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1篇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1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

  說到風俗,每個地方、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獨特且有趣的風俗,而我家鄉的風俗就是農曆三月三日拜祖大典。

  我的家鄉在新鄭,軒轅皇帝出生在這裡,人們為了紀念軒轅皇帝,就在三月三日這天舉行祭拜先祖的儀式,還建造了一個宮殿,起名為皇帝故里,自20xx年(農曆丙戌年)開始,就在皇帝故里祭拜,升格為“皇帝故里拜祖大典”。

  聽完媽媽的介紹,我心潮澎湃,沒想到我的家鄉還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我一想,後天就是三月三了,便對媽媽說:“這次能否帶我一起去參加拜祖大典,”媽媽爽快的答應了。

  這一天終於到了,早上,我們六點就起床了,七點到達黃帝故里,今天豔陽高照、晴空萬里,祝願祭祖大典順利舉行,經過一個小時的漫長等待,八點整,拜祖大典正式開始了,首先是盛世禮炮,共21響,主持人宣佈鳴禮炮,21響同時放出,那聲音響徹雲霄,使人回味無窮。接著敬獻花籃,由解放軍戰士抬到軒轅皇帝的紀念碑前,整個過程全場鴉雀無聲,大家都全神貫注的注視著花籃以表示尊敬,然後是淨手上香、行施拜禮、恭讀拜文、高唱頌歌、樂舞敬拜、祈福中華、天地人和。整個大典進行到十二點多才結束,內容複雜但卻精細。

  這一天下來,累並快樂著,也感受到了家鄉風俗的有趣和隆重。我一定要把拜祖大典仔細講給同學們聽聽,好好發揚家鄉的淳樸風俗,並且我在心裡暗暗發誓,以後每年拜祖大典我都要參加,要深深的體會家鄉風俗的獨特風味。

  同學們,你們感覺我家鄉的風俗怎麼樣?你們想參加嗎?想的話,歡迎你們的到來。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2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過大年。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煙花爆竹,一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一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說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後,我看著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一般都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矇矇亮,只見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那天你猜我們吃什麼?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一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為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乾······攪合在一起,攪好了之後,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後調味出鍋,因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為有了這樣的不同,節日才會變得非常有趣。你家鄉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3

  家鄉的風俗有很多,有中秋節、端午節、春節等,這些節日有故事也有美食,不過外國也有節日喲!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要吃粽子,粽子裡的陷多種多樣,深受人們的喜愛。有些人可能會把粽子放在水邊祭拜屈原。我的家鄉也有這樣的風俗,人們會把粽子放在水邊,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是敬屈原的,也是求平安的吧!過端午節時,還要劃龍船,那場面可熱鬧了!劃龍船還沒有開始時,就已經人山人海了,有時擠都擠不進去,所以最好來早點來。劃龍船開始時,現場更熱鬧了,人們會拿著粽子在旁邊大喊:“加油!加油!…”隊員們拿著槳奮力划動著,哪一隊先到終點就會得到獎品,那獎品想都不用想當然是粽子了。

  中秋節也是我過得傳統節日,中秋節必須吃美味的月餅,月餅的陷也有很多,人們都喜歡吃。關於中秋節的來源,也是有一個傳說的,就是嫦娥為了不讓一個小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吃了,最後昇天了,人們為了紀念嫦娥,就把這一天叫中秋節。中秋節的由來可真悲傷啊!

  不過,有些人會在月亮下拜月亮,可能是為了讚美嫦娥的高尚品質。中秋節是我最愛的節日,因為奶奶會給我講好聽的故事,吃晚飯時,難免會拿幾個月餅吃,奶奶有時要哄我,就會把月餅放在嘴邊,說幾個故事,再給我吃。

  在我的家鄉,過中秋節,每人都要一口氣吃幾個月餅,月餅不僅外表好看,而且很好吃,所以我過中秋節總是開開心心的。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4

  說到冬至,你瞭解嗎?你又知道有關冬至的多少事呢?

  冬至這一天在12月22日左右,是最早制定的一個節氣。冬至過後,白天會越來越短,而晚上會越來越長,所以在這一天大家都會早早睡覺,迎接寒冷的日子。過了冬至,白天會越來越長大,大地也會越來越越暖。冬至也是個吉祥的日子,是一個有福氣的日子,應該祝賀。在古時候的這一天,朝廷不上早朝,軍隊不打仗,商店也關門了,親朋好友互相拜訪,簡直比過年還熱鬧。在唐朝和宋朝的時候,冬至要祭祖先,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為什麼呢?因為皇帝是天子,他覺得這個皇帝職位是天賞賜給他的,所以要穿上最隆重的衣服去祭拜。那麼祭拜的地方,在哪兒呢?現在的北京天壇,是明朝和清朝皇帝祭天的地方。

