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關於家鄉的故事話題作文800字

小學關於家鄉的故事話題作文800字

  篇一:家鄉的故事

  廈門是我的家鄉,我對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感情。經常從網路、書報和長輩的口中以及我的親眼目睹,廈門近幾年各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廈門人生活質量的提高,衣食住行有了飛躍的變化。

  首先說說衣的變化吧!以前廈門人穿戴打扮可以稱得上老土和落伍,衣服的面料、樣式單調,衣服的質量也不高,常常是開了線,洗一洗,鮮豔的顏色也掉了下來。因為當時的店鋪不多,生活據,根本無法選擇。如今,廈門的大街小巷都佈滿了各式各樣的商店,還分出了品牌店,專賣店等等。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挑選起來更自主了。廈門人的生活好了,人們的服飾也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與多變。如今,廈門的街頭到處可見引領時尚潮流的人們,也給廈門市容帶來亮點。

  接著說說食的變化吧!每當我挑食時,奶奶就會說:“現代的人太幸福了,以前廈門人解決溫飽的重要物品是糧票、豆腐票、肉票等。當時生產力有限,物質供應緊張,糧食蔬菜緊缺,食物匱乏單調,缺乏最基本的營養”。如今,廈門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的儀器應有盡有,生活條件好了,廈門人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不僅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還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廈門人自創的閩南小吃,如:沙菜面、面線糊、海蠣煎等食品已深入人心。

  再說說住的變化吧!以前,廈門的房子都是矮小的平房,只要蓋到五、六層就很了不起了,如今,廈門的房子放眼看去,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廈門人的居住面積擴大了,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居住的選擇更多了。

  以我家來說吧!以前七個人擠在50平方米的屋子裡。如今,我和爸爸、媽媽住進了寬敞又明亮的140平方米的大房子。這幾年,廈門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到”、“住得起”的選擇,這種房子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也方便。隨著廈門居住水平的提高也體現了廈門人生活品位的提高。

  最後說說行的變化吧!以前廈門的道路都是窄窄的,凹凸不平,車輛很難透過,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車、腳踏車。如今,廈門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主幹道至少能並排行駛四輛車,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私家車屢見不鮮。而且連立交橋、高架橋和環島路都建起來了,最值得一提是“BRT”新型工具的出現,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方便。媽媽以前去集美串門,最少也得要40分鐘,但是現在坐上“BRT”,只需20分鐘就到。真是方便又快捷,也帶動了廈門旅遊業地迅速發展。

  家鄉日新月異的故事說也說不完,生活在這座每天都變得更美好的城市,我覺得很幸福。

  篇二:家鄉的故事

  下午我放學回家,急衝衝地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家鄉有什麼變化?”爸爸說:“改革開放,最明顯的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你看你爸爸營養過盛,變成一個大胖子,現在天天辛苦減肥啊!”奶奶說:“改革開放,廈門人文明多了,講普通話的人多了。”媽媽說:“現在廈門人沒有再稱呼外地人為鄉巴佬或內地仔了。”爺爺說:“改革開放的變化,我最有發言權,咱們的家鄉內田村,那可真是日新月異呀!”

  爺爺出生在同安縣蓮花鎮內田村,原先那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距離同安縣城二十公里,那裡山連著山,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家家戶戶都住土坯房,沒有電,一到晚上,整個村子黑漆漆的,一片沉寂。偶爾幾聲狗叫,村裡沒有像樣的學校,學生擠在一間破廟上課,沒有桌子,就用小板凳當桌子,人坐有地板上。1979年爺爺從哈爾濱調回廈門大學工作,全家翻山越嶺走了一天才到。全村男女老少都圍過來看熱鬧,見面只有一話:“你們回來了。”再無法交流,因為他們不會說普通話。

