邊貼春聯,在門上貼門神,還要把桔子、蒜,綁在一起掛在門頂上,寓意出入平安,大吉大利。接著小孩子們就要開始放鞭炮,鞭炮聲彷彿喚醒了新的一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年三十沒有一秒是平靜的,五點沒到,炮聲四起,開飯了,在滿桌的佳餚中有兩種必不可少,其一,年年有餘一一魚,預示著全家富貴吉祥有餘。其二,工作勤勞一一芹菜預示著來年工作勤勞,寓意著吉祥。飯桌上我們一家父母兄弟圍著坐,我和幾個小朋友則剛吃過飯,便衝出去放煙火,而那些一年未見面的大人們倒杯酒互相祝願著。我們小朋友邊點菸花邊許願,點燃一個個煙花,讓它們衝上雲霄。累了一天的我們,靜靜地躺在草坪上,看著煙花響徹大江南北,煙花色彩是美麗的,好像來年的日子,美得讓人不及顧遐。

  飯後家家戶戶又是放鞭炮,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成了連綿的一片,這一刻過年的氣氛也就更濃了。

  在家鄉,春節是我們最歡樂的節日,臘月三十的年夜飯,正月的拜年等,都像一個個美妙的音符,永遠刻畫在我的心裡。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篇5

  冬至這天,按照習俗吃餃子。小的時候我很好奇地問過媽媽,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媽媽告訴我,因為冬至這天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傳說吃餃子能夠防止凍耳朵。

  開始包餃子了嘍!奶奶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媽媽叫我:“妮妮,快來和我們學著一齊包餃子吧!”我拿起一個媽媽擀好的餃子皮,學著奶奶的的樣貌放在手上,然後用小勺挖一小點肉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把皮捏攏,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儘管它看上去有些皺皺巴巴的,像個滿臉佈滿皺紋的小老頭。可我的心裡卻甜滋滋的,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包的餃子。漸漸地,我包的餃子越來越有模有樣了,就像小老頭變成了小公主,我得意極了!我高興地舉起它向媽媽和奶奶炫耀說:“好看嗎”媽媽看到我包的餃子,笑著說:“十分可愛。”

  包完餃子後,媽媽問我:“妮妮,想不想吃”我連忙回答:“想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於是,媽媽立刻開啟煤氣灶開始煮餃子。不一會兒,鍋裡的水沸騰了,餃子們一個個浮了上來,它們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就像一群小白鵝悠閒地在河裡遊著。餃子出鍋了,我連忙用筷子夾一個往嘴裡送,一股香氣從我的嘴裡飄向深處。我覺得自我包的餃子和外面賣的餃子味道截然不一樣,它更美味。

  我喜歡吃餃子,更喜歡吃自我親手包的餃子。我津津有味地吃著自我包的餃子,心裡別提有多高興啦!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篇6

  民間有句俗語:“八月摸秋不算偷”。“摸秋”,其實就是“偷秋”的意思。在我的家鄉,摸秋的習俗由來已久。

  相傳,元朝末年,準河流域出現了一支農民起義軍。這支隊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一天,他們轉移到淮河岸邊,深夜不便打擾百姓,就露宿於野外。有幾個士兵飢餓難耐,在田裡摘了瓜果充飢,於是主帥要降罪於他們,鄉親們得知後紛紛出來勸說,其中有一位老者隨口道:“八月摸秋不算偷。”因此,士兵被赦免。那天正好是中秋節,從此留下“摸秋”的習俗,丟了“秋”的人家,無論多少,從不叫罵。

  小時候,我和小夥伴們是喜歡摸秋的。中秋節的夜晚,圓圓的月升起來了,吃罷晚飯,我和小夥伴們那塊棉花地碰頭,然後從在土丘上,商量著偷誰家的“秋”,月升中天、瓦亮瓦亮的,棉花葉子和草上落了重重的露水,如珍珠一般。“摸秋啦!”不知是誰在田野裡輕喊一聲,於是我們便四散於濃濃月色之中。我拽著弟弟來到錢奶奶家,弟弟說要留在門口放哨,於是我便躡手躡腳地走了進去,我緩緩地抬起腳,腳尖似游魚一般輕輕放下,我始終提著一口氣,可怎知剛要成功這寫日誌,不知從哪冒出一隻大黃狗,“啊!”我大叫一聲,剛跑到門口,弟弟又不見了,正當我猶豫惱怒之時,錢奶奶卻走了過來,邊把大狗拉走,“都怪我不好,別怕、來、多拿點。”說著,便往家裡掏出一些糕點,我紅著臉受寵若驚地接受了。

  摸秋、摸秋,悄悄偷走了秋日的歡樂與甜蜜。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篇7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節》之後,也想一展我們家鄉春節的風采,快來瞧瞧吧!