  這一天,老百姓們要祭拜祖先,懷念過去的美好時光,晚輩還要給長輩送棉襪,送棉鞋,富裕人家會給長輩棉袍子棉衣。這一天還要吃餛飩,傳說以前有個醫生叫張仲景,看到百姓耳朵凍爛了,心疼百姓,就想了一個辦法,把切碎的羊肉煮熟,放入辣椒麵和發熱的調料,包上面皮,讓百姓吃,也就是俗話說的“凍耳朵”。有一首我們耳熟能詳的歌叫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望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十天之後天氣回暖,春天就到來了!冬至還有三候,分別是一候蚯蚓結,蚯蚓在這一天凍僵成了一團,像繩子。二候麋鹿解,什麼意思呢?就是麋鹿的角向後長,冬至的時候開始回暖了,麋鹿感覺有些暖和了,就開始解角。三候水泉動,泉水開始溫熱流動,地下的水開始冒熱氣了。我們家在冬至這一天會吃餃子,在餃子里加入切碎的羊肉,蔥、生薑等調料,吃了暖暖的。吃飯前還要祭拜祖先呢。

  冬至是個特殊的節氣!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5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端午節在中國歷史上,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端午節有著許多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端午節,都會吃粽子、插艾草。

  在端午節前一天,奶奶會先到街上去買糯米、豬肉、粽葉、大棗……先將豬肉用醬油和鹽醃製好,再煮熟,再將糯米進行同步操作,之後,奶奶用漏斗把糯米和豬肉塊放進去,然後加上一顆大棗,把粽子用絲線纏繞,放入水中小火煮一夜,再向艾草插入門前,在我很小的時候是聽奶奶說這樣可以避邪,防止鬼怪入侵,也能讓插艾草的這家人百毒不侵,我聽了覺得很新奇。

  端午節到了,還在床上的我就能聞到樓下的粽子的陣陣清香,我趕忙洗漱完走到樓下,大鍋上熱氣騰騰,白煙嫋嫋,綠油油的粽子映入我的眼簾,使得我不得不大口稱讚,我急忙撥開粽葉,軟軟的糯米便透了出來,咬的第一口我便吃到了肉,肉旁邊的糯米十分鮮甜,我終於意識到了,肉旁邊的糯米就是這個粽子的好吃的所在,這糯米進入了我的味蕾,慢慢的滑入了食道……

  我細細品嚐著這一口,彷彿回味到屈原所在的戰亂時期,想到了那個時候的人們一點糧食都吃不到的樣子,這粽子的味道好像有點悽慘而悲涼,我又想到趙國戰敗,屈原那痛苦的樣子,我不禁感到惋惜。

  今天我們的一切都來之不易,請大家珍惜現在的時光。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6

  你們瞭解博白的過年風俗是怎麼樣的嗎?一定不是很瞭解吧~~那好我現在來告訴你吧?

  在三十之前,每家每戶都要購年貨,買新衣服,大人小孩都要買新衣服,因為要穿起些的衣服迎接新年的到來,也就代表新的一年有新變化,小孩長大了一歲。買爆竹,是準備除夕晚上放的咯,表示喜氣洋洋,也是迎接新年的一種方式。

  準備好各種吃的,喝的,用的之後,房子也不能不準備了。那就是來一次家庭大掃除,這樣我們就把舊的不好都掃出去,把“新”迎接進來了!

  除夕到了,這是最熱鬧的一天,家家殺雞,首先要祭拜祖先,讓祖先先吃飽,這也是守孝的一種傳統。祭拜完祖先,我們就全家人圍著一桌好菜,開始吃年夜飯了。這個時候,不管是多遠、多忙的人都要回到家裡和家人團聚!到了晚上,大家都穿起了新衣服,家家燈火通宵。一過晚上12點,家家都開始比賽放鞭炮,一般不準間斷,代表“連連發”。

  到了大年初一,初一和除夕有很大的不同,鋪戶都上著板子,一開啟就看到昨晚的爆竹紙皮,看哪家的爆竹紙皮厚,就說明哪家旺。

  大人小孩早上到親戚家拜訪,女人在家裡等待各個來拜訪的親戚朋友。來拜訪都要帶上新年禮,其中必須有“大蒜”和“麵條,“大蒜”代表新的一年有新的“打算”,“麵條”則代表“有頭有面”。

  元宵節,家家去看別人表演節目,大街上都是火紅的燈,有說,有唱,演雜技,什麼的.,非常熱鬧。

  小孩們買各種花炮燃放,跑到大街上玩。多麼快樂。

  這就是我的家鄉博白過年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7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濰坊地區的過年往往是從臘八開始,簡稱臘八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喝臘八粥,我還知道它有一個傳說呢

  朱元璋當年還未成為皇帝之時,曾經落魄至極,被元軍囚禁大牢之中。在牢中飢腸轆轆的他從老鼠洞中扒出許多糧豆,他便將其放在一起熬了一鍋豆糧粥,而這天正是臘月初八。再後來朱元璋榮登大寶成為大明皇帝還對此事念念不忘,遍將每年的臘月初八定為臘八節,並在這一天煮粥紀念。

  又是一年臘八節,臘八節不同春節那麼熱鬧,但是在我們這有個風俗,就是過臘八節要喝臘八粥。每年臘八節的前一天,媽媽就會準備好各種豆類,堅果,還有紅棗、桂圓、糯米。聽媽媽說,熬臘八粥的傳統做法,需要提前浸泡豆子,將各種豆類備料浸泡到位,那時才能熬製。

  於是今年我幫媽媽一起熬製臘八粥,首先把各種備料按比例擱在一起,然後開始淘米,洗紅棗,我被媽媽不時的傳喚著,一邊遞盆子,一邊端水,忙的不亦樂乎。弄好了這些,然後將所有備料下到高壓鍋裡,添好水,開啟煤氣閥門,開始烹飪了。十五分鐘後,媽媽關掉煤氣,將高壓鍋裡燜爛的豆粥倒在普通鍋裡,加了一些冰糖,在進行慢火煮。媽媽說這個過程最講究火候,慢火才能煮出好粥。果然,一會粥香從鍋裡溢位來。

  大約半個小時後,粥熬好了,我給每人盛了一碗,我迫不及待地在碗裡的四周劃了幾下。舀一勺放進嘴裡,粥熬得爛爛的,不用嚼,很快融化了,嘴裡還留有餘香。全家人圍在桌子旁品著臘八粥。或許是有自己的參與,我喝著今年的臘八粥格外的香甜。

  後來還聽奶奶奶說,熬製臘八粥要用十八種豆類乾果,這象徵著天上的十八羅漢,保佑我們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這就是我的家鄉風俗---臘八節。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裡,我的家鄉——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裡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出永珍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來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裡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9

  我喜歡春節,因為過一個春節我就又長大了一歲,我更喜歡家鄉的春節,因為家鄉的春節很有趣,它給我帶來了很多的歡樂。怎麼樣,現在就聽我說說我們家鄉的春節故事吧!

  春節幫爺爺貼春聯、貼門神,這是我自依依呀呀蹣跚學路時候就樂於乾的“活兒”, 剛開始看著門神那炯炯有神的雙眼,別說是妖怪,就連“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對視,它好威風啊,爺爺告訴我這是保衛咱家的衛士,是貼到門上的。瞧我,拿起大刷子,一下、兩下……漿糊飛到了春聯上門神上、飛到了我的新衣服上、也飛到了爺爺的褲子上,爺爺誇我真能幹,抱起我就用鬍子“親”我的臉蛋,當然這是我很小的時候,現在已經成長為標準的“小幫手”了。

  包餃子,這可也是我喜歡乾的“活兒”,大年初一一個奶奶會給我一個小麵糰,任由我捏成各種形狀。過年家家都要包一枚硬幣餃子,大年初一一大早誰能吃出來就預示著一年來誰福氣最大,我已經連續兩年蟬聯“福星”了,嘿嘿!。

  還有我最高興做的一件事就是放煙花,家鄉的天空夜晚繁星點點,很適合放煙花。每次聚集了很多的觀眾,看著禮花彈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樣照亮了整個夜空,聽著鄉親們嘖嘖的讚歎聲,我心裡美極了!

  再有意義的事就是大年初一早上了,天還不亮,我就會被鞭炮聲叫醒,新的一年開始了,街上會像集市一樣熱鬧上了,鄉親們會互道祝福、互拜新年,家家都會拿出最好的禮物招待客人,我就跟著爸爸媽媽去各家各戶拜年,也就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小客人。

  當然,我們家鄉的春節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想知道的話,就歡迎到我們的家鄉來吧!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0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裡,我的家鄉一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裡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年顯出永珍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孩童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孩童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孩童子都應接不暇,嘴裡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孩童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11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爺爺家玩耍。一進門,我就看見了一個個掛在桌角的粽子。看著爺爺細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問爺爺:“爺爺,我能包粽子嗎?”爺爺笑哈哈的說:“當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動地跑到爺爺身旁,模仿著爺爺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泡過的粽葉,圍著手指轉了幾圈,粽葉就變成了一個像三角形圓筒的形狀,爺爺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著爺爺的方法做。可是我怎麼也裝不滿糯米,我急忙問爺爺:“爺爺,你怎麼輕輕鬆鬆的就裝滿了呢?我為什麼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著爺爺。爺爺告訴我:“傻孫女,你的粽葉下有一個洞,你一裝米,它往外漏,當然裝不滿。”我往下一看,讓我大吃一驚,真的有一個洞!爺爺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葉包緊一點,再裝一勺米進去,然後把多餘粽葉蓋過來,這樣粽子兩邊就有兩個三角形的尖角,把兩個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後用線把蓋過來的尖角和粽葉繫好。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粽子。我按爺爺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粽子,雖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狀,但我卻如獲至寶,心裡高興極了,因為我學會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爺爺把粽子放入鍋裡煮,我耐心地等待著,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檢視我包的那幾個粽子,發現已經煮爆開了,但是我依然開心地把它們撈出來。粽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這天我吃了好多個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家鄉眾多風俗中的一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好多別的風俗,比如中秋節吃餈粑,大年初一吃湯圓,清明節上墳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熱愛我的家鄉!

最近訪問