  今年寒假,我們全家坐汽車回內田老家,大約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寬闊的水泥路直通到村口,一到村子,大紅布條寫著:“歡迎到內田村做客!金光湖旅遊區歡迎你!”我看見一座嶄新的二層樓,上面插著一面五星紅旗。哦!那是學校!學校後面,一幢紅磚樓拔地而起,那是麗琴家,我走進去,吃了一驚!房間裡窗明几淨,東西應有盡有,彩電、冰箱、電腦等,東西真高階啊!真是令人眼花瞭亂!這時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原來是麗琴的爸爸,我的伯父,只見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線。我問:“我爺爺說內田村很窮,怎麼一點都不像?”我的話引來大家哈哈大笑。伯父說:“那是以前,現在改革開放了,黨的政策好,我們農民富裕了,現在只要你肯幹,就能賺錢。咱們村的一些年輕人到外地打工,賺錢回家,所以新房多了。我自己當泥水工,一天工資兩佰元,半年就賺了一萬多元,我在山上種桔子,橙子,也賣了兩萬多,現在道路修好了,許多城裡人到金光源旅遊,我賣土雞土鴨給他們,農閒時我還上山砍竹子,也能賣錢,你算算,咱們農民是不是富了,如今咱們的生活真的像芝麻開花——節節高。要是沒有改革開放,咱們肯定還過窮苦的日子。”

  聽了伯父的話,我恍然大悟。爺爺說:“咱們家鄉富了,可我希望她更富有,你要好好讀書,學好本領,長大回家鄉,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我開心地答應了。

  篇三:家鄉的故事

  我的家鄉集美是個文化氣息濃厚的僑鄉,這幾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關於家鄉的故事數不勝數。

  十一年前我出生在集美醫院。那時的集美醫院很小很舊,門口都是黃土,車子一開,灰塵就飛揚起來,對病人的身體健康很不利。現在集美醫院搬到了景色優美的“古龍明珠”旁,它與第二醫院合併,成為島外最大的綜合性醫院,為集美,海滄和杏林等地的居民提供了現代化,高效率的優質醫療服務,緩解了島外居民看重病難的.現象。農村戶口也人人參保,使老弱病殘的農民都能享受到國家福利,有病能及時得到診治,得以恢復健康,延續寶貴的生命。集美長壽的老人越來越多,都生活得舒心安心。

  小時候,我住在涼爽的海邊,那時很多鄰居都是討海的漁民,他們常常去海邊捕魚捉蟹挖花蛤,還在海邊養了很多海蠣,所以我頓頓飯都有鮮美的海鮮吃。現在海被填了一部分,沙灘也被改造成堅硬的陸地,在那裡蓋了“嘉庚紀念館”。集美又多了一個旅遊紀念區,與集美鰲園,嘉庚公園,歸來園,嘉庚故居交相輝映。聽奶奶說她小時候去拔豬草時偶遇華僑領袖陳嘉庚,他就問奶奶有沒有在上學,還要拿點錢讓她去上學唸書。

  集美以前只有一間小學,它是集美小學,後來又建了一所很漂亮的小學“集美二小”。我來到集美大學,總校區高樓雄偉的氣勢深深吸引了我:現代化的建築卻又不失集美文化的氣息。看到這些,我會不禁嚮往離我還很遠的大學生活。我知道集美學村是由集美師專,集美財專,集美航專,廈門水產學院,福建體育學院組成,它們都是陳嘉庚始創的,集美以學村而享譽世界。

  集美這幾年蓋了很多商品樓,高樓帶上了電梯,還有物業管理,樓下有游泳池,有小區建設——亭臺樓,綠地花草樹木金魚池。以前的集美大都是三層樓的小樓房,每戶人家自蓋的,現在都翻建成一幢幢更洋氣的“小別墅”。

  集美的經濟發展增長速度很快。這幾年吸引了很多臺商外商來此投資,集美北部工業區,風景秀美的園博園,使集美從一個淳樸的漁村轉變成工業,旅遊業都發達的城市。

  集美人都是熱心腸,一家有困難,家家都會伸出援助之手。搬家時鄰居們都會來幫忙;一戶人家有人生病了,大家會來看望;有人房子重新裝修鄰居就會請他們住到家裡來……

  集美大橋通車後,交通便利促使人們更願意住到汙染少,車流量小,海鮮豐富的集美來。集美人真誠熱情豪爽,她們也願意以開放的心胸歡迎每位來集美的客人。

  我愛我的家鄉集美,我為作為集美人而驕傲!我相信集美的故事會隨著集美的變化越來越精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