  臘梅花的香氣充滿了整個小區,我就喜歡這梅花香,不為別的,只為臘梅一開就要過年了!這花香也算年味兒吧。隨著濃濃的年味兒,我們迎來了春節的'前奏——臘八。臘八一大早媽媽就起來忙,原來是熬臘八粥,什麼紅豆、綠豆、黑豆……什麼花生、棗子、葡萄乾……什麼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進去,不一會兒便有了香味兒,這濃濃的粥香也是一種“年味兒”。

  過了臘八,我就開始盼二十三過小年兒了,這天是大年的“彩排”,這天過的好,大年也就更好。這天是要祭灶神的,還得用麥芽糖祭灶神,據說因為麥芽糖黏,黏住灶神的嘴不讓他說壞事,也有的說,因為麥芽糖是甜的,可以讓灶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二十七這天我們全家大掃除,好表現出新年新氣象,上午我們把床單、窗簾、檯布……全部洗乾淨。把地掃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二十九這天早上要去買年貨、對聯。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擠掉了。回來要把窗花、對聯全部貼上。下午還要燉肉,包餃子。包餃子時還要包三、四個“錢餃子”,誰吃到的多,誰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運就多。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的就要起來拜年,拿壓歲錢。小孩們最喜歡過年,尤其是初一、二,因為有壓歲錢拿嘛!但可不是白拿,還要叩頭如搗蒜。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篇8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著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榮幸地來到新會司前大範親眼目睹一次久違的賽龍舟。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最終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塘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迴盪,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們新會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鹹粽內餡有鹹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慄蓉、棗泥等;更有廣東鹼水棕、竹葉粽等。

  然而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並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一樣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製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十分喜歡端午節,因為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篇9

  春節那天鞭炮聲不絕於耳,家家都在門上貼起了紅對聯,掛起了紅燈籠,還吃起來團圓飯,我家也是如此。

  除夕這一天,接近傍晚的時候,我們一家人開始忙碌。爸爸負責貼對聯,媽媽負責帶弟弟,爺爺負責洗菜,我負責拼湊燈籠。

  我把那兩包扁扁的紅燈籠拿出來,開啟包裝,一堆零零散散的燈籠零件掉了出來。我翻開說明書,開始了漫長的拼湊過程……

  奶奶開始燒菜了,那一陣一陣的香氣撲鼻而來,讓我忍不住想去偷吃一口。奶奶燒的菜最好吃了,我一邊想一邊做燈籠。當時太陽還挺大的,我擦了擦豆大的汗珠,一個燈籠組合好了又開始另一個……

  時間轉瞬即逝,開始吃團圓飯了。我們家裡的每一個人在吃飯之前都能收到爺爺準備的紅包,收完了才開始我們的年夜飯。

  奶奶燒了好多的菜,有紅紅的清蒸大閘蟹,綠油油的萵筍,還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大人們喝酒,小孩喝飲料,互相說著祝福的話,家裡笑聲不斷。啊—突然感覺活著好幸福啊。忽然,我兩眼放光,看見了一塊瘦肉。我動動筷子,一伸,一夾,一放,吧唧吧唧唧,真好吃啊!我的味蕾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吃完了飯,我打了個飽嗝,放下碗筷,走上了樓。

  我上樓沒多久,爺爺就開始放鞭炮了,我們家放鞭炮總是比別人家要早,爺爺說是因為弟弟會害怕,所以早一點放掉。

  這就是我家的過年,你們也是這樣過年的嗎?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篇10

  我的家鄉有著奇特的風俗。

  在春節走親戚的話,就是要拿著大饃,它形似倒扣的鐵鍋,色白而已。底盤若海碗粗。兩個大饃,論重量,差不多有一斤了。另外,拿大饃的習慣,不知從哪個年月起,演變成了凡是親戚家有長輩,不管是叫姨叫姑叫舅還是叫啥,過年走親戚,都必須拿大饃,而且必須成雙。

  從我媽媽那個年代到現在,在我看來,大饃是一種禮節,是一種威儀——不僅僅是恭敬,絕對是百姓人家的一種威儀。

  姥姥隨我家生活,再加上我爸媽眾多的侄甥,所以,打我記事起,我家收的大饃在親戚中就最多。大饃中隱藏了好多秘密,這秘密是姥姥發現的。每在親戚走了之後,姥姥看著裝滿幾個大瓦盆的大饃,總是一副很滿足的模樣。不過,姥姥會將大饃分開存放,她指著一對大饃說,這是誰誰家拿的,他家最窮,外層是白麵,裡面一準兒是紅薯塊兒,為了夠重量,還故意不蒸熟,要先吃,免得發酸;又指著另一家的大饃說,這一家窮得不很,外面是白麵,裡面是高粱面或者玉米麵;最後,老人家會指著僅有的幾個大饃,說:“這是城裡親戚拿的,都是純好面的,留到最後吃。”

  在平常的時候,我的家鄉經常會在一個指定地方請專業的人來表演唱戲,或者是有人在結婚,寶寶滿月的時候也會請歌舞臺來為我們表演。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奇特而又